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观园神话与母亲原型
1
作者 刘继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21-125,120,共6页
“母亲”一词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远古的人类心灵中都具有一种对母亲的特殊依恋,这种特殊依恋成为人类的种族记忆而投射在人类文化的天幕上。在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传统中,都有关于母亲原型的神话,如西方的夏娃和中国的女娲。按照神话原... “母亲”一词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远古的人类心灵中都具有一种对母亲的特殊依恋,这种特殊依恋成为人类的种族记忆而投射在人类文化的天幕上。在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传统中,都有关于母亲原型的神话,如西方的夏娃和中国的女娲。按照神话原型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卡尔·荣格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原型 大观园 元春 父亲原型 元妃 贾宝玉 太虚幻境 警幻仙姑 《红楼梦》 石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母亲原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93,共6页
《聊斋志异》中的母亲原型[美国]杨瑞在《聊斋志异》中有一类颇为特异的女性精怪:她们有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有的韶齿芳容、天真烂漫。在故事中她们对男主人公有再造之恩,用种种匪夷所思的方法妙手回春,治愈了他们先天的顽症,... 《聊斋志异》中的母亲原型[美国]杨瑞在《聊斋志异》中有一类颇为特异的女性精怪:她们有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有的韶齿芳容、天真烂漫。在故事中她们对男主人公有再造之恩,用种种匪夷所思的方法妙手回春,治愈了他们先天的顽症,挽救了他们垂危的生命。而后者自从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母亲原型 《聊斋》 蒲松龄 花姑 心理分析 男主人公 集体无意识 心理批评 母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艺术歌曲中母亲意象的原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璐 程金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3,共8页
中国现代艺术歌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象征隐喻的创作思维下,形成了以"原型意象群"为单位的中国现代艺术歌曲意象系统。其中的"母亲原型意象群",通过"母亲原型"在不同历史语境中... 中国现代艺术歌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象征隐喻的创作思维下,形成了以"原型意象群"为单位的中国现代艺术歌曲意象系统。其中的"母亲原型意象群",通过"母亲原型"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书写与表达,将"母亲意象"从平面的隐喻书写引入立体、多元的隐喻阐释空间,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意象的书写与表达方式;同时,"母亲原型意象群"将时代心理与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融通,对当时国人的精神诉求给予了细腻的回应和关照,实现了对民族精神的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艺术歌曲 原型批评 母亲原型意象群” 隐喻书写与表达 民族记忆 精神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篇小说中的神话原型
4
作者 张蓉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神话原型 古德曼·布朗 小说 长跑 英雄原型 树林 马拉松赛 替罪羊 《向导》 母亲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开》的文化解读
5
作者 何祖健 李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6,共2页
《茉莉花开》以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发展变化为蓝本,用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女人的命运,既富有充满人性色彩的故事情节,又不乏深刻的文化特征。本文从悲剧冲突、母亲原型、镜头语言三个层面,探讨与分析... 《茉莉花开》以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发展变化为蓝本,用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女人的命运,既富有充满人性色彩的故事情节,又不乏深刻的文化特征。本文从悲剧冲突、母亲原型、镜头语言三个层面,探讨与分析该片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冲突 母亲原型 镜头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鹤》的“超常之爱”──菊治恋母文子恋父情结探秘 被引量:1
6
作者 牛水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69-71,共3页
《千鹤》的“超常之爱”──菊治恋母文子恋父情结探秘牛水莲川端康成的《千鹤》表现了超越世俗道德规范的“超常之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我国学人,把这种描写看作是病态的、悖德的、堕落的。其实,川端康成的作品是极复杂的文... 《千鹤》的“超常之爱”──菊治恋母文子恋父情结探秘牛水莲川端康成的《千鹤》表现了超越世俗道德规范的“超常之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我国学人,把这种描写看作是病态的、悖德的、堕落的。其实,川端康成的作品是极复杂的文学现象。要公允地评价《千鹤》,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父情结 川端康成 文子 “恋母情结” 日本民族 母亲原型 集体无意识 《源氏物语》 潜意识 社会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奇卡纳女性主义叙事
7
作者 李毅峰 索惠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3-114,共12页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是当代美国最成功的墨西哥裔作家之一,但是学界也不乏对她的批评和质疑。有些学者认为她的作品缺乏批判性。但事实并非如此,西斯内罗斯对父权制、种族及阶级歧视的批判并不弱于其他奇卡纳女性主义作家,她旗帜鲜...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是当代美国最成功的墨西哥裔作家之一,但是学界也不乏对她的批评和质疑。有些学者认为她的作品缺乏批判性。但事实并非如此,西斯内罗斯对父权制、种族及阶级歧视的批判并不弱于其他奇卡纳女性主义作家,她旗帜鲜明地宣称自己是"奇卡纳女性主义者"。本文以《芒果街上的小屋》《不要跟墨西哥人结婚》及《喊女溪》三篇小说为例,论证西斯内罗斯对"三位母亲"原型形象的颠覆性阐释即是她批判性的有力证明。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她描绘了生活在圣母瓜达卢佩阴影之下芒果街上女人们的生存状态,并且提出通过写作帮她们发声的策略。而在小说《不要跟墨西哥人结婚》中,西斯内罗斯不仅颠覆了圣母驯顺隐忍的原型形象,将其阐释为"性女神",还颠覆了马林奇"被侵犯者"的他者形象,女性不再是"被侵犯者",而成为"侵犯者"。在小说《喊女溪》中,西斯内罗斯对传统的"哭泣的女人"原型进行了重新阐释,女性不再像"哭泣的女人"一样柔弱地哭泣,而是发出笑声。本文认为,通过重新阐释这些女性原型形象,西斯内罗斯批判了奇卡诺文化及美国主流文化对墨西哥裔女性的性别、种族、阶级歧视,同时也探索了对抗这些歧视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 “三位母亲原型形象 重新阐释 批判性 奇卡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恋母情结的两张面孔——论“美加净”广告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的恋母情结
8
作者 蒋建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6,共2页
中国式恋母情结的两张面孔是:女性救赎主题及继母与继子乱伦主题。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男性潜意识的恋母情结通过两性关系中的女性救赎主题来表现。在意识层面表达对母亲的情感时,绝不会牵涉到两性关系。文学和影视文本中女性救赎主题... 中国式恋母情结的两张面孔是:女性救赎主题及继母与继子乱伦主题。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男性潜意识的恋母情结通过两性关系中的女性救赎主题来表现。在意识层面表达对母亲的情感时,绝不会牵涉到两性关系。文学和影视文本中女性救赎主题与后母与继子(或叔母与侄子)的乱伦主题其实就是中国男性恋母情结的真实面孔。从传统历史文化中母亲"神化"原型的影响与制约、女性主义视角下男性焦虑的性别转移策略及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焦虑等角度,可以对中国式恋母情结进行充分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恋母情结 女性救赎 母亲“神化”原型 性别转移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