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对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其亮 赵蕾 滕学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9-743,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对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行关节镜下ACL重建的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分别行保留残端重建及非保留残端...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对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行关节镜下ACL重建的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分别行保留残端重建及非保留残端重建。两组患者均选择自体半腱股薄肌腱为移植物。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的主观感觉及基本运动能力;采用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评估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及患侧与健侧肢体的差异。结果:术后有104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75±6.21个月,其中保留残端组55例,非保留残端组49例。两组患者术后3、6、9及12个月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保留残端组膝关节的Lysholm评分高于非保留残端组(P<0.05),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低于非保留残端组(P<0.05)。术后3、6、9及12个月保留残端组患者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与健侧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非保留残端组患者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高于健侧(P<0.05)。结论:ACL保残重建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残端保留 本体感觉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化保留残端结合内减张技术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龚熹 余家阔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3,156,共4页
目的:观察最大化保留残端结合内减张技术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18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我所进行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保残内减张重建术,对比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IKDC、Lyshlom、Tegner评分和KT-2... 目的:观察最大化保留残端结合内减张技术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18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我所进行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保残内减张重建术,对比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IKDC、Lyshlom、Tegner评分和KT-2000差值。结果:保残内减张术重建后交叉韧带后,膝关节IKDC、Lyshlom及Tegner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8.2分、51.9分和3.0分显著增加到术后的88.5分、92.9分和5.1分。术后膝关节KT2000差值(1.9 mm)显著小于术前(8.8 mm)。结论:最大化保留残端结合内减张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的后向稳定性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重建 残端保留 内减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媛霞 段永壮 +1 位作者 陶金刚 明海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保留及非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3~2015.05收治的64例有韧带残端残留的ACL断裂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技术,随机分为两...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保留及非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3~2015.05收治的64例有韧带残端残留的ACL断裂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技术,随机分为两组,即保留残端组和非保留残端组,每组32例,非保残组给予切除残端行常规关节镜手术重建ACL,保残组在保留残端的基础上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记录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进行对比,术后1年测本体感觉,部分患者二次手术时探查重建韧带。结果 6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术后1年Lysholm评分,非保残组平均91.9分,保残平均93.2分;IKDC评分功能在A、B级非保残组29例,保残组30例;抽屉试验阴性非保残组29例保残组31例,Lachman试验阴性两组均为30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本体感觉重复试验无差异,患者自述关节稳定性及位置觉以观察组稍优,术后共有9例患者二次行关节镜手术,对照组4例,观察组5例,镜下见对照滑膜覆盖率及韧带表面光滑度较观察组稍差,因例数太少,未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术重建ACL,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患者有更好的自我感觉,可能和保留残端有利于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及本体感受器的恢复有关,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 保留 关节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残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许锦煌 黄建荣 +6 位作者 尹萍 郑沛中 张玮琼 叶培 欧阳振华 黄生辉 刘贵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对78例患者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评价,探讨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对患者术后韧带功能恢复中的临床作用。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取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 目的:对78例患者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评价,探讨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对患者术后韧带功能恢复中的临床作用。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取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7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29.2岁,受伤至手术平均时间为3个月,随访时间均大于12个月,全部病例均采用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78例患者均存在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包括30例体部断裂,44例股骨起点断裂, ACL胫骨止点断裂4例,尽量保留残端。术后对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进行随访,通过相关检查来判断临床效果。结果取末次随访数据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5个月。有76例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对比术前,膝关节前后稳定性、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IKDC综合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残端对ACL重建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保留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