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何以战胜死亡:莎翁十四行诗中的死亡观
1
作者 曾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7,共10页
“以创造战胜死亡”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组诗中,创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类自身的繁衍;二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诗人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提取“真善美”,建立秩序,从而创造了诗人的小宇宙。《旧约》也同样反复强调以“生... “以创造战胜死亡”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组诗中,创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类自身的繁衍;二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诗人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提取“真善美”,建立秩序,从而创造了诗人的小宇宙。《旧约》也同样反复强调以“生儿育女”和“建立秩序”两种方式战胜死亡。莎士比亚诗中这种“以创造战胜死亡”的主题与《旧约》中源自希伯来文化的死亡观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又在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影响下产生了变化。通过分析莎翁十四行诗中的死亡观,可以看到两希文明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冲突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观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医务人员死亡观现况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玲 赵国香 +3 位作者 单洁 李志豪 李春萍 曾禄贤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是了解目前医务人员死亡观现况,为医务人员死亡观教育提供有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医院500名医务人员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之间的信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4,P<0.001)。不同信仰的人之间,对自己死亡结... 目的是了解目前医务人员死亡观现况,为医务人员死亡观教育提供有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医院500名医务人员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之间的信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4,P<0.001)。不同信仰的人之间,对自己死亡结局的态度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χ~2=46.50,P=0.028)。对死亡现象认知不同的医务人员之间,对危重患者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3,P<0.001)。因此,医务人员信仰受学历、原生家庭影响,而死亡观又和信仰相关。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坦然面对死亡。社会、医院应重视医务人员的死亡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死亡观 死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心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梁红霞 陈爱初 萧美云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5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心态。[方法]选取内科、外科在职临床护士97人,采用藤腹朋子的“护士与死后处置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对待死亡有较正确的认识,不愿谈论死亡话题的占91.7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历的...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心态。[方法]选取内科、外科在职临床护士97人,采用藤腹朋子的“护士与死后处置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对待死亡有较正确的认识,不愿谈论死亡话题的占91.7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历的丰富,对待死亡的态度变得积极;大多数临床护士对待临终关怀的态度基本是积极的。[结论]临床护士的生死观深深地影响着护理质量,要有效地应对死亡压力,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死亡观 临终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死亡观教育的必要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守梅 蔡丽华 刘敬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7,共3页
死亡观教育作为一种"向死而生"的教育,已经受到国内学者较多的关注,但由于死亡观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阻碍和制约了这项教育的普遍开展。把死亡观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可以使零散的死亡教... 死亡观教育作为一种"向死而生"的教育,已经受到国内学者较多的关注,但由于死亡观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阻碍和制约了这项教育的普遍开展。把死亡观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可以使零散的死亡教育、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找到学科归属,有利于此项教育在学校开展;把死亡观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理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死亡观教育 人生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拉丁教父的死亡观评析——以德尔图良、安布罗斯和奥古斯丁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林中泽 陈贤哲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52,190,共9页
早年的德尔图良在死亡观上,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他同情胆怯者,号召人们勇敢面对死亡;晚年的德尔图良成了一名孟他努主义者,因而在死亡问题上采取了偏激的态度,他开始诅咒胆怯者和极力赞扬殉道者。安布罗斯从肉体与灵魂的截然对立出发... 早年的德尔图良在死亡观上,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他同情胆怯者,号召人们勇敢面对死亡;晚年的德尔图良成了一名孟他努主义者,因而在死亡问题上采取了偏激的态度,他开始诅咒胆怯者和极力赞扬殉道者。安布罗斯从肉体与灵魂的截然对立出发,认为死亡的本质就是善,因为死亡意味着灵魂离开肉体而获得自由,这种死亡观显然是柏拉图主义影响的结果。作为教会体制代言人的奥古斯丁,则从《圣经》的立场出发重新解读死亡,他认为死亡不是善而是恶,但是这种恶可以被转化为善用;他同情惧死行为,并谴责自杀性的殉道现象,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与《圣经》教导相悖逆,而且客观上会鼓动异端邪说,威胁教会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图良 安布罗斯 奥古斯丁 死亡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朝隋唐入华粟特人死亡观研究--以葬具图像的解读为主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武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97,共9页
Miho、青州和史君墓围屏石榻或石椁上直接表现丧葬仪式的图像,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入华粟特人葬俗和死亡观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和图像资料。结合粟特故地、丝绸之路及其它入华粟特人墓葬的考古资料与中外历史、宗教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入华... Miho、青州和史君墓围屏石榻或石椁上直接表现丧葬仪式的图像,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入华粟特人葬俗和死亡观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和图像资料。结合粟特故地、丝绸之路及其它入华粟特人墓葬的考古资料与中外历史、宗教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入华粟特人死亡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犬视尸毒到事死如生;从善恶二元观到钦瓦特桥审判;圣火与善神崇拜;灵魂不死与天国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隋唐 入华粟特人 葬具图像 死亡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主义哲学的死亡观 被引量:8
7
作者 何显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3-17,共5页
一与中国文化执着地眷恋于现世的感性生活,而对人的死亡,以及死后的世界采取一种“未知生,焉知死”、“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敬而远之似的回避搁置的态度相映趣西方文化从古至今却对死亡、死后世界保持着浓郁的兴趣。死亡,由于它未测的... 一与中国文化执着地眷恋于现世的感性生活,而对人的死亡,以及死后的世界采取一种“未知生,焉知死”、“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敬而远之似的回避搁置的态度相映趣西方文化从古至今却对死亡、死后世界保持着浓郁的兴趣。死亡,由于它未测的神秘性令人颤栗的毁灭性和异常深刻的悲剧性而对西方思想家保持着一种特别诱人的魅力,从古希腊人那种深沉而激昂的悲剧精神,那种臻密完备的发达神系,以及灵魂不朽的精心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哲学 死亡观 死亡哲学 先行到死 生命存在 直面死亡 海德格尔 最后之事 本真自我 存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阿里耶斯对话——就死亡地点讨论纳西族死亡观 被引量:5
8
作者 和文臻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4,共6页
根据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研究,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对死亡的态度由于宗教情怀曾十分坦然,所以死亡的过程和死亡本身可称为"驯服的死亡"。而到20世纪中叶,死亡的观念和处理死亡的方式不但被世俗化,而且被医学化。考... 根据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研究,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对死亡的态度由于宗教情怀曾十分坦然,所以死亡的过程和死亡本身可称为"驯服的死亡"。而到20世纪中叶,死亡的观念和处理死亡的方式不但被世俗化,而且被医学化。考虑到西方人死亡观念的演变和现代医学对死亡处理方式的影响,阿里耶斯认为,传统"驯服的死亡"到20世纪50年代已被"野蛮的死亡"替代。与阿里耶斯的观点不同,云南丽江纳西族在民间信仰的影响下,仍然推崇应该发生在家中的"驯服的死亡",虽说在部分纳西族人中,"野蛮的死亡"已成为制度化惯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观 死亡地点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死亡观与安乐死和临终关怀 被引量:15
9
作者 贾国燕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2期224-225,共2页
通过审视安乐死的基本精神,重新思考安乐死在中国的实现途径。安乐死一词与中国的"善终"思想契合,应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重拾安乐死的本意,通过死亡教育树立安乐死亡观,在全方位开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基础上,推进中国... 通过审视安乐死的基本精神,重新思考安乐死在中国的实现途径。安乐死一词与中国的"善终"思想契合,应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重拾安乐死的本意,通过死亡教育树立安乐死亡观,在全方位开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的安乐死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死 善终 安乐死亡观 临终关怀 死亡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中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41,共12页
在犹太人与罗马当局的双层压力下,《新约》作者们被迫在死亡问题上作出回应。他们认为,死亡不过是由此世达到来世永生的一个小小转折,一切死者都要复活接受审判,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决定其获得永福还是永罚;这种复活是肉体复活,因而有别于... 在犹太人与罗马当局的双层压力下,《新约》作者们被迫在死亡问题上作出回应。他们认为,死亡不过是由此世达到来世永生的一个小小转折,一切死者都要复活接受审判,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决定其获得永福还是永罚;这种复活是肉体复活,因而有别于异教哲学。在《新约》中,"阴间"和"地狱"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指死者暂栖的地方,后者则指恶人被定刑后的去处;"天堂"既可以建立在天上,也可以建立在人间,它是耶稣基督里的上帝主权和统治权的实现。由于确立了个人与上帝的关系,《新约》中的今生是充实和积极的,但是相比之下,永恒的来世更值得向往。这种死亡观促成了一种简朴和实在的葬仪,在葬礼上,应答轮唱的赞美诗取代了哀惋的挽歌和悲痛欲绝的哭丧;它推动了迫害时期基督徒的殉道,造就了早期基督教的英雄主义;同时,它还有助于确立起超越死亡的圣徒崇拜,使活人与死人的世界开始有了直接交流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约》 死亡观 历史影响 早期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死亡观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守梅 郑有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71-72,共2页
对大学生进行死亡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校园和谐,因此死亡观教育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开展。课程中的死亡观教育要完成死亡理论教育、死亡... 对大学生进行死亡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校园和谐,因此死亡观教育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开展。课程中的死亡观教育要完成死亡理论教育、死亡价值教育、生死关系教育等内容;方法上可以采取理论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比较教育法与典型教育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死亡观教育 意义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悖离与超越:拜伦死亡观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桂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8,90,共5页
拜伦的死亡观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下乐死的传统认识相悖离:一方面,将死亡看作是客观存在、是对自然的回归,悖离了基督教文化中人的生死属于上帝的传统轨迹;另一方面,视死亡为生命的最终归宿,生命只有短暂的存在,没有永恒,对抗着基督... 拜伦的死亡观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下乐死的传统认识相悖离:一方面,将死亡看作是客观存在、是对自然的回归,悖离了基督教文化中人的生死属于上帝的传统轨迹;另一方面,视死亡为生命的最终归宿,生命只有短暂的存在,没有永恒,对抗着基督教文化中将人的归宿指向为上帝的天堂,从而获得生命的永恒的彼岸理想。其死亡观指向性内含着积极抗死、追求生命意义的超越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伦 指向性 超越性 死亡观 悖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死亡观的比较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良怀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60-63,共4页
死亡,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始终是一个反复忧虑思考的主题。当人类还在摇篮之中翻滚戏耍的时候,就已经朦胧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并开始对此进行一些带有稚气的思考。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死亡的狰狞可怖,对死... 死亡,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始终是一个反复忧虑思考的主题。当人类还在摇篮之中翻滚戏耍的时候,就已经朦胧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并开始对此进行一些带有稚气的思考。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死亡的狰狞可怖,对死亡的思考忧虑也就因此而逐步地向深层延伸。对每一个体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观 人类社会 海德格尔 西方人 存在主义哲学 进化发展 死亡恐惧 上帝 本体论 死亡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死亡观的起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艳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7,共5页
迄今为止,世代生息、繁衍于云南边疆的诸多少数民族,仍以活态形式保留着原始社会残余形态及原始宗教信仰,并具体反映在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及民俗生活事象中。生老病死是人生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高度集结在死亡观中。云南少数民族的... 迄今为止,世代生息、繁衍于云南边疆的诸多少数民族,仍以活态形式保留着原始社会残余形态及原始宗教信仰,并具体反映在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及民俗生活事象中。生老病死是人生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高度集结在死亡观中。云南少数民族的死亡现起源于万物有灵,"灵魂存在"、"灵魂不死"、"灵魂转移"以及重生、乐生都是在面对自然和超自然的对话过程中完成,其间体现了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死亡观 万物有灵论 自然学科 歌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中国传统死亡观的揭露与批判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43-147,共5页
与"未知生,焉知死"的传统思维方式相反,鲁迅的艺术活动都源于对死亡的思考,他以"阿Q"、"女孩"、"老翁"、"鲁四老爷"等艺术形象生动地概括了鬼神迷信型、美好幻想型、懦弱逃避型和冷... 与"未知生,焉知死"的传统思维方式相反,鲁迅的艺术活动都源于对死亡的思考,他以"阿Q"、"女孩"、"老翁"、"鲁四老爷"等艺术形象生动地概括了鬼神迷信型、美好幻想型、懦弱逃避型和冷酷残忍型等中国传统死亡观的四种类型,并以置身于死亡之外的"看客"形象深刻地总结了这一死亡观的本质特性,从而完成了对传统死亡观的彻底揭露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死亡观 看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希那穆提的死亡观检讨——读《生与死的冥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黎群武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8期27-31,共5页
克里希那穆提的死亡观新颖独特,曾在世界各式人等中产生巨大震撼。他认为,死不仅是可感、可触、不可怕的,而且是精彩非凡的;死就是生,死就是爱,死就是绝对孤独,死就是摆脱一切。他的演讲既令人为之倾倒,也让人疑窦丛生:死亡真相果真如此... 克里希那穆提的死亡观新颖独特,曾在世界各式人等中产生巨大震撼。他认为,死不仅是可感、可触、不可怕的,而且是精彩非凡的;死就是生,死就是爱,死就是绝对孤独,死就是摆脱一切。他的演讲既令人为之倾倒,也让人疑窦丛生:死亡真相果真如此吗?活着能够体验死亡吗?假想能够替代事实吗?新的不是源自旧的吗?观察能不引起思考吗?人们尊克先生为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却宣称思想有害、信仰无益和教育无用,这是他死亡观的要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希那穆提 死亡观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文化中的死亡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宗良 《医学与哲学》 1996年第7期369-371,共3页
论西方文化中的死亡观上海医科大学(200032)徐宗良众所周知,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有不小的差异,反映在死亡观上其区别也颇为明显。其追根究底的思辨方式促使他们一接触生死观便直逼生命的鹊的──死亡,对死作一番深入研究,同... 论西方文化中的死亡观上海医科大学(200032)徐宗良众所周知,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有不小的差异,反映在死亡观上其区别也颇为明显。其追根究底的思辨方式促使他们一接触生死观便直逼生命的鹊的──死亡,对死作一番深入研究,同时又以死论生,围绕死亡去奏出一篇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观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死亡观
18
作者 李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B06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死亡观 生命 生命质量 生命价值 现代伦理价值 安乐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观:文化意蕴的提示
19
作者 郑晓江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3年第5期42-48,共7页
人生包括'生'与'死'两个方面,对'生'人们想得多也体验得多;而对'死'人们也许就既不愿思更不想去尝试了。们实际上,人们不知'死',焉能真正了解'生'?当人们对'死亡'有了透彻的... 人生包括'生'与'死'两个方面,对'生'人们想得多也体验得多;而对'死'人们也许就既不愿思更不想去尝试了。们实际上,人们不知'死',焉能真正了解'生'?当人们对'死亡'有了透彻的理解之后,才可能真正珍惜生命的过程,才可凝聚出一股紧迫的人生冲力,促人永不止歇地努力和奋争,但是,要想拥有科学且合意的死亡观,首先必须对悠久中国历史上的死亡智慧有所了解和掌握。这一点之所以重要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观 医学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生死 向死而生——艾米莉·勃朗特的死亡观解析
20
作者 徐志敏 《电影评介》 2011年第3期95-97,共3页
在艾米莉·勃朗特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中,死亡话题可谓贯穿于小说的始末,这在小说创作中是十分罕见的,艾米莉·勃朗特的死亡观既有对濒死者的人文主义终极关怀思想,又有投入自然怀抱、追求自由、爱情至上的超越死亡... 在艾米莉·勃朗特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中,死亡话题可谓贯穿于小说的始末,这在小说创作中是十分罕见的,艾米莉·勃朗特的死亡观既有对濒死者的人文主义终极关怀思想,又有投入自然怀抱、追求自由、爱情至上的超越死亡的精神价值追求,这种超越生死的死亡观体现了艾米莉·勃朗特对人的精神价值的追求与感悟,也是她勇于直面生死,泰然处之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死亡观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