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洪波 王秀娟 郭新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21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诊治的42例AITL患者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log-r...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21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诊治的42例AITL患者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2例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中位发病年龄66(22-80)岁,其中25例为男性。38例Ann Arbor分期III-IV期,23例伴有B组症状,34例IPI中高危及高危。起病临床表现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31例),可伴多浆膜腔积液(24例)、发热(17例)、皮疹(11例)和贫血(15例)。18例病理组织活检显示EBV阳性,28例Ki-67≥40%,6例伴发EBV血症。4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1-121)个月,3年预估生存率为37.6%,无进展生存率为2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介素-6升高、合并多浆膜腔积液的患者生存率更低。结论:AITL起病时临床表现多样,侵袭性高,预后差,常规化疗远期预后不佳。高白介素-6水平、伴有多浆膜腔积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多浆膜腔积液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及睾丸浆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
2
作者 周喆 朴颖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77,280,共3页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是较为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其好发于口腔和胃肠道,其次为淋巴结和皮肤等,发生于眼眶和睾丸部位者较罕见。该文报道1例同时发生于眼眶及睾丸的PBL,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加...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是较为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其好发于口腔和胃肠道,其次为淋巴结和皮肤等,发生于眼眶和睾丸部位者较罕见。该文报道1例同时发生于眼眶及睾丸的PBL,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睾丸肿瘤 母细胞性淋巴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3
作者 李司琪 刘俊 +1 位作者 王观筠 杨吉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neuroblastic tumors,NTs)作为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可以引发某些综合征,或在某些综合征中罹患风险增加。系统了解NTs相关综合征,可以加深对NTs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助于NTs及其相关综合征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neuroblastic tumors,NTs)作为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可以引发某些综合征,或在某些综合征中罹患风险增加。系统了解NTs相关综合征,可以加深对NTs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助于NTs及其相关综合征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从而进行早期干预,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NTs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 神经母细胞 综合征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Hyper-CVAD治疗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
4
作者 安慧慧 吴涛 +1 位作者 刘文慧 田思锐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4-265,共2页
患者男性,12岁。2023年5月因咳嗽、咳痰、发热1周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 7.3×10^(9)/L,HB 105 g/L,PLT 158×10^(9)/L,CRP 25.22 mg/L。细胞镜检见异常细胞占35%。头颅CT示: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骨髓穿... 患者男性,12岁。2023年5月因咳嗽、咳痰、发热1周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 7.3×10^(9)/L,HB 105 g/L,PLT 158×10^(9)/L,CRP 25.22 mg/L。细胞镜检见异常细胞占35%。头颅CT示: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低下,异常细胞占42%,外周血异常细胞20%。免疫分型:58.3%异常细胞,表达CD4、CD56、HLA-DR,部分表达CD45、CD7、CD38,不表达CD34、CD117、CD2、cCD3、CD10、CD13、CD14、CD15、CD19、CD20、CD33、CD64、MPO。染色体核型:分析10个细胞,经DSP30+IL-2刺激后,XYdel(1)(p36p33),del(6)(q21,q24),add(12)(q24)(6)/(46),XY(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维奈克拉 HYPER-CV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欣 杨莹 廖红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8-1643,共6页
目的:归纳并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资料,为进一步认识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BPDCN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明确诊断BPDCN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中... 目的:归纳并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资料,为进一步认识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BPDCN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明确诊断BPDCN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4(6-81)岁。临床主要以皮疹、包块等为首发症状,并伴有淋巴结、骨髓受累。肿瘤性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表达HLA-DR、CD4、CD56、CD123,不表达cCD3、cMPO、cCD79a,部分病例可表达CD38、CD99、CD36。临床上手术切除、多次化疗失败的患者复发快,患者生存期短。首次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pDC细胞不表达CD56,且经骨髓移植后具有较长的生存期。结论:BPDCN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CD56是区分肿瘤性和正常pDC细胞的良好标志物;化疗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BPDCN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皮损 免疫表型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罗福仪 李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57,共9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大多数预后差。BPDC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损伤、骨髓受累、肿瘤细胞扩散。它经常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确诊常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大多数预后差。BPDC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损伤、骨髓受累、肿瘤细胞扩散。它经常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确诊常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其中,免疫表型的检测对BPDCN的诊断起主要作用。虽然BPDCN十分罕见,且目前尚无达成共识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随着新药的开发以及大家对BPDCN的认识增加,有许多新药及方案可以有效治疗本病。本文总结了BPDCN的研究背景、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起源及BPDCN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
7
作者 何合胜 魏元凤 +3 位作者 季新悦 徐又海 杨玉琼 靳小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治经过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类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就诊的两例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 目的:探讨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治经过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类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就诊的两例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肿瘤累及皮肤、骨髓、淋巴结等部位,皮肤病理显示,CD56、CD123均为阳性,而CD4、CD34、TdT、CD3、CD20、MPO、EBER均为阴性。骨髓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CD56、CD123、CD304均为阳性,而髓系、淋系特异性免疫标志均为阴性。两例患者初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样化疗方案非常敏感,但短期内复发,生存期分别为36、4个月。结论: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罕见,该病容易误诊且预后差,应优先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样的治疗方案改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8
作者 濮珍红 梁慧玲 +2 位作者 杨文秀 冯江龙 裴媛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6-739,共4页
目的 探讨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 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9例PBL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运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基因重排,分析其临床... 目的 探讨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 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9例PBL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运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基因重排,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4岁。鼻腔和鼻窦2例,淋巴结2例,牙龈1例,扁桃体1例,皮肤1例,结肠、肛管各1例。9例中HIV阳性4例,皮肤病变为浆细胞样细胞,其余部位为浆母细胞样/免疫母细胞样。免疫表型:CD138、MUM1、C-myc均阳性,CD20、CD3和CD5均阴性,CD38(7/8)、CD79a(6/9)、CD56(3/7)和PAX5(1/8)部分阳性,Ki67增殖指数高(70%~95%),EBER阳性8例。结论 PBL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病理才能做出最终诊断,其预后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淋巴瘤 HIV EBE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相关病理特征分析
9
作者 李慧兰 汝昆 +5 位作者 李晓艳 孙丽丹 李凤丽 姚静雅 蔺亚妮 刘恩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侵犯骨髓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AITL侵犯骨髓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ITL相关免疫标记,通过T系基因重排分析T...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侵犯骨髓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AITL侵犯骨髓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ITL相关免疫标记,通过T系基因重排分析T细胞克隆性。结果肿瘤细胞浸润模式主要以结节状(20/32,62.5%)、间质性或小簇状(10/32,31.3%)为主,结节成分较杂,可呈“肉芽肿样改变”;肿瘤细胞主要为小至中等大小淋巴细胞,异型不明显,少数病例可出现明显浆细胞增生。19例行免疫组化染色,CD4阳性T细胞较少,平均为8.4%;滤泡辅助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相关免疫组化标记阳性率分别为:CD10(7/14,50.0%)、BCL6(6/19,31.6%)、PD-1(13/19,68.4%)、CXCL13(13/19,68.4%),大部分病例肿瘤细胞PD-1和CXCL13同时阳性,且阳性细胞数量较少(均<1%)。24例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22例均一致性表达胞质CD3(cCD3)、CD5、CD4、CD2,均不同程度表达CD10,部分病例胞膜CD3(sCD3)表达缺失(12/22,54.5%),部分病例CD7表达缺失(8/22,36.4%);2例未发现异常T细胞。基因重排:7例行T系基因重排检测,其中3例TCR重排阳性。结论AITL侵犯骨髓的肿瘤细胞比例较低且异型性小,容易漏诊及误诊,当骨髓中出现细胞成分较杂的淋巴细胞灶,提示AITL侵犯骨髓。流式细胞术发现表型异常T细胞(CD4和CD10双阳性),强烈提示AITL侵犯骨髓。AITL侵犯骨髓的诊断应综合考虑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及基因重排等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骨髓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萍 王晶 +2 位作者 赵伟 景红梅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1-1595,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收集23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素。结果表明,23例AITL患者的中位年龄6...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收集23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素。结果表明,23例AITL患者的中位年龄62岁,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中高危/高危21例(91.3%),14例患者(60.9%)存在结外侵犯,5例(21.7%)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总体反应率为68.2%,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8.3%和28.7%。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年轻患者预后,免疫抑制剂对于复发难治患者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年龄大于65岁、IPI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淋巴结受累数目、近期疗效、纤维蛋白原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骨髓是否受累为预后相关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及骨髓受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IPI、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修改的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的危险分层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结论:AITL好发于老年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合并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易感染,预后差,年轻、一般情况较好患者初始强化治疗有可能获益,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年轻患者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免疫抑制剂可作为复发难治患者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回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秀斌 鲁云 +9 位作者 苏航 仲凯励 陈喜林 达勇 刘静 赵世华 王爽 杨波 杨秋实 张伟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单中心近年收治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点及常规化疗近期疗效。方法:1999年9月~2010年9月于本院明确诊断AITL患者23例,其中21例接受治疗。初次治疗17例予CHOP样或CHOP方案,4例予左旋门冬酰胺...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单中心近年收治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点及常规化疗近期疗效。方法:1999年9月~2010年9月于本院明确诊断AITL患者23例,其中21例接受治疗。初次治疗17例予CHOP样或CHOP方案,4例予左旋门冬酰胺酶+博莱霉素+地塞米松+长春地辛方案;化疗后予受累野照射每组各1例,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每组各1例。复发后予ICE、DHAP或ProMACE/CytaBOM方案化疗。维持治疗采用干扰素或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者5例,采用西达苯胺者3例。结果:发病中位年龄60岁,男:女为1.9:1,Ann ArborⅢ~Ⅳ期占96%,57%患者有B组症状,22%患者合并脾受侵/脾肿大。实验室检查结果示,39%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75%患者β2微球蛋白升高,80%患者D-二聚体升高。病理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L13阳性率100%(12/12),EBER阳性率80%(8/10)疗效结果分析,CHOP样方案组7例获CR,8例获PR;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组1例获CR,1例获PR。21例患者中位生存27(2.9~51.1)个月,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29%。化疗后90%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33%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结论:AITL为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的外周T细胞肿瘤,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凝血机制异常。AITL患者因并发免疫功能异常,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感染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化疗 CHOP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纯红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福旭 张学军 +3 位作者 潘崚 乔淑凯 郭晓玲 董作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862-865,共4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合并自身免疫现象,如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是NHL中的少见类型。为了研究AITL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例37岁男性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测、单个...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合并自身免疫现象,如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是NHL中的少见类型。为了研究AITL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例37岁男性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测、单个核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测、Coombs试验、血清学检测、CT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等。结果查明,患者有广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活检表明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降低,Coombs实验阳性,骨髓红系增生低下,提示并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纯红系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经过CHOP-E方案化疗后,合并的AIHA和PRCA以及AITL浸润症状均消失。结论:成功地确诊了合并有AIHA和PRCA的AITL,淋巴结活检和骨髓检测意义大,CHOP-E化疗方案对此种AITL有一定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贫血 纯红系再生障碍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雪峰 李甘地 +1 位作者 李亚林 赵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599,共4页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CX-CL13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坚 王丽珍 +4 位作者 李江 韩建成 周晓琴 陆洪芬 王懿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左上颌窦的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复习、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电镜检测。结果 患者因“左上颌窦囊肿” 2...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左上颌窦的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复习、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电镜检测。结果 患者因“左上颌窦囊肿” 2次行切除活检 ,病理诊断分别为“纤维组织增生”和“鳞状细胞癌Ⅰ级”。 4个月后因左上颌骨隐痛行左上颌骨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组织。 5个月后左上后磨牙区肿块复发 ,再行左上颌、颊、颈联合根治术 ,诊断为“侵袭性纤维瘤病”。 9个月后左侧颧部出现包块 ,术后病理为“左上颌纤维肉瘤 ,部分伴平滑肌分化”。复片显示 ,第 1次活检标本中的“纤维组织增生”实际上是梭形细胞肿瘤组织 ,而第 2次活检中的“鳞状细胞癌Ⅰ级”实为鳞状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第 3次术后标本中肿瘤组织不明显 ,而第 4次术后标本则由成束的梭形细胞组成 ,弥漫浸润至邻近的软组织内 ,类似侵袭性纤维瘤病 ,但部分区域内可见鱼骨样排列结构 ,类似低度恶性纤维肉瘤。第 5次术后标本中瘤细胞显示轻~中度的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象(2个 / 10HPF) ,并弥漫浸润横纹肌组织 ,在部分区域内 ,瘤细胞穿插在肌束之间形成类似增生性肌炎中的棋盘样结构 ,另一些区域则在形态上类似经典的纤维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恶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 病理学 免疫学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书红 王全顺 +5 位作者 孙露 李红华 赵瑜 贾博军 张晓玲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08-1210,共3页
为了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AIT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表明:12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全身淋巴结肿大,9例伴有发热等全身... 为了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AIT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表明:12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全身淋巴结肿大,9例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确诊依据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学呈现淋巴结结构破坏,免疫母细胞增生,树枝状血管增生的特点,免疫表型全部为成熟外周T细胞性。12例患者均用CVP为主的化疗方案,总有效率58%。3年生存率为25%,全组中位生存25个月。结论:AITL临床过程呈侵袭性,进展快,中位生存期短,预后差,应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 免疫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晓丽 刘冰 +5 位作者 李楠 李录克 冀烜静 周雪芳 王敏芳 许惠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及淋巴结活检确诊的4例BPDCN患者的临床特征、骨髓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中均有骨髓及脾脏、淋巴结累...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及淋巴结活检确诊的4例BPDCN患者的临床特征、骨髓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中均有骨髓及脾脏、淋巴结累及,2例皮肤浸润,3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骨髓中异常细胞形态可见拖尾状,免疫分型显示4例患者均表达CD56、CD4和CD123,3例患者表达CD304。1例患者拒绝化疗早期死亡;2例患者初始应用DA+VP方案治疗后均达完全缓解,其中1例在复发后应用该方案再次达完全缓解;1例患者应用减低剂量DA+VP化疗无效,之后应用维奈克拉+阿扎胞苷达完全缓解。4例患者无疾病生存期为2-7个月,总生存期为2-33个月。结论:BPDCN患者的恶性细胞多浸润骨髓、脾脏及淋巴结并具有特殊表型,且预后差。治疗方案应兼顾髓系及淋巴系,含新药的方案如BCL-2抑制剂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值得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临床特点 免疫分型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g/TCR基因重排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鑫艳 冯强 +3 位作者 黎贵芸 杨长绍 杨举伦 王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1-1134,1139,共5页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Ig/TCR基因重排方式。方法采用BIOMED-2引物系统扩增35例T-LBL/ALL中Ig/TCR重排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结果。结果 35例T-LBL/ALL中1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检出率为45.7%,其中TCRβ单重排6例(37.5%),TCRγ单重排4例(25.0%),TCRβ和TCRγ双重排3例(18.8%),TCRδ单重排2例(12.5%),TCRγ和TCRδ双重排1例(6.3%)。4例患者同时检测出Ig和TCR基因重排,Ig基因检出率为11.4%。28例T-LBL中11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39.3%),7例T-ALL中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85.7%)。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可检测出部分T-LBL患者的Ig/TCR基因重排,是一种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淋巴细胞白血病 BIOMED-2 基因重排 Ig/TC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磊 黎阳 +7 位作者 刘玲 郭海霞 薛红漫 林素暇 徐宏贵 黄绍良 陈纯 方建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本文分析1例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诊断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该例儿童BPDCN病例进行了确诊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对患儿皮肤肿物活检后行肿瘤细胞悬液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 本文分析1例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诊断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该例儿童BPDCN病例进行了确诊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对患儿皮肤肿物活检后行肿瘤细胞悬液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细胞表达浆细胞样树突细胞标记CD123,同时表达CD4、CD56,不表达其它髓系、T细胞、B细胞特异性标记;根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皮肤肿物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本例患者确诊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结论: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非常罕见,诊断依赖于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该病病程呈侵袭性,预后差且发病机制在目前尚未明确,无标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CD4+ CD56+皮肤造血组织肿瘤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健 罗玉凤 +2 位作者 曹金伶 卢朝辉 陈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法观察5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3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3、72、40、14及15岁。5...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法观察5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3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3、72、40、14及15岁。5例病变均以皮肤斑块或结节为首发表现,并均累及骨髓,其中1例累及淋巴结。皮肤病变显示肿瘤细胞在真皮弥漫分布,不累及表皮。肿瘤细胞中等大小,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细腻。5例均表达CD56、CD123、CD43,3例表达CD4;5例均不表达CD8、Td T及EBER。5例均行化疗,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后失访,2例健在。结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及部分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母细胞性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慧 杜玉薪 +3 位作者 李玲 付晓瑞 孙振昌 张明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37例采用CHOP/CHOPE方案化疗,31例采用以吉西他滨和铂类药物为基础的GDPT方案化疗。结果:68例年龄33~85岁,...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37例采用CHOP/CHOPE方案化疗,31例采用以吉西他滨和铂类药物为基础的GDPT方案化疗。结果:68例年龄33~85岁,≥60岁39(57.4%)例,男女比例为2.1∶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62(91.2%)例,ECOG评分>1分27(39.7%)例,出现B症状41(60.3%)例,出现皮疹/瘙痒20(29.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40(58.8%)例,血浆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31(45.6%)例,贫血24(35.3%)例,低白蛋白血症24(35.3%)例。48(70.6%)例IPI评分>2分,38(55.9%)例PIT评分>2分。整体治疗后客观缓解率达75.2%;GDPT方案一线治疗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长于CHOP/CHOPE方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出现皮疹/瘙痒、ECOG>1分是OS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2.300(1.159~4.368)、2.568(1.316~4.974)、1.958(1.054~3.591);年龄≥60岁和ECOG>1分是PFS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2.135(1.292~3.763)、1.784(1.247~3.035)。结论:患者年龄、治疗前ECOG评分、是否出现皮疹/瘙痒症状及血浆β2微球蛋白含量可作为AITL预后危险度评估的参考因素;GDPT可考虑为AITL的一线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