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次枣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1
作者 纪北文 王博 +1 位作者 聂竹兰 魏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8,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残次枣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和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相近、附肢齐全、活力正常克氏原螯虾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A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B组、C组、D组、E组、F组分别使用10%、20... 试验旨在探究残次枣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和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相近、附肢齐全、活力正常克氏原螯虾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A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B组、C组、D组、E组、F组分别使用10%、20%、30%、40%、50%的残次枣发酵饲料替代基础饲料,配制等能、等氮的混合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C组肠黏膜皱襞高度和宽度均显著高于B组、D组、E组、F组(P<0.05)。与A组相比,B组和D组肌层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E组和F组肌层厚度显著升高(P<0.05)。C组肠道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分布均匀度较高。C组、E组、F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C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C组、E组、F组柠檬酸杆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丰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研究表明,残次枣发酵饲料可以改善肠道组织形态,提高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且替换比例在20%时效果较好,比例过高会对肠道组织形态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克氏原螯虾患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次枣发酵饲料 克氏原螯虾 肠道组织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残次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 被引量:7
2
作者 黄雪姣 陈恺 +2 位作者 许建 韦玉龙 李焕荣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1,共7页
以残次哈密大枣为原料,采用酶重量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残次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参数,同时建... 以残次哈密大枣为原料,采用酶重量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残次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参数,同时建立并分析各个因素与对应变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取残次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0.5%,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6%,液料比27∶1,酶解温度50℃,酶解40 min。在此条件下,残次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1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次枣 不溶性膳食纤维 酶重量法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次枣粉添加青贮苜蓿中微生物、发酵和营养品质动态规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玲 席琳乔 +2 位作者 张凡凡 王旭哲 马春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29-1938,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残次枣粉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6个不同残次枣粉添加量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枣粉(T0处理,)、0.5%(T1处理)、2.5%(T2处理)、5%(T3处理)、7.5%(T4处...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残次枣粉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6个不同残次枣粉添加量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枣粉(T0处理,)、0.5%(T1处理)、2.5%(T2处理)、5%(T3处理)、7.5%(T4处理)、10%(T5处理)的添加量,添加至粉碎的紫花苜蓿中,以60 d为发酵期,检测发酵期间不同处理的第0、1、3、7、15、30和60 d青贮饲料的主要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发酵时间和处理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对乳酸菌、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及pH、LA、AA、NH 3-N、DM、NDF、ADF、WS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第60 d(模拟开窖)时,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乳酸菌数量最高(P=0.013),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最低(P<0.01和P=0.041)。残次枣粉添加量为5%~10%时显著降低青贮饲料中pH、NH 3-N、NDF和ADF含量,提高DM、LA、AA和WSC含量(P<0.05)。【结论】增加残次枣粉可有效提高青贮品质,改善发酵特性。综合微生物变化情况、发酵和营养品质,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较为适宜,含水量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残次枣 微生物 发酵和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次枣粉添加青贮苜蓿中微生物、发酵和营养品质动态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玲 席琳乔 +2 位作者 张凡凡 王旭哲 马春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6-1305,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残次枣粉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6个不同残次枣粉添加量处理,分别按照对照处理(T0处理),即不添加枣粉、0.5%(T1处理)、2.5%(T2处理)、5%(T3处理)、7....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残次枣粉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6个不同残次枣粉添加量处理,分别按照对照处理(T0处理),即不添加枣粉、0.5%(T1处理)、2.5%(T2处理)、5%(T3处理)、7.5%(T4处理)、10%(T5处理)的添加量添加至粉碎的紫花苜蓿中,以60 d为发酵期,检测发酵期间不同处理的第0、1、3、7、15、30和60 d青贮饲料的主要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发酵时间和处理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对乳酸菌、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及pH、LA、AA、NH 3-N、DM、NDF、ADF、WS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第60 d(模拟开窖)时,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乳酸菌数量最高(P=0.013),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最低(P<0.01和P=0.041)。残次枣粉添加量为5%~10%时显著降低青贮饲料中pH、NH 3-N、NDF和ADF含量,提高DM、LA、AA和WSC含量(P<0.05)。【结论】增加残次枣粉可有效提高青贮品质,改善发酵特性。综合微生物变化情况、发酵和营养品质,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均显著增加乳酸菌数量,抑制酵母菌、霉菌和好氧菌数量较为适宜,含水量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残次枣 微生物 发酵和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和发酵天数对残次枣营养成分及链格孢霉毒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劲松 邹婷婷 +3 位作者 许涛 刘翻 刘利林 周小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74-318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鼠李糖脂及丁酸钠3种添加剂对不同发酵时间残次枣营养成分及链格孢霉毒素含量的影响。以残次骏枣为材料,分别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添加剂发酵:1)植物乳杆菌:105、 106、 107CFU/g;2)鼠李糖脂:20、 40、 60 g/kg...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鼠李糖脂及丁酸钠3种添加剂对不同发酵时间残次枣营养成分及链格孢霉毒素含量的影响。以残次骏枣为材料,分别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添加剂发酵:1)植物乳杆菌:105、 106、 107CFU/g;2)鼠李糖脂:20、 40、 60 g/kg;3)丁酸钠:40、 80、120 g/kg。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每组12个重复。在发酵0、15、45和60 d取样测定营养成分,并在发酵60 d时检测链格孢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种浓度的植物乳杆菌均可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含量(P<0.05),显著降低水分、粗脂肪(EE)含量和pH(P<0.05)。与发酵0 d相比,发酵45、60 d时,水分含量分别增加9.27%、10.24%(P<0.05),发酵15、45、60 d时,CP含量分别增加14.35%、22.49%、23.44%(P <0.05),pH显著下降(P <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种浓度的鼠李糖脂可显著提高CP含量(P<0.05),显著降低水分含量、pH(P<0.05)。但在发酵60 d时,添加鼠李糖脂的CP、EE、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下降2.21%(P<0.05)、19.89%(P>0.05)、2.87%(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后,EE含量显著下降(P<0.05),对CP、ADF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丁酸钠发酵60 d后,CP含量升高10.96%(P>0.05),水分、EE含量分别下降27.21%、31.95%(P<0.05),pH显著下降(P<0.05)。2)残次枣中主要含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A)及少量链格孢酚(AOH)、链格孢酚甲基乙醚(AME)、腾毒素(TEN)和AAL毒素TA1(ATT-1)。在发酵60 d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5CFU/g植物乳杆菌使TeA含量降低了81.29%(P <0.05),添加60 g/kg鼠李糖脂使TeA含量降低了85.88%(P<0.05),添加40 g/kg丁酸钠使TeA含量降低了81.60%(P<0.05)。综上所述,添加植物乳杆菌能够提升残次枣的品质(CP含量上升,ADF含量下降);添加鼠李糖脂、丁酸钠对残次枣营养成分影响较小。3种添加剂都能降低TeA含量,鼠李糖脂降低TeA含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残次枣 营养成分 细交链孢菌酮酸 链格孢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自动连续发酵残次鲜红枣醋及其有机酸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向进乐 关随霞 +3 位作者 马丽苹 任广跃 袁云霞 康怀彬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0-204,共5页
以残次鲜枣为原料,通过破碎制浆、酒精发酵、半自动连续醋酸发酵等工序加工枣醋,探讨残次鲜枣生产枣醋的可行性。将洗净的残次鲜枣,加1.5倍水打浆后接种0.1%的酿酒活性干酵母进行常温酒精发酵(72h),得到枣酒液酒精度8.07%Vol;枣酒液接种... 以残次鲜枣为原料,通过破碎制浆、酒精发酵、半自动连续醋酸发酵等工序加工枣醋,探讨残次鲜枣生产枣醋的可行性。将洗净的残次鲜枣,加1.5倍水打浆后接种0.1%的酿酒活性干酵母进行常温酒精发酵(72h),得到枣酒液酒精度8.07%Vol;枣酒液接种10%的活化醋酸菌菌种,经过60h可完成第一批醋酸发酵;采用分割留种发酵法进行10批次半自动连续醋酸发酵制备红枣醋,发酵周期为30h,各批枣醋平均酸度为4.81g/100 mL。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从残次鲜枣果醋中检出10种有机酸,主要为醋酸、乳酸和苹果酸,其有机酸组成和含量与优质鲜枣果醋无明显差异。以残次鲜枣为原料通过半自动连续醋酸发酵法能高效生产红枣醋,品质与优质鲜枣果醋相当,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枣产区转化残次鲜枣资源生产果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动连续发酵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工艺对残次裂枣膳食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梁志宏 尹蓉 +2 位作者 张倩茹 茹慧玲 吕英忠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1,共9页
[目的]本文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残次裂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残次裂枣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酶解法和发酵法制备红枣膳食纤维,通过对其理化特性(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功能特性(阳离子... [目的]本文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残次裂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残次裂枣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酶解法和发酵法制备红枣膳食纤维,通过对其理化特性(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功能特性(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和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分析处理工艺对残次裂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方法提取的SDF在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NO-2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其对应的IDF,而胆固醇清除能力却显著小于其对应的IDF;采用酶解法和发酵法制备的SDF在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NO-2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枣粉,化学法制备的SDF除持油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优于枣粉外,其他测定项与枣粉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方法制备的IDF比枣粉具有更加良好的理化特性。[结论]不同处理工艺对残次裂枣SDF和IDF的理化特性、功能特性和抗氧化能力均产生较大影响,酶解法是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次裂枣膳食纤维的酶解法提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志宏 茹慧玲 +1 位作者 王俊宇 吕英忠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5-180,共6页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得到的膳食纤维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以脱糖枣粉计,纤维素酶添加量0.4%、木聚糖酶添加量0.5%、糖化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70 min时可溶...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得到的膳食纤维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以脱糖枣粉计,纤维素酶添加量0.4%、木聚糖酶添加量0.5%、糖化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70 min时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高,达10.69%。通过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测定显示,总膳食纤维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和NO2清除能力均显著优于枣粉,总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也显著优于枣粉,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略低于枣粉。残次裂枣可作为制备高品质膳食纤维的优良原料,酶解法生产的残次裂枣膳食纤维其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酶法提取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式对枣膳食纤维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梁志宏 尹蓉 +1 位作者 张倩茹 吕英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32-137,共6页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研究碱法、酶法、发酵法和超声辅助酶法4种不同提取方式对其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ory fibre,TDF)理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DF提取率为发酵法最高,达40.74%,比碱法(提取率最低)高15.57%;TDF纯度为超声辅...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研究碱法、酶法、发酵法和超声辅助酶法4种不同提取方式对其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ory fibre,TDF)理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DF提取率为发酵法最高,达40.74%,比碱法(提取率最低)高15.57%;TDF纯度为超声辅助酶法最高,达85.42%,碱法最低,为78.13%;TDF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re,SDF)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辅助酶法>酶法>碱法>发酵法;超声辅助酶法TDF的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和NO-2清除能力均显著高于枣粉及其他处理。说明超声辅助酶法对枣粉改性效果明显,是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超声辅助酶法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