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995—2018年云南省某市HIV/AIDS死因别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董文斌
李世福
+10 位作者
赵金仙
朱永芬
王晓雯
蔡英
陈黎跃
刘小春
李泽
李顺祥
鲁建波
罗珠珠
邵艳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8-632,637,共6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市1995—2018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死因别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趋势。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相关资料,死因采用Co De编码系统归类,计算死因别死亡率和治疗(ART)覆盖率,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市1995—2018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死因别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趋势。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相关资料,死因采用Co De编码系统归类,计算死因别死亡率和治疗(ART)覆盖率,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线CD4值、诊断时年龄和ART情况的死因别死亡风险。结果 4445例HIV/AIDS中1054例死亡。ART覆盖率由2005年的5.34%上升到2018年的91.93%,全死因死亡率从1996年的118.03/1000人年下降至2018年的24.00/1000人年,艾滋病相关疾病死因占比由2005—2007年的41.30%下降至2017—2018年的21.55%,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率由2008—2010年最高的22.78/1000人年下降至2017—2018年的6.18/1000人年。2014—2018年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为第2、3位死因。诊断时年龄≥ 50岁组死于心脑血管死因和呼吸系统疾病死因风险最高;未ART组死于各死因的风险均较高(均有HR>1,P<0.05);基线CD4<200个/μL组死于艾滋病相关性疾病、非艾滋病相关性肿瘤、自杀和不详的风险分别是基线CD4≥200个/μL组的6.966、2.542、4.759和2.444倍。结论随着ART覆盖率的逐渐上升,HIV/AIDS死亡率逐年下降,死因逐渐以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非艾滋病相关疾病为主,应早发现、早治疗并结合死因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全
死因
死因别死亡率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4-2015年中国循环系统疾病死亡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
16
2
作者
姜申易
于晓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5-821,共7页
背景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寿命的"第一杀手",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揭示循环系统疾病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将为预防和控制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背景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寿命的"第一杀手",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揭示循环系统疾病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将为预防和控制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目的分析我国2004-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脑血管为主的疾病死亡谱特征,即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4-201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所定义的"循环系统疾病"资料,选取其中各类别疾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方法分析各类别循环系统疾病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亡率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3年各年的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14-2015年各年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06-2015年,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15年,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逐年缓慢上升;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死亡率各年变化不大;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呈双波浪变化,其中2006年和2013年为波峰。城乡别死亡率:脑血管病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除2006、2015年外,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除2005年外,缺血性心脏病除2015年外,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4、2005、2011、2012年外,其余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死亡率:各年份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5年外,其余各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仅2005年和2015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别死亡率:各年份各类别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差异。缺血性心脏病城市高发,其他各类疾病乡村高发;女性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发,其他各类疾病均为男性高发;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明显,应根据地区别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重点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死因
顺位
死亡率
死因别死亡率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国际疾病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1973—1975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戎寿德
黎均耀
+4 位作者
高润泉
戴旭东
曹德贤
李广义
周有尚
《人口与经济》
1981年第1期24-31,17,共9页
寿命的统计分析在衡量人民健康水平与特征,研究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口自然变动等问题上均起重要作用。我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过去仅有局部地区资料报道。本文根据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1975年所组织的全国29省、市、自治区(除...
寿命的统计分析在衡量人民健康水平与特征,研究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口自然变动等问题上均起重要作用。我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过去仅有局部地区资料报道。本文根据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1975年所组织的全国29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八亿伍千万人口地区范围的三年(1973—1975年)全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选择其中资料完整的24个省、市、自治区(除湖北、甘肃、广东、广西和山东)累积20亿人口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期望寿命
简略寿命表
年龄组
年龄别
死亡
概率
呼吸系统疾病
疾病
死因
统计分析
肿瘤防治
死因别死亡率
平均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95—2018年云南省某市HIV/AIDS死因别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董文斌
李世福
赵金仙
朱永芬
王晓雯
蔡英
陈黎跃
刘小春
李泽
李顺祥
鲁建波
罗珠珠
邵艳芳
机构
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科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所
玉溪市急救中心
玉溪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出处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8-632,637,共6页
基金
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D-201651)。
文摘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市1995—2018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死因别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趋势。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相关资料,死因采用Co De编码系统归类,计算死因别死亡率和治疗(ART)覆盖率,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线CD4值、诊断时年龄和ART情况的死因别死亡风险。结果 4445例HIV/AIDS中1054例死亡。ART覆盖率由2005年的5.34%上升到2018年的91.93%,全死因死亡率从1996年的118.03/1000人年下降至2018年的24.00/1000人年,艾滋病相关疾病死因占比由2005—2007年的41.30%下降至2017—2018年的21.55%,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率由2008—2010年最高的22.78/1000人年下降至2017—2018年的6.18/1000人年。2014—2018年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为第2、3位死因。诊断时年龄≥ 50岁组死于心脑血管死因和呼吸系统疾病死因风险最高;未ART组死于各死因的风险均较高(均有HR>1,P<0.05);基线CD4<200个/μL组死于艾滋病相关性疾病、非艾滋病相关性肿瘤、自杀和不详的风险分别是基线CD4≥200个/μL组的6.966、2.542、4.759和2.444倍。结论随着ART覆盖率的逐渐上升,HIV/AIDS死亡率逐年下降,死因逐渐以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非艾滋病相关疾病为主,应早发现、早治疗并结合死因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全
死因
死因别死亡率
趋势
Keywords
HIV/AIDS
All cause of death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Trend
分类号
R19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4-2015年中国循环系统疾病死亡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
16
2
作者
姜申易
于晓松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5-821,共7页
文摘
背景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寿命的"第一杀手",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揭示循环系统疾病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将为预防和控制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目的分析我国2004-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脑血管为主的疾病死亡谱特征,即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4-201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所定义的"循环系统疾病"资料,选取其中各类别疾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方法分析各类别循环系统疾病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亡率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3年各年的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14-2015年各年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06-2015年,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15年,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逐年缓慢上升;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死亡率各年变化不大;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呈双波浪变化,其中2006年和2013年为波峰。城乡别死亡率:脑血管病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除2006、2015年外,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除2005年外,缺血性心脏病除2015年外,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4、2005、2011、2012年外,其余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死亡率:各年份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5年外,其余各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仅2005年和2015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别死亡率:各年份各类别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差异。缺血性心脏病城市高发,其他各类疾病乡村高发;女性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发,其他各类疾病均为男性高发;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明显,应根据地区别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重点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死因
顺位
死亡率
死因别死亡率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国际疾病分类
Keywords
Cardiovascular system
Rank order of causes of death
Mortality
Mortality of causes of death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分类号
R322.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1973—1975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戎寿德
黎均耀
高润泉
戴旭东
曹德贤
李广义
周有尚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统计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
武汉医学院卫生系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1年第1期24-31,17,共9页
文摘
寿命的统计分析在衡量人民健康水平与特征,研究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口自然变动等问题上均起重要作用。我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过去仅有局部地区资料报道。本文根据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1975年所组织的全国29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八亿伍千万人口地区范围的三年(1973—1975年)全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选择其中资料完整的24个省、市、自治区(除湖北、甘肃、广东、广西和山东)累积20亿人口资料。
关键词
平均期望寿命
简略寿命表
年龄组
年龄别
死亡
概率
呼吸系统疾病
疾病
死因
统计分析
肿瘤防治
死因别死亡率
平均寿命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995—2018年云南省某市HIV/AIDS死因别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趋势分析
董文斌
李世福
赵金仙
朱永芬
王晓雯
蔡英
陈黎跃
刘小春
李泽
李顺祥
鲁建波
罗珠珠
邵艳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4-2015年中国循环系统疾病死亡谱特征分析
姜申易
于晓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1973—1975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统计分析
戎寿德
黎均耀
高润泉
戴旭东
曹德贤
李广义
周有尚
《人口与经济》
198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