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父母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许玮 顾湘 +3 位作者 卢梦琪 曾长娟 文旭洋 顾芬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了解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父母的连带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1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父亲或母亲,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 目的了解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父母的连带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1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父亲或母亲,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照顾者病耻感量表总分为55.00(49.00,63.00)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1.00(23.00,37.50)分,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1.00(16.50,26.00)分,积极应对评分(26.44±8.599)分,消极应对评分为(12.54±5.406)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总分、疾病分期、应对倾向、医保类型为RB父母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合计解释总变异的37.2%。结论RB患儿父母病耻感处于较高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临床护理人员应关注RB患儿的疾病分期、医保类型、应对倾向,正确引导,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降低患儿父母的病耻感水平,全面配合患儿更好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病耻感 影响因素 内在羞耻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诊断乳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2
作者 罗季平 周桃 +1 位作者 唐博 岳文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65,170,共2页
1病例简介女,32岁,主诉:右乳包块1年。体格检查:右乳3点钟方向距乳头约4 cm处扪及长径约1.0 cm包块,质硬、边清,活动度尚可,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二维超声检查(图1A、B)示:右乳3点钟方向距乳头约4 cm处探及大小约1.... 1病例简介女,32岁,主诉:右乳包块1年。体格检查:右乳3点钟方向距乳头约4 cm处扪及长径约1.0 cm包块,质硬、边清,活动度尚可,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二维超声检查(图1A、B)示:右乳3点钟方向距乳头约4 cm处探及大小约1.1 cm×0.4 cm不均质低回声结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图1C)提示:结节血流信号不丰富,Alder血流分级I级;频谱多普勒超声呈高阻血流频谱(图1D),超声诊断为BI-RADS 4a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乳腺肿 超声检查 多模态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特征及临床指标在儿童肝母细胞瘤病理分型的预测价值分析
3
作者 李钱程 王伟 +5 位作者 张龚巍 李世宪 李成龙 徐超 于啸 王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74-79,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肝母细胞瘤(HB)不同病理分型患儿CT特征及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相关指标在HB病理分型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9例HB患儿,根据病理分型分为混合性上皮型25例(混合型组)、完全上皮型24例(上皮型组)。收集患儿的C...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肝母细胞瘤(HB)不同病理分型患儿CT特征及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相关指标在HB病理分型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9例HB患儿,根据病理分型分为混合性上皮型25例(混合型组)、完全上皮型24例(上皮型组)。收集患儿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HB不同病理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在HB病理分型预测中的价值。结果不同HB病理类型组在年龄、钙化、包膜回缩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包膜回缩为儿童HB病理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2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的AUC值为0.837(95%CI:0.720~0.95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76%、95.47%,预测模型拟合度较好(Hosmer-Lemeshow χ^(2)=7.365,P=0.498)。结论年龄、包膜回缩为预测儿童HB病理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2个指标构建的评价模型对儿童HB病理分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儿童HB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指标 儿童 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许文炳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23-24,30,共3页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髓母细胞瘤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颅窝室管膜瘤患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开展MRI和DWI检查,对...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髓母细胞瘤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颅窝室管膜瘤患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开展MRI和DWI检查,对肿瘤实质图像予以分析并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绘制ROC曲线分析DWI检查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65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的细胞瘤均位于患儿的后颅窝,其中位于后颅窝中线部、后颅窝非中线部分别为49例、7例,且有9例患儿同时累积后颅窝中线和非中线部。65例髓母细胞瘤患儿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b值=1000s/mm2时,DWI图像中,59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瘤实性部分呈现.为高信号,6例则呈等信号;65例髓母细胞瘤患儿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髓母细胞瘤,其中MRI扫.描诊断出髓母细胞瘤患儿46例,诊断准确率为7076%;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ADC值水平较低(P<005);由ROC曲线分析,ADC检测模式下AUC值为0900,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23%、9692%。结论 DWI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瘤 核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
5
作者 曲冰 张慧 +5 位作者 郭洪刚 赵艳芹 司晓男 王体 颜玉 张慧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IDH-wildtype glioblastom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2022年山东省肿瘤医院16例经临床影像、组织病理、基因检测诊断确诊的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并给予盐酸安罗替尼...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IDH-wildtype glioblastom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2022年山东省肿瘤医院16例经临床影像、组织病理、基因检测诊断确诊的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并给予盐酸安罗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mPFS)为13.2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 overall survival, mOS)为22.65个月。在不良反应方面,出现骨髓抑制14例(87.5%)、口腔溃疡1例(6.25%)、轻度肝功能异常2例(12.5%)、胆红素升高1例(6.25%)、高脂血症4例(25%)、胃肠道反应2例(12.5%)。各种不良反应事件中,共发生3-4级不良反应5例(31.25%)。结论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安罗替尼 贝伐珠单抗 联合治疗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鉴别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价值
6
作者 王媛 于文玲 +1 位作者 李婷 杨本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7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在鉴别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和鼻腔鼻窦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ion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34例鼻腔鼻窦ONB和29例DLBCL患者治疗前行MRI检查。MRI评估指标包括常规征像...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在鉴别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和鼻腔鼻窦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ion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34例鼻腔鼻窦ONB和29例DLBCL患者治疗前行MRI检查。MRI评估指标包括常规征像和半定量参数。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识别最有诊断能力的MRI指标。结果ONB T2WI呈等稍高信号,累及嗅裂,易形成颅内肿块(P=0.004);DLBCL T2WI呈等略低信号(P<0.001),常累及上颌窦、眼眶(P<0.001,P=0.024)。ONB的鼻甲外移、边缘分叶征较DLBCL多见(P=0.001,P=0.004)。ONB的ADC_(ave)值更高(P<0.001),CI_(max)、WR更大(P<0.001、P=0.011),TTP小(P=0.003),TIC曲线流出型更多(P=0.022)。Logistic回归显示部位(累及嗅裂或上颌窦)、T2WI信号、ADC0.82值及以TTP52是鉴别ONB和DLBCL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RI的多参数联合有助于鉴别鼻腔鼻窦ONB和DL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磁共振成像 嗅神经母细胞瘤 鼻腔鼻窦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郑虔 李翠萍 +5 位作者 潘玉 李华林 耿红丽 朱芹 郝爽 杨淑颖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青藤碱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系WERI⁃RB⁃1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青藤碱对WERI⁃RB⁃1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青藤碱处理的WERI⁃RB⁃1细胞中自噬相... 目的探讨青藤碱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系WERI⁃RB⁃1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青藤碱对WERI⁃RB⁃1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青藤碱处理的WERI⁃RB⁃1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WER⁃RBv1细胞中加入50μmol/L青藤碱和自噬抑制剂CQ刺激24 h后,由青藤碱刺激增加的Beclin1和LC3B恢复,降低的p62蛋白也恢复;由青藤碱刺激增加的细胞自噬减少(免疫荧光法检测LC3B标记的阳性细胞);部分减轻了青藤碱诱导的细胞活力降低(CCK⁃8法);由青藤碱刺激增加的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蛋白恢复。青藤碱抑制PI3K/Akt/mTOR通路,激活PI3K/Akt/mTOR通路后,青藤碱对细胞生长和自噬的作用被抵消。结论青藤碱通过体外PI3K/Akt/mTOR轴失活促进自噬来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视网膜母细胞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上皮内膜蛋白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君祥 龚铭杰 +1 位作者 孙成法 邵琦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下调上皮内膜蛋白1(EMP1)对胶质母细胞瘤U251与U87细胞系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U87细胞系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及免疫组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干扰技术下调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与U251中EMP1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 目的研究下调上皮内膜蛋白1(EMP1)对胶质母细胞瘤U251与U87细胞系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U87细胞系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及免疫组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干扰技术下调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与U251中EMP1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EMP1下调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EMP1下调后肿瘤细胞凋亡表达水平;构建U87细胞系裸鼠荷瘤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MMP2的表达。结果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NA-EMP1导致EMP1的表达降低(P<0.05),CCK8和Transewll实验显示下调EMP1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被显著抑制(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下调EMP1后肿瘤细胞的凋亡能力明显增强(P<0.05);U87细胞系裸鼠荷瘤模型中下调EMP1后肿瘤细胞生长延缓,Ki-67及MMP2的表达降低。结论EMP1的表达下调可以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凋亡,延缓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与侵袭,从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膜蛋白1 胶质母细胞瘤 siRNA干扰技术 恶性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纤层蛋白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9
作者 王鹏 樊文科 +2 位作者 朱克明 卓恺明 咸伟伟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核纤层蛋白基因(LMNA)在人类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特点及该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公共数据库TCGA中LMN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LMNA基因的敲减慢病毒,构建胶质母... 目的:研究核纤层蛋白基因(LMNA)在人类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特点及该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公共数据库TCGA中LMN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LMNA基因的敲减慢病毒,构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的LMNA基因稳定敲减株;进一步对U87的LMNA基因敲减株及其对照细胞株进行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3D成球实验,检测LMNA基因对细胞增殖与成球能力的影响;通过替莫唑胺加药实验检测LMNA基因敲减细胞株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最后经裸鼠颅内种瘤实验检测LMNA基因敲减在体内对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TCGA数据显示,LMN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患者生存预后呈负相关,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LMNA基因敲减显著降低了U87细胞株的克隆生成及细胞成球能力,显著增加了U87细胞株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裸鼠颅内种瘤实验显示,LMNA基因敲减的U87细胞株在裸鼠脑内生成的肿瘤体积显著减小,且小鼠存活时间延长。结论:LMN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增高,与患者生存呈负相关,LMNA基因敲减可抑制U87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的增殖,并增加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是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纤层蛋白 核纤层蛋白基因 胶质母细胞瘤 替莫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髓母细胞瘤4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杨帆 唐汝泽 +3 位作者 赵东亮 吴琳琳 黄顺根 卢俊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4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病例资料1移植前基本资料2019年1月-2022年2月共有4例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T)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 病例资料1移植前基本资料2019年1月-2022年2月共有4例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T)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4例患儿初诊时均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其中3例综合治疗后序贯ASCT(未复发),1例患儿随访观察8个月后出现复发,后再次进行手术,并根据CCCG-MB-2017方案中的挽救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联合鞘注治疗,评估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后进行ASCT。基本临床资料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化疗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母细胞瘤 chemotherapy 病例资料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路 杨卫华 陆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58-761,共4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眼部恶性肿瘤,是威胁儿童视力和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评估一直是临床的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眼部恶性肿瘤,是威胁儿童视力和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评估一直是临床的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如利用AI算法分析海量临床数据,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AI技术还在医学图像分析、基因组学研究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助力新药开发、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结合近年研究情况,综述AI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视网膜母细胞瘤 疾病诊断 医学图像分析 深度学习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S1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霞 刘存 +2 位作者 周宝琴 曹奕 侯琳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探究核糖体合成调控因子1(RRS1)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TARGET数据库分析RRS1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RS1高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病理指标及预后之间的关联,随后使用GEO数据库分析RRS1在神... 目的探究核糖体合成调控因子1(RRS1)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TARGET数据库分析RRS1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RS1高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病理指标及预后之间的关联,随后使用GEO数据库分析RRS1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然后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过表达或敲低SK-N-AS细胞株中RRS1的表达,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检测RRS1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分布和迁移的影响。结果TARGET和GEO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RRS1基因在59例NB组织中高表达(59/150),且其在NB高风险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低风险组(P<0.01);此外,RRS1 mRNA在NB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对照细胞中的表达(P<0.01)。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RS1mRNA的表达水平与NB患者的年龄、MYCN扩增、INSS分期、COG分期及NB患者的死亡(临床回访)(P<0.05)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RS1高表达组NB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较低表达患者的短(P<0.001)。细胞功能实验结果表明,RRS1过表达可促进SK-N-AS细胞株的增殖、周期进程和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而RRS1敲低时,实验显示相反的趋势。结论RRS1高表达可能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其可参与调节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周期进程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合成调控因子1 神经母细胞瘤 增殖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机器学习模型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
13
作者 王明霄 刘国莉 +2 位作者 李艳华 孙硕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解放军总医院和公共数据库的90例(108个病灶)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63例和验证集70例。选取T1WI、T2WI及增强T1WI序列进行感兴趣区分割,并从每个感兴趣区中提取1 132个影像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筛选出ICC≥0.85的影像特征。依次通过ICC、递归消除法筛选出最佳特征。在6种分类器中对3个单序列特征组、3个双序列组与1个多序列特征组进行训练及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SVM_rbf分类器与多序列特征组的组合模型是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最优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9、0.913,准确度均为0.886。结论 无创提取多参数MRI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有效鉴别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完全缓解后继发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
14
作者 崔丽雅 黄东生 +3 位作者 张谊 王一卓 胡慧敏 张伟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6-217,共2页
1 病例资料患儿男性,3岁,2020年12月因“发现右眼呈猫眼样反光”,就诊于我院,查眼底示“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IRC分期:E期”。2021年1月行右眼球摘除,术后病理示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侵犯视盘及筛板,穿透筛板达筛板后视神经内生长(距筛板... 1 病例资料患儿男性,3岁,2020年12月因“发现右眼呈猫眼样反光”,就诊于我院,查眼底示“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IRC分期:E期”。2021年1月行右眼球摘除,术后病理示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侵犯视盘及筛板,穿透筛板达筛板后视神经内生长(距筛板后界约2.0mm),视神经切除断端未见明显肿瘤组织侵犯。免疫组化:NSE(+),Syn(+),CD56(+),Ki-67 index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球摘除 CD56 病例资料 侵犯 视神经 术后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甾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靶基因预测及相关预后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朱强 李瑞春 +1 位作者 郭世文 梁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917,共9页
目的 预测豆甾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的潜在靶基因并构建相关预后模型,以期揭示其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并探讨这些靶基因在GBM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数据库获得GBM差异表达基因及豆甾醇靶基因,使用韦恩图筛选豆甾... 目的 预测豆甾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的潜在靶基因并构建相关预后模型,以期揭示其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并探讨这些靶基因在GBM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数据库获得GBM差异表达基因及豆甾醇靶基因,使用韦恩图筛选豆甾醇治疗GBM的潜在靶基因并使用R语言进行富集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分析筛选与GBM患者预后相关的豆甾醇靶基因并构建相关的预后模型。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豆甾醇对相关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31个豆甾醇治疗GBM的潜在靶基因。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基因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脂质代谢的调控有关。回归分析筛选出2个与GBM预后相关的豆甾醇靶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5(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5,FABP5)和α-1B肾上腺素能受体(alpha-1B adrenergic receptor, ADRA1B),基于这2个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准确预测GBM患者的预后。豆甾醇能够抑制GBM细胞中这2种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FABP5:t=9.909,P=0.001;ADRA1B:t=3.319,P=0.029)。结论 豆甾醇的抗胶质瘤作用可能与GPCR信号通路及脂质代谢的调控有关。通过抑制FABP5及ADRA1B的表达,豆甾醇可能具有改善GBM患者预后的潜在作用。同时,以FABP5及ADRA1B的表达水平构建的预后模型在预测GBM患者预后及监测疗效方面可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甾醇 胶质母细胞瘤(GBM)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调节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作用
16
作者 张丽红 李威威 +2 位作者 孙璐 李世强 武宗楠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5-419,435,共6页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节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干样特性、氧化应激和裸鼠成瘤等作用。方法:设计3组干扰HIF-1α的shRNA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株(HIF-1α-shRNA1组、HIF-1α-shRNA2组和HIF-1α-shRNA3组),选择干...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节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干样特性、氧化应激和裸鼠成瘤等作用。方法:设计3组干扰HIF-1α的shRNA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株(HIF-1α-shRNA1组、HIF-1α-shRNA2组和HIF-1α-shRNA3组),选择干扰效果最好的shRNA进行后续研究;将WERI-Rb-1细胞分为对照组、shRNANC组和HIF-1α-shRNA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肿瘤细胞成球情况和干细胞标记物(Oct4、Nanog和ABCG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shRNA-NC组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HIF-1α-shRNA1组和HIF-1α-shRNA2组,HIF-1α-shRNA3组HIF-1α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最低。相比于shRNA-NC组,HIF-1α-shRNA3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减少。相比于shRNA-NC组,HIF-1α-shRNA3组瘤体直径变小,质量变轻,成球数量减少。相比于shRNA-NC组,HIF-1α-shRNA3组Oct4、Nanog和ABCG2蛋白水平相对表达量降低。相比于shRNA-NC组,HIF-1α-shRNA3组MDA和GSH-px含量增加,SOD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干扰HIF-1α基因表达,抑制视网膜母细胞增殖,影响细胞抗氧化能力及干细胞标记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视网膜母细胞瘤 氧化应激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模型构建及RFC2的细胞增殖效应研究
17
作者 王二静 吴伟 +4 位作者 周浩宇 王乙錩 项健阳 王佳 王茂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756,共9页
目的研究复制因子C亚基2(RFC2)与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和肿瘤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在GBM发展中的潜在分子通路。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可作为GBM独立预后因素的细胞周期基因,结合临床指标,构建GBM患者风险评分模型... 目的研究复制因子C亚基2(RFC2)与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和肿瘤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在GBM发展中的潜在分子通路。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可作为GBM独立预后因素的细胞周期基因,结合临床指标,构建GBM患者风险评分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对目标基因RFC2进行GO、KEGG和GSEA分析。取对数生长期的U87 GBM细胞进行慢病毒转染后分组(空白对照组、shRFC2#1、shRFC2#2),通过qRT-PCR、Western blotting、Edu染色、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RNA表达、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结果RFC2在GBM中表达上调,并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升高,呈明显上升趋势。基因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提示,RFC2在姐妹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分离、细胞器裂变、核分裂、核有丝分裂等进程中,促进细胞周期过程中G1向S期转变。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相较空白对照组,慢病毒敲低组中转录mRNA减少(P<0.0001)、翻译蛋白量减少;同样,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慢病毒敲低组Edu染色阳性率降低(P<0.0001),集落形成能力相应降低(P<0.001)。结论RFC2在GBM中高表达,且与胶质瘤分级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促进GBM细胞增殖;RFC2有可能成为GBM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GBM) 复制因子C亚基2(RFC2) 预后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关键基因
18
作者 王菲菲 贾毓琇 +5 位作者 于刚 潘小姣 王琦 路云峰 邢玉倩 赵平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6-173,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差异表达的基因,探讨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筛选参与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关键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下载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相关数据集GSE112447,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KEGG...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差异表达的基因,探讨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筛选参与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关键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下载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相关数据集GSE112447,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KEGG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免疫浸润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结果筛选得到397个DEGs,其中261个上调基因,136个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参与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KEGG结果表明:DEGs与PI3K-Akt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22种免疫细胞中,相对于骨髓转移组,无骨髓转移组有更多的浆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活化的NK细胞、M0及M2巨噬细胞浸润。PPI网络构建筛选得到9个关键基因(TNF、IL-1β、ITGAM、TLR2、FCGR3A、S100A12、FGR、LILRB2、HCK)。ROC曲线提示S100A12及IL-1β高表达发生骨髓转移风险相对更高。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关键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变化可能在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转移 关键基因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介入化疗“超选择法”与“球囊阻断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胡靖 王菲 +2 位作者 张景岚 刘景 时胜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47-2950,共4页
目的观察动脉介入化疗“超选择法”与“球囊阻断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141眼)R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超选组(45例,68眼)、阻断组(45... 目的观察动脉介入化疗“超选择法”与“球囊阻断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141眼)R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超选组(45例,68眼)、阻断组(45例,73眼),给予超选组动脉介入化疗“超选择法”,给予阻断组动脉介入化疗“球囊阻断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指标[存活素、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保眼率、复发率、转移率、安全性分析及预后。结果超选组总有效率(95.59%)较阻断组(83.56%)高(P<0.05);治疗2、4个周期后超选组血清存活素、Livin、VEGE、MMP-9水平低于阻断组(P<0.05);两组保眼率、复发率、转移率、毒副反应及并发症、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介入化疗“超选择法”与“球囊阻断法”治疗RB患儿的效果确切,但“超选择法”治疗效果优于“球囊阻断法”,两组安全性分析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化疗 超选择法 球囊阻断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附件骨母细胞瘤1例
20
作者 宋光泽 陈秉耀 +1 位作者 李永军 韦兴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患者,32岁,女性,2018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肩部及右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约4分,无明显夜间痛。给予口服止痛药物,效果不佳。此后局部疼痛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并出现右手指麻木不适,2021年8月就诊于... 患者,32岁,女性,2018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肩部及右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约4分,无明显夜间痛。给予口服止痛药物,效果不佳。此后局部疼痛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并出现右手指麻木不适,2021年8月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提示C6附件占位,给予行病变穿刺,病理示骨母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附件 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