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价值定位及其适用——以某省司法实践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甘露 何显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站在限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立场,死缓限制减刑的目的应当不在于提升死缓的惩罚力度,而在于为死刑立即执行提供替代性选择。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七种犯罪应当是指罪名而不是犯罪行为,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限制解释为"有... 站在限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立场,死缓限制减刑的目的应当不在于提升死缓的惩罚力度,而在于为死刑立即执行提供替代性选择。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七种犯罪应当是指罪名而不是犯罪行为,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限制解释为"有组织犯罪组织实施的暴力犯罪"。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对象,应当是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前本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而不是原本就可以适用普通死缓的罪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制度改革 《刑法修正案(八)》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 限制死刑立即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适用中的“民间矛盾”——从首批刑法指导案例切入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7,共13页
首批刑法指导案例有关死缓限制减刑适用标准的裁判,表明"因婚恋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兼有从重处罚情节与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应选择死缓限制减刑"的规则建构。现代刑法学必须兼采量刑的社会学模式对死缓限制减... 首批刑法指导案例有关死缓限制减刑适用标准的裁判,表明"因婚恋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兼有从重处罚情节与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应选择死缓限制减刑"的规则建构。现代刑法学必须兼采量刑的社会学模式对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标准进行规范解释:婚恋纠纷等民间矛盾作为犯罪动机的非规范表达,不仅是影响有责性和人身危险性的重要标准,而且能够成为联结刑法规范与刑事政策的言说工具。基于现代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民间矛盾的裁判价值只有依附于刑法规范才能彰显,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在合理解释民间矛盾的基础上,以事实还原的方式诠释民间矛盾与死缓限制减刑裁量基准之间的关系;同时,民间矛盾并不必然带来"由死转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指导性案例 量刑的社会学模式 人身危险性 民间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死缓限制减刑司法适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敏 李书琪 广文革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121,共6页
《刑法修正案(八)》创制了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中国死刑执行方式转变为三种:死刑立即执行、死缓限制减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起到量刑台阶的作用。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为基础,采用多学科交叉视角对随机选取的1 300个案例样本进行研究,发现... 《刑法修正案(八)》创制了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中国死刑执行方式转变为三种:死刑立即执行、死缓限制减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起到量刑台阶的作用。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为基础,采用多学科交叉视角对随机选取的1 300个案例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此制度存在立法不明、量刑情节适用混乱等弊端,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的量刑偏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了两阶段的量刑概率测算模型,探讨不同量刑情节对死缓限制减刑司法适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此模型可作为量刑较为理想的测算工具,从而做到判处死刑不同执行方式的量化与界分,实现量刑规范化、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 死缓限制减刑 量刑 二分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点婧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8,共8页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罚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先从概念厘清和体系性地位界定两个角度论证了死缓限制减刑应当是量刑制度而非刑罚执行制度、是死缓的法律后果而非死刑的执行方式,而后基于规范解释,从“罪行极其严重”...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罚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先从概念厘清和体系性地位界定两个角度论证了死缓限制减刑应当是量刑制度而非刑罚执行制度、是死缓的法律后果而非死刑的执行方式,而后基于规范解释,从“罪行极其严重”“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满足累犯或者八种犯罪的对象条件以及“犯罪情节等情况”的实质条件四个方面,对死缓限制减刑的司法适用进行论述,对死缓限制减刑的完善提出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量刑制度 法律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