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ICF构建残疾标准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亚茹 邱卓英 +3 位作者 陈迪 王忠彦 张萌 宋桂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5-754,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残疾模式以及功能和残疾分类理论和方法,构建残疾标准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方法依据ICF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和残疾模式,参照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世界卫生组...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残疾模式以及功能和残疾分类理论和方法,构建残疾标准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方法依据ICF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和残疾模式,参照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ICF应用于残疾调查统计和残疾相关服务的相关技术文件,探讨将ICF系统地应用于构建残疾标准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包括残疾的核心概念和术语体系、残疾分类分级的方法和体系、残疾的编码系统、残疾调查和评估工具的标准化以及残疾数据的标准体系。结果残疾标准的制定需基于应用场景和功能。调查统计类标准侧重于数据收集和分析,应用于设计调查问卷和方案;服务资格类标准关注个体获取服务的资格认定,需构建功能分类分级、编码和定量评估以及基于服务资格的服务配套方案;综合类标准则兼具上述两种功能。有效的残疾标准应包含清晰的残疾理论架构、科学的分类分级和编码系统,以及标准化的残疾报告和评定方法。基于ICF的残疾标准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涵盖5个方面:残疾核心概念和术语体系、残疾分类分级方法和体系、编码系统、残疾调查问卷和方案以及残疾评估方法和工具、残疾数据标准体系。将ICF应用于制定残疾标准的系统方法涉及基于ICF建立残疾分类分级系统和编码系统,将基于ICF的残疾调查与评定工具应用于设计和标准化残疾调查工具、调查方案和残疾评估工具,基于ICF建立残疾数据标准。结论ICF为残疾标准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功能分类分级和编码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基于ICF的标准化功能和残疾调查与评估工具,可以构建残疾核心概念和术语体系、残疾分类分级系统、残疾编码系统、残疾调查问卷和方案以及残疾评估工具和方案、残疾数据标准。基于ICF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的系统应用,提升了残疾标准的科学性、包容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标准 残疾概念和术语 编码 调查问卷 评估 评定 数据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言语残疾标准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胜利 孙喜斌 +12 位作者 王荫华 王荃桂 张庆苏 赵智慧 冯兰云 黄臻 赵翠娥 袁永学 于美霞 毛红霞 李雪娜 王彬 李社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01-803,共3页
本文介绍了用于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言语残疾调查的标准,包括进行调查的言语障碍类型、言语残疾的分级标准、筛查方法、言语残疾调查工具、言语残疾的诊断方法、病因分析以及康复建议。
关键词 残疾人抽样调查 言语残疾 残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听力残疾标准》解读 被引量:32
3
作者 孙喜斌 刘志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criteria of disability )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1月14日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2634-2010),自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criteria of disability )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1月14日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2634-2010),自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标准按不同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本人有幸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标准的制定工作,现将听力残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解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标准 听力残疾 残疾分类 残疾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的残疾标准内容分析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沁燚 邱卓英 董向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现行残疾标准。方法基于语义与信息检索的方法,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分类架构对《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06)、《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GB 18667—2002)... 目的分析比较现行残疾标准。方法基于语义与信息检索的方法,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分类架构对《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06)、《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GB 18667—2002)和《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进行编码和分类,对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种残疾标准主要分类领域是身体结构,部分标准对身体功能进行了分类,对活动和参与有简单的分类描述,没有对环境因素进行分类。结论 ICF分类架构与术语可作为残疾标准的分析与开发工具,以进一步规范残疾标准的分类分级结构和内容以及术语体系,建立标准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标准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内容分析 语义 信息检索 术语 分类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残疾标准中肢体残疾标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本明 丁伯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2期790-791,共2页
关键词 残疾 抽样调查 残疾标准 肢体残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行业人身残疾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对策分析
6
作者 孙刚 单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8-481,共4页
残疾保险是重要的人身保险服务内容。本研究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保险行业残疾标准作了比较分析,归纳出保险业残疾标准的主要特点;在对中国保险行业1998年标准分析的基础上,就修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身保险 意外伤害 残疾给付 行业标准 残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和ICD-11的中国6种听力残疾相关标准比较研究
7
作者 秦晴 杨亚茹 +4 位作者 邱卓英 陈迪 刘叶 田益凡 王忠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3-771,共9页
目的 系统比较我国6种代表性听力残疾相关标准,分析其在理论架构、定义、分类、分级与评定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方法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框架的多个维度、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2.0)和《国际疾病分类第... 目的 系统比较我国6种代表性听力残疾相关标准,分析其在理论架构、定义、分类、分级与评定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方法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框架的多个维度、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2.0)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参照《世界听力报告》(WRH),从定义、编码体系、分类与分级、评估方法 4个维度,对6种中国现行听力残疾相关标准《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保险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老年规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司法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工伤标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军残标准)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残疾分类分级标准)进行系统比较分析。结果 在定义方面,保险标准较为完整,涉及ICF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维度,符合WRH关于功能性听力的界定;老年规范聚焦身体功能;司法、工伤与军残标准更偏向生理性损伤,强调听觉结构与感官功能;分类分级标准虽涵盖活动和参与,但未细化功能性影响。在分类与分级方面,与WRH推荐20 dB HL作为听力损伤标准不同,6种标准多数仍以40 dB HL或以上为标准。在分级方面,保险标准设9级,司法、工伤、军残为7级,老年规范3级,分类分级4级,分级依据偏重生理测量而非功能表现。在编码体系方面,仅保险标准参考ICF代码,其余多使用自定义数字排序或等级代码。在评估方法方面,WRH主张整合听觉能力、自我报告与参与限制的综合评估,但目前仅老年规范涉及主观感知觉评分,其余标准仍以传统纯音听力计等客观方法为主,缺乏对社会参与和环境影响的评估维度。结论 听力残疾应该从听力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3个层面进行定义,而中国的6种标准由于使用目的和场景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定义、分类、分级以及评定的方法,多数以身体功能即听力损失为主要标准。今后的听力残疾标准需要考虑引入功能听力的概念,确定听力损失以及对活动和参与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残疾 残疾标准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世界听力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数据政策、标准体系与数据应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亚茹 邱卓英 +12 位作者 王忠彦 陈迪 杨剑 井淇 安娜 万甜甜 辛晓佳 刘晓芹 董原君 任祥霞 刘叶 田益凡 吕雪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5-1375,共11页
目的系统分析国际残疾数据政策和标准,以及残疾数据在政策制定、服务优化和社会包容性发展中的应用;明确国际残疾数据政策、标准体系以及残疾数据应用对发展残疾相关服务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政策内容分析和数据标准体系的研究,探讨联合国... 目的系统分析国际残疾数据政策和标准,以及残疾数据在政策制定、服务优化和社会包容性发展中的应用;明确国际残疾数据政策、标准体系以及残疾数据应用对发展残疾相关服务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政策内容分析和数据标准体系的研究,探讨联合国(包括联合国统计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残疾数据政策架构、标准体系以及数据互操作性和融合的技术路径。结果国际组织根据各自职责建立了残疾数据的政策架构,涉及数据与服务发展、数据标准、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等内容。国际社会建立了残疾数据标准体系,用于残疾数据的采集、编码、交换、互操作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融合与应用等领域。构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等国际健康分类标准架构的标准化残疾数据标准体系,能够确保跨国的残疾数据政策一致性和残疾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可比较性,进而推动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残疾相关服务的发展,精确识别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并优化服务供给,从而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结论国际残疾数据政策和数据标准的构建与实施推动了残疾数据标准化、互操作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在残疾数据中的应用,促进了在残疾数据领域的国际合作和跨行业数据融合,进一步推进了数据驱动的残疾服务的发展,确保残疾人平等享有服务资源的机会,提升了残疾服务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数据政策 残疾数据标准体系 数据驱动残疾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分类分级标准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邱卓英 吴弦光 +7 位作者 丁伯坦 孙喜斌 李胜利 颜华 田宝 黄悦勤 陈迪 荀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7期678-680,共3页
关键词 残疾分类 残疾标准 残疾调查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的残疾和康复信息标准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69
10
作者 邱卓英 陈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1-507,共7页
本研究运用本体学、信息学和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从功能和残疾领域的本体入手,分析研究运用ICF分类标准建立的有关功能和残疾的本体、概念和术语体系、分类类目、编码系统以及相应的知识管理架构,探讨ICF作为信息标准在残疾与康复评... 本研究运用本体学、信息学和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从功能和残疾领域的本体入手,分析研究运用ICF分类标准建立的有关功能和残疾的本体、概念和术语体系、分类类目、编码系统以及相应的知识管理架构,探讨ICF作为信息标准在残疾与康复评定、康复医疗与康复信息标准、临床康复评定、疾病与功能诊断相关统计分析、残疾与康复调查数据统计与管理以及残疾与康复政策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 残疾和康复信息标准 本体 知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比较我国智力障碍的鉴定标准 被引量:9
11
作者 邹敏 邱卓英 +3 位作者 孙宏伟 贾立茹 马洪卓 李安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基于ICF对我国残疾标准中有关智力障碍的鉴定标准进行比较,为智力障碍鉴定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F的理论架构与方法,对《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和《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 目的基于ICF对我国残疾标准中有关智力障碍的鉴定标准进行比较,为智力障碍鉴定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F的理论架构与方法,对《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和《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中关于智力障碍鉴定标准的架构与内容、术语与编码、评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架构与内容上,智力障碍的鉴定与分级标准均涉及ICF的身体结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三大成分,但没有涉及背景性因素;在分类术语与编码上,《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参照ICF建立了伤残保险标准的术语与编码系统,不同行业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编码与术语体系;在评定方法上,未采用统一的分级方法,数据难以直接对接。结论采用ICF的理论与方法对智力障碍的理论架构、术语、编码与评定进行标准化,有助于促进行业间残疾评估和服务的数据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障碍 残疾标准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15岁以上残疾人失能状况及其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冯善伟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35,42,共11页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18岁以上残疾人在生活自理能力、理解与交流、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障碍程度,发现大部分一级视力残疾人,一级和二级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人存在生活自理能力、理解与交流及...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18岁以上残疾人在生活自理能力、理解与交流、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障碍程度,发现大部分一级视力残疾人,一级和二级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人存在生活自理能力、理解与交流及社会参与等多方面重度障碍,需要长期照料护理。建议这部分残疾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点支持范畴。残疾评定标准为与失能老人评估标准保持一致以便于两个评估标准之间的衔接,将残疾人分为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为主、以认知障碍为主、以感知觉与沟通障碍为主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感知觉与沟通中出现两项以上障碍共4类,并根据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不同重点障碍领域的支持性服务。综合考虑保障对象的失能程度、需要照护的迫切程度及制度运行成本等因素,提出残疾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残疾评定标准 失能评定标准 失能残疾 长期照护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