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面对文本的批评之路——英国诗歌与死亡美学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士民
毛卓亮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英国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死亡的主题。死亡美学主张死亡作为崇高的对象之一压倒了理性存在者的理性,让人们从庸俗普通走向真正的道德自由。它要求艺术在直接地呈现人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保持本身的社会性批判维度。它指出了一条面对文本的...
英国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死亡的主题。死亡美学主张死亡作为崇高的对象之一压倒了理性存在者的理性,让人们从庸俗普通走向真正的道德自由。它要求艺术在直接地呈现人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保持本身的社会性批判维度。它指出了一条面对文本的批评之路:批评是在贯彻一种能够引发反思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美学
审美直觉
死亡
主题
英国诗歌
诠释
反思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渡边淳一作品影视化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文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1,共3页
渡边淳一作为"日本现代文学三大家"之一,有近30部影视化作品,其中以表现纯爱的《失乐园》《爱的流刑地》等最为人们所热衷。其作品在影视化过程中较好地保持了原作原旨,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品味原著。他作为日本传统文学"...
渡边淳一作为"日本现代文学三大家"之一,有近30部影视化作品,其中以表现纯爱的《失乐园》《爱的流刑地》等最为人们所热衷。其作品在影视化过程中较好地保持了原作原旨,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品味原著。他作为日本传统文学"惜生崇死"死亡美学衣钵的继承者,以独特的美意识,将死亡作为对无常爱情的一种救赎方式,让读者、观影者抵御精神病患,摆脱人世苦楚,愉悦甚至享受地描绘赴死过程,这在其影视化作品中无疑有了更为直观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边淳一
传统文学
死亡美学
影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庄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5-57,共3页
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能够计量生命的长度,它是文学艺术界探讨的永恒主题。电影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视听艺术,对死亡主题也进行了多维度地呈现,它通过将死亡元素融入电影视角中使电影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选取了日本电影中...
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能够计量生命的长度,它是文学艺术界探讨的永恒主题。电影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视听艺术,对死亡主题也进行了多维度地呈现,它通过将死亡元素融入电影视角中使电影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选取了日本电影中具有死亡意象或以死亡为主题的影片为研究对象,结合日本民族文化中独特而怪异的死亡文化,从死亡美学角度对电影中的死亡意象审美进行了分析,以期让观众通过电影对死亡意识形式化创作的视听效果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理解死亡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电影
死亡美学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哥特电影中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7-49,共3页
随着哥特电影的不断发展,哥特电影中的死亡已不再是单纯的哲学命题,已然透过镜头呈现出了别样而极致的美感,成为与文艺深度结合的死亡美学,而死亡与生存二元对立的艺术呈现对人类集体生命意识的勃发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死亡美学的重要承...
随着哥特电影的不断发展,哥特电影中的死亡已不再是单纯的哲学命题,已然透过镜头呈现出了别样而极致的美感,成为与文艺深度结合的死亡美学,而死亡与生存二元对立的艺术呈现对人类集体生命意识的勃发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死亡美学的重要承载,即哥特电影的重要价值体现。本文将在阐释哥特电影与死亡命题的基础上,以颇具代表性的哥特电影为例,通过哥特电影中的死亡主题和死亡影像两个方面,探析哥特电影中的死亡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电影
死亡美学
死亡
主题
死亡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泽明《罗生门》之死亡美学
被引量:
1
5
作者
贺忠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0期42-44,共3页
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结合了芥川龙之介小说的情节,采用一种多重平行叙述的独特手法,讲述了丛林中的死亡事件,每个人物的独白都是整个事件的碎片,经过人的自私本性的折射,这些独白本身是不可靠的,同样的道理,转述这些独白的叙述者本身...
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结合了芥川龙之介小说的情节,采用一种多重平行叙述的独特手法,讲述了丛林中的死亡事件,每个人物的独白都是整个事件的碎片,经过人的自私本性的折射,这些独白本身是不可靠的,同样的道理,转述这些独白的叙述者本身也是不可靠的,死亡使人性暴露在夏日的阳光下,人的可悲与渺小,人的伟大与真诚。并通过讲述死亡理解了自己的灵魂,赋予死亡本身更深刻的哲理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黑泽明
芥川龙之介
死亡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意心灵的孤独漫游——简评颜翔林的《死亡美学》
6
作者
马建高
《学海》
1999年第6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死亡美学
死亡
意境
艺术文本
死亡
意识
艺术创造主体
意境的创造
美学
著作
价值论
美学
思考
接受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学与生命的对话——评颜翔林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
1
7
作者
顾海燕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2期93-93,共1页
“人类有史以来无数的经验晓喻这样一个无须用语言陈述的知识命题和逻辑判断:死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有限时间的必然归宿,它的生命的终极。”这是《死亡美学》(颜翔林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第二章里的第一句话,这...
“人类有史以来无数的经验晓喻这样一个无须用语言陈述的知识命题和逻辑判断:死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有限时间的必然归宿,它的生命的终极。”这是《死亡美学》(颜翔林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第二章里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叩响了一个生与死的对话。生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美学
美学
意义
生命意识
生命不朽
生命存在
人的存在
生命冲动
怀疑论
美学
美学
研究
审美创造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生死观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
2
8
作者
储昭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7,共6页
庄子对死亡的审美态度源于其既深刻洞察出人的生存活动中身心、灵肉之间的内在矛盾,却又在现实世界中无从破解的困境。它以倒影的方式映射出庄子对无限自由的渴求与向往,其中蕴涵着其自由观的深层奥秘。基于此,文章从政治哲学角度对这...
庄子对死亡的审美态度源于其既深刻洞察出人的生存活动中身心、灵肉之间的内在矛盾,却又在现实世界中无从破解的困境。它以倒影的方式映射出庄子对无限自由的渴求与向往,其中蕴涵着其自由观的深层奥秘。基于此,文章从政治哲学角度对这种生死观所折射出的自由观的正反效应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这种企图撇开人的肉身维度的自由追求,不可能导向人权诉求,而是从对与人共在的忧惧导向对政治的逃避与拒斥。这不仅无法破解矛盾,且在现实中注定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死亡美学
自由
肉身
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装置的内外——朱涛诗歌研究
9
作者
孙晓娅
朱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122-130,共9页
朱涛重返诗坛以来的诗歌,善于从“个人情绪”出发,以独特的诗歌形式,窥探整个时代和社会的“症候”,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诗歌风格。本文将从朱涛诗歌的“装置”出发,以形成诗歌的外部语境和诗歌的内部特色为视点,将朱涛诗歌的“个人性...
朱涛重返诗坛以来的诗歌,善于从“个人情绪”出发,以独特的诗歌形式,窥探整个时代和社会的“症候”,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诗歌风格。本文将从朱涛诗歌的“装置”出发,以形成诗歌的外部语境和诗歌的内部特色为视点,将朱涛诗歌的“个人性”表达、以“死亡”为中心探索现代人的内心世界、“戏剧化”特征、“反讽”手法和“片段化”书写作为研究路径,进入朱涛的诗歌世界,探索朱涛诗歌的风格个性与精神走向,以此来透视朱涛对世界的深度思索以及对诗歌的实验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涛
死亡美学
戏剧化
反讽
片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对文本的批评之路——英国诗歌与死亡美学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士民
毛卓亮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基金
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英国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死亡的主题。死亡美学主张死亡作为崇高的对象之一压倒了理性存在者的理性,让人们从庸俗普通走向真正的道德自由。它要求艺术在直接地呈现人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保持本身的社会性批判维度。它指出了一条面对文本的批评之路:批评是在贯彻一种能够引发反思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
死亡美学
审美直觉
死亡
主题
英国诗歌
诠释
反思
批评
分类号
I561.8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渡边淳一作品影视化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文池
机构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1,共3页
文摘
渡边淳一作为"日本现代文学三大家"之一,有近30部影视化作品,其中以表现纯爱的《失乐园》《爱的流刑地》等最为人们所热衷。其作品在影视化过程中较好地保持了原作原旨,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品味原著。他作为日本传统文学"惜生崇死"死亡美学衣钵的继承者,以独特的美意识,将死亡作为对无常爱情的一种救赎方式,让读者、观影者抵御精神病患,摆脱人世苦楚,愉悦甚至享受地描绘赴死过程,这在其影视化作品中无疑有了更为直观的升华。
关键词
渡边淳一
传统文学
死亡美学
影视化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庄翎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5-57,共3页
文摘
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能够计量生命的长度,它是文学艺术界探讨的永恒主题。电影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视听艺术,对死亡主题也进行了多维度地呈现,它通过将死亡元素融入电影视角中使电影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选取了日本电影中具有死亡意象或以死亡为主题的影片为研究对象,结合日本民族文化中独特而怪异的死亡文化,从死亡美学角度对电影中的死亡意象审美进行了分析,以期让观众通过电影对死亡意识形式化创作的视听效果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理解死亡的价值。
关键词
日本电影
死亡美学
探析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哥特电影中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箐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7-49,共3页
文摘
随着哥特电影的不断发展,哥特电影中的死亡已不再是单纯的哲学命题,已然透过镜头呈现出了别样而极致的美感,成为与文艺深度结合的死亡美学,而死亡与生存二元对立的艺术呈现对人类集体生命意识的勃发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死亡美学的重要承载,即哥特电影的重要价值体现。本文将在阐释哥特电影与死亡命题的基础上,以颇具代表性的哥特电影为例,通过哥特电影中的死亡主题和死亡影像两个方面,探析哥特电影中的死亡美学。
关键词
哥特电影
死亡美学
死亡
主题
死亡
影像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泽明《罗生门》之死亡美学
被引量:
1
5
作者
贺忠
机构
贵阳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0期42-44,共3页
文摘
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结合了芥川龙之介小说的情节,采用一种多重平行叙述的独特手法,讲述了丛林中的死亡事件,每个人物的独白都是整个事件的碎片,经过人的自私本性的折射,这些独白本身是不可靠的,同样的道理,转述这些独白的叙述者本身也是不可靠的,死亡使人性暴露在夏日的阳光下,人的可悲与渺小,人的伟大与真诚。并通过讲述死亡理解了自己的灵魂,赋予死亡本身更深刻的哲理内涵。
关键词
《罗生门》
黑泽明
芥川龙之介
死亡美学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意心灵的孤独漫游——简评颜翔林的《死亡美学》
6
作者
马建高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学海》
1999年第6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死亡美学
死亡
意境
艺术文本
死亡
意识
艺术创造主体
意境的创造
美学
著作
价值论
美学
思考
接受
美学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学与生命的对话——评颜翔林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
1
7
作者
顾海燕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2期93-93,共1页
文摘
“人类有史以来无数的经验晓喻这样一个无须用语言陈述的知识命题和逻辑判断:死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有限时间的必然归宿,它的生命的终极。”这是《死亡美学》(颜翔林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第二章里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叩响了一个生与死的对话。生命是...
关键词
死亡美学
美学
意义
生命意识
生命不朽
生命存在
人的存在
生命冲动
怀疑论
美学
美学
研究
审美创造过程
分类号
B83-069 [哲学宗教—美学]
B83-069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生死观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
2
8
作者
储昭华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7,共6页
文摘
庄子对死亡的审美态度源于其既深刻洞察出人的生存活动中身心、灵肉之间的内在矛盾,却又在现实世界中无从破解的困境。它以倒影的方式映射出庄子对无限自由的渴求与向往,其中蕴涵着其自由观的深层奥秘。基于此,文章从政治哲学角度对这种生死观所折射出的自由观的正反效应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这种企图撇开人的肉身维度的自由追求,不可能导向人权诉求,而是从对与人共在的忧惧导向对政治的逃避与拒斥。这不仅无法破解矛盾,且在现实中注定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关键词
庄子
死亡美学
自由
肉身
心灵
Keywords
Zhuangzi
view of death
freedom
body
soul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装置的内外——朱涛诗歌研究
9
作者
孙晓娅
朱瑜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122-130,共9页
文摘
朱涛重返诗坛以来的诗歌,善于从“个人情绪”出发,以独特的诗歌形式,窥探整个时代和社会的“症候”,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诗歌风格。本文将从朱涛诗歌的“装置”出发,以形成诗歌的外部语境和诗歌的内部特色为视点,将朱涛诗歌的“个人性”表达、以“死亡”为中心探索现代人的内心世界、“戏剧化”特征、“反讽”手法和“片段化”书写作为研究路径,进入朱涛的诗歌世界,探索朱涛诗歌的风格个性与精神走向,以此来透视朱涛对世界的深度思索以及对诗歌的实验性探索。
关键词
朱涛
死亡美学
戏剧化
反讽
片段化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面对文本的批评之路——英国诗歌与死亡美学
张士民
毛卓亮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渡边淳一作品影视化的死亡美学
张文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庄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哥特电影中的死亡美学
王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黑泽明《罗生门》之死亡美学
贺忠
《电影评介》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诗意心灵的孤独漫游——简评颜翔林的《死亡美学》
马建高
《学海》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美学与生命的对话——评颜翔林的《死亡美学》
顾海燕
《中国文学研究》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庄子生死观的政治哲学解读
储昭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装置的内外——朱涛诗歌研究
孙晓娅
朱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