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胶虫自然死亡率及其死亡机理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晓鸣 冯颖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紫胶虫的自然死亡率体现了紫胶虫的种群生态学和遗传学特征,对于研究紫胶虫的生态学和数量遗传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紫胶虫的生物学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对紫胶虫的自然死亡率、死亡机理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在研究紫胶虫死亡... 紫胶虫的自然死亡率体现了紫胶虫的种群生态学和遗传学特征,对于研究紫胶虫的生态学和数量遗传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紫胶虫的生物学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对紫胶虫的自然死亡率、死亡机理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在研究紫胶虫死亡率的基础上,拟讨论紫胶虫的自然死亡率、主要死亡因素及其死亡机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胶虫 自然死亡 死亡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机理初探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玉川 竞花兰 +1 位作者 罗汉川 吴伟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97-98,143,共3页
为探索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的死因及其死亡机理,本研究对10只家兔进行案例的模拟实验及血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动物悬挂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PH值、PaO2、H... 为探索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的死因及其死亡机理,本研究对10只家兔进行案例的模拟实验及血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动物悬挂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PH值、PaO2、HCO3-、BE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PaCO2、K+、Ca2+水平明显升高(P<0.01).这说明其死因属窒息死.其死亡机理为固定双上肢悬挂后,呼吸肌协调失常致呼吸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上肢 致死机理 HCO3^- 死亡机理 PACO2 Ca^2+ 血气分析 模拟实验 实验动物 呼吸困难 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 PAO2 呼吸衰竭 实验前 PH值 K^+ 呼吸肌 死因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长小蠹带菌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要斌 张历燕 张志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山楂长小蠹Platypussp .是山楂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山楂长小蠹的带菌部位即菌蠹 ,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山楂长小蠹菌囊区域位于雌成虫前胸背板上 ,菌囊区域长约0 2 5mm ,前缘宽约 0 2 7m... 山楂长小蠹Platypussp .是山楂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山楂长小蠹的带菌部位即菌蠹 ,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山楂长小蠹菌囊区域位于雌成虫前胸背板上 ,菌囊区域长约0 2 5mm ,前缘宽约 0 2 7mm ,后缘宽约 0 0 9mm ;共有 5 0个菌囊 ,每个菌囊近似椭圆形 ,大小约 15 μm× 11μm~ 2 4μm× 19μm ;在菌蠹中有菌丝体 ;雄成虫无论是在前胸背板上还是在虫体其它部位都无菌囊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长小蠹 菌囊 菌丝体 枯萎死亡机理 带菌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死、勒死、扼死的比较和鉴别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影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42-44,共3页
缢死、勒死、扼死为颈(项)部受压迫而引起的机械性窒息死亡。由于机械的原因对颈项部的作用,使呼吸过程发生障碍,导致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迅速引起组织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以致危及生命,窒息死亡。明确三者的共同点和区别,有着重要... 缢死、勒死、扼死为颈(项)部受压迫而引起的机械性窒息死亡。由于机械的原因对颈项部的作用,使呼吸过程发生障碍,导致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迅速引起组织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以致危及生命,窒息死亡。明确三者的共同点和区别,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死 窒息死亡 组织学改变 呼吸道 生活反应 颈部血管 二氧化碳蓄积 被害人 胸锁乳突肌 死亡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X开发生物杀虫剂调控系统
5
作者 孙雷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9-20,共2页
从60年代以来商品化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T)生物杀虫剂的事实证实了BT生物杀虫剂的安全性。但GX BioSystems公司(Langhorne,PA)不愿冒这个险。该公司打算利用遗传工程将一种自毁系统植入BT细菌。 该系统为一种活性生防(ABC)系统,由两部... 从60年代以来商品化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T)生物杀虫剂的事实证实了BT生物杀虫剂的安全性。但GX BioSystems公司(Langhorne,PA)不愿冒这个险。该公司打算利用遗传工程将一种自毁系统植入BT细菌。 该系统为一种活性生防(ABC)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菌体细胞死亡机理和调控致死功能的途径。死亡机制利用了编码一种细菌细胞表面的肽和一种“吞食DNA杀死细胞”的核酸酶的基因。据GX总裁James Sharpe称,由于核酸酶是在遗传材料转入环境之前摧毁细菌DNA,故核酸酶法将在生物杀虫剂中特别有用。GX称,公司已分离出了用于这种死亡系统的基因并且其微量的超表达可有效地杀死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杀虫剂 苏云金芽孢杆菌 细菌细胞 核酸酶 BT生物杀虫剂 阻遏物蛋白 时间依赖性 死亡机理 遗传工程 阻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