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王晓军
米海杰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风险管理与精算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
出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3,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0JJD7900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JA910008)的资助
-
文摘
本文利用1981-2010年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死亡率数据,对四次人口普查期间中国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进行深层次分析,分别按年龄、性别、城乡、是否投保等进行对比,并与其他国家的数据对比,旨在探讨中国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和不同分类人群死亡率改善的差异、成因及变动趋势,最终为长寿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是: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率持续改善,死亡率改善程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近十年来死亡率改善程度最高,婴儿和55岁以上人口尤为明显。大部分年龄组的女性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男性,市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明显高于镇和乡,投保商业保险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全国人口,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对比国家,这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和医疗水平的实质提高,也表明未来死亡率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
关键词
死亡率改善
性别差异
城乡差异
被保险人口
-
Keywords
Mortality Improvement
Difference in Gender
Difference in Urban and Rural
Insured
-
分类号
C812
[社会学—统计学]
-
-
题名中国高龄人口死亡率随机波动趋势分析
被引量:9
- 2
-
-
作者
王晓军
赵明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风险管理与精算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
出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5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对策研究"(13&ZD1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研究"(71173230)的资助
-
文摘
本文采用1996-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数据,以70岁男性人口作为高龄人口的代表,基于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较少的特点,突破了传统Lee-Carter模型的框架,直接从死亡率改善产生的原因入手,采取Monte Carlo方法建立中国高龄人口死亡率随机波动趋势模型。通过对不同死亡率改善原因进行组合,从中选取最优模型来探究死亡率的随机趋势性与波动性的关系,更好地克服了死亡率普遍被低估的事实,使得对未来死亡率的预测更加准确、可信。
-
关键词
死亡率改善
随机趋势性
随机波动性
-
Keywords
Mortality Improvement
Stochastic Trend
Stochastic Volatility
-
分类号
C812
[社会学—统计学]
-
-
题名动态死亡率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 3
-
-
作者
王晓军
路倩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
出处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440,共2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3&ZD1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准号:16JJD910001)资助。
-
文摘
死亡率的预测是人口预测的基础.近年来,死亡率建模方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最早的静态死亡率模型开始,死亡率模型不断发展为包括时间项的动态预测模型,如Lee-Carter族模型、CBD族模型等.本文对死亡率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随着动态模型的发展,一些学者从死亡率改善水平入手,发展出一系列死亡率改善模型.另外,随着死亡率研究的深入,多人口死亡率的建模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多人口预测模型迅速发展和完善.随着死亡率模型的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和创新,新兴统计学方法(如机器学习等)已经在死亡率建模中有所应用,拟合和预测准确度不断提升.除了经典的建模方法的扩展外,例如小区域人口或数据缺失的人口、高龄人口、相关人口等死亡率建模问题仍值得研究.
-
关键词
动态死亡率
预测
死亡率改善
单人口
多人口
-
Keywords
dynamic Mortality
prediction
mortality improvement
single population
multiple population
-
分类号
F840.67
[经济管理—保险]
-
-
题名城镇职工“新人”养老金缺口探讨
被引量:7
- 4
-
-
作者
高庆波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
出处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30-39,共10页
-
文摘
通过对中国养老金制度转轨20年来养老金缺口、转轨成本与隐性负债三种术语的界定和辨析,分析了导致养老保险缺口的相关因素与导致计算偏差的原因,认为既有文献忽视了死亡率改善与制度设计因素诱发的选择行为,因而测算结果偏低。基于当前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在考虑死亡率改善要素的基础上,测算了2015—2050年新参保者的养老金收支情况。文章发现,死亡率改善要素使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务可持续压力远超预期;制度设计缺乏激励效应,更易导致参保者的逆向选择。上述两个原因会导致未来养老金缺口迅速扩大,建议将男性、女性退休年龄统一为60岁,并建立主权养老基金来应对未来支付高峰。
-
关键词
现收现付
个人账户
养老金缺口
隐性负债
死亡率改善
-
Keywords
pay-as-you-go
individual account
pension gap
implicit public debt
mortality improvement
-
分类号
F842.67
[经济管理—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