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脑死亡患者399例放弃治疗后死亡伦理与法律思考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姬绍先
欧阳九鸿
-
机构
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4期118-120,共3页
-
文摘
目的总结399例非脑死亡患者在住院期间放弃治疗后死亡的事例,分析放弃治疗的原因、放弃治疗涉及医学、伦理、法律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方法重审我院2007—2008年死亡的病历,将放弃治疗后死亡的病历分类分析统计。结论病情恶化、病程不可逆转是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医生应该尽告知义务.要尊重患者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和隐私权。医生没有放弃治疗的权利。患者和家属应该签署“放弃治疗”的医学文书,以示对“放弃”负责和承担相关后果。在法律的基础上,弘扬我国社会和谐,人文道德,医学伦理。
-
关键词
放弃治疗
非脑死亡
疾病晚期
医学伦理学
死亡伦理
-
Keywords
Giving up Treatment
Non - Brain - Death
Terminal Stage of Disease
Medical Ethics
Ethics of Death
-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
-
题名关于大学生对死亡伦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岳帅
孙权
周嘉恒
马晓
-
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学员三大队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军事医学伦理学教研室
-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7期945-949,共5页
-
文摘
目的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对于死亡伦理观念的认知程度以及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是否存在认知差异,为医学生走上临床及医护人员对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安宁疗护做好准备,以利更好地、全方位地开展临床照护。方法自行设计问题式问卷,采取网络发放的形式对以陕西、内蒙古为主的29个省市区在校本科大学生(包括医学类与非医学类)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84.82%的大学生认同“医院有较大的可能让我的亲人脱离危险”;67.5%的大学生认为生命的质量更重要,如果生命已经完全没有了质量,会选择面对别离;38.75%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对亲人实施安乐死,选择“不惜一切全力抢救临终亲人”;48.21%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抢救,平静的陪伴亲人走到生命的终点,给他温暖的慰藉”。结论总体看来,当代大学生对死亡伦理有一定的认知,可能与受教育程度较高、信息交换迅捷等有关;对于安乐死的接受程度不是很高,并且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进一步引导其认同死亡教育、安宁疗护理念,以促进对“生命安逝”的高度认同。
-
关键词
死亡伦理
安乐死
死亡教育
大学生
-
Keywords
Death Ethics
Euthanasia
Death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
-
题名死亡观从身体性向涉身主体性转变的伦理运动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郭玉宇
张雪莹
-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3-37,共5页
-
基金
2016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6SJB720004)
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项目(2021D006)。
-
文摘
以涉身主体性视角重新审视死亡观,试图打破身体性的传统死亡伦理的桎梏,对脑死亡标准合法化问题进行探讨。揭示涉身主体性死亡观之直面死亡,是脑死亡标准合法化的科学前提;涉身主体性死亡观之关注“身体”,是脑死亡标准合法化的人文基石;涉身主体性死亡观之生死整体性,是脑死亡标准合法化的伦理基础。传统死亡观从身体性向涉身主体性转变的伦理运动,应在尊重的基础上合理地引导,在积极的引导中循序渐进地践行,从而使脑死亡立法在我国得以可能。
-
关键词
脑死亡标准合法化
死亡观
传统死亡伦理
身体性
涉身主体性
-
Keywords
the legalization of brain death standard
view of death
traditional death ethics
body-rooted
embodied subjectivity
-
分类号
R-05
[医药卫生]
-
-
题名传统死亡观与安乐死和临终关怀
被引量:15
- 4
-
-
作者
贾国燕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2期224-225,共2页
-
文摘
通过审视安乐死的基本精神,重新思考安乐死在中国的实现途径。安乐死一词与中国的"善终"思想契合,应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重拾安乐死的本意,通过死亡教育树立安乐死亡观,在全方位开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的安乐死进程。
-
关键词
安乐死
善终
安乐死亡观
临终关怀
死亡伦理
-
Keywords
Euthanasia
Die A Natural Death
Euthanasia View of Death
Hospice
Death Ethics
-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
-
题名连续镇静与传统方法的伦理学比较
- 5
-
-
作者
温新意
蒋碧华
崔宇龙
-
机构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第2期239-241,共3页
-
文摘
对安乐死的争论由来已久,实施起来有一定阻力。而临终关怀在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是限于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治疗技术,现阶段难以广泛深入的开展。而近20多年来实施的终末期病人连续镇静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患者从极度痛苦中解脱,另一方面又避开了其在伦理学和法律上的缺陷,是一种在临床容易实施,易于被患者、家属以及社会接受的终末期治疗方法。
-
关键词
安乐死
临终关怀
镇静
医学伦理学
死亡伦理
-
Keywords
Euthanasia
Hospice Care
Calm
Medical Ethics
Death Ethics
-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