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死刑缓期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若干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黄京平 石磊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7-10,共4页
对于死刑缓期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序,存在着两种基本模式的选择:即直接采用死刑核准程序和首先采用普通刑事审判程序再进行死刑核准。在现行刑事立法的条件下,必须坚决摒弃对于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直接采用死刑核准程序的做法,... 对于死刑缓期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序,存在着两种基本模式的选择:即直接采用死刑核准程序和首先采用普通刑事审判程序再进行死刑核准。在现行刑事立法的条件下,必须坚决摒弃对于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直接采用死刑核准程序的做法,而应当首先采用普通刑事审判程序再进行死刑核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相关的具体问题,亦应遵照法定的普通刑事审判程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 刑事审判程序 死刑核准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核准程序之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之芳 何春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6,共5页
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程序与死缓犯的权益息息相关,但现有立法和司法解释对该程序却鲜有涉及。该核准程序之构建应当以对新罪提出指控的检察机关为适格主体。程序启动时间以新罪判决生效后15日申诉期届满为宜。为了便于核准程... 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程序与死缓犯的权益息息相关,但现有立法和司法解释对该程序却鲜有涉及。该核准程序之构建应当以对新罪提出指控的检察机关为适格主体。程序启动时间以新罪判决生效后15日申诉期届满为宜。为了便于核准程序操作,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宜增加定罪不量刑的判决形式。核准程序应采取公开审理、全面审查和一致裁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 核准程序 申诉权 定罪不量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与死的距离——论死刑立即执行判决交付执行时间的法律缺陷与改革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妍茹 《法治研究》 2015年第2期82-88,共7页
我国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经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程序核准之后,必须在7日之内交付执行。死刑执行作为罪犯生与死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口,法律设置的交付执行时间过于短暂,不足以保障司法机关纠错,也未给予死刑案件被告人充分的救济时间,是引发... 我国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经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程序核准之后,必须在7日之内交付执行。死刑执行作为罪犯生与死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口,法律设置的交付执行时间过于短暂,不足以保障司法机关纠错,也未给予死刑案件被告人充分的救济时间,是引发冤假错案发生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分析死刑立即执行判决交付执行时间的立法理念入手,着重分析了现行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延长死刑判决交付执行时间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立即执行判决 交付执行时间 死刑变更 执行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刑立即执行制度替代措施初论——我国现阶段限制死刑的司法途径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世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尽管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仍然保留了死刑制度,但严格适用死刑已基本成为国人的共识。不过,希冀我国在立法上大量削减死刑罪名还不免过于理想化,更加现实与合理的选择应是从司法层面上寻求死刑立即执行制度的功能性替代。无疑,死刑缓期执... 尽管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仍然保留了死刑制度,但严格适用死刑已基本成为国人的共识。不过,希冀我国在立法上大量削减死刑罪名还不免过于理想化,更加现实与合理的选择应是从司法层面上寻求死刑立即执行制度的功能性替代。无疑,死刑缓期执行与无期徒刑是两种较为理想的死刑替代措施,它们不但符合我国已经加入的国际社会有关文件的精神与我国长期奉行的死刑政策,更加重要的是充分尊重了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而避免走激进与极端的道路,符合国人的道德伦理,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其意义不可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立即执行制度 替代措施 死缓 无期徒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死刑制度探析
5
作者 曹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116,共3页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种情况。因为死刑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为内容,所以又称之为生命刑。又由于生命不同于人身自由,人身自由具有可恢复性,生命一旦被剥夺则不可恢复,所以,死刑是...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种情况。因为死刑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为内容,所以又称之为生命刑。又由于生命不同于人身自由,人身自由具有可恢复性,生命一旦被剥夺则不可恢复,所以,死刑是所有刑罚方法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故又称为极刑①。死刑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也是现阶段我国需要重点发展与完善的一项刑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制度 死刑立即执行 刑罚方法 犯罪分子 人身自由 刑罚制度 生命刑 可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价值定位及其适用——以某省司法实践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甘露 何显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站在限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立场,死缓限制减刑的目的应当不在于提升死缓的惩罚力度,而在于为死刑立即执行提供替代性选择。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七种犯罪应当是指罪名而不是犯罪行为,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限制解释为"有... 站在限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立场,死缓限制减刑的目的应当不在于提升死缓的惩罚力度,而在于为死刑立即执行提供替代性选择。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七种犯罪应当是指罪名而不是犯罪行为,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限制解释为"有组织犯罪组织实施的暴力犯罪"。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对象,应当是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前本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而不是原本就可以适用普通死缓的罪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制度改革 《刑法修正案(八)》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 限制死刑立即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空间拓展——以重罪案件适用中的价值冲突及裁判平衡为中心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翔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于刑事和解制度已有较多讨论和研究,刑事和解的意义和作用也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和认同。但刑事和解是否存在一定风险和弊端,理论界对此关注不多。本期笔谈的各位学者分别从刑事和解的潜在风险、认识误区、适用空间拓...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于刑事和解制度已有较多讨论和研究,刑事和解的意义和作用也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和认同。但刑事和解是否存在一定风险和弊端,理论界对此关注不多。本期笔谈的各位学者分别从刑事和解的潜在风险、认识误区、适用空间拓展、制度构建中的困境以及其与刑法基本原则间的矛盾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制度 轻罪案件 空间拓展 价值冲突 重罪 平衡 裁判 死刑立即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意对立法、行政与司法的价值透视
8
作者 李苏琴 曹钟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Z期48-50,共3页
当前,民意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介跟踪热点事件、影响立法导向,监督政府执法、关注司法正义,通过对具体法治事件的聚焦关注和舆论参与,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民意对立法的价值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编制2008—2012年的五年... 当前,民意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介跟踪热点事件、影响立法导向,监督政府执法、关注司法正义,通过对具体法治事件的聚焦关注和舆论参与,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民意对立法的价值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编制2008—2012年的五年立法规划时,将66个立法规划项目的征求意见稿通过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并鼓励民众公开发表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媒介 行政听证程序 立法规划 热点事件 监督政府 立法项目 死刑立即执行 决策方案 地方人大常委 政府公共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解释对刑法典局限性之克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秋良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3-37,78+38,共7页
任何国家无论如何完备的刑法典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瑕疵、模糊、滞后等技术性问题。[1]影响立法技术的因素,主要不是立法者的水平问题,而是刑法理论研究程度、犯罪的暴露程度与变化情况、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公众的刑法心... 任何国家无论如何完备的刑法典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瑕疵、模糊、滞后等技术性问题。[1]影响立法技术的因素,主要不是立法者的水平问题,而是刑法理论研究程度、犯罪的暴露程度与变化情况、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公众的刑法心理、刑法意识以及立法程序等。刑法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死刑立即执行 罪刑相适应原则 罚金刑 法定刑 刑法典 刑罚个别化 最高人民法院 偷税数额 犯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的前夜
10
《社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死刑立即执行 共产党 人民群众 贪污犯 干部教育 咬住嘴唇 神志正常 临时法庭 高级领导干部 死而无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