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和每角粒数基因定位以及角果皮转录组动态分析
1
作者 王晓琳 刘忠松 +1 位作者 康雷 杨柳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8-899,共12页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其产量是育种的重要目标。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粒重是油菜产量的3个构成因子。角果长度虽然不是油菜产量的直接构成因素,但影响每角粒数和粒重,进而影响油菜产量。本研...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其产量是育种的重要目标。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粒重是油菜产量的3个构成因子。角果长度虽然不是油菜产量的直接构成因素,但影响每角粒数和粒重,进而影响油菜产量。本研究以角果长度和每角粒数差异显著的亲本YA和中双11号(ZS11)及用其构建的包含211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长沙秋播和民乐夏播,考察角果长度和每角粒数,通过群体及双亲重测序对上述2个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在2个环境下均检测到1个角果长度和每角粒数的主效QTL,其位于A09染色体。双亲开花后3~21d,角果皮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角果皮光合作用、激素和次生代谢物合成的基因在角果发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功能注释认为BnaA09.CYP78A9、BnaC08.SCL13和BnaA04.ARL等参与生长素响应和传导的基因为调控油菜角果长度的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油菜角果长度基因精细定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角果长度 每角粒数 量性状位点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苇 俎峰 +7 位作者 罗延青 赵凯琴 张建昆 张国建 刘亚俊 董云松 李劲峰 王敬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9,共9页
为培育高角粒数的油菜品种,研究种子(或胚珠)败育对每角果粒数的影响,选取36份双单倍体(DH)材料,采用自然开放和强制自交、杂交、辅助人工授粉等4种处理方式,分别调查各处理中初花时胚珠数和成熟风干角果中正常成熟籽粒和败育种子的数... 为培育高角粒数的油菜品种,研究种子(或胚珠)败育对每角果粒数的影响,选取36份双单倍体(DH)材料,采用自然开放和强制自交、杂交、辅助人工授粉等4种处理方式,分别调查各处理中初花时胚珠数和成熟风干角果中正常成熟籽粒和败育种子的数量与形态变化,探寻种子(或胚珠)败育发生原因。结果发现:材料的初始胚珠数为23. 05~36. 15个,差异极显著。种子成熟后,每角粒数为平均16. 80;胚珠数与每角粒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 77**;各材料每角粒数占初始胚珠数的百分比平均为56. 19%,近44. 00%的胚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会发生败育;胚珠数与每角粒数呈正相关;败育是导致每角粒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同材料胚珠数不同,胚珠数、败育比率均与材料基因型有关。根据胚珠的直径可将败育类型划分为3种:a类型(直径小于0. 1mm)、b类型(直径0. 1~1. 0mm)、c类型(胚败育)。3种败育类型在36个参试材料和4种试验处理中均有发生,前两种类型败育是胚珠(或种子)败育的主要类型,平均发生概率分别为19. 34%和7. 91%,胚败育发生概率较低,仅为1. 54%。胚珠(或种子)败育现象普遍存在于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原因可能与花粉和柱头发育、花粉与柱头识别、受精以及胚初期发育异常相关;胚败育可能与胚发育停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每角粒数 结实率 授粉 胚珠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姚业浩 李毅念 +2 位作者 陈玉仑 丁启朔 何瑞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53-160,共8页
油菜育种考种和产量估测都需要测试油菜每角果籽粒数,现阶段油菜每角粒数仍然通过人工拨荚计数籽粒数量的方式获取,人工计数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育种和产量估测需要。针对油菜每角粒数依靠人工计数的不足,该研... 油菜育种考种和产量估测都需要测试油菜每角果籽粒数,现阶段油菜每角粒数仍然通过人工拨荚计数籽粒数量的方式获取,人工计数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育种和产量估测需要。针对油菜每角粒数依靠人工计数的不足,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通过人工测量油菜角果长度和每角粒数,建立油菜角果长度与每角粒数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扫描仪获取平铺状态下的油菜角果图像,角果图像经预处理和细化处理后利用击中击不中变换对角果的端点和交点进行检测,使用基于密度的具有噪声的空间聚类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去除多余的交点,对端点进行分类和配对并求出对应角果的长度,将角果长度代入油菜角果长度与每角粒数之间的相关性模型中得到每角粒数。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油菜角果长度平均图像识别准确度为97.25%,每角粒数平均预测准确度为83.87%。该方法实现了油菜每角粒数自动识别计数功能,提高了油菜每角粒数计数效率,对油菜育种考种和产量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油菜 角果长度 每角粒数 端点检测 端点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程明 陈锋 +5 位作者 陈松 彭琦 张维 易斌 张洁夫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3,I0002-I0010,共16页
每角粒数是油菜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增加每角粒数有助于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利用Illumina 60K 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该群体在2个环境中的每角粒数,利用MLM和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 每角粒数是油菜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增加每角粒数有助于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利用Illumina 60K 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该群体在2个环境中的每角粒数,利用MLM和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本群体在2个环境中每角粒数的广义遗传力为57.7%。利用MLM和GLM模型分别检测到9个和20个位点,所有MLM位点均得到GLM结果的验证。6个位点与前人定位的QTL重叠,其中2个位点得到2次验证,其余14个是新位点。在7个位点附近找到了候选基因,其中在C09染色体的位点Bn-scaff155761-p74980附近找到已克隆的油菜每角粒数基因BnaC9.SMG7b,在其余6个位点附近找到GRDP1、SPATULA、HVA22D、DA2等已知的拟南芥每角粒数基因的同源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油菜每角粒数的遗传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为每角粒数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 每角粒数 关联分析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每角粒数形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耀威 林国冰 +2 位作者 王龙 李亦扬 左青松 《江苏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1647-1654,共8页
油菜作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在实际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国油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产优质成为油菜育种主攻目标。油菜产量是由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生产上高产油菜多表现为角大粒多,因... 油菜作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在实际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国油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产优质成为油菜育种主攻目标。油菜产量是由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生产上高产油菜多表现为角大粒多,因此增加每株角果数、提高每角粒数和增加千粒重是油菜增产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油菜角果发育与每角粒数形成的关系,并从影响每角粒数的因素,包括营养状况与氮肥处理、水分、温光条件及内源激素等方面分析调控油菜每角粒数的措施,以期为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角果 每角粒数 调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追施量对菜油两用油菜籽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孟孜贞 杨佳群 +4 位作者 田贵生 胡兵 鲁君明 任涛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为追施氮肥(N)0、22.5、45.0、67.5、90.0和112.5 kg/hm^(2)。与不摘薹油菜相比,洪湖和武穴试验点在摘薹(鲜量)分别为6217 kg/hm^(2)和6613 kg/hm^(2)的条件下,两个试验点的油菜籽分别平均减产5.0%和24.7%,其中不追肥和低追肥量处理的减产幅度高于中高追肥量处理。薹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且摘薹油菜对追施氮肥的响应程度高于不摘薹油菜。洪湖点不摘薹和摘薹油菜分别追施氮肥40.6 kg/hm^(2)和42.2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而武穴点相应的最佳追施氮肥用量分别为33.4 kg/hm^(2)和40.3 kg/hm^(2),说明菜油两用油菜的薹期追施氮肥用量要高于常规油菜。追施氮肥显著增加不摘薹油菜一次分枝上的角果数和摘薹油菜二次分枝上的角果数,摘薹与不摘薹相比能增加油菜的每角粒数但千粒重显著降低。摘薹油菜籽的含油率略高于不摘薹油菜,追施氮肥降低籽粒含油率,适宜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产油量。研究结果说明在油菜薹期摘薹6.4 t/hm^(2)左右的条件下无论是否追施氮肥均会显著降低油菜籽产量,追施氮肥可以弥补产量的损失,适宜氮肥(N)用量为4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油两用 追施氮肥用量 油菜籽产量 角果 每角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多室角果的解剖特征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吕泽文 徐平 +6 位作者 张向向 文静 易斌 马朝芝 涂金星 傅廷栋 沈金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1-466,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杂交和回交技术研究了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J163角果的形态特征、单株产量性状构成和遗传控制机制。结果表明,J163的角果由4心皮发育而来,4个果瓣包围种子,2个假隔膜平行,将角果分隔成3个腔室;假隔膜发育稳定,无假隔膜发育... 采用石蜡切片、杂交和回交技术研究了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J163角果的形态特征、单株产量性状构成和遗传控制机制。结果表明,J163的角果由4心皮发育而来,4个果瓣包围种子,2个假隔膜平行,将角果分隔成3个腔室;假隔膜发育稳定,无假隔膜发育障碍或中途退化而形成多室与两室角果嵌合现象;尽管多室材料的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均小于两室材料,但多室材料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多室性状(每角粒数多)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J163多室性状受隐性核基因控制,无细胞质效应,J163和两室材料J248间在多室位点上存在2对基因差异,但J163的多室性状基因是否为2对独立隐性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上述结果也说明J163是新型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多室性状 角果形态 遗传 假隔膜 心皮 每角粒数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9年中国油菜生产性状变化趋势 被引量:33
8
作者 冷博峰 李先容 +9 位作者 陈雪婷 唐晶 陈卓尔 张青 王涛 田裕 魏梦升 闫华 刘成 冯中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85,共15页
为了研判中国油菜的未来变化趋势,分析我国近12年的油菜生产趋势,为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基于2008-2019年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农户固定观察点18省份7916个样本的油菜成熟期田间测产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汇报和分析了我国油菜的播栽方... 为了研判中国油菜的未来变化趋势,分析我国近12年的油菜生产趋势,为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基于2008-2019年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农户固定观察点18省份7916个样本的油菜成熟期田间测产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汇报和分析了我国油菜的播栽方式、种植密度、株高、分枝、结实、单位面积产量和灾害情况等生产性状在12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2年间,油菜直播比例上升30.74个百分点,种植密度上升56.66%,有效分枝数下降16.05%,分枝部位高度上升50.20%,株高上升8.82%,全株有效角果数下降22.14%,每角粒数上升3.02%,千粒重下降0.62%,单株平均产量下降22.38%,理论单产上升15.00%,实际单产上升14.03%,冻害指数下降13.57个百分点,菌核病指数下降0.83个百分点,其它病虫害发病率上升2.34个百分点。建议未来在着力选育高产油菜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耐密植、有效分枝多、全株角果数多以及更适应环境的油菜品种选育,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农户油菜栽培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农艺性状 产量 种植密度 全株有效角果 分枝 每角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期低温阴雨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种子含油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涂玉琴 戴兴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0-475,共6页
对2010年3月2日~11日低温阴雨条件下1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有效结角率、每角粒数、千粒重和种子含油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开花后低温阴雨导致油菜有效结角率下降(平均为对照的72.81%),每角粒数减少(是对照的57.32%),种子千粒重稍有... 对2010年3月2日~11日低温阴雨条件下1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有效结角率、每角粒数、千粒重和种子含油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开花后低温阴雨导致油菜有效结角率下降(平均为对照的72.81%),每角粒数减少(是对照的57.32%),种子千粒重稍有增加(是对照的119.79%),含油量降低(是对照的95.31%)。(2)开花时低温阴雨导致有效结角率下降(是对照的46.01%),每角粒数减少(是对照的33.11%),千粒重有所增加(是对照的114.67%),含油量降低(是对照的96.71%)。(3)开花时低温阴雨对所有供试品种的有效结角率、每角粒数影响均大于开花后。(4)花期低温阴雨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希望98、中油821等7个品种抗耐性好。同一品种对开花期和开花后低温阴雨的抗耐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期 低温 阴雨 有效结角率 每角粒数 含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施用增效硼肥的试验效果
10
作者 程从云 何森林 朱学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639-639,645,共2页
进行了在杂交油菜上施用增效硼肥的试验。结果表明 :增效硼肥在杂交油菜上不论采取哪种施用方法 ,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增幅达 8.3 %~ 14 .3 % 。
关键词 油菜 增效硼肥 肥效试验 增产机理 单株结荚 每角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施用绿平作物增产素试验示范效果
11
作者 张锁成 申集平 +2 位作者 王凤吾 赵方昉 赵秉明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0年第S1期7-8,共2页
关键词 作物增产素 试验示范 油菜 内蒙古 生育期 植物生长素 单株粒重 增产效果 每角粒数 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清村双低油菜湘油13号高产经验
12
作者 黄克辉 陈吉平 《湖南农业》 1994年第9期4-4,共1页
1994年,洞口县城关镇平清村33.9公顷稻田双低油菜湘油13号获得丰收。经组织验收,每667平方米6500~8000株,每株有效分枝15~18个,单株有效角果410~550个,每角粒数17~20粒,千粒重3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65.1公斤。他们种植油菜高产的... 1994年,洞口县城关镇平清村33.9公顷稻田双低油菜湘油13号获得丰收。经组织验收,每667平方米6500~8000株,每株有效分枝15~18个,单株有效角果410~550个,每角粒数17~20粒,千粒重3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65.1公斤。他们种植油菜高产的经验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湘油13号 每角粒数 洞口县 有效分枝 药剂防治 有效角 可湿性粉剂 甲基托布津 复合菌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油菜“586”
13
作者 兰若虹 《南方农机》 1999年第5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两系杂交油菜 杂种优势 江西省 两用不育系 新组合 高产优质 宜春地区 每角粒数 光温敏 三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宁杂一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14
作者 胡志中 罗建设 +2 位作者 罗绕其 张电荣 仲宏良 《农业装备技术》 1997年第5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双低杂交油菜 秦油二号 润州区 农技推广站 甘蓝型油菜 产量构成因素 氮磷钾 每角粒数 适期早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