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即食脆肠中主要残留菌的鉴定及联合调控
1
作者 郑瑞生 袁思慧 +3 位作者 黄依林 李佳霓 韩淑贤 苏昆轮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究脆肠中的主要残留细菌,并进行有效控制。[方法]利用16S rDNA技术鉴定脆肠中的主要残留菌,通过高温筛选出耐热性强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复合抗菌试验。[结果]原辅料、脆肠成品、腐败样品等5组样品中共分离出47株残留菌,隶属8个属,... [目的]探究脆肠中的主要残留细菌,并进行有效控制。[方法]利用16S rDNA技术鉴定脆肠中的主要残留菌,通过高温筛选出耐热性强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复合抗菌试验。[结果]原辅料、脆肠成品、腐败样品等5组样品中共分离出47株残留菌,隶属8个属,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莫拉菌属(Moraxella)、嗜盐碱芽孢杆菌属(Alkalihalobacillus)、库特氏菌属(Kurthia)、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及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脆肠进行拌料时用的配料酱带有芽孢杆菌,易引入二次污染。经高温灭菌仍残留部分优势腐败菌,与腐败脆肠的主要残留菌同为芽孢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C7-1和C8-3的耐热性最强;通过添加0.2 g/kgε-聚赖氨酸和0.5 g/kg的柠檬酸能有效抑制两种芽孢杆菌的生长。[结论]即食脆肠产品添加0.2 g/kgε-聚赖氨酸和0.5 g/kg的柠檬酸并结合110℃高温杀菌10 min,(36±2)℃保藏30 d未出现腐败胀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脆肠 残留菌 16S rDNA 耐热性试验 复合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对酱牛肉货架期残留菌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艺青 易欣欣 +1 位作者 冯杰 王志新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1-52,共2页
通过不同初染菌数酱牛肉的辐照保藏期研究 ,确定辐照剂量对其产生的影响。当辐照剂量为6 383KGy时 ,初染菌数分别为 3 9× 10 3 、 3 9× 10 4、 7 7× 10 4(个 /g)的三组样品 ,在常温下 (2 0± 4 )℃保质期从 3d提高... 通过不同初染菌数酱牛肉的辐照保藏期研究 ,确定辐照剂量对其产生的影响。当辐照剂量为6 383KGy时 ,初染菌数分别为 3 9× 10 3 、 3 9× 10 4、 7 7× 10 4(个 /g)的三组样品 ,在常温下 (2 0± 4 )℃保质期从 3d提高到 10d ,且酱牛肉本身品质 (色、香、味等 )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酱牛肉 货架期 残留菌 影响因素 初染 品质 保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3种杀菌剂喷施对樱桃番茄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啶菌噁唑残留检测 被引量:9
3
作者 奉代力 郑纪慈 +4 位作者 陈文学 蔡磊明 徐明飞 仇厚援 王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4-228,共5页
以金珠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采前杀菌剂喷施对采后樱桃番茄发病率、质量损失率和食用品质的影响,并测定樱桃番茄果实中啶菌噁唑残留变化。结果表明:采前喷施杀菌剂显著降低了金珠樱桃番茄采后发病率,提高了樱桃番茄果实中VC和可溶性固形... 以金珠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采前杀菌剂喷施对采后樱桃番茄发病率、质量损失率和食用品质的影响,并测定樱桃番茄果实中啶菌噁唑残留变化。结果表明:采前喷施杀菌剂显著降低了金珠樱桃番茄采后发病率,提高了樱桃番茄果实中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缓了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贮藏期间的损失;但对质量损失率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樱桃番茄采后贮藏保鲜效果最好的杀菌剂为啶菌噁唑,喷施质量浓度为0.4 g/L。采前喷施啶菌噁唑后,樱桃番茄中啶菌噁唑残留在采前和采后均呈下降趋势;且采后樱桃番茄中啶菌噁唑残留下降的速度比采前下降的慢,贮藏温度越低,下降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前杀剂喷施 樱桃番茄 品质 噁唑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菌体残留物提取类腐殖质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帅 窦森 +2 位作者 张溪 崔艳杰 王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97-3401,共5页
微生物驱动下,纤维素分解及转化在腐殖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红外光谱辅以元素分析的技术手段对单一真菌(木霉、青霉和黑曲霉)及复合菌液体摇瓶培养70d后菌体残留物的类腐殖质(类胡敏酸HLA和类胡敏素)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 微生物驱动下,纤维素分解及转化在腐殖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红外光谱辅以元素分析的技术手段对单一真菌(木霉、青霉和黑曲霉)及复合菌液体摇瓶培养70d后菌体残留物的类腐殖质(类胡敏酸HLA和类胡敏素)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两技术手段的结合有助于菌体残留物HLA分子结构的阐明,然而在表征残留物类Hu结构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2)木霉有利于其所形成菌体残留物HLA分子的缩聚作用,而青霉则更有利于该组分的降解;(3)青霉和复合菌对残留物HLA分子表现为氧化降解作用;(4)复合菌和黑曲霉均有助于培养液无机氮化合物向残留物HLA和类Hu组分中有机氮成分的转移,促使其氨基C含量增加,为腐殖化进程提供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复合 残留 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丹俊 潘孝成 +2 位作者 赵瑞宏 程宝艳 胡晓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很多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中长期存在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的残留。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残留不仅对微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有关学者就畜禽粪便中一些抗菌药物的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相...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很多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中长期存在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的残留。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残留不仅对微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有关学者就畜禽粪便中一些抗菌药物的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已报道的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及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等,所建立方法都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HPLC)。同时,对有的抗菌药物还进行了降解规律和方法的研究,如金霉素、恩诺沙星及盐霉素等。这些研究将为控制和消除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残留以及促进其循环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药物残留 检测方法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中克菌丹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6
作者 姜国华 单娟 +1 位作者 王磊 王文博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94-95,109,共3页
研究了葡萄中克菌丹残留分析方法,即用丙酮∶乙酸乙酯(体积比1∶1)高速匀浆提取;提取物用弗罗里硅净化,用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克菌丹的最低检出量为0.5×10-12 g,在植株、土壤和籽粒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平... 研究了葡萄中克菌丹残留分析方法,即用丙酮∶乙酸乙酯(体积比1∶1)高速匀浆提取;提取物用弗罗里硅净化,用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克菌丹的最低检出量为0.5×10-12 g,在植株、土壤和籽粒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94.0%~9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6%~7.3%,符合残留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 葡萄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售动物性食品抗菌药物残留调查分析
7
作者 伍金娥 常超 +1 位作者 王玉莲 袁宗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1-323,共3页
采用拭子法对武汉市的市售动物性食品(猪肾、猪肝、猪肉)中的抗菌药物残留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武汉市上市猪肝阳性检出率为13%,猪肾阳性检出率为25%,猪肉阳性检出率为1%。用HPLC法对筛选结果为阳性的猪样品做一步确证分析,在肝... 采用拭子法对武汉市的市售动物性食品(猪肾、猪肝、猪肉)中的抗菌药物残留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武汉市上市猪肝阳性检出率为13%,猪肾阳性检出率为25%,猪肉阳性检出率为1%。用HPLC法对筛选结果为阳性的猪样品做一步确证分析,在肝脏和肾脏中均检出了青霉素、链霉素和金霉素的残留;猪肉中检出金霉素的残留,表明动物性食品抗菌药物残留的现状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拭子法 动物性食品 药物残留 抽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上样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中9类43种抗菌药物残留 被引量:7
8
作者 夏宝林 汪仕韬 +4 位作者 殷晶晶 张维益 杨娜 刘强 吴海晶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1-601,共11页
为了实现水中抗菌药物快速、准确、高通量的分析,采用自动上样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稳定地分析水中9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林可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双萜烯类... 为了实现水中抗菌药物快速、准确、高通量的分析,采用自动上样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稳定地分析水中9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林可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双萜烯类、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类)43种抗菌药物多残留同步分析方法。水样经0.45μm水相滤膜过滤,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钠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并用磷酸调节pH至2.34,加入内标混匀,使用自制的自动上样装置进行上样,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利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柱(5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以含0.1%甲酸的甲醇-乙腈(2∶8,v/v)混合溶液-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段扫描,内、外标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目标物。结果显示,43种抗菌药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1.000 ng/L,定量限为0.012~3.000 ng/L,加标回收率为53.7%~130.4%,相对标准偏差为0.9%~13.2%。采用该方法对取自长江江阴段、锡澄运河江阴段各3份水样以及6份自来水样进行检测。6份自来水中均未检测到抗菌药物,6份取自长江江阴段、锡澄运河江阴段的水样中共检出20种抗菌药物,除四环素类外,其余类别均有检出,其中,以磺胺甲恶唑含量最高(8.92~11.03 ng/L),泰妙菌素和沃尼妙林两种双萜烯类抗菌药物在自然水体中普遍有检出。该法准确、灵敏、快速,适用于水中43种抗菌药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自动上样 药物残留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分析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5大类兽用抗菌药物残留及蓄积趋势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炜 郭炫君 +8 位作者 王武强 陈勇 罗成江 沈红霞 张航俊 侯轩 张晓丽 王彬 孙冰冰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第5期8-18,共11页
建立了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酰胺醇类和大环内酯类共54种抗菌药物残留量的LC-MS/MS检测方法。经超低温冷冻粉碎后的垫料样本,费休氏-库仑滴定法测定水分,Mcllvaine-Na 2 EDTA缓冲液和乙腈提取,亲水亲脂平... 建立了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酰胺醇类和大环内酯类共54种抗菌药物残留量的LC-MS/MS检测方法。经超低温冷冻粉碎后的垫料样本,费休氏-库仑滴定法测定水分,Mcllvaine-Na 2 EDTA缓冲液和乙腈提取,亲水亲脂平衡固相萃取小柱净化,LC-MS/MS法测定抗菌药物残留量,最终结果以折水后含量表示。对12家养殖场垫料样本中5大类兽用抗菌药物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12家养殖场垫料样本中共检出25种抗菌药物,各场垫料样本抗菌药物总残留量在0.7~28 g/t之间,其中四环素类药物对总残留量的贡献率在91.3%~98.8%之间。方法具有简便、高通量、抗干扰的特点,可以满足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主要兽用抗菌药物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异位发酵床 药物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及SEM诊断铁铝锰氧化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帅 徐俊平 +3 位作者 王楠 雷琬莹 范喜妍 窦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86-2093,共8页
铁铝锰氧化物催化木质素形成腐殖质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微生物-木质素-铁铝锰氧化物三者间的关系,揭示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为碳源,通过添加针铁矿、三羟铝石及δ-MnO_2粉末,在接种复合菌剂后启动110... 铁铝锰氧化物催化木质素形成腐殖质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微生物-木质素-铁铝锰氧化物三者间的关系,揭示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为碳源,通过添加针铁矿、三羟铝石及δ-MnO_2粉末,在接种复合菌剂后启动110d液体培养,期间动态收集矿物-菌体残留物,利用FTIR及SEM技术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呈松针状结构,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后表面附着了条状的暗色物质,表观结构不规则,但晶体结构并未改变。菌体中多糖类物质与针铁矿游离羟基的阴离子发生交换作用,芳香碳结构比例增加,菌体在针铁矿表面堆积掩蔽了Fe—OH键以及(001)面的γ-OH键,Fe—OH发生质子化使Fe—O键振动频率增强;三羟铝石表面结构疏松、呈绒球状物质,参与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后,缩聚作用明显、疏松程度降低、表面微孔结构减少。氢键作用使矿物-菌体残留物的铝羟基振动频率下降,即与=Al—OH相结合的O—H键极性减弱;木质素引入使芳香碳结构比例增加,随着培养进行,其含量先下降,而后再历经缩合;δ-MnO_2表面颗粒粗糙,以絮状或颗粒状团聚,参与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后,颗粒团聚趋势明显、堆积更加紧密、表面结构更加光滑。60d培养期间,δ-MnO_2结晶度受到菌体堆积以及氢键作用使O—H键的极性减弱,而后层间水分子—OH含量增加对其产生了叠加效应,使3 404~3 435cm-1处吸收峰强度增加。菌体中多糖类物质的羟基通过氢键、化学力与δ-MnO_2表面发生缔合,所形成的矿物-菌体残留物芳香碳结构比例增加,但Mn—O基团受到掩蔽;δ-MnO_2的参与能够使矿物-菌体残留物产生更大数量的芳香碳结构,为腐殖质形成提供更多的稳定性碳,其次是针铁矿,而三羟铝石则在培养30~60d更有利于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红外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铁铝锰氧化物 木质素 矿物-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在抗菌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纯洁 赵博 +1 位作者 朱永红 黄思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对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分析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固相吸附剂和固相萃取操作方式两个方面阐述了几种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包括混合型固相萃取、免疫亲和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固相... 对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分析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固相吸附剂和固相萃取操作方式两个方面阐述了几种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包括混合型固相萃取、免疫亲和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以及搅拌棒固相萃取)的原理及其在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同时对固相萃取技术在抗菌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开发简便、快速、溶剂耗用量小并且选择性强的新型固相萃取技术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各种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在发展高效、灵敏、准确的抗菌药物残留分析方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药物残留 检测 新型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帅 徐俊平 +4 位作者 陈殿元 姜帅 李兴吉 盛炳翰 Schaeffer Sea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03-2909,共7页
粘土矿物在催化木质素形成腐殖质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为有效阐明微生物-木质素-粘土矿物三者间的关系,探明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为碳源,通过添加高岭石和蒙脱石,在接种复合菌剂后启动110d液体培养,期... 粘土矿物在催化木质素形成腐殖质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为有效阐明微生物-木质素-粘土矿物三者间的关系,探明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为碳源,通过添加高岭石和蒙脱石,在接种复合菌剂后启动110d液体培养,期间动态收集矿物-菌体残留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颗粒边缘多由管状体卷曲而成,在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后,连片状细小颗粒结构进一步团聚,结合更加紧凑,短管状结构增多,但整体仍保持多水高岭石的结构特征;在初始富营养条件下,高岭石能够促进微生物繁衍,使大量菌体聚集于高岭石表面,掩蔽了Si—O和Si—O—Al键,且矿物-菌体残留物中脂族碳结构比例增加;菌体中多糖物质通过含氧官能团与高岭石表面的水化层在多个部位形成氢键,氢键的形成对于高岭石稳定木质素及其降解产物具有重要作用,芳香碳结构比例和多糖类物质含量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加,而后复合菌株对掩蔽在矿物表面的菌体进行二次利用,使高岭石Si—O—Al键重现;蒙脱石多由浑圆的颗粒结构组成,接种微生物可使其表面产生溶蚀,团粒结构遭到破碎;与10d相比,历经30d培养所得矿物-菌体残留物中的多糖类物质增多,使原本归属蒙脱石Si—O—Si及Si—O结构的1 034~1 038cm-1处吸收峰强度增加,而后因多糖类物质与蒙脱石表面羟基发生缔合,又使该处吸收峰强度减弱,同时发生了氢键键合,该作用是蒙脱石-微生物-木质素间相互作用、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主要机制;高岭石在稳定有机碳方面的能力要高于蒙脱石,更易促进HS前体物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红外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粘土矿物 木质素 矿物-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肉鸭水线中细菌及药物残留清除效果的评估
13
作者 张亚茹 孙伟 +5 位作者 郑荷花 王冲 卢国民 肖大勇 刘宗强 许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3-47,共5页
本试验旨在评估臭氧对水线消毒的影响,以保障肉鸭饮水健康和消费者食品安全。试验分为两部分:一是使用臭氧分别处理10^(3)~10^(7)CFU/mL大肠杆菌溶液,涂板观察其生长情况;二是从鸭舍随机选取12条水线,其中6条为臭氧冲洗试验组,进行臭氧... 本试验旨在评估臭氧对水线消毒的影响,以保障肉鸭饮水健康和消费者食品安全。试验分为两部分:一是使用臭氧分别处理10^(3)~10^(7)CFU/mL大肠杆菌溶液,涂板观察其生长情况;二是从鸭舍随机选取12条水线,其中6条为臭氧冲洗试验组,进行臭氧冲洗;另外6条作为对照组,进行高压冲洗。采集冲洗前水源、水线和冲洗2、5min和8 min后水线样品,检测细菌和抗菌药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大肠杆菌浓度低于10^(6)CFU/mL时,臭氧杀菌效果良好。鸭场水源水的菌落总数合格,无抗菌药残留。冲洗前,水线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均超标,存在多种抗菌药残留;冲洗2 min后,与冲洗前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水线中氟苯尼考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8 min后,与冲洗前相比,试验组水线中多西环素、喹氟沙星和恩诺沙星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水线中抗菌药含量显著降低(P<0.05),清除效率达100%,而对照组只有84.62%。冲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均显著低于冲洗前(P<0.05),其菌落总数的清除效率分别为97.70%和84.62%。本试验表明肉鸭场水线细菌污染和抗菌药残留严重;通过臭氧冲洗消毒水线,能显著降低细菌污染,消除抗菌药残留,其效果优于高压冲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消毒 商品肉鸭 水线 污染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乳中抗生素残留和其他抑菌物质残留相关的问题
14
作者 房玉国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抗生素残留 其他抑物质残留 毒理学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加工熟制鲐鱼品质特性及腐败菌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永杏 唐峰华 +1 位作者 郭全友 李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7-213,共7页
本实验以轻微加工熟制鲐鱼为对象,比较原料鲐鱼和熟制鲐鱼品质特性,分析了商业无菌保温过程中熟制鲐鱼品质变化及其安全性,并采用Biolog和16S rDNA分子鉴定法确定导致胀袋的腐败菌。结果表明:加工后鲐鱼盐分质量分数和pH值明显升高,水... 本实验以轻微加工熟制鲐鱼为对象,比较原料鲐鱼和熟制鲐鱼品质特性,分析了商业无菌保温过程中熟制鲐鱼品质变化及其安全性,并采用Biolog和16S rDNA分子鉴定法确定导致胀袋的腐败菌。结果表明:加工后鲐鱼盐分质量分数和pH值明显升高,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菌落总数大幅下降;熟制鲐鱼商业无菌贮藏前后,气味、外观、弹性和滋味的感官评定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商业无菌保温初始点样品(A0)和保温终点样品(A1)菌落总数均小于2(lg(CFU/g));商业无菌贮藏期间胀袋样品(B1、B2、B3和B4)菌落总数在4~6(lg(CFU/g))之间,已超过安全限量;从胀袋样品中共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和短杆菌;贮藏过程中A0和A1的pH值均高于B1、B2、B3和B4,且A0、A1和B1~B3的pH值呈下降趋势,仅B4升高;胀袋样品(除B2外)与未胀袋样品的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差异性均显著(P<0.05);保温实验前后未胀袋熟制鲐鱼(A0和A1)的组胺含量均低于检出限(5 mg/100 g)。本实验为轻微加工熟制鲐鱼产品的优化,控制产品品质及安全性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加工熟制鲐鱼 品质特性 残留菌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 γ辐照对酱排骨杀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艺青 孙宝忠 +2 位作者 易欣欣 马爱进 许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对酱排骨经60 Coγ辐照后 3种主要致病菌和残留总菌数及大肠杆菌进行了测定 ,得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有效致死剂量及其对辐照的敏感性 ,并由此建立回归方程。确定辐照酱排骨的D10 值和D值分别为 6 2 3和 3 75kGy。
关键词 酱排骨 钴60辐照 效果 致病 残留 大肠杆 有效致死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即食虾仁常温贮藏品质变化与货架期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全友 王晓晋 姜朝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6,共6页
为确定南美白对虾即食虾仁常温贮藏货架期及残留菌种类,采用感官、理化、微生物和电子鼻等分析其品质变化及货架期,并使用16SrRNA测序法鉴定残留菌。结果表明,初始感官品质良好,物理和化学指标均符合标准;常温贮藏中水分含量、水分活度... 为确定南美白对虾即食虾仁常温贮藏货架期及残留菌种类,采用感官、理化、微生物和电子鼻等分析其品质变化及货架期,并使用16SrRNA测序法鉴定残留菌。结果表明,初始感官品质良好,物理和化学指标均符合标准;常温贮藏中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盐分和色泽(红度和黄度)前4个月无显著性差异,之后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降低,盐分和pH升高,红度和黄度存在波动;咀嚼性、硬度和弹性前3个月无显著差异,之后先升后降,而贮藏期间内聚性有波动性。常温贮藏9个月内TVBN和TBA均符合限量要求,菌落总数低于103 CFU/g,个别胀袋虾中残留菌为地衣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综合感官、化学和微生物等评定指标,结合电子鼻对即食南美白对虾虾仁品质进行区分,确定其货架期为9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即食 货架期 品质 残留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illard反应前体物质参与木质素微生物转化产物的FTIR光谱特性
18
作者 曾玉萍 王楠 +4 位作者 曹志伟 宋岩 郭洪鹏 邱小成 王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3-1190,共8页
腐殖质(HS)是由各类前体物质缩聚而成,前体物质是调控HS形成的关键。Maillard反应前体物质能否对木质素转化、HS形成有促进作用有待验证。鉴于此,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培养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邻苯二酚、葡萄糖和甘氨酸的单一... 腐殖质(HS)是由各类前体物质缩聚而成,前体物质是调控HS形成的关键。Maillard反应前体物质能否对木质素转化、HS形成有促进作用有待验证。鉴于此,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培养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邻苯二酚、葡萄糖和甘氨酸的单一及组合溶液,启动120 d的液体摇瓶培养,采用离心法收集上清液(细胞代谢产物)和沉淀(菌体残留物),分析两者性质并深入研究菌体残留物FTIR的光谱特性,系统评价各前体物质对木质素向HS转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在木质素培养液中添加甘氨酸,历经液体摇瓶培养更有利于细胞代谢产物有机分子的缩合,使其结构趋于复杂,而邻苯二酚参与的4个处理及单独添加葡萄糖更易促进细胞代谢产物的降解,使其分子结构更加简单。与作为空白对照(CK)的无菌去离子水相比,外源添加Maillard反应前体物质能够促进细胞代谢产物矿化,使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下降,单一添加邻苯二酚能够使细胞代谢产物TOC含量始终高于其他处理;(2)添加Maillard反应前体物质可显著提升木质素微生物转化形成菌体残留物的回收率,单一添加邻苯二酚的菌体残留物回收率提升幅度最大,而邻苯二酚、葡萄糖和甘氨酸三者组合溶液对菌体残留物回收率的提升幅度最小,葡萄糖和甘氨酸的组合溶液使菌体残留物回收率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处于最高水平。添加Maillard反应前体物质使菌体残留物TOC含量的增加幅度小于CK,尽管如此,培养结束时,邻苯二酚参与的4个处理、葡萄糖和甘氨酸组合溶液的添加使菌体残留物TOC含量显著高于CK;(3)木质素经微生物转化形成的菌体残留物拥有羟基O—H、不对称脂族—CH_(3)、对称脂族—CH_(2)—、芳香碳C C及多糖类物质,与土壤胡敏酸有着相似的FTIR特征,但其分子缩合度尚无法达到土壤胡敏酸的复杂程度。各处理在完成培养后,菌体残留物中的羟基含量有着不同程度增加,而多糖含量有所下降,单一甘氨酸以及葡萄糖和甘氨酸组合溶液的添加使菌体残留物的脂族化程度提高,而邻苯二酚参与的4个处理及单独添加葡萄糖可使菌体残留物中的芳香碳比例进一步提高。综上,添加Maillard反应前体物质可促进细胞代谢产物矿化,使TOC含量下降、提高菌体残留物回收率,同时使其羟基含量增加、多糖含量降低,不同前体物质对菌体残留物脂族化和芳香化的影响规律不同,邻苯二酚参与的4个处理及单一添加葡萄糖可使菌体残留物中的芳香碳比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LLARD反应 前体物质 木质素 残留 FTIR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