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堰城区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和死因构成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杜晓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共1页
关键词 十堰城区 住院病人 疾病构成 死因构成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主要疾病死因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2
作者 柴玉英 张向阳 李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25-1027,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导致疾病谱发生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导致疾病谱发生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本文综合性描述我国21世纪以来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的改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死因构成 影响因素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7
3
作者 蒋秋静 肖年 +3 位作者 曹奕 何丹 苏祥英 周晓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548-2551,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及死因构成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6-2015年以人群为基础监测资料,计算并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主要死因构成的变化。结果 2006-201...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及死因构成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6-2015年以人群为基础监测资料,计算并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主要死因构成的变化。结果 2006-2015年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由2006年的13.5‰、10.7‰和7.3‰下降至2015年的10.1‰、6.9‰和4.2‰。2015年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前5位死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肺炎、溺水和出生窒息。2006-2015年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构成比逐年上升,各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均逐年下降。结论重庆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构成呈上升趋势,肺炎、出生窒息死亡构成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死亡率 死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病学转变视角下中国死亡水平及死因构成分析:2009-2013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涌平 韩丽媛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42,12,共8页
研究了中国人口2009-2013年的死亡水平和死因构成。中国的死亡水平变化,较为吻合欧曼流行病转变理论。我国死亡水平在稳步小幅下降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城乡差别。分死因研究发现,在城市,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比例正在提高,而... 研究了中国人口2009-2013年的死亡水平和死因构成。中国的死亡水平变化,较为吻合欧曼流行病转变理论。我国死亡水平在稳步小幅下降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城乡差别。分死因研究发现,在城市,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比例正在提高,而其在农村的势头增加更快值得注意。损伤和中毒的死亡影响在农村也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死亡水平 死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统计年报中住院资料推测人群死因构成及水平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艳红 李立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利用1987-2001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中的主要循环系统疾病的医院资料推测人群的死因构成及死因水平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主要的循环系统疾病住院资料的出院病人数、病死率和死因登记资料的死亡率,分别计算城乡不同资料来源的各病种... 目的 利用1987-2001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中的主要循环系统疾病的医院资料推测人群的死因构成及死因水平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主要的循环系统疾病住院资料的出院病人数、病死率和死因登记资料的死亡率,分别计算城乡不同资料来源的各病种的死因构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构建回归模型。结果 城市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塞两变量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28和0.904;农村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心肌梗死也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961、0.964和0.907。构建了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回归模型。结论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脏病医院资料的死因构成与死因登记资料的死因构成两者高度相关。在尚未建立完善死因登记制度的地区,可以考虑利用回归模型推测人群的死因构成以及死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构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3年宁夏海原县老年人死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段红菊 乔慧 田应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宁夏海原县老年人疾病死因谱,从而了解老年人的主要死因。方法人口资料与死亡资料来自宁夏海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包括每年漏报死亡病例。死因分类按照ICD-10进行整理分析,以死亡构成比大小进行顺位排列,死因统...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宁夏海原县老年人疾病死因谱,从而了解老年人的主要死因。方法人口资料与死亡资料来自宁夏海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包括每年漏报死亡病例。死因分类按照ICD-10进行整理分析,以死亡构成比大小进行顺位排列,死因统计以根本死因为标准。结果 2011-2013年海原县老年人死因顺位的前6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96.7%。死因顺位随民族及性别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海原县不同性别、民族的老年人疾病死因顺位不同,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各类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构成比 死因顺位 死亡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3年某院住院死亡病例疾病构成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金彪 周维强 +2 位作者 张静 赵利 金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5-506,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住院患者的死亡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为了解中南地区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4-2013年住院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和主要死因,本文拟对近10年来该院的2085例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疾病的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住院患者的死亡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为了解中南地区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4-2013年住院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和主要死因,本文拟对近10年来该院的2085例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疾病的防治工作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死亡病例 医疗质量 医疗卫生水平 淋巴样白血病 出院人数 社会经济 损伤中毒 病案资料 死因构成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1993~2003年老年住院病人死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小平 王晶 高小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住院病人 死因构成 住院死亡病人 医院 等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1996~2008年住院病人死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瑞丽 汤勇 +1 位作者 张明涛 刘翠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7-658,共2页
关键词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 死因构成 住院病人 住院死亡病例 住院患者 哈萨克族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出血病因构成的变迁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26
10
作者 马宏伟 刘兴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5-168,共4页
截止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从2000年的53/10万降至2018年的18.3/10万,其中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更是下降了接近80%,但产后出血依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018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 截止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从2000年的53/10万降至2018年的18.3/10万,其中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更是下降了接近80%,但产后出血依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018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出血占23.2%[1],据此估算2018年我国因产后出血死亡的孕产妇就有约600人。产后出血发生率下降的同时,其内部的病因构成也在变迁,各主要出血原因占比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 产科出血 病因构成 产后出血 出血原因 死因构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九龙坡区1997年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11
作者 唐晓君 钟朝晖 胡志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本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十七个医院的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患者共23317例,死亡632例,住院病死率为2.7%。主要死因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占死因... 本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十七个医院的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患者共23317例,死亡632例,住院病死率为2.7%。主要死因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占死因首位的恶性肿瘤中(按死因构成比排列),以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胆囊.胆管癌位居前五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构成比 住院率 死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新疆居民死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涛 吴黎军 刘来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2-513,共2页
关键词 居民死因 抽样调查 新疆 居民健康状况 Excel SPSS 死因构成 软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某综合医院5年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江丽凤 韩玉湘 +3 位作者 李美素 许萍 陈秀杏 陆东庆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9-640,共2页
目的 了解珠海市某综合医院2008-2012年住院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季节和病种的构成情况,探讨病例的死因构成。方法 提取所有死亡病例病案首页相关数据,以病案首页出院第一诊断作为分类病种,利用excel 2003和SPSS16.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 目的 了解珠海市某综合医院2008-2012年住院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季节和病种的构成情况,探讨病例的死因构成。方法 提取所有死亡病例病案首页相关数据,以病案首页出院第一诊断作为分类病种,利用excel 2003和SPSS16.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5年来,该院住院病人平均病死率为1.30%,死亡病例中50-80岁的老年患者占59.20%,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无明显的季度因素,威胁人群健康的前5位死因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政府应加强疾病的保健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医院应努力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提高疾病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病例 统计分析 死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23例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忠庆 邵尉 何苗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6-1067,共2页
我院是国内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医院全年门急诊量263万人次,出院患者11万人次,床位利用率为124.96%,是辽宁省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为了解和掌握2010年以后当地住院患者的疾病和死因构成情况,开展疾病的预防及诊治,降低疾... 我院是国内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医院全年门急诊量263万人次,出院患者11万人次,床位利用率为124.96%,是辽宁省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为了解和掌握2010年以后当地住院患者的疾病和死因构成情况,开展疾病的预防及诊治,降低疾病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应对危急重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死亡病例 死因构成 门急诊量 医疗质量 疾病病死率 危急重症 统计分析 死因顺位 根本死因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急救处理 被引量:23
15
作者 马宏伟 刘兴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2,共3页
截止2021年1月发布的全国妇幼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从2000年的53/10万降到2019年的17.8/10万,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更是下降了85.6%,但产科出血仍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病因[1]。2019年全国孕产妇主要... 截止2021年1月发布的全国妇幼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从2000年的53/10万降到2019年的17.8/10万,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更是下降了85.6%,但产科出血仍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病因[1]。2019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出血占16.9%[1],根据产前出血和产后出血的比例数据估算,2019年产后出血约占孕产妇死因构成的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出血 孕产妇死亡率 妇幼健康 产前出血 孕产妇死因 急救处理 产后出血 死因构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居民慢性病死亡状况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姜吉英 初里楠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2000—2008年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的死亡状况。方法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西城区年龄别人口数及标化死亡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统计汇总,对居民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2000—2008年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的死亡状况。方法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西城区年龄别人口数及标化死亡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统计汇总,对居民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占西城区居民死因顺位前三位。2000~2008年期间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24.37%上升到2008年的29.15%;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变化不大。因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所致死亡的居民占人群总死亡人数的76.05%。结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是危害西城区居民健康最主要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顺位 死因构成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评价大兴县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海博 高洁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 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寻找大兴县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 ,分析各死亡评价指标的不同。方法 采用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 (PYLL)、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 (YLLs)指标分别进行死因顺位。结果 按死因构成排序 ,前五位死因为脑血管... 目的 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寻找大兴县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 ,分析各死亡评价指标的不同。方法 采用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 (PYLL)、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 (YLLs)指标分别进行死因顺位。结果 按死因构成排序 ,前五位死因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损伤中毒 ;按PYLL排序前五位死因为损伤中毒、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病 ;按YLLs排序前五位死因为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结论 大兴县的主要卫生问题为损伤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全面地评价一个地区的主要卫生问题 ,须将各种统计指标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寿命损失年 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 死因构成 主要卫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医学革命与新的体育发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力研 《体育科学》 1987年第1期82-85,32+97,共6页
医药卫生的巨大发展使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人均寿命普遍延长,死因构成发生变化。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标志着第一次医学革命的完成,攻克非传染病标志着第二次医学革命的开始。医学模式和对象在第二次革命中发生重大变化,医学目前广泛应用体育... 医药卫生的巨大发展使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人均寿命普遍延长,死因构成发生变化。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标志着第一次医学革命的完成,攻克非传染病标志着第二次医学革命的开始。医学模式和对象在第二次革命中发生重大变化,医学目前广泛应用体育的健康原理与方法。我国体育发展的状况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我国特殊的人口状况和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的体育运动在健康方面必须有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医学革命 死因构成 传染病 体育发展 生活方式 第二次革命 健康状况 健康效应 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2006-2015年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于蓓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2,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15年住院死亡病人的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规律。方法运用ICD-10对住院死亡患者的出院诊断进行分类,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间,住院病人的病死率为1.22%,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死亡性别比为2.4...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15年住院死亡病人的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规律。方法运用ICD-10对住院死亡患者的出院诊断进行分类,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间,住院病人的病死率为1.22%,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死亡性别比为2.4:1,各年龄组中10~组死亡人数所占构成比为1.7%,为各组最低,50~组死亡人数所占构成比为19.8%,为各组最高。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结论医院要加强创伤外科和重症监护室的建设,提高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政府应加强对民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规范交通行为,普及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治病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病例 住院病人 统计分析 死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卫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被引量:10
20
作者 蔡仁华 《卫生经济研究》 2004年第12期10-14,共5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严峻挑战:疾病死因构成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疾病负担加重、卫生投入不足与结构失衡、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相对下降、卫生管理体制弊端突出等。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抓住机...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严峻挑战:疾病死因构成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疾病负担加重、卫生投入不足与结构失衡、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相对下降、卫生管理体制弊端突出等。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抓住机遇,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医疗机构产权多元化改革,修订指导性的"卫生区域"资源配置规划,对医疗机构实行管办分离,公立医疗机构分流转制--"保、扶、放"相结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疗机构 卫生发展 疾病负担 卫生事业发展 卫生投入 死因构成 公共卫生 抓住机遇 产权多元化 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