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杨简心学新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何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144,共6页
杨简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克服了其中的理本论留存,从而建构了彻底的心本论;他提倡毋意,反对程朱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同时他启发影响了包括"四句教"和《大学问》在内的阳明心学之心本论和工夫论的形成。可以说杨简心...
杨简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克服了其中的理本论留存,从而建构了彻底的心本论;他提倡毋意,反对程朱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同时他启发影响了包括"四句教"和《大学问》在内的阳明心学之心本论和工夫论的形成。可以说杨简心学简约高洁,杨简是陆王心学之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心本论
毋意
陆九渊
王阳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简心学工夫论发微
被引量:
1
2
作者
曾凡朝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杨简的易学视野下的工夫论以人心自明自灵为前提,强调“不起意”。它以“毋意”为纲,以止绝意、必、固、我为内容。杨简所谓的意不仅仅是指私欲和从个体之“小我”出发的意念,而是指游离于本心自然发育流行之外的一切思维,一切不合乎道...
杨简的易学视野下的工夫论以人心自明自灵为前提,强调“不起意”。它以“毋意”为纲,以止绝意、必、固、我为内容。杨简所谓的意不仅仅是指私欲和从个体之“小我”出发的意念,而是指游离于本心自然发育流行之外的一切思维,一切不合乎道德本能的意识活动或意向状态。必、固、我是意态的表现。意起欲兴,人心始昏;意起而私,物我裂分。明心显道,惟有“毋意”一途。毋意就是顺循人所固有的灵明良心善性,“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这样,工夫和本体在此得到了完美而有机的统一,心学的本体论和工夫论在内在理路上得以一以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毋意
工夫
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非圣说”析论--关于“圣人之道”的不同诠释及其演变历程
被引量:
3
3
作者
朱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5,共7页
二程开启了《大学》诠释的先河,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把《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做章句集注。自此以后,其被合称为“四书”,并逐渐取代“五经”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朱熹又提出了《大学》为“四书之首”的观点...
二程开启了《大学》诠释的先河,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把《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做章句集注。自此以后,其被合称为“四书”,并逐渐取代“五经”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朱熹又提出了《大学》为“四书之首”的观点,将其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还认为,“格物”是《大学》的核心观念,通过“格物”可以达到“致知”和“穷理”,最终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程、朱均推崇《大学》,认为《大学》为孔子所作,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并不认同,如杨简、陈确、汪中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学》非圣说”。而他们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他们与程、朱在对“圣人之道”的认识上存在根本性分歧。“《大学》非圣说”是对程朱理学进行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学术发展历程,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以降中国学术思潮的更替及各学派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非圣说
圣人之道
毋意
知行
因材施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简心学新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何静
机构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14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融合和发展--阳明心学之研究"(11FZX013)
文摘
杨简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克服了其中的理本论留存,从而建构了彻底的心本论;他提倡毋意,反对程朱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同时他启发影响了包括"四句教"和《大学问》在内的阳明心学之心本论和工夫论的形成。可以说杨简心学简约高洁,杨简是陆王心学之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关键词
杨简
心本论
毋意
陆九渊
王阳明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简心学工夫论发微
被引量:
1
2
作者
曾凡朝
机构
山东教育学院政法分院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文摘
杨简的易学视野下的工夫论以人心自明自灵为前提,强调“不起意”。它以“毋意”为纲,以止绝意、必、固、我为内容。杨简所谓的意不仅仅是指私欲和从个体之“小我”出发的意念,而是指游离于本心自然发育流行之外的一切思维,一切不合乎道德本能的意识活动或意向状态。必、固、我是意态的表现。意起欲兴,人心始昏;意起而私,物我裂分。明心显道,惟有“毋意”一途。毋意就是顺循人所固有的灵明良心善性,“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这样,工夫和本体在此得到了完美而有机的统一,心学的本体论和工夫论在内在理路上得以一以贯之。
关键词
杨简
毋意
工夫
心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非圣说”析论--关于“圣人之道”的不同诠释及其演变历程
被引量:
3
3
作者
朱琳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5,共7页
文摘
二程开启了《大学》诠释的先河,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把《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做章句集注。自此以后,其被合称为“四书”,并逐渐取代“五经”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朱熹又提出了《大学》为“四书之首”的观点,将其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还认为,“格物”是《大学》的核心观念,通过“格物”可以达到“致知”和“穷理”,最终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程、朱均推崇《大学》,认为《大学》为孔子所作,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并不认同,如杨简、陈确、汪中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学》非圣说”。而他们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他们与程、朱在对“圣人之道”的认识上存在根本性分歧。“《大学》非圣说”是对程朱理学进行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学术发展历程,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以降中国学术思潮的更替及各学派的兴衰。
关键词
《大学》非圣说
圣人之道
毋意
知行
因材施教
Keywords
“the Great Learning”is not written by Confucius
The way of Confucius
No idea
Knowledge and action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杨简心学新论
何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杨简心学工夫论发微
曾凡朝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学》非圣说”析论--关于“圣人之道”的不同诠释及其演变历程
朱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