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一种被忽略的盆地类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锡奎 雍自权 +3 位作者 李国蓉 张小兵 邓广君 李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各种盆地分类中人们忽略了一种盆地类型,即“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这种盆地发育在大洋中脊,随着板块会聚已经俯冲到活动大陆边缘之下,大洋收缩到十分狭窄的程度但仍然保持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性质,且由于俯冲板块的板块拉力和挠曲造... 各种盆地分类中人们忽略了一种盆地类型,即“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这种盆地发育在大洋中脊,随着板块会聚已经俯冲到活动大陆边缘之下,大洋收缩到十分狭窄的程度但仍然保持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性质,且由于俯冲板块的板块拉力和挠曲造成的表层张力张性正断层活动较强烈。由于这种盆地是板块尚未碰撞时发育的,因此与前陆盆地还没有必然联系,随着板块碰撞和前陆盆地的形成,它可以演化成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广西“钦防海槽”和“十万大山”盆地区,由于早古生代的华夏古陆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古陆块,因此在中奥陶世—志留纪武夷、闽台微陆块向华南古板块拼贴时,“钦防海槽”即处于“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阶段,其后经历了早泥盆世残留洋盆地、晚古生代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二叠世早期前陆盆地、中生代前陆盆地和新生代走滑断陷盆地的盆地性质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性质转换 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钦防海槽 十万大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类及其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43
2
作者 温志新 徐洪 +4 位作者 王兆明 贺正军 宋成鹏 陈曦 汪永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8-688,共11页
基于板块学说理论,综合对比研究全球66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震地质,根据盆地结构构造差异将该类盆地划分为断陷型、无盐断坳型、含盐断坳型、无盐坳陷型、含盐坳陷型、三角洲改造型和正反转改造型7个亚类。全球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伴... 基于板块学说理论,综合对比研究全球66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震地质,根据盆地结构构造差异将该类盆地划分为断陷型、无盐断坳型、含盐断坳型、无盐坳陷型、含盐坳陷型、三角洲改造型和正反转改造型7个亚类。全球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伴随中、新生代大西洋、印度洋等的形成而生成的,经历了裂谷期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漂移期被动陆缘3个原型阶段的叠加。"断陷型"盆地以下部湖相/海相裂谷层系油气系统为主,上部较薄的坳陷层系仅作为区域盖层,大油气田主要富集于裂谷层系构造类圈闭之中;"无盐断坳型"盆地下部裂谷层系与上部坳陷层系均较发育,裂谷层系发育构造型成藏组合,坳陷层系斜坡扇体油气富集程度高;"含盐断坳型"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富集于盐下裂谷层系潟湖相碳酸盐岩和盐上坳陷层系深水斜坡扇;"无盐坳陷型"盆地因具有"窄陆架、陡陆坡型"盆地结构,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坳陷层系海底扇群中;"含盐坳陷型"盆地仅坳陷层系油气系统活跃,发育斜坡扇、盐构造及生物礁等多类圈闭;"三角洲改造型"盆地从岸向深水形成独特的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4大环状构造带,各带上均可形成大油气田;"正反转改造型"盆地属受中新世以来全球造山影响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于反转层系挤压背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原型盆地 盆地结构 盆地分类 大油气田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45
3
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2 位作者 宋成鹏 贺正军 刘小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勘探方向。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历经晚石炭世—三叠纪卡鲁(Karoo)期陆内夭折裂谷、侏罗纪陆内—陆间裂谷及白垩纪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3个原型阶段,各个盆地裂谷层系普遍发育,受拗陷期沉积充填厚度大小影响,形成"断陷型"、"断坳型"和"三角洲改造型"3类被动陆缘盆地:"断陷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小于3 000 m,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寻找裂谷层系顶部发育的大型构造类圈闭为主;"断坳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上、中斜坡大型滑动—滑塌—碎屑流沉积砂体为目标;"三角洲改造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6 000 m且发育高建设性三角洲,从岸向海形成独特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四大构造带,形成"三源-多组合型"成藏模式,其四大构造带均可形成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岩相古地理 盆地结构构造 成藏模式 深水沉积 油气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油气田形成条件 被引量:36
4
作者 温志新 童晓光 +2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梁英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共9页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东海岸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大气田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光亚 刘小兵 +2 位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宋成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80,共10页
东非海域近5年来发现了一系列大气田,主要分布于鲁武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可采储量达3.8×1012m3。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1晚石炭世—早侏罗世卡鲁裂谷期,以河流相... 东非海域近5年来发现了一系列大气田,主要分布于鲁武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可采储量达3.8×1012m3。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1晚石炭世—早侏罗世卡鲁裂谷期,以河流相、湖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2中侏罗世—早白垩世马达加斯加裂谷期,以陆相和浅海相沉积为主,发育主力烃源岩;3晚白垩世—第四纪马达加斯加漂移期,以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为主,海底扇、斜坡扇和重力流水道等浊积砂岩构成主力储层,泥岩构成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大气田主力成藏组合包括鲁武马盆地渐新统—上新统、古新统—始新统砂岩及坦桑尼亚盆地渐新统、上白垩统砂岩。鲁武马盆地大气田主要分布于深水区逆冲断层带及其前缘,重力滑塌和侏罗系盐底辟构造使鲁武马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逆冲断层带,逆冲断层成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自深部烃源岩向上运移、聚集于逆冲断层带砂岩储层中;坦桑尼亚盆地大气田主要分布于斜坡重力流水道砂岩中,南北向正断层控制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深水逆冲断层带 盐底辟 海底扇 重力流水道 鲁武马盆地 坦桑尼亚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分布差异 被引量:33
6
作者 孙海涛 钟大康 张思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7,共7页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对比盆地的勘探数据,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其成因。非洲东西部共发育30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该类盆地是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与南...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对比盆地的勘探数据,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其成因。非洲东西部共发育30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该类盆地是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与南北美洲、南极洲、印度分离的产物。板块分离过程的演化差异引起了不同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及油气分布差异。西非三角洲盆地和盐拱发育的含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尤其是深水区的油气资源量要远远大于东非,这是由于西非盆地形成时发育了巨厚的高品质烃源岩和塑性地层,且上覆有大型水系带来的巨厚碎屑岩沉积物,有利于烃源岩成熟及深水浊积砂岩、同生断层及变形构造圈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油气分布 三角洲 深水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为例 被引量:49
7
作者 何娟 何登发 +1 位作者 李顺利 张光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57-67,8,共11页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发育了4套相应的沉积层序,并形成了巴西(坎普斯、桑托斯及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等)和西非(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加蓬及宽扎盆地等)沿岸一系列被动大陆边缘...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发育了4套相应的沉积层序,并形成了巴西(坎普斯、桑托斯及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等)和西非(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加蓬及宽扎盆地等)沿岸一系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近年来,桑托斯盆地深水区发现了Tupi和Jupiter等多个巨型油气田,作为典型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具有代表性的油气地质条件与分布规律可为其他盆地对比和借鉴。桑托斯盆地主力烃源岩为盐下巴雷姆阶—下阿普特阶湖相页岩和盐上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深海相页岩,储层包括盐下裂谷期的湖相碳酸盐岩与盐上浊积砂岩,南大西洋广泛发育的阿普特阶蒸发岩为区域盖层,同时这套蒸发岩对整个盆地的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起着控制作用。结合该盆地发育的Guaratiba—Guaratiba/Guaruja/Ilhabela和Itajai-Acu-Ilhabela/Marambaia两个含油气系统与Guaratiba、Guaruja及Ilhabela等5个成藏组合特征,总结了桑托斯盆地大油气田的分布特点与控制因素,对比巴西与西非其他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南大西洋深水区盐下裂谷期沉积地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大油气田 含油气系统 分布规律 桑托斯盆地 南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学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龚承林 王英民 +3 位作者 官宝聪 刘曾勤 张新涛 田世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9-425,共7页
深水油气勘探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研究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 深水油气勘探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研究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认为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经历了四大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大陆开裂、大陆裂谷、新生大陆边缘、成熟大陆边缘),相应发育三个不整合(裂开不整合、分离不整合和陆裾转换不整合),可划分为四大构造层序(大陆开裂层序、大陆裂谷层序、新生大陆边缘层序和成熟大陆边缘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 构造演化 层序地层学 陆裾转换不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段对比 被引量:9
9
作者 温志新 万仑坤 +2 位作者 吴亚东 贺正军 汪永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7-613,496,共7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多渠道资料来源,研究了西非沿海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分段对比了古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三段""四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三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多渠道资料来源,研究了西非沿海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分段对比了古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三段""四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三段"盆地都经过了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及漂移期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南段"裂谷层系发育型"盆地由于被动陆缘层系不发育,形成"裂谷层系构造-地层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中段含盐型盆地以过渡期陆间裂谷盐岩充填为特征,其上、下的漂移期海相及裂谷期湖相沉积均可形成优质烃源岩,盐岩及海相页岩作为优质盖层,形成了"双源-双盖型"成藏模式;北段转换型盆地漂移期海相沉积厚度大,"窄"陆棚、"陡"陆坡型盆地边缘形成了"漂移期浊积砂体群型"成藏模式。尼日尔高建设三角洲盆地形成了独特的"三角洲基浊积砂体型"成藏模式,内环滚动背斜带油气最富集,中环泥运动背斜带、外环逆冲挤压背斜带的浊积砂体中都有大油气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量:20
10
作者 汪伟光 喻莲 聂明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0-255,共6页
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构造演化、地层发育、成藏要素以及盆地勘探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分布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西非被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量远大于南美东部被动陆缘盆地,前者油气主要赋... 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构造演化、地层发育、成藏要素以及盆地勘探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分布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西非被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量远大于南美东部被动陆缘盆地,前者油气主要赋存于盐上层序,以构造、构造-地层圈闭为主;后者以盐上层序为主,盐下次之,构造-地层圈闭居多。两岸被动陆缘发育的宽窄程度不同,西非大陆边缘宽、窄相间发育;南美东部则具中、南部宽北部窄的特点。总体上,西非沿岸盆地烃源岩品质及成熟度要优于南美东部沿岸盆地,且前者盐上多发育深水浊积砂体,油气运移主要受断裂的控制,以垂向穿层(盐岩)运移为主;而后者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可能广泛分布,油气运移兼有垂向和侧向运移,油气运移受断裂、不整合和岩性多种因素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西部 南美东部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地质特征 油气资源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气田分布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3 位作者 胡湘瑜 陈辉 梁英波 吴义平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47,共7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IHS能源信息库,在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原型盆地及古地理恢复基础上,从研究区20个大气田分布特征入手,剖析了其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认为晚石炭世—侏罗纪多期裂谷盆地控制了烃源岩的时...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IHS能源信息库,在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原型盆地及古地理恢复基础上,从研究区20个大气田分布特征入手,剖析了其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认为晚石炭世—侏罗纪多期裂谷盆地控制了烃源岩的时空分布范围,其间大型海退型三角洲环境不仅带来了大量陆生腐植型有机质,而且提供了物性良好的储集砂体,同时裂谷期多期次继承性发育的大型垒式断块及背斜构造一直为天然气运聚的有利靶区。如果直接被后期白垩系被动漂移层系海相页岩高效封堵,能够形成大型天然气藏。该盆地群天然气剩余储量大、开发程度低;勘探领域广阔,预测>600m深水裂谷层系将成为新的储量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大气田 原型盆地 夭折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主要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发育规律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力 屈红军 +5 位作者 张功成 范玉海 关利群 冯杨伟 郑艳荣 李敏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4期22-31,共10页
世界被动陆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裂前期、裂谷期以及裂后期(被动陆缘期),裂后期又可划分出热沉降期和漂移期两个亚期。裂谷期发育的裂谷层序和漂移期发育的漂移层序是构成生储盖组合的主要层序。统计发现,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主... 世界被动陆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裂前期、裂谷期以及裂后期(被动陆缘期),裂后期又可划分出热沉降期和漂移期两个亚期。裂谷期发育的裂谷层序和漂移期发育的漂移层序是构成生储盖组合的主要层序。统计发现,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主要有裂谷期生储盖、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和漂移期生储盖三种组合。三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均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以及海相泥页岩盖层。不同生储盖类型均有较大油气储量。裂谷期生储盖组合的勘探程度较低,潜力巨大;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组合的储量贡献较大,仍有较大潜力;漂移期生储盖组合的勘探程度高,储量贡献大,是现阶段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陆缘盆地 深水含油气盆地 构造演化 生储盖组合:油气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含油气盐盆地构造背景及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46
13
作者 刘祚冬 李江海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3期46-52,共7页
西非被动边缘含油气盐盆地包括西非安哥拉—喀麦隆段的加蓬盆地、下刚果盆地、宽扎盆地等。认为这些盐盆地从构造、沉积相、油气分布上都具有垂向上的分段性。盆地演化受控于石炭纪末泛大陆裂解及随后南大西洋的张开。盆地演化划分为前... 西非被动边缘含油气盐盆地包括西非安哥拉—喀麦隆段的加蓬盆地、下刚果盆地、宽扎盆地等。认为这些盐盆地从构造、沉积相、油气分布上都具有垂向上的分段性。盆地演化受控于石炭纪末泛大陆裂解及随后南大西洋的张开。盆地演化划分为前裂谷阶段(J3前)、同裂谷阶段(J3—K1)、过渡阶段(K1)和后裂谷阶段(K2—Q)。由于Tristan热点活动以及热带干旱气候的相互作用,过渡阶段发育厚层阿普特阶盐层,将盆地分为盐上、盐下两套油气系统,控制了油气纵向上的分布。盐盆地以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特富湖相Ⅰ型烃源岩、森诺曼阶—赛诺统缺氧环境下形成的Ⅱ型海相烃源岩为主要源岩;大型深水浊积扇体为储层,油气通过同生断层及盐窗等疏导通道运聚至构造圈闭、盐层顺层滑脱引起的拱张圈闭以及一些岩性圈闭中,这些有利的成藏条件相匹配形成了巨大规模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被动大陆边缘 盆地 盆地演化 油气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重点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量:30
14
作者 汪伟光 童晓光 +1 位作者 张亚雄 成克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3期62-69,7-8,共8页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受南大西洋的张裂和持续的漂移作用的控制,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大西洋裂开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两侧盆地的发育及含油气性又存在着差异。南美东岸油气主要集中于大坎普斯盆地,为典型...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受南大西洋的张裂和持续的漂移作用的控制,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大西洋裂开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两侧盆地的发育及含油气性又存在着差异。南美东岸油气主要集中于大坎普斯盆地,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盆地发育阶段完整,包括前裂谷、裂谷、过渡和漂移4个阶段,各阶段特征明显,发育盐下和盐上含油气系统。而西非油气主要集中于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盆地虽总体上与前者相似,但各成藏要素的发育与其差异仍然明显;并且,各演化阶段由南向北缩减,至西非中部尼日尔三角洲仅发育裂谷和漂移阶段,且以古近系—新近系含油气系统为主。通过着重探讨南大西洋两岸重点富油气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比分析了各重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为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战略选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演化特征 油气地质 对比研究 西非 南美东部 南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演化特征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宏语 张峰 蔡雨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77,共11页
塞内加尔盆地是位于西北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型盆地,其中的北部次盆在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盆地中,其以陆坡地貌多变、碳酸盐岩发育而盐构造相对欠发育为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资料解释与构造沉积学分析,研究北部次... 塞内加尔盆地是位于西北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型盆地,其中的北部次盆在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盆地中,其以陆坡地貌多变、碳酸盐岩发育而盐构造相对欠发育为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资料解释与构造沉积学分析,研究北部次盆南段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期的陆坡地貌与沉积充填演化特征,明确其主控因素,为系统揭示塞内加尔盆地发育特征、西北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规律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在白垩纪经历了台地边缘斜坡、同沉积断坡、宽缓沉积斜坡等陆坡地貌阶段,发育了早白垩世Neocomian-Aptian期的碳酸盐岩台地建设期、Albian-Santonian期的断坡-碎屑岩陆坡内外分离式沉积期、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的碎屑岩缓坡沉积期等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沉积格局.全球海平面变化与陆源碎屑供给相对欠发育是造就研究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的首要因素;区域构造运动对该区陆坡地貌的演化、不整合的发生、物源的进退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古气候与物源区条件则间接影响着盆内沉积物的类型、规模与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陆坡地貌 构造-沉积演化 控制因素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湘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IHS能源信息库及新项目评价资料,从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原型盆地入手,系统剖析了该区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主控因素,建立了大油气田3类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西非经历了早白垩世贝利亚斯期至巴雷姆期陆内裂...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IHS能源信息库及新项目评价资料,从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原型盆地入手,系统剖析了该区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主控因素,建立了大油气田3类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西非经历了早白垩世贝利亚斯期至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必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陆相、过渡期泻湖相及漂移期海相沉积体系。陆内裂谷湖相及漂移海相沉积形成了"下湖上海"两套优质烃源岩;过渡早期海侵砂砾岩,漂移期碳酸盐岩、三角洲、深水浊积砂体形成了多套优质储集层;过渡晚期盐岩及漂移期海相页岩分别为盐上及盐下大油气田形成了高效区域封堵。以此为依据,分别建立了南段"盐岩不发育裂谷型"、中段"盐岩发育双层型"及北段"高建设性三角洲型"3类大油气田成藏模式。该研究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我国石油公司在该类盆地新项目评价中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宏语 张峰 杨雄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2-375,共14页
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是当今海洋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识别深海扇,明确其时空演变特征,总结关键地质因素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对于建立深海扇成因与预测地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与钻井资料综合解释,分析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 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是当今海洋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识别深海扇,明确其时空演变特征,总结关键地质因素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对于建立深海扇成因与预测地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与钻井资料综合解释,分析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纪被动大陆边缘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识别深海扇体,并分析其岩性、形态与规模的演变特征;然后分析海平面变化、陆源物质供给、陆坡与沟谷地貌等地质条件对深海扇体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在白垩纪盆地被动大陆边缘阶段,经历了早白垩世的碳酸盐岩台地建设期、Albian-Santonian期碎屑岩沉积被陆坡内外分割的沉积期、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的碎屑岩缓坡沉积期等3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从早白垩世Aptian期到白垩纪末期发育了具有不同岩性、形态与规模特征的深海扇体。全球海平面变化、陆源碎屑供给、陆坡与沟谷地貌特征共同制约了深海扇的演化特征,但它们对深海扇发育与演化的影响作用又有所不同。全球海平面变化与陆源碎屑供给特征更多是影响了扇体的岩性粗细与规模,而陆坡沟谷地貌特征则直接决定了扇体的形态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加尔盆地 白垩系 被动大陆边缘 深海扇 演化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过程对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影响研究
18
作者 信延芳 闫义 罗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过程中,沉积过程会促进岩石圈挠曲均衡调整和产生沉积热披覆效应,影响大陆边缘结构和热演化过程,是被动大陆边缘伸展破裂机制研究和油气盆地烃源岩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本文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研究进展,分... 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过程中,沉积过程会促进岩石圈挠曲均衡调整和产生沉积热披覆效应,影响大陆边缘结构和热演化过程,是被动大陆边缘伸展破裂机制研究和油气盆地烃源岩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本文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研究进展,分析了沉积过程对其构造热演化的影响。多种地质证据表明,沉积-剥蚀过程会通过调整裂谷体系中的负载分布和地壳后续变形等,对裂谷断层发育、大陆边缘形态及对称性、裂后异常构造沉降和岩浆作用等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被动大陆边缘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仍较少考虑二维(2D)或三维(3D)剥蚀-沉积过程,不能较好地恢复沉积盆地热史和生烃史。通过耦合2D或3D沉积过程的岩石圈构造演化模型,可以对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带来新的、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裂谷盆地 沉积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油气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奋全 王黎栋 +3 位作者 于炳松 张光亚 温志新 徐海燕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6,79,共8页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现今全球发现油气田数量最多的盆地类型,也是控制油气形成最重要的盆地类型.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分别阐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和运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被动大陆盆地的发育演化过程中为...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现今全球发现油气田数量最多的盆地类型,也是控制油气形成最重要的盆地类型.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分别阐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和运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被动大陆盆地的发育演化过程中为油气形成提供连续稳定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烃源岩物源;提供优质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储层;提供保存烃源岩并且形成盖层和圈闭的蒸发盐;提供烃源岩保存及盖层形成的构造等.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油气形成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盆地原型 油气形成 控制作用 墨西哥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盐下油气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红岩 于水 +3 位作者 胡孝林 沈野 李斐 马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3期13-18,共6页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盐下油气勘探一直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1,2],2012年2月安哥拉深水油气的发现使该领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区域[3],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具有代表性盆地的综合研究,对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进行重点解剖...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盐下油气勘探一直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1,2],2012年2月安哥拉深水油气的发现使该领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区域[3],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具有代表性盆地的综合研究,对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进行重点解剖,总结了深水盐下油气藏的四个主要特征,对在该领域寻找油气田与进行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认为盐下裂谷期湖相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并且湖盆的发育程度控制了盐下油气的富集程度;厚层、连续分布的盐岩层是有效盖层;优质的湖相碳酸盐岩是盐下成藏的重要储层;裂谷期的构造高部位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位置,并且其它油气成藏条件均较为优越,是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盐下油气成藏的最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深水 盐下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