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教育背景下残障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填 桑志芹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9-191,共3页
文章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残障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客观障碍导致学习适应从课堂到考试均面临困境;主观偏见导致缺乏有效沟通,人际圈层狭窄;日常校园生活凸显残障生适应力强的坚韧品格。由此提出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适应状况... 文章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残障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客观障碍导致学习适应从课堂到考试均面临困境;主观偏见导致缺乏有效沟通,人际圈层狭窄;日常校园生活凸显残障生适应力强的坚韧品格。由此提出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适应状况的具体策略,从环境层面构建物理与观念双重无障碍的融合校园环境,以及从个人层面培育乐观积极的态度提升抗逆力,从而增进残障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大学生 社会适应 融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教育”背景下残障大学生支持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残障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通过对残障大学生支持体系建构的案例研究,找出高校当前对残障大学生支持体系建构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成立领导机构、设立心理辅导中心、制定政策等支持残障大学生完成学业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融合教育 残障大学生 支持体系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质量公平视域下残障大学生学习参与的概念诠释与实证研究——基于对17所应用型院校残障大学生的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蔡翮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59-66,共8页
关注高等教育的过程和质量,是教育公平理论在现阶段的重要特征。残障大学生的在学人数不断增长,其学习参与现状和影响因素值得探究。基于理论分析,并对应用型院校的残障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其学习参与由校园物理参与、校园机构参与、同伴... 关注高等教育的过程和质量,是教育公平理论在现阶段的重要特征。残障大学生的在学人数不断增长,其学习参与现状和影响因素值得探究。基于理论分析,并对应用型院校的残障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其学习参与由校园物理参与、校园机构参与、同伴交往、合理生活安排、生师互动和深度学习参与六个维度构成;校园物理参与和校园机构参与是残障大学生学习参与的重要内容,保障了日常学习的有序进行;残障大学生学习参与的整体状况一般,其不同维度间呈现差异性;学业支持对残障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过程评价标准学业支持的影响效应较大。为此,应通过提升及优化残障大学生学习参与的外部环境,构建应用型院校学业质量评价新指标,努力提升残障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大学生 学习参与 学业支持 教育质量公平 学业质量评价 应用型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监护制度立法完善视域下残障大学生权益保护问题探究
4
作者 李琳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38,共3页
高校残障大学生属于成年监护对象,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在高校残障大学生权益保护中引入成年监护制度立法理论,借鉴各国成年监护制度立法规制,探索残障大学生权益保护问题,使其正常融入社会与校园生活,是高校对残障大学生权... 高校残障大学生属于成年监护对象,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在高校残障大学生权益保护中引入成年监护制度立法理论,借鉴各国成年监护制度立法规制,探索残障大学生权益保护问题,使其正常融入社会与校园生活,是高校对残障大学生权益保护的有益尝试。文章分析成年监护制度与残障大学生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困境,借鉴成年监护制度立法价值取向与制度完善举措,以期在成年监护制度立法视野下探索残障大学生权益保护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监护 立法 残障大学生 权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里的“少数派”——融合教育背景下残障大学生高等教育体验探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汪甜甜 邓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0-183,共14页
基于教育现象学的“教育体验”视角,采取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研究路径,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残障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本土文化情境下残障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体验的内容维度与逻辑解释的理论框架。残障大学生在高等融合教育... 基于教育现象学的“教育体验”视角,采取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研究路径,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残障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本土文化情境下残障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体验的内容维度与逻辑解释的理论框架。残障大学生在高等融合教育中面临着校园无障碍环境“有障碍”、学业支持匮乏、人际交往不畅与残障身份被误读的多重困境,其困境表征是高等教育领域精英主义体制传统与平等主义现代价值相冲突的结果。残障大学生呈现出“默默无闻的承担者”与“自身权利的倡导者”两种截然不同的承担与应对图式,其应对机制映射出社会历史文化积聚之下,传统残疾观在高等教育机构与残障个体之中的传承与演变。高等教育机构与残障学生个体都应提高残障意识并采取积极行动,以优化残障大学生的高等融合教育体验,提高高等融合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融合教育 残障大学生 高等教育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残障毕业生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廖娟 满艳秋 +1 位作者 曹艳丽 葛婧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利于就业,而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存在会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结果不同,但这些假设没有在残障大学毕业生中得到过充分检验。本文基于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2017—2022年的全样本统计数据,利用Logit模型...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利于就业,而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存在会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结果不同,但这些假设没有在残障大学毕业生中得到过充分检验。本文基于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2017—2022年的全样本统计数据,利用Logit模型分析学历和专业是否会对我国残障大学生的就业概率和就业质量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在残障毕业生中高等专科毕业生和研究生都比本科生就业概率更高,这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情况有所不同;从就业质量来看,残障毕业生教育层次越高越容易实现高质量就业。在专业方面,理工农医专业的残障毕业生就业概率和就业质量高于人文社科专业毕业生。此外,残障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残障毕业生就业概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心智障碍毕业生比其他残障类型更难实现就业。这些研究发现为残障学生在教育决策和专业选择上提供参考,也为高校在残障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大学生 就业概率 就业质量 教育层次 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