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提取工艺对残次裂枣膳食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志宏 尹蓉 +2 位作者 张倩茹 茹慧玲 吕英忠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1,共9页
[目的]本文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残次裂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残次裂枣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酶解法和发酵法制备红枣膳食纤维,通过对其理化特性(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功能特性(阳离子... [目的]本文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残次裂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残次裂枣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酶解法和发酵法制备红枣膳食纤维,通过对其理化特性(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功能特性(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和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分析处理工艺对残次裂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方法提取的SDF在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NO-2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其对应的IDF,而胆固醇清除能力却显著小于其对应的IDF;采用酶解法和发酵法制备的SDF在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NO-2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枣粉,化学法制备的SDF除持油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优于枣粉外,其他测定项与枣粉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方法制备的IDF比枣粉具有更加良好的理化特性。[结论]不同处理工艺对残次裂枣SDF和IDF的理化特性、功能特性和抗氧化能力均产生较大影响,酶解法是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次裂枣 膳食纤维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次裂枣膳食纤维的酶解法提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志宏 茹慧玲 +1 位作者 王俊宇 吕英忠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5-180,共6页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得到的膳食纤维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以脱糖枣粉计,纤维素酶添加量0.4%、木聚糖酶添加量0.5%、糖化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70 min时可溶...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得到的膳食纤维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以脱糖枣粉计,纤维素酶添加量0.4%、木聚糖酶添加量0.5%、糖化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70 min时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高,达10.69%。通过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测定显示,总膳食纤维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和NO2清除能力均显著优于枣粉,总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也显著优于枣粉,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略低于枣粉。残次裂枣可作为制备高品质膳食纤维的优良原料,酶解法生产的残次裂枣膳食纤维其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次裂枣 膳食纤维 酶法提取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式对枣膳食纤维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志宏 尹蓉 +1 位作者 张倩茹 吕英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32-137,共6页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研究碱法、酶法、发酵法和超声辅助酶法4种不同提取方式对其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ory fibre,TDF)理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DF提取率为发酵法最高,达40.74%,比碱法(提取率最低)高15.57%;TDF纯度为超声辅...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研究碱法、酶法、发酵法和超声辅助酶法4种不同提取方式对其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ory fibre,TDF)理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DF提取率为发酵法最高,达40.74%,比碱法(提取率最低)高15.57%;TDF纯度为超声辅助酶法最高,达85.42%,碱法最低,为78.13%;TDF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re,SDF)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辅助酶法>酶法>碱法>发酵法;超声辅助酶法TDF的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和NO-2清除能力均显著高于枣粉及其他处理。说明超声辅助酶法对枣粉改性效果明显,是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次裂枣 膳食纤维 超声辅助酶法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