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死亡的艺术天地——《红楼梦》与《小城畸人》之比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何群立
-
出处
《外国语文》
1992年第1期9-17,56,共10页
-
文摘
死亡艺术的美学价值,确立了《红楼梦》与《小城畸人》的世界地位。死亡在小说主题的确定、结构的布局、形象的塑造、哲理的启示、艺术的创新和反映历史时代等方面异曲同工。它是悲剧美的典范。人生美好价值毁灭的展示,激励人们去消除悲剧性的社会根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得以实现开辟道路。
-
关键词
《小城畸人》
《红楼梦》
艺术天地
历史的必然要求
美学价值
死亡艺术
小说主题
社会根源
悲剧美
世界地位
-
分类号
H
[语言文字]
-
-
题名海涅诗歌中死亡意象分析及文化蕴含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扈明丽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4-117,共4页
-
文摘
运用西方死亡文化理论,研究了基督教的死亡观念和西方死亡哲学对海涅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了海涅诗歌中表现死亡艺术的文化蕴含:通过梦魇、死亡、潜意识和变态心理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以及拟人的艺术方法,赋予死亡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寓意,不仅渲染了作者对不幸爱情的悲哀情愫,而且让人得到了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在海涅描写死亡的过程中,已经使艺术与死亡哲学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契合与和谐,死亡意象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最高的美学境界。
-
关键词
死亡文化
死亡习俗
西方死亡
哲学死亡艺术
文化蕴含
-
Keywords
death culture
death custom
death in western world
philosophy art of death
cultural implications
-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艺术终结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4
- 3
-
-
作者
何建良
-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
文摘
"艺术终结"是当前国内外文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主要围绕"艺术终结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艺术到底会不会终结?"两个主要问题展开。对艺术终结的理解直接影响对艺术是否终结的判断及其判词的说服力;反之,对艺术是否终结的判断又会影响对艺术终结的理解。我国对这两个问题存在一定的误解与简单化倾向,这不利于继续推进与深化艺术终结研究。
-
关键词
艺术
艺术终结
艺术死亡
艺术转型
-
Keywords
art
end of art
death of art
transformation of art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海明威笔下的“死亡”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12
- 4
-
-
作者
周敏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29-34,共6页
-
文摘
“死亡是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苏格拉底曾经把哲学定义为“死亡的准备”,“死亡”作为“生存”所面对的挑战也在不断地为人类所认知,而文学作品则成了人类自身最可贵的创伤与死亡的经历的记载。在众多关注人类命运的有良知的作家、艺术家里,海明威以他独特而冷峻的目光选择了“死亡”作为惯常表现的题材,并把对死亡的深刻认识引入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把“死”与“生”相对照,写作了人生存的险恶与艰难,肯定了人为生存而作的种种努力,以及接受死亡。
-
关键词
海明威
文化意蕴
主人公
战争
《永别了
武器》
海明威研究
生命意识
死亡的艺术
评论家
死亡的恐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