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残余壳根与“三明治”结构--燕山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秋生
高锐
+3 位作者
张成科
赵金仁
管烨
张季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摘要昌黎一承德一达莱诺尔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完成于1985年,呈NW向横过燕山造山带中段,部分测段与2002年实施的120km深反射地震剖面重合。为获得区域深部构造背景并在与反射地震剖面交互解释基础上,对该剖面的4炮原始资料进行了...
摘要昌黎一承德一达莱诺尔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完成于1985年,呈NW向横过燕山造山带中段,部分测段与2002年实施的120km深反射地震剖面重合。为获得区域深部构造背景并在与反射地震剖面交互解释基础上,对该剖面的4炮原始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获得了一个厚35-38km,局部残余壳根,夹有低速层的“三明治”式的地壳结构模型。该结构样式明显不同于板缘俯冲/碰撞造山带常见的楔入(挤入)样式,也区别于澳大利亚Alice Spring造山带的厚皮变形样式,在世界陆内造山带中独具特色。燕山造山带的地壳结构模型暗示该区保持着中生代区域收缩变形形成的地壳结构基本格架,下地壳和Moho的特征显示了后期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造山带
深地震测深剖面
地
壳
结构
残余壳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残余壳根与“三明治”结构--燕山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秋生
高锐
张成科
赵金仁
管烨
张季生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2002130000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334035)资助
文摘
摘要昌黎一承德一达莱诺尔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完成于1985年,呈NW向横过燕山造山带中段,部分测段与2002年实施的120km深反射地震剖面重合。为获得区域深部构造背景并在与反射地震剖面交互解释基础上,对该剖面的4炮原始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获得了一个厚35-38km,局部残余壳根,夹有低速层的“三明治”式的地壳结构模型。该结构样式明显不同于板缘俯冲/碰撞造山带常见的楔入(挤入)样式,也区别于澳大利亚Alice Spring造山带的厚皮变形样式,在世界陆内造山带中独具特色。燕山造山带的地壳结构模型暗示该区保持着中生代区域收缩变形形成的地壳结构基本格架,下地壳和Moho的特征显示了后期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燕山造山带
深地震测深剖面
地
壳
结构
残余壳根
Keywords
Yanshan orogen
deep seismic sounding (DSS) profile
crustal structure
remainder crustal root
分类号
P542.5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残余壳根与“三明治”结构--燕山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的主要特征
李秋生
高锐
张成科
赵金仁
管烨
张季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