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母系氏族社会系列科幻小说的符号叙述学研究 |
袁栋洋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2
|
试论鄂伦春族母系氏族及其向父系氏族的过渡 |
赵复兴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2 |
0 |
|
3
|
台湾土著社会母系氏族中的男性话语权 |
陈安娜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
|
|
4
|
《山海经》一书中有关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试析 |
王珍
|
《中州学刊》
|
1982 |
3
|
|
5
|
关于母系氏族社会妇女社会地位成因的哲学思考 |
高雄飞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2
|
|
6
|
母系氏族妇女中心地位形成的原因新探 |
胡幸福
|
《湖湘论坛》
|
1991 |
1
|
|
7
|
关于母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的探讨——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体会 |
廖廷柏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8
|
关于母系氏族公社之探讨 |
王承权
|
《思想战线》
|
1987 |
0 |
|
9
|
半坡母系氏族村的开发与展望 |
张印
|
《中国博物馆》
|
1996 |
0 |
|
10
|
批判江青对“母系氏族”的歪曲 |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7 |
0 |
|
11
|
略谈母系氏族社会 |
蔡凤书
|
《齐鲁学刊》
|
1977 |
0 |
|
12
|
由先秦礼俗和亲属称谓看母系向父系氏族的转变 |
马良民
|
《文史哲》
|
1987 |
0 |
|
13
|
克木人的图腾崇拜与氏族外婚制 |
高立士
|
《思想战线》
|
1986 |
9
|
|
14
|
论泸沽湖畔母系家族在家族婚姻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
杨堃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2
|
|
15
|
澜沧拉祜族的母系大家庭 |
杨鹤书
|
《思想战线》
|
1982 |
6
|
|
16
|
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何在?——为纪念恩格思逝世九十周年而作 |
廖廷柏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1
|
|
17
|
论氏族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
刘达成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1
|
|
18
|
布朗族的母系制及其演变探溯 |
颜思久
|
《云南社会科学》
|
1981 |
1
|
|
19
|
论氏族贵族——私有制、阶级的起源研究之四 |
李永采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1 |
0 |
|
20
|
苗族原始氏族制度的史迹探索 |
伍新福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