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地质封存室内实验中盐水种类对残余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铱 李旭峰 +1 位作者 沈照理 于青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2-319,共8页
在咸水含水层中进行CO2地质封存是通过向含水层中注入CO2驱走咸水实现的。在大部分地下水被驱走之后,仍会有部分地下水残留在原来的岩石孔隙中形成残余水。残余水的形成过程及残余水饱和度的大小对CO2地质封存潜力及地质封存安全性等都... 在咸水含水层中进行CO2地质封存是通过向含水层中注入CO2驱走咸水实现的。在大部分地下水被驱走之后,仍会有部分地下水残留在原来的岩石孔隙中形成残余水。残余水的形成过程及残余水饱和度的大小对CO2地质封存潜力及地质封存安全性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超临界CO2排驱饱水岩心实验,研究了盐水种类对残余水的形成过程及残余水饱和度大小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水浓度相同(35g/L)的情况下,超临界CO2排驱盐水的最终稳定不可再降的残余水饱和度是去离子水<NaCl盐水<CaCl2盐水。从实验结果看,超临界CO2排驱咸水的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本文分别称他们为活塞式排驱阶段、携带式排驱阶段和溶解式排驱阶段。论文提出了一个毛细管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对这3个阶段中CO2排驱水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超临界CO2 残余水饱和度 毛细管模型 排驱过程的3个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压力对岩心尺度CO_(2)–水–岩系统中残余水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索瑞厅 李旭峰 +2 位作者 高鹏宇 李铱 于青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11-3721,共11页
在深部咸水层中进行CO_(2)地质储存,主要排水过程中形成的残余水对地质储层的容量和安全性都有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超临界CO_(2)排驱饱水岩心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40、50和60℃)、不同压力(8、10和12MPa)对CO_(2)–水–岩系统中残余水... 在深部咸水层中进行CO_(2)地质储存,主要排水过程中形成的残余水对地质储层的容量和安全性都有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超临界CO_(2)排驱饱水岩心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40、50和60℃)、不同压力(8、10和12MPa)对CO_(2)–水–岩系统中残余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排驱去离子水的残余水饱和度为S_(w40℃)<S_(w50℃)<S_(w60℃)和S_(w8MPa)>S_(w10MPa)>S_(w12MPa)。分析发现,残余水饱和度的差异归因于温度压力导致CO_(2)-H_(2)O系统间界面张力变化,且压力对其影响较大;另外,较小的黏度比和较大的密度差会使残余水饱和度增大。低温高压储层具有较好的储气效果,亦可选择低盐度的储层或是注入高密度CO_(2)来降低残余水饱和度,使得毛细残余储存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储存 毛细残余储存 残余水饱和度 温度和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纯度对咸水层碳封存过程中残余水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智凯 李铱 +3 位作者 索瑞厅 刁玉杰 李琦 马鑫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5,共9页
CO_(2)在地下深部咸水含水层的封存过程中,岩石孔隙内形成的残余水对CO_(2)可注入性、封存量及安全性都有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究各因素影响下残余水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取自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储层的天然岩心,在40℃和8 MPa... CO_(2)在地下深部咸水含水层的封存过程中,岩石孔隙内形成的残余水对CO_(2)可注入性、封存量及安全性都有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究各因素影响下残余水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取自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储层的天然岩心,在40℃和8 MPa的实验条件下利用3种纯度的CO_(2)(99.999%CO_(2)、75%CO_(2)+25%N_(2)以及50%CO_(2)+25%N_(2))进行饱水岩心驱替实验,以探究CO_(2)纯度对残余水的影响。实验表明,在3种CO_(2)纯度下的岩心驱替实验中,达到突破点和排水终点所需时间排序均为:99.999%CO_(2)<75%CO_(2)+25%N_(2)<50%CO_(2)+50%N_(2);不可再降残余水饱和度大小排序为:99.999%CO_(2)<75%CO_(2)+25%N_(2)<50%CO_(2)+25%N_(2)。分析发现,CO_(2)纯度变化会导致界面张力、湿润性以及黏度比等两相流系统重要性质的变化。通过对LogCa-LogM驱替稳定性图进行分析,确定了毛细力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对不同条件下残余水饱和度的预测以及CO_(2)封存量的评价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深部咸 残余水饱和度 CO_(2)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焰煤气水相渗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功辉 唐明云 +1 位作者 甯江琪 张海路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长焰煤内部蕴藏大量煤层气,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需要对煤储层中煤层气与地下水之间的复杂渗流特性进行探索,以降低煤层气开采难度、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魏家峁矿区长焰煤为实验对象,采用TCXS-Ⅱ型煤岩气... 长焰煤内部蕴藏大量煤层气,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需要对煤储层中煤层气与地下水之间的复杂渗流特性进行探索,以降低煤层气开采难度、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魏家峁矿区长焰煤为实验对象,采用TCXS-Ⅱ型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测定仪进行长焰煤气水相渗实验,利用非稳态法得到不同有效应力、孔隙压力和温度作用下长焰煤在气驱水过程中的气水相渗特征,结果表明:(1)当有效应力由3.7 MPa增大至7.7 MPa时,气相相对渗透率上升幅度减小,而水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幅度略有增加;有效应力的增大会对流体的渗透能力产生抑制作用,且对水相渗流的抑制作用大于气相渗流;残余水饱和度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增大。(2)当孔隙压力由2 MPa增大至6 MPa时,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下降幅度变缓,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上升幅度更加明显,气水共渗范围变宽,等渗点饱和度增大,残余水饱和度减小。(3)当温度由20℃升高至80℃时,气相相对渗透率增长幅度及水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幅度均逐渐变大,气水共渗范围变宽,残余水饱和度呈下降趋势,气相渗流量呈增长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长焰煤储层水力压裂和注热开采等煤层气开采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焰煤 相渗 相对渗透率 有效应力 孔隙压力 温度 残余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合物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及渗透系数 被引量:7
5
作者 颜荣涛 徐玉博 颜梦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1-930,共10页
含水合物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对分析水合物开采效率和地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我改造而成的含水合物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装置,测试了含水合物土(黏质粉土和砂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了水合物形成对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 含水合物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对分析水合物开采效率和地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我改造而成的含水合物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装置,测试了含水合物土(黏质粉土和砂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了水合物形成对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并且分析了含水合物土体的非饱和状态下的渗透系数。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水合物形成对含水合物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存在明显影响;随着水合物饱和度的增长,可以看到边界效应段明显增大,过渡段土水特征曲线变得逐渐平缓,非饱和残余段对于残余水饱和度更低,但是VG模型仍能有效的描述含水合物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气值随着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残余有效水饱和度则随之减小,这主要是由于水合物形成改变了沉积物内部的孔隙孔径分布特征。在非饱和状态下,由于渗流通道被气体挤占,含水合物土的相对渗透系数随毛细吸力增加而减小,但是在同样的毛细吸力下,越大的水合物饱和度对应的相对渗透系数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土体 THF合物 特征曲线 进气值 残余水饱和度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礁灰岩CO_2地层构造封存能力参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常春 李旭峰 +1 位作者 夏露 于青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4,101,共7页
在所能实施CO2地质封存的场所中,含水层的封存潜力最大。而在影响封存量的各种机理中,地层构造封存是最基本的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影响地层构造封存量的关键参数———残余水饱和度的实验方法,并将该方法实际应用于富含油气资源的... 在所能实施CO2地质封存的场所中,含水层的封存潜力最大。而在影响封存量的各种机理中,地层构造封存是最基本的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影响地层构造封存量的关键参数———残余水饱和度的实验方法,并将该方法实际应用于富含油气资源的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礁灰岩。首先根据饱和称重法和渗透实验测得样品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分别为0.0283,5.56×10-9m/s。残余水饱和度的值是在40℃,8Mpa条件下,通过超临界CO2驱替饱水岩心实验得到,测定结果为0.451。同时,还得到了超临界CO2驱替饱水岩心压力、流量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构造封存 礁灰岩 超临界CO2 残余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