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气藏水侵残余气赋存特征与形成机制
1
作者 刘静 杜竞 +4 位作者 欧宝明 姜艺民 康瑞鑫 廖丽 吴飞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93,共11页
挖潜水封残余气是疏松砂岩水侵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但目前对不同水侵能量下水封残余气的形成过程、赋存形态等缺乏系统的认识。为明确常规砂岩水侵气藏不同水侵能量下残余气赋存特征与形成机制,采用玻璃刻蚀模型,借助微观可... 挖潜水封残余气是疏松砂岩水侵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但目前对不同水侵能量下水封残余气的形成过程、赋存形态等缺乏系统的认识。为明确常规砂岩水侵气藏不同水侵能量下残余气赋存特征与形成机制,采用玻璃刻蚀模型,借助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和像素提取手段,跟踪刻画了水侵过程中气水两相界面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不同类型残余气的封存滞留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水侵能量强弱是控制残余气赋存形态的关键因素,水侵能量较弱时,水相难以突破气液界面形变阻力,毛细管力占主导,残余气多以“水膜截断分割—水膜剪切拉伸—水膜增厚截断压缩”的动态过程逐步形成,并呈现出水锁和卡断残余气特征;②水侵能量较强时,驱替力占主导,非均质指进现象明显,残余气滞留过程为“水相挤压截断—水膜增厚压缩”两个阶段,以边部条带残余气为主;③整体上,强水侵能量时残余气饱和度要比弱水侵能量低,但驱扫均衡性强水侵能量明显低于弱水侵能量。结论认为,根据两种水驱能量(或水驱速度)研究了水侵区水封气的形成机理,并划分出了5种残余气,可为水侵区水封气挖潜对策制订及水侵气藏提高采收率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残余气类型 水侵能量 微观可视化 赋存形态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