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PEG600对毒三素链霉菌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茆永康 陈代杰 黄为一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用PEG 600代替毒三素链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的卵磷脂作为豆油的乳化剂,在其他发酵条件不变的情况下,PEG 600较卵磷脂降低毒三素链霉菌发酵过程中溶氧水平,提高了豆油利用率,细胞向胞外分泌lipstatin的能力提高23.2%,lipstatin发酵效价提高... 用PEG 600代替毒三素链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的卵磷脂作为豆油的乳化剂,在其他发酵条件不变的情况下,PEG 600较卵磷脂降低毒三素链霉菌发酵过程中溶氧水平,提高了豆油利用率,细胞向胞外分泌lipstatin的能力提高23.2%,lipstatin发酵效价提高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三素链霉菌 表面活性剂 卵磷脂 PEG-6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普斯他汀高产菌株毒三素链霉菌AP617-N12CA的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辉 方志锴 郭霞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解析利普斯他汀(lipstatin)高产菌株毒三素链霉菌AP617-N12CA(S.toxytricini AP617-N12CA)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深入研究该菌株高产lipstatin的分子机理与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联合应用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AP... 目的解析利普斯他汀(lipstatin)高产菌株毒三素链霉菌AP617-N12CA(S.toxytricini AP617-N12CA)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深入研究该菌株高产lipstatin的分子机理与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联合应用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AP617-N12CA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进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并对lipstatin及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预测。结果AP617-N12CA菌株整个基因组大约6.99Mb,GC含量73.76%,含有6134个编码序列;基因组由一条长约6.38Mb的线型染色体和一个长约0.61Mb的线型质粒组成;同时预测得到22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lipstatin基因簇定位在线型质粒右臂区域而非在染色体上。结论首次完成了AP617-N12CA菌株全基因组完成图绘制,在S.toxytricini菌中首次发现和描述了线型质粒,在线型质粒上定位并鉴定分析了lipstatin基因簇。为S.toxytricini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lipstatin高产机理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后续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三素链霉菌 利普斯他汀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完成图 线型质粒 生物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statin高产菌株筛选 被引量:5
3
作者 韩俊茹 陈锡永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59-461,共3页
以毒三素链霉菌XC-lp-2的变株OT-3为出发菌株,经UV和微波复合诱变处理,并在含豆油的平板上定向筛选耐豆油突变株,获得了高产突变株XC-lp-69,其lipstatin发酵效价达到911μg/ml,较出发菌株OT-3提高了71.6%。传代试验表明突变株XC-lp-69... 以毒三素链霉菌XC-lp-2的变株OT-3为出发菌株,经UV和微波复合诱变处理,并在含豆油的平板上定向筛选耐豆油突变株,获得了高产突变株XC-lp-69,其lipstatin发酵效价达到911μg/ml,较出发菌株OT-3提高了71.6%。传代试验表明突变株XC-lp-69的高产遗传特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statin 菌种选育 诱变 毒三素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statin生产菌株发酵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雯 李成涛 +1 位作者 李宏杰 唐巧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对Lipstatin生产菌株——毒三素链霉菌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细胞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描述该发酵过程的菌体生长动力学方程、基质消耗动力学方程、产物生成动力学方程。采用Origin软件,对... 对Lipstatin生产菌株——毒三素链霉菌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细胞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描述该发酵过程的菌体生长动力学方程、基质消耗动力学方程、产物生成动力学方程。采用Origin软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拟合,拟合度良好,三个模型的线性相关性R值均在0·9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三素链霉菌 Lipstatin 发酵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对Lipstatin发酵生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青 张小琴 +1 位作者 王宇池 韩力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7期61-63,共3页
亚油酸作为一种前体物质,对Lipstatin的生物合成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发酵培养基中亚油酸浓度对毒三素链霉菌发酵的影响,表明合适的亚油酸浓度能显著促进Lipstatin的生物合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补料时间和补料速率对毒三... 亚油酸作为一种前体物质,对Lipstatin的生物合成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发酵培养基中亚油酸浓度对毒三素链霉菌发酵的影响,表明合适的亚油酸浓度能显著促进Lipstatin的生物合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补料时间和补料速率对毒三素链霉菌发酵生产Lipstatin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补料时间和补料速率。在亚油酸浓度为20g·L-1的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后发酵36h时开始补料、补料速率为0.35g·L-1.h-1时,Lipstatin的发酵效价最高,为6.8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分批补料 Lipstatin发酵生产 毒三素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抑制剂Lipstatin的发酵罐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67,共5页
研究了溶氧和剪切力对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cytricini)发酵产生Lipstatin的影响,并对Lipstatin发酵从摇瓶到10 L发酵罐的放大及补料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Lipstatin菌株发酵溶氧要求高、对剪切力敏感的特性及高油培养基质地黏稠... 研究了溶氧和剪切力对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cytricini)发酵产生Lipstatin的影响,并对Lipstatin发酵从摇瓶到10 L发酵罐的放大及补料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Lipstatin菌株发酵溶氧要求高、对剪切力敏感的特性及高油培养基质地黏稠的特点,优化了Lipstatin 10 L全自动发酵罐的搅拌工艺、通气量并建立合适的补料工艺,改善Lipstatin发酵过程中的溶氧水平。Lipstatin 10 L发酵罐发酵效价达到6 446μg/mL,比摇瓶发酵效价提高约40%,发酵周期缩短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statin 10 L发酵罐 溶氧 补料发酵 毒三素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利普斯他汀菌株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洲琴 张祝兰 +3 位作者 杨煌建 严凌斌 程贤 连云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769-774,共6页
目的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菌株生物合成利普斯他汀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参数。结果确定了适宜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参... 目的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菌株生物合成利普斯他汀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参数。结果确定了适宜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参数:葵花籽油7%,甘油2%,黄豆粉3.25%,麸皮1%,卵磷脂1%,硫酸锌0.01%,碳酸钙0.08%,初始pH自然,装料系数80mL/500mL,种龄20h,接种量15%,摇床转速230r/min,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68h,产利普斯他汀的水平达到了9667μg/mL,提高了20.6%,发酵周期缩短24h。结论经过优化发酵条件,S.toxytricini FIM-17-16生物合成利普斯他汀能力大幅提高,为该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普斯他汀 毒三素链霉菌 发酵工程 生物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法生产利普司他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玲 于泳 胡永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51-2257,共7页
利普司他汀(lipstatin)是一种β-内酯分子,能选择性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小肠脂肪的吸收。分析表明,一个利普司他汀分子与一个脂肪酶分子结合,通过活性部位丝氨酸残基的酰化来抑制胰脂肪酶的催化活性。利普司他汀由毒三链霉菌(St... 利普司他汀(lipstatin)是一种β-内酯分子,能选择性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小肠脂肪的吸收。分析表明,一个利普司他汀分子与一个脂肪酶分子结合,通过活性部位丝氨酸残基的酰化来抑制胰脂肪酶的催化活性。利普司他汀由毒三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简称S.toxytricini)生产的一种天然产物。本文综述了利普司他汀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利普司他汀市场应用现状,着重论述了发酵法生产利普司他汀的研究进展;提出生物合成利普司他汀的机制尚不清楚,但酰基辅酶A羧化酶(ACCase)复合物在利普司他汀生物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最后,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代谢工程在利普司他汀产生菌发酵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普司他汀 发酵 代谢工程 毒三素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