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域残流增量选线方法在辐射状谐振接地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齐郑 刘宝柱 +1 位作者 王璐 贺晋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4-88,共5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辐射状谐振接地系统确定单相接地故障线路及故障区域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与消弧线圈并联或串联的电抗器,在故障发生后改变消弧线圈的补偿度,利用调节前后的各条线路零序电流变化量的广域信息确定故障线路及故障区域... 提出了一种针对辐射状谐振接地系统确定单相接地故障线路及故障区域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与消弧线圈并联或串联的电抗器,在故障发生后改变消弧线圈的补偿度,利用调节前后的各条线路零序电流变化量的广域信息确定故障线路及故障区域。该方法不仅能够确定一级变电站的故障线路,而且能够在一级变电站与二级变电站(或开闭站)之间的辐射状线路上确定故障区域。现场试验对文中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实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接地系统 故障选线 单相接地故障 残流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流增量法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玉梅 郭浩 惠胜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65,92,共5页
根据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残流增量法谐振接地系统故障定位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消弧线圈的电抗值,从而引起线路上各点的零序电流模值发生变化,根据零序电流模值的变化特性来判断故障位置。通过将零序电流模... 根据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残流增量法谐振接地系统故障定位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消弧线圈的电抗值,从而引起线路上各点的零序电流模值发生变化,根据零序电流模值的变化特性来判断故障位置。通过将零序电流模值折算到同一电压水平下相减,克服了接地电阻的影响。采用移动式零序电流互感器法,有效地解决了零序电流测量难的问题。仿真试验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接地系统 故障定位 单相接地故障 残流增量 移动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流增量法在调匝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姜铁卫 杨锐 夏磊 《江苏电机工程》 2016年第4期64-66,共3页
通过分析调匝式消弧线圈运行中任意两档之间的级差电压变化特征,对采用残流增量法接地故障选线原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首先在低压模拟环境中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数据,验证采用理论方法计算级差电压的可行性,最后以实际工程应用为... 通过分析调匝式消弧线圈运行中任意两档之间的级差电压变化特征,对采用残流增量法接地故障选线原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首先在低压模拟环境中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数据,验证采用理论方法计算级差电压的可行性,最后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例,分析其级差电压变化情况,为该方法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流增量 调匝式消弧线圈 故障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矩阵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齐郑 高玉华 杨以涵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59-163,共5页
配电网由于分支多、接地电阻大,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算法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带电定位方法。针对FTU(Feeder Terminal Unit)测量数据建立故障信息特征矩阵,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配电网由于分支多、接地电阻大,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算法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带电定位方法。针对FTU(Feeder Terminal Unit)测量数据建立故障信息特征矩阵,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特征矩阵中的元素为FTU测量到的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相位差;对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利用残流增量原理,特征矩阵中的元素为FTU测量到的零序电流幅值变化量。应用统一判据对特征矩阵进行分析,确定故障点所在的区段,同时分析了当故障信息不完整时的解决方法。现场试验数据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区段定位 故障信息特征矩阵 消弧线圈 残流增量 单相接地 在线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