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42
1
作者
李斐
陈瑛
+6 位作者
高博
严静宇
周晓闻
顾欢欢
杨化兰
庄建华
王国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
目的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为前庭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特殊处理,前庭康复训练组接受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两组均随访4周,每周由神经科医师进行1次随访,行眩晕残障问卷(DHI)量表评估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4周的DHI评分较复位后24h评分均有好转(P均<0.05)。复位后24h及第1周随访时两组间DH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9、P=0.627),第2~4周随访时前庭康复训练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位后早期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降低功能残障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留头晕
前庭康复
眩晕残障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钢钢
樊辉如
+11 位作者
高伟
张春明
郑智英
皇甫辉
于文永
温树信
张芩娜
杨向茹
张海利
王建明
王娜
王斌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分析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例特征。方法总结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14例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例特点。结果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
目的分析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例特征。方法总结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14例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例特点。结果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Dix-Hallpike试验时的眼震平均潜伏期为(2.02±1.19)s,平均持续时间为(21.3±14.5)s,其眼震平均潜伏期、平均持续时间均无性别、年龄差异。184例(86.0%)患者1~2次Dix-Hallpike试验即可诱发出典型眼震。162例(75.7%)患者在醒后起床时或夜间睡眠翻身时首次发病。51例(23.8%)患者出现反转相眼震。患者痊愈率为88.3%(189/214),有效率为98.1%(210/214)。14例(6.5%)患者复位后出现耳石转管现象,67例(31.9%)患者复位后残留头晕或走路不稳症状。210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中,1、3、6、12、18个月电话随访时复发率分别为0(0/210,0例失访)、5.7%(12/210,0例失访)、8.7%(18/208,2例失访)、11.8%(23/195,15例失访)、17.4%(31/178,32例失访)。结论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首次发病的高发时段为醒后起床时或夜间睡眠翻身时。大部分患者经过Epley法复位治疗后可痊愈,但长期疗效仍需继续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
耳石转管
残留头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42
1
作者
李斐
陈瑛
高博
严静宇
周晓闻
顾欢欢
杨化兰
庄建华
王国权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0-1373,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为前庭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特殊处理,前庭康复训练组接受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两组均随访4周,每周由神经科医师进行1次随访,行眩晕残障问卷(DHI)量表评估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4周的DHI评分较复位后24h评分均有好转(P均<0.05)。复位后24h及第1周随访时两组间DH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9、P=0.627),第2~4周随访时前庭康复训练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位后早期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降低功能残障发生率。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留头晕
前庭康复
眩晕残障问卷
Keywords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residual dizziness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分类号
R764.3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R441.2 [医药卫生—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钢钢
樊辉如
高伟
张春明
郑智英
皇甫辉
于文永
温树信
张芩娜
杨向茹
张海利
王建明
王娜
王斌全
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模拟医院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9-1383,共5页
文摘
目的分析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例特征。方法总结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14例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例特点。结果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Dix-Hallpike试验时的眼震平均潜伏期为(2.02±1.19)s,平均持续时间为(21.3±14.5)s,其眼震平均潜伏期、平均持续时间均无性别、年龄差异。184例(86.0%)患者1~2次Dix-Hallpike试验即可诱发出典型眼震。162例(75.7%)患者在醒后起床时或夜间睡眠翻身时首次发病。51例(23.8%)患者出现反转相眼震。患者痊愈率为88.3%(189/214),有效率为98.1%(210/214)。14例(6.5%)患者复位后出现耳石转管现象,67例(31.9%)患者复位后残留头晕或走路不稳症状。210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中,1、3、6、12、18个月电话随访时复发率分别为0(0/210,0例失访)、5.7%(12/210,0例失访)、8.7%(18/208,2例失访)、11.8%(23/195,15例失访)、17.4%(31/178,32例失访)。结论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首次发病的高发时段为醒后起床时或夜间睡眠翻身时。大部分患者经过Epley法复位治疗后可痊愈,但长期疗效仍需继续随访观察。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
耳石转管
残留头晕
Keywords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nystagmus
canal switch
residual dizziness
分类号
R764.3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李斐
陈瑛
高博
严静宇
周晓闻
顾欢欢
杨化兰
庄建华
王国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例特征分析
陈钢钢
樊辉如
高伟
张春明
郑智英
皇甫辉
于文永
温树信
张芩娜
杨向茹
张海利
王建明
王娜
王斌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