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家刻本先驱毋昭裔刻书事略考
1
作者 马明霞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28,共2页
唐五代刻书家毋昭裔,从喜好读书到发愤刻书有成,开创了我国古代家刻本之先河,为古代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 古代家刻本 毋昭裔 刻书事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相出版家”——毋昭裔
2
作者 李致忠 《国家图书馆学刊》 1989年第3期68-70,共3页
雕板印书术发轫于唐朝,至五代而渐盛。非但中原地区的梁、唐、晋、汉、周历朝政府赓续雕印《九经》、《经典释文》等,环绕在五代周围先后并存的十国,如吴越、后蜀乃至于西北边陲的瓜、沙二州,也出现了雕板印书。刻书的当中有割据政府,... 雕板印书术发轫于唐朝,至五代而渐盛。非但中原地区的梁、唐、晋、汉、周历朝政府赓续雕印《九经》、《经典释文》等,环绕在五代周围先后并存的十国,如吴越、后蜀乃至于西北边陲的瓜、沙二州,也出现了雕板印书。刻书的当中有割据政府,也有官员或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毋昭裔 白氏六帖 《初学记》 九经 《艺文类聚》 诗歌 十国春秋 后蜀 五代十国时期 《北堂书钞》 宰相 出版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石经产生原因试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从石经的刻工、校勘及功用看,蜀石经可谓儒家石经的绝响。蜀石经能在五代离乱之际产生,自有其原因可寻:蜀地重文兴教是其产生的远因,五代乱世推崇儒学特别是前后蜀君王兴学重教是其产生的近因,毋昭裔本人所具有的非常之才际遇孟昶的大... 从石经的刻工、校勘及功用看,蜀石经可谓儒家石经的绝响。蜀石经能在五代离乱之际产生,自有其原因可寻:蜀地重文兴教是其产生的远因,五代乱世推崇儒学特别是前后蜀君王兴学重教是其产生的近因,毋昭裔本人所具有的非常之才际遇孟昶的大力支持则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石经 前后蜀 儒学 毋昭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印郭璞著《尔雅音图》质疑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运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07-108,64,共3页
北京市是中国书店1985年出版《尔雅音图》一书,题郭璞著.除“据光绪十年上海同文书局本影印”一语外,别无前言、后记,也无出版说明.上海同文书局本《尔雅音图》源出艺学轩藏版、嘉庆六年影宋绘图本重摹刊的本子,卷首载有南城曾燠嘉庆六... 北京市是中国书店1985年出版《尔雅音图》一书,题郭璞著.除“据光绪十年上海同文书局本影印”一语外,别无前言、后记,也无出版说明.上海同文书局本《尔雅音图》源出艺学轩藏版、嘉庆六年影宋绘图本重摹刊的本子,卷首载有南城曾燠嘉庆六年叙.艺学轩即曾燠的轩名,重摹刊原本尚存,只作《尔雅图》三卷,卷上《释诂》至《释亲》四篇无图,卷中《释宫》至《释水》八卷,卷下分前后,前《释草》至《释虫》三篇,后《释鱼》以下四篇,都有图,分载十五篇每篇之前.注和音夹入正文,注即郭《注》,该书实为四卷,每卷下只标郭璞注.其图,曾《叙》认为宋、元人所绘,并且说“疑必有所本,即非郭璞之旧,或亦江灌所为”;其音,则确定地认为后蜀毋昭裔《音略》.他并没有《尔雅音图》为郭璞所著的意思.中国书店所印,新题郭璞著,大概是根据《尔雅序》中有“别为音图”的话臆测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郭璞 毋昭裔 音释 出版说明 音义 绘图 同文 嘉庆 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