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月后不同孕周臀位外倒转成功率及母儿妊娠结局间的差异 被引量:11
1
作者 尹惠芬 胡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讨孕37~37^(+6)与孕38~39周间臀位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的成功率、ECV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分娩方式以及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住院并自... 目的探讨孕37~37^(+6)与孕38~39周间臀位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的成功率、ECV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分娩方式以及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住院并自愿实施ECV的产妇共135例。根据外倒转孕周分组,孕37~37^(+6)周行ECV的为A组(68例),孕38~39周行ECV的为B组(67例)。比较两组产妇ECV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最终母儿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ECV的成功率和术中并发症(包括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中转急诊剖宫产率及胎位回转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母儿妊娠结局分析显示:B组产妇平均分娩孕周显著晚于A组产妇[(39.30±0.97)周vs.(38.80±1.16)周,P=0.007],A组产妇ECV到临产间隔时间更长[(13.52±8.09)d vs.(10.15±5.36)d,P=0.01],B组新生儿的低Apgar评分发生率(2.99%vs.16.18%,P=0.02)、辅助通气率(5.97%vs.22.06%,P=0.0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率(8.96%vs.26.47%,P=0.01)及新生儿收住院率(19.40%vs.36.76%,P=0.01)明显降低。结论在孕38~39周行ECV不降低外倒转成功率、不增加ECV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产妇最终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包括胎膜早破率、产程时长及产后出血量也没有影响,可能有助于降低新生儿出生48 h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位 外倒转术(ECV) 孕周 母儿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足月胎膜早破引产时机的探讨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姗姗 石中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足月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孕妇不同引产时机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6月—2021年7月,除GDM以外无其他合并症及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足月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孕妇不同引产时机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6月—2021年7月,除GDM以外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足月胎膜早破催产素引产的孕妇585例,根据PROM距离启动催产素(oxytocin)引产的时间间隔(P-O)分为3组:A组(2~6 h),B组(6~9 h)和C组(9~12 h)。对3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母儿主要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PROM距离分娩(delivery)的时间(P-D)随着引产启动时间(P-O)的延迟而增加(P_(趋势)<0.05),其中A组的P-D时间最短(P<0.05);(2)剖宫产、产间发热、绒毛膜羊膜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会随着P-O的延长而升高(P_(趋势)<0.05),其中A组发生率最低(P<0.05);3组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产褥病率等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3)3组产妇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P-O的延迟而增加(P_(趋势)<0.05);(4)A组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在无其他并发症且排除阴道分娩禁忌症情况下,选择2~6 h内催产素引产,既可以减少临床抗菌素的使用,也可以显著降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足月胎膜早破 引产时机 母儿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34周前确诊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患者继续妊娠治疗方案及母儿预后分析
3
作者 尹惠芬 朱静 +3 位作者 朱好 刘海燕 顾蔚蓉 胡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9-756,共8页
目的总结孕34周前确诊并继续妊娠的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以及终止妊娠时机,为改善母儿预后提供临床经验与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入院的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孕34周前确诊并继续妊娠的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以及终止妊娠时机,为改善母儿预后提供临床经验与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入院的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孕34周前确诊且选择继续妊娠患者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案进行回顾,并对母儿结局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共有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为34岁。9例(9/15)患者因异常阴道流血就诊,14例(14/15)患者诊断时处于孕中晚期,诊断时12例(12/15)患者肿瘤最大直径超过2 cm。13例患者(13/15)感染HPV16或18型,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9/15)。治疗方面,1例Ⅰa1期患者孕期密切随访,孕35周因“疤痕子宫、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术+全子宫切除术;其余14例Ⅰb期患者,孕中期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行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结转移后,给予相应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延长孕周,继续妊娠至34周左右终止妊娠,然后规范化治疗肿瘤。分娩术后1例病理升级至Ⅱa1期。截至随访时间,15例患者中13名患者无瘤存活。新生儿平均分娩孕周为(35.0±1.5)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345.33±431.44)g。随访出生后第一天新生儿血常规发现:低白细胞8例(8/15),贫血1例(1/15)。经短期住院支持治疗后,最终所有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对于孕34周前确诊妊娠合并子宫颈癌Ⅰb期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延长至孕34周后终止妊娠,再行肿瘤规范化治疗是相对安全的,母儿结局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子宫颈癌 母儿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