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溺死大鼠盲肠微生物群落变化及结合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断
1
作者 徐玉钊 覃小诗 +6 位作者 周云超 哈山 卢江寰 马一新 段智奥 陈建华 邓建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8-1519,共12页
目的:研究海水中溺死大鼠和CO_(2)窒息死后入水大鼠盲肠微生物的演替规律,并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死后淹没时间(postmortem submersion interval,PMSI)的推断。方法:本研究将7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海水... 目的:研究海水中溺死大鼠和CO_(2)窒息死后入水大鼠盲肠微生物的演替规律,并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死后淹没时间(postmortem submersion interval,PMSI)的推断。方法:本研究将7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海水溺死组(seawater drowning group,D组)和死后入水组(postmortem submersion group,PS组)。建立动物模型后置于25℃恒温气候箱,按照死后经历时间(0、12、24、36、48、72、96 h)对盲肠内容物进行取材,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法提取DNA,细菌16S rDNA V3-V4区特异性扩增,高通量测序等得到测序数据,对盲肠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多样性分析;结合微生物组测序结果和RF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生物标志物,建立海水溺死和死后入水组大鼠尸体的PMSI预测模型。结果:海水溺死组和死后入水组的盲肠微生物群落特征存在差异。结合RF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16种推断PMS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分别建立了海水溺死组(D组)和死后入水组(PS组)的PMSI推断模型。海水溺死组预测模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13.272 h,R^(2)=0.798;死后入水组预测模型结果:MAE=9.956 h,R^(2)=0.793。结论:本研究表明,海水溺死和死后入水2种死因的盲肠微生物群落存在规律性差异,证明了结合RF机器学习算法的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群落演替能够成为海水尸体PMSI推断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死 死后浸没时间 随机森林 微生物组学 死亡时间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猪尸体上昆虫群落的演替及其对法医学中死亡时间推断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江峰 李志钢 +5 位作者 余里聪 陈强盛 黄安海 廖明庆 谢云铁 陈玉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10,共9页
为了解决刑事案件中死者死亡时间推断的难题,不同季节野外环境用18头猪尸体做模拟材料观察和筛选对推断死亡时间高度准确的昆虫指标。结果表明,幼虫开始出现时间、幼虫开始爬离时间、大部分幼虫爬离尸体的时间、开始化蛹的时间、大部分... 为了解决刑事案件中死者死亡时间推断的难题,不同季节野外环境用18头猪尸体做模拟材料观察和筛选对推断死亡时间高度准确的昆虫指标。结果表明,幼虫开始出现时间、幼虫开始爬离时间、大部分幼虫爬离尸体的时间、开始化蛹的时间、大部分幼虫化蛹的时间、开始羽化的时间、羽化结束的时间等若干昆虫指标比较敏感且稳定可用作死亡时间的精确推断。在珠江三角洲春季、夏季及秋季尸体腐败很快,分别在259±23,202±18,277±20h进入白骨化期,而冬季则时间较长,约经过1297±63h才进入白骨化期。大约有47种嗜尸性昆虫在尸体生态环境出现,大多数种类全年可见,尸体上的昆虫群落的优势种为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绯颜裸金蝇Achoetandrus rufifacies及厚环黑蝇Hydrotaea(Ophyra)spinigera。蝇类昆虫在尸体上只能大规模繁殖一代尸体即白骨化。根据以上结果可确定一些可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关键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学 尸体腐败 昆虫演替 死亡时间推断 时间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人胸骨骨髓DNA降解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玉川 成建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研究死后胸骨骨髓DNA的降解与较长死后间隔时间(PMI)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Feulgen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离体人胸骨(取材后分别室温搁置0,1,3,5,7d)骨髓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在较长PMI范围内,人胸骨骨髓DNA含量仍呈现下... 目的研究死后胸骨骨髓DNA的降解与较长死后间隔时间(PMI)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Feulgen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离体人胸骨(取材后分别室温搁置0,1,3,5,7d)骨髓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在较长PMI范围内,人胸骨骨髓DNA含量仍呈现下降规律。结论人胸骨骨髓DNA降解规律可望应用于较长PMI的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DNA降解 图像分析 死亡时间推断 法医鉴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运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平 托娅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命案现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法医学者运用了大量的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试图精确推断PMI。由于PMI推断受到外部、内部、死亡前和死亡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既往多种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傅里...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命案现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法医学者运用了大量的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试图精确推断PMI。由于PMI推断受到外部、内部、死亡前和死亡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既往多种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已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的纯品物质研究上,近年来也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细胞和组织。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对光谱变换、平滑、基线校正、归一化等进行处理,使FTIR光谱仪对样本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并从分析化学领域推广到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本文综述了FTIR光谱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并着重阐述死后尸体组织的FTIR光谱学变化及在PMI推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谱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 综述[文献类型] 死亡时间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阿丽蝇幼虫发育形态学及其在死者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江峰 胡萃 +2 位作者 陈玉川 闵建雄 李俊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为了明确对于凶杀案件中死亡时间判断有重要意义的蝇类幼虫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 ,分别在 12、 16、 2 0、 2 4和 2 8℃下饲养了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grahami (Aldrich)并定期取样 ,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后气门形态、表皮... 为了明确对于凶杀案件中死亡时间判断有重要意义的蝇类幼虫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 ,分别在 12、 16、 2 0、 2 4和 2 8℃下饲养了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grahami (Aldrich)并定期取样 ,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后气门形态、表皮、消化道等随时间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可作为幼虫日龄的标志。据此将幼虫期划分为 :1龄期、 2龄早期、 2龄后期、 3龄叠气门期、开环期、浅闭环期、深闭环期、圆锥期。到达上述各发育阶段的时间决定于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阿丽蝇 幼虫 发育形态学 死者 死亡时间推断 应用 法医昆虫学 发育阶段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液化学成分规律性改变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瑶清 蔡继峰 文继舫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准确推断是法医尸体检验工作中的难题之一,PMI推断对刑事案件的侦察和审判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死亡后不同时间眼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规律性变化,如钾、镁、氨、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次黄嘌呤、乳酸的...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准确推断是法医尸体检验工作中的难题之一,PMI推断对刑事案件的侦察和审判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死亡后不同时间眼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规律性变化,如钾、镁、氨、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次黄嘌呤、乳酸的含量逐渐升高,而钙、钠、酶类、葡萄糖、维生素C的含量逐渐降低,有助于比较准确地进行PMI推断。本文对其在法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玻璃体液 综述[文献类型] 化学 死亡时间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错误原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栋 贾力 张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死亡时间推断 腐败尸体 原因分析 回顾性分析 医学意义 案件 法医学 误差 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降解与死亡时间推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俊辉 陈玉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在死后不同时间的降解情况,为死亡时间的推断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大鼠麻醉致死后置于21℃温度控制系统模拟死后18d的改变,在不同时间点剪取肝脏组织抽提蛋白质,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肌动蛋白、微...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在死后不同时间的降解情况,为死亡时间的推断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大鼠麻醉致死后置于21℃温度控制系统模拟死后18d的改变,在不同时间点剪取肝脏组织抽提蛋白质,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肌动蛋白、微管蛋白的降解变化并对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肝脏肌动蛋白在死后8d尚可检测,死亡10d后检测不到;在死后2d,α微管蛋白已检测不到,但可检测到β微管蛋白,死亡4d后,β微管蛋白也检测不到。结论肌动蛋白、微管蛋白的死后降解存在差异,其在肝脏组织保存时间的不同可作为死亡时间推断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推断 蛋白质降解 步研究 western 微管蛋白 肌动蛋白 大鼠肝脏 不同时间 肝脏组织 半定量分析 系统模拟 温度控制 技术检测 BLOT 保存时间 死后 鼠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郝禄贵 邓世雄 赵新才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在法医学实践中,死亡经历时间的推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但其准确推断却一直是法医学实践的难题,因而也一直是法医学研究的热点。法医DNA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分子水平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技术、新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 在法医学实践中,死亡经历时间的推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但其准确推断却一直是法医学实践的难题,因而也一直是法医学研究的热点。法医DNA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分子水平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技术、新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对该技术提出的背景、发展、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着重对DNA含量变化与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溶 DNA降解 法医学 死亡时间推断 含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群落演替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青青 陈立方 +8 位作者 苏秦 杜宇坤 梁沛妍 康晓东 石河 徐曲毅 赵建 刘超 陈晓晖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99-405,共7页
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法医学者一直在探寻客观、可量化和准确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结合,根据死后尸体相关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建立死亡时间推断模型,成为法医学领... 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法医学者一直在探寻客观、可量化和准确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结合,根据死后尸体相关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建立死亡时间推断模型,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微生物群落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技术方法、研究应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利用微生物群落推断死亡时间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微生物组学 死亡时间推断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机器学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体肛温与死亡时间推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安顺 权国林 +7 位作者 高云贵 汪君 隋鹏 黎光锋 龙定峰 林少磊 吴锡福 罗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26-732,共7页
测量尸温主要用于早期死亡时间推断,肛温因其测量简便、快捷及无创常被作为尸体核心温度的代表用于实际检案。目前,HENSSGE列线图法是被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的肛温推断死亡时间法,国内很多学者也通过大量案例数据推导出各自的回归方程。... 测量尸温主要用于早期死亡时间推断,肛温因其测量简便、快捷及无创常被作为尸体核心温度的代表用于实际检案。目前,HENSSGE列线图法是被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的肛温推断死亡时间法,国内很多学者也通过大量案例数据推导出各自的回归方程。肛温推断死亡时间还有很多未知领域有待探索,列线图法也有待优化及扩展,其对影响因素的量化有待更科学地处理。平台期的发生概率及持续时长尚缺乏统一认识,各种原因导致初始温度改变的发生率及程度亦无明确认识。新的方法及思路丰富了方法学研究,但尚缺乏系统性及实用性。本文对肛温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总结当前研究的现状并寻求突破点。由于尸温的下降易受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地区化研究及应用也许是提高死亡时间推断精度的实用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温度 尸体 直肠 死亡时间推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和ncRNA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叶辉 王卓群 +1 位作者 陈忆九 陈龙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807-819,共13页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死后体内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特异性变化规律推断PMI取得了一定研究进展。本文结合文献,综述了运用信使RNA(messenger RNA,m...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死后体内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特异性变化规律推断PMI取得了一定研究进展。本文结合文献,综述了运用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和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进行PMI推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和鉴定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推断 信使RNA 非编码RNA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日度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伟豪 杨梦姿 +2 位作者 郑哲 孙凯 莫耀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96-401,411,共7页
在影响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的诸多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单一考虑温度因素推断PMI具有局限性。累积日度(accumulated degree days,ADD)是有关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同时兼顾环境温度和经历时间两大变量... 在影响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的诸多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单一考虑温度因素推断PMI具有局限性。累积日度(accumulated degree days,ADD)是有关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同时兼顾环境温度和经历时间两大变量,通过建立ADD与某些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用于推断PMI,明显优于单一温度变量。本文简述了ADD的研究历史、PMI推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ADD推断PMI的准确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推断 累积日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KI数据库收录1990—2020年死亡时间推断研究的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林凌晓 辛国斌 +1 位作者 孔江炜 翟创彦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84-588,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收录的死亡时间推断研究的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探究1990年1月—2020年8月我国死亡时间推断研究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作者及机构间合... 目的通过对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收录的死亡时间推断研究的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探究1990年1月—2020年8月我国死亡时间推断研究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作者及机构间合作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死亡时间推断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5.7.R1对CNKI收录的1990年1月—2020年8月死亡时间推断研究文献中的突现热点、高频关键词、作者、机构等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结果死亡时间推断研究的文献发表高峰期在2006—2010年,共114篇。关键词共现网络中,有效热点词汇为法医昆虫学、DNA含量分析,同时出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词汇。机构合作网络中,高频发文机构为科研院校;作者合作网络呈共聚、多合作态势。结论随着科技进步,基于传统方法的死亡时间推断研究日渐成熟,新的研究热点涌现,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究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文献计量学 死亡时间推断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组织化学测定技术与死亡时间推断
15
作者 涂彬 孔祥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9-81,87,共4页
DNA组织化学测定技术(Dooxyribonuclcic acid histochemical tochniquc)是指经过Fculgcn反应测定组织切片中细胞核DNA染色的深度,以确定组织中DNA含量的一种技术。1973年,Kiliovsk首次对猪死后0~72小时内肌肉细胞核Fculgcn染色进行组织... DNA组织化学测定技术(Dooxyribonuclcic acid histochemical tochniquc)是指经过Fculgcn反应测定组织切片中细胞核DNA染色的深度,以确定组织中DNA含量的一种技术。1973年,Kiliovsk首次对猪死后0~72小时内肌肉细胞核Fculgcn染色进行组织化学定量研究,发现DNA含量随死亡时间逐渐下降,并认为这种方法有助于推断死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组织化学测定技术 死亡时间推断 法医鉴定学 DNA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现场环境及植物物证推断死亡时间1例
16
作者 徐杰 薛晓明 +2 位作者 王玉宝 岳宇 张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4,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2020年2月24日,某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某地高速公路北侧一桥下河道内发现一具尸体。1.2现场勘验及尸表检查尸体所在河道呈南北走向,尸体位于桥北侧4.14 m处,桥下河道中部水深78 cm,桥北侧46 m处有河坝阻断,... 1案例1.1简要案情2020年2月24日,某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某地高速公路北侧一桥下河道内发现一具尸体。1.2现场勘验及尸表检查尸体所在河道呈南北走向,尸体位于桥北侧4.14 m处,桥下河道中部水深78 cm,桥北侧46 m处有河坝阻断,桥南侧150 m处有渔网隔离,水体呈静态。河道西侧为香樟树林,东侧岸边为杨树林。桥南侧东岸至高速公路及高速公路两侧均装有围栏;桥东西两端均有砖砌成的矮墙阻止汽车通行,桥西侧为乡道,向西可通公路。尸体距东侧河岸56 cm,呈仰卧位,该处水深28 cm,尸体下方及四周长有水草。尸体东侧岸边有一块2.5 m×2.1 m的平坦地面,地面散落有枯萎的杨树落叶及枯树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推断 水中尸体 植物物证 现场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推断死亡时间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洁 李文晋 +5 位作者 王一飞 安国帅 卢晓军 杜秋香 李晋 孙俊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621-626,共6页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腹腔麻醉致死后置于16℃,提取死后0、1、2、3、5、7、9、12、15、18、21、24、27和30 d共14个时间点的盲肠内容物DNA,采用...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腹腔麻醉致死后置于16℃,提取死后0、1、2、3、5、7、9、12、15、18、21、24、27和30 d共14个时间点的盲肠内容物DNA,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盲肠内容物中的肠道菌群,对数据进行多样性及差异性分析。结果死后30 d内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总数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菌群多样性呈上升趋势。在死后13个时间点共筛选出119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群落。构建全部时间点、9 d前、12 d后PMI推断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回归模型,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95、0.767和0.445;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57、1.96和5.37 d。结论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死后30 d内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其组成和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且建立的PLS回归模型表明PMI与肠道菌群之间高度相关,呈一定时序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16S rRNA 死亡时间推断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嗜尸性昆虫推断死亡时间11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禹 廖明庆 +5 位作者 王颖慧 巩强 徐旺 王嫚 张亚楠 王江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检验嗜尸性昆虫推断死亡时间的可行性及准确度,为鉴定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筛选11例已破案证实且昆虫学证据比较完整的案件,对案件中出现的昆虫种类、推断结果及真实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案发现场所发现的昆虫包括大头金蝇、... 目的检验嗜尸性昆虫推断死亡时间的可行性及准确度,为鉴定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筛选11例已破案证实且昆虫学证据比较完整的案件,对案件中出现的昆虫种类、推断结果及真实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案发现场所发现的昆虫包括大头金蝇、绯颜裸金蝇、乌足锡蝇、丝光绿蝇、厚环黑蝇、厩腐蝇、麻蝇(未鉴定具体种类)、蛆症异蚤蝇、黑水虻、丽腐阎甲、大隐翅甲、白腹皮蠹和赤颈郭公甲共13种。11例案件死亡时间均落在推断的时间范围内,其中72.73%的案件推断结果及真实结果在同一天。结论嗜尸性昆虫可以简单方便地推断死亡时间,死亡时间在蝇类或甲虫发育一代时间内的案件,推断结果比较准确,超过此范围,准确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学 死亡时间推断 嗜尸性昆虫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腐败程度评分和累积日度法推断水中尸体死亡时间1例
19
作者 罗喜 龚群 +2 位作者 孟燕春 渠吉路 葛延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39-440,共2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3月29日10:00许,在某水域发现1具尸体。该水域属京杭大运河,宽十余米,深3m,水流缓慢。1.2尸体检验尸体衣着完整,上身着蓝色长袖衬衫,系紫罗兰色领带,内穿白色背心。下身穿黑色牛仔裤,内穿黑底卡通图案棉毛裤,灰色...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3月29日10:00许,在某水域发现1具尸体。该水域属京杭大运河,宽十余米,深3m,水流缓慢。1.2尸体检验尸体衣着完整,上身着蓝色长袖衬衫,系紫罗兰色领带,内穿白色背心。下身穿黑色牛仔裤,内穿黑底卡通图案棉毛裤,灰色平角短裤。蓝色球鞋,黑色袜子。手中握有塑料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水中尸体 腐败 死亡时间推断 累积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代谢组学推断不同环境温度下窒息死大鼠的早期死亡时间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世勇 戴鑫华 +4 位作者 肖莉 邹静 杨林 叶懿 廖林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41-748,共8页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代谢组学技术建立4种环境温度下窒息死大鼠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OPLS)模型,用于推断不同温度条件下窒息死大鼠的早...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代谢组学技术建立4种环境温度下窒息死大鼠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OPLS)模型,用于推断不同温度条件下窒息死大鼠的早期死亡时间。方法将96只大鼠平均分为4个温度组(5℃、15℃、25℃、35℃),每组再分为死后3h、6h、12h、24h,另取6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个温度组于设定的时间点、对照组于死后0 h取心血进行GC-MS代谢组学分析。通过OPLS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及Kruskal-Wallis检验P<0.001筛选出各温度组大鼠心血中与死亡时间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利用差异代谢物分别建立不同温度组的OPLS回归模型,同时设置预测组考察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通过OPLS分析,分别从5℃、15℃、25℃、35℃组大鼠心血中筛选出18、15、24、30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糖类、脂质等)。4个温度组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5℃模型相对其他组预测偏差较大,其余各温度组预测结果较为理想。结论不同环境温度下大鼠尸体心血中的代谢物变化有一定差异,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中应当考察环境温度的影响,有望提高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法 模型 统计学 环境温度 代谢物 死亡时间推断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