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妊娠晚期母婴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文龙 唐晓鹏 +3 位作者 丁依玲 杨旭 许允 范幸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定量研究正常妊娠晚期母婴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sAb)浓度相关性。方法  1 5 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产妇 ,分娩前 2 4h抽静脉血 ;其新生儿收集脐血。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母血HBsAb ;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TRF)法测H... 目的 定量研究正常妊娠晚期母婴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sAb)浓度相关性。方法  1 5 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产妇 ,分娩前 2 4h抽静脉血 ;其新生儿收集脐血。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母血HBsAb ;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TRF)法测HBsAb定性阳性的母血及其相应脐血的HBsAb浓度。结果 ELISA法检测母血HBsAb阳性率为 2 8.95 % (4 4 / 1 5 2 ) ;TRF法测母血HBsAb浓度 >1 0mU/mL者 4 1例 (>1 0mU/mL为阳性 ) ,与ELISA法相符率为 93.1 8% (4 1 / 4 4 ) ,测母血HBsAb阳性对应脐血的HBsAb浓度 >1 0mU/mL者 4 2例。 4 4例母血HBsAb阳性组中 ,其相应脐血有 6 8.1 8% (30 / 4 4 )HBsAb浓度高于母血。结论 正常妊娠晚期HBsAb可通过胎盘主动转运至胎儿体内 ,脐血中HBsAb浓度与母血呈显著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母婴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浓度 肝炎抗体 母体获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关红琼 蔡喜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分娩的1100 例产妇抽取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母亲HBsAg 阳性合并HBeAg 阳性新生儿脐血HBsAg 阳性明显高于母亲单项HBsA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分娩的1100 例产妇抽取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母亲HBsAg 阳性合并HBeAg 阳性新生儿脐血HBsAg 阳性明显高于母亲单项HBsAg 阳性(P< 0.01),母亲抗-HBs 阳性新生儿脐血97.5% 抗-HBs 阳性。结论:母亲HBsAg、HBeAg 阳性对胎儿威胁最大,胎儿能从母体获得抗-H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体获得性宫内感染 抗-HBs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感染丝虫后其子代对丝虫免疫关系的观察
3
作者 沈际佳 王增贤 +11 位作者 杨兆莘 江宝玲 李家泉 陈树仁 王可灿 王红岩 沈一平 张耀娟 章子豪 杨维平 陈志琳 张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了解母亲感染丝虫后,对其婴幼儿免疫应答会产生怎样关系及导致何种结局。方法用抗牛丝虫多抗ELISA双抗体夹心法与马来丝虫成虫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技术(IEST)分别检测淮北班氏丝虫流行区微丝蚴(mf)阳性、阴性的母亲... 目的了解母亲感染丝虫后,对其婴幼儿免疫应答会产生怎样关系及导致何种结局。方法用抗牛丝虫多抗ELISA双抗体夹心法与马来丝虫成虫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技术(IEST)分别检测淮北班氏丝虫流行区微丝蚴(mf)阳性、阴性的母亲及其1~10岁子女、产妇及其婴儿血清中丝虫循环抗原(FCAg)与IgM抗体。另对细胞免疫等作了检测。结果在54例FCAg阳性产妇中有33例其婴儿亦为阳性,二者符合率为61.1%。乳汁4份FCAg皆阳性。mf阳性产妇及其婴儿血IgM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和8.3%(2/24),mf阴性组的分别为10.6%(10/94)和3.2%(3/94),其二组婴儿血IgM水平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FCAg能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IgM水平看,母亲感染丝虫与否,对其子代先天免疫耐受的产生和抗感染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免疫学 母体获得性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