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亡人口受教育水平的预测模型和效果研究——对中国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维海 袁连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0,共11页
由于缺乏健全的死亡民事登记和医疗登记制度,中国死亡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只能获得人口普查年份的数据,非普查年份数据只能用普查年份数据代替,这种替代法在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构建模型对非普查年数据进行估计是另一种可行的方法。本... 由于缺乏健全的死亡民事登记和医疗登记制度,中国死亡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只能获得人口普查年份的数据,非普查年份数据只能用普查年份数据代替,这种替代法在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构建模型对非普查年数据进行估计是另一种可行的方法。本研究利用经过识别和有效性检验的模型,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和存活人口受教育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利用可得资料对1990-2010年期间非普查年份数据进行估计,得到更为有效的省级死亡人口受教育水平逐年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人口 人口普查 受教育水平 模型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陆地气候气象及水文灾害死亡人口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1965-2016年)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甜 方建 +1 位作者 马恒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6,共9页
选取1965-2016年全球气候、气象、水文 3类灾害灾情数据,对其灾次、灾害人口死亡率格局、致灾因子的区域差异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探究了灾害人口死亡率的影响要素。结果表明:(1)时间上,3类灾害总灾次呈逐年增加趋势,平... 选取1965-2016年全球气候、气象、水文 3类灾害灾情数据,对其灾次、灾害人口死亡率格局、致灾因子的区域差异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探究了灾害人口死亡率的影响要素。结果表明:(1)时间上,3类灾害总灾次呈逐年增加趋势,平均每次灾害人口死亡率逐年下降;(2)空间上,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且发展中国家水文类灾害灾次占比以及死亡人口占比最大,发达国家主要以气象类灾害为主;(3)3类灾害发生灾次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有一定关系。全球气候变湿趋势带的洪水-滑坡-风暴总灾次的逐年增长速度比气候变干趋势带更快,气候波动增强区分别对应的 3种灾害比气候波动减弱区增长速度更快;(4)3类灾害的人口死亡率与该地区的 3类灾害灾次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年均 3类灾害灾次与区域GDP水平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气象水文灾害 死亡人口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8—2018年中国事故灾难死亡人口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悦 吴吉东 周扬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0,共8页
为掌握中国事故灾难特征,从而为优化风险管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可获得的我国各类事故灾难统计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各类事故灾难死亡人口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1990年以来,我国事故灾难总死亡人... 为掌握中国事故灾难特征,从而为优化风险管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可获得的我国各类事故灾难统计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各类事故灾难死亡人口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1990年以来,我国事故灾难总死亡人口先上升后下降,其中道路交通事故累计死亡人口最多;(2)受经济发展和安全管理政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以2003年为分界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口先上升后下降,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口存在1994年和2003年两个峰值,火灾事故死亡人口在波动中下降且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变化;(3)从空间上看,我国各类事故灾难百万人口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藏自治区、浙江省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百万人口死亡率较高,贵州省、重庆市工矿商贸事故百万人口死亡率较高。基于研究结果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安全生产防控重点和事故灾难统计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灾难 死亡人口 时空分布特征 统计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死亡人口快速评估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曦 周洪建 张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320,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属于地震多发区。在收集分析国内外关于地震灾害死亡人口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选取10种模型以2000年以来中国典型地震灾害为案例验证其适用性。结果表明:(1)对于5.7级(含)以下地震,10种模型...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属于地震多发区。在收集分析国内外关于地震灾害死亡人口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选取10种模型以2000年以来中国典型地震灾害为案例验证其适用性。结果表明:(1)对于5.7级(含)以下地震,10种模型的评估结果基本都在合理范围内,可采用各评估结果的区间值来支撑应急决策;5.7~6.6级(含)地震,10种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差,可采用多数评估结果指向的死亡人口数量级来支撑应急决策;6.6级以上地震,则只能采用有特定适用范围的基于结构易损性的评估结果来支撑应急决策,且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从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动态评估方法、地震—地质灾害死亡人口快速评估方法和快速评估软件系统方面进行了相关讨论。此研究可为地震灾害死亡人口快速评估模型的改进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人口 快速评估 地震 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6年以来东帝汶的非常规死亡人口与难民
5
作者 吴梦珊 李一平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83-90,共8页
1975年东帝汶发生内战,随后印尼入侵并在当地展开高压统治20余年。根据拙文中的人口变化曲线图,印尼占领期间东帝汶出现了大批非常规的"失踪人口",主要分为死亡人口和难民两部分。印尼官方并没有对此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其公布... 1975年东帝汶发生内战,随后印尼入侵并在当地展开高压统治20余年。根据拙文中的人口变化曲线图,印尼占领期间东帝汶出现了大批非常规的"失踪人口",主要分为死亡人口和难民两部分。印尼官方并没有对此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其公布的当地人口总数也笼统地把1980年后迁移至东帝汶的印尼人包含在内,妨碍了国际社会调查与还原东帝汶在印尼统治期间出现大批非常规死亡人口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帝汶 死亡人口 难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感染疫情下人口超额死亡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主要国家2020年和2021年的fsQC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文 廖宇航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0,共13页
相比新冠感染疫情所引发的直接死亡人口,包含新冠感染疫情引发的间接死亡人口的超额死亡人口更能反映新冠感染疫情对人口死亡的影响,因而研究新冠感染疫情下各国超额死亡人口的差异及其原因,更有利于弄清新冠感染疫情大流行对人口死亡... 相比新冠感染疫情所引发的直接死亡人口,包含新冠感染疫情引发的间接死亡人口的超额死亡人口更能反映新冠感染疫情对人口死亡的影响,因而研究新冠感染疫情下各国超额死亡人口的差异及其原因,更有利于弄清新冠感染疫情大流行对人口死亡产生的影响。使用99个国家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的死亡人口及其他社会经济数据,借鉴机会平等理论,从“努力”和“环境”两个维度建立新冠感染疫情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选择相关指标,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新冠感染疫情下各国人口超额死亡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如下。第一,各国人口超额死亡规模和人口超额死亡率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还存在于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这意味着引起各国人口超额死亡的原因并不相同。第二,引起各国人口超额死亡的主要因素不同,这些因素不仅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等环境因素有关,还与疫苗接种等应对疫情的努力程度有关。一些欠发达国家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等原因面临较高的人口超额死亡;而一些经济发展较好,医疗卫生资源较丰富的国家,由于其防疫措施不力,也面临较高的人口超额死亡。第三,降低人口超额死亡应当成为新冠感染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应急管理的目标之一,但需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扬长避短,科学作为,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感染疫情 人口超额死亡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月分布离散程度对中国不同年龄性别人口终寿年成数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干建平 李伯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9-200,共2页
目的 探讨中国不同年龄性别死亡人口月分布离散程度及终寿年成数的特点。方法 利用中国 1989年全年按月死亡人口数据计算中国不同年龄性别死亡人口月分布变异系数 (CV)和终寿年成数 (a)。结果 CV随年龄和性别有较大变化 ,a较少受年... 目的 探讨中国不同年龄性别死亡人口月分布离散程度及终寿年成数的特点。方法 利用中国 1989年全年按月死亡人口数据计算中国不同年龄性别死亡人口月分布变异系数 (CV)和终寿年成数 (a)。结果 CV随年龄和性别有较大变化 ,a较少受年龄性别的影响。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死亡人口月分布偏离均匀分布状态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但终寿年成数似乎不受死亡人口月分布离散程度的影响 ,表现出相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程度 中国 终寿年成数 死亡人口月分布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死亡水平的国际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荣清 庄亚儿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共5页
利用各国的人口资料,使用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这两个关于人口死亡的重要指标,比较中国和世界 人口的死亡水平和变动趋势。根据各国的人均收入,揭示人均收入和平均寿命的统计关系。
关键词 人口死亡 婴儿死亡 预期寿命 人均国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MA模型对中国人口死亡率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晓冬 景睿 +2 位作者 孟祥臻 王在翔 李向云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0-631,共2页
关键词 人口死亡 ARIMA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 预测 中国 计算机技术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气候变化对中国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树生 田阳霞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5,共6页
文章构建了气候变化影响人口死亡率的面板模型,利用分段函数方法得到气候变化的代理变量,采用我国2004~2010年的日平均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人口死亡率的省域数据,建立了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居民人口死亡率的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死亡... 文章构建了气候变化影响人口死亡率的面板模型,利用分段函数方法得到气候变化的代理变量,采用我国2004~2010年的日平均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人口死亡率的省域数据,建立了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居民人口死亡率的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死亡率—气温曲线呈现U型,并且曲线左低右高,在5~10℃区间人口死亡率最低,高温时病菌等更容易损害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导致人口死亡率增加。同时区域经济发达程度能够显著地影响人口死亡率,区域人均GDP每增加1万元能够降低人口死亡率0.1342人/千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医疗服务条件是经济发展降低人口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对模型进行了6种形式的扩展,发现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口死亡 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自回归的中国人口死亡率动态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明 王晓军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0,共8页
采用1994-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数据,针对Lee-Carter模型的预测方法提出改进,将分位自回归方法内置到Lee-Carter模型框架中,构建中国人口死亡率的分位自回归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死亡率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通过与传统的均值回... 采用1994-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数据,针对Lee-Carter模型的预测方法提出改进,将分位自回归方法内置到Lee-Carter模型框架中,构建中国人口死亡率的分位自回归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死亡率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通过与传统的均值回归方法比较,得出结论为:人口死亡率的分位自回归预测方法能够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能够有效应对人类预期寿命被低估的可能,从而对未来死亡率的预测更加合理、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自回归 人口死亡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死亡统计的间接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荣清 曾宪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9,共15页
间接模型也称关系模型,是死亡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揭示两个不同人口死亡力之间的函数关系来反映人口死亡规律。间接模型主要应用于人口死亡水平的间接估计和数据的修正。从人口死亡直接模型所刻画的死亡随年龄变动的规律角度对现... 间接模型也称关系模型,是死亡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揭示两个不同人口死亡力之间的函数关系来反映人口死亡规律。间接模型主要应用于人口死亡水平的间接估计和数据的修正。从人口死亡直接模型所刻画的死亡随年龄变动的规律角度对现有间接模型进行了改进,推导出间接模型可能的几种形式。以模型生命表的数据验证了在不同条件下各种间接模型形式的精度,以此为基础对间接模型在修正数据的应用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死亡 间接模型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各民族人口的死亡水平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荣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及各民族不同的人口规模,提出了计算年龄组死亡率的不同方法,由此得到了各民族在20世纪90年代末关于人口死亡的指标。计算结果显示,从总体上说,中国各民族与10年前相比,死亡力有所下降,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 本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及各民族不同的人口规模,提出了计算年龄组死亡率的不同方法,由此得到了各民族在20世纪90年代末关于人口死亡的指标。计算结果显示,从总体上说,中国各民族与10年前相比,死亡力有所下降,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如女性婴儿死亡率高于男性的民族数增加,一些民族至今还保持着较高的死亡力。另外,对死亡变化出现异常的情况,本文从死亡的随机误差作了一定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人口死亡 死亡随机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差异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平 孙福滨 刘海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45,共7页
利用1990年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带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性别、城乡和区域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死亡水平,其中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人口以及男性人口均有明... 利用1990年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带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性别、城乡和区域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死亡水平,其中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人口以及男性人口均有明显的随受教育程度上升死亡率下降的趋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表现出随受教育程度上升而延长的规律,并且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清晰。文中还就各种死亡水平的差异做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期望寿命 受教育程度 死亡 死亡水平 人口死亡 女性人口 男性人口 人口普查 千分点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死亡率顺经济周期波动之谜——基于环境污染角度的解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君富 王亚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90,共9页
一直以来,学者们都试图解释人口死亡率的顺经济周期波动现象。有学者提出了"生活方式改变说",但这一假说被随后的很多实证研究所质疑。本文从环境污染角度出发考察人口死亡率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回归结果显示,加入环境变量... 一直以来,学者们都试图解释人口死亡率的顺经济周期波动现象。有学者提出了"生活方式改变说",但这一假说被随后的很多实证研究所质疑。本文从环境污染角度出发考察人口死亡率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回归结果显示,加入环境变量后,人口死亡率的顺经济周期波动现象有所减弱,甚至变成逆经济周期波动,这充分说明环境污染确实是人口死亡率顺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原因。笔者随后就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基本上支持本文所提出的"环境污染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死亡 经济周期 环境污染 GDP增长率 失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汉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25,共3页
中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分析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林汉生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同文化素质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医疗服务保障、自我保健意识以及生活水平在整体上都存在着明显差... 中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分析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林汉生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同文化素质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医疗服务保障、自我保健意识以及生活水平在整体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根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统计 人口死亡 文化程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死亡的logit模型和双对数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荣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16,9,共8页
本文提出了用l(x)的双对数函数形式来表示两个人口死亡的联系模型.并从模型结构、参数意义和模型的精度把它和W.Brass提出的logit体系进行了比较.理论(模型)生命表的数据表明,在期望寿命较低的情况下,logit体系精度相对地要高一些;而在... 本文提出了用l(x)的双对数函数形式来表示两个人口死亡的联系模型.并从模型结构、参数意义和模型的精度把它和W.Brass提出的logit体系进行了比较.理论(模型)生命表的数据表明,在期望寿命较低的情况下,logit体系精度相对地要高一些;而在期望寿命高的情况下,则双对数模型精度要高一些;在婴幼儿期,logit模型的误差小子双对数模型,而在老年期,双对数模型的误差小于logit模型.从实际人口(日本人口)的生命表数据来看,双对数模型的稳定性要大大好于logi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对数模型 生命表 期望寿命 LOGIT模型 人口死亡 死亡 死亡水平 模型误差 死亡类型 简略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各民族人口死亡力的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荣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2-21,共10页
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以前,我们对各民族的人口死亡力状况知之甚少,虽然许多民族学者、人口学者、健康问题专家对此问题有过一些调查研究,例如哈尔滨医科大学董情教授对吉林的朝鲜族人口死亡的调查等,在民族人口死亡研究上是一些好的范例。... 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以前,我们对各民族的人口死亡力状况知之甚少,虽然许多民族学者、人口学者、健康问题专家对此问题有过一些调查研究,例如哈尔滨医科大学董情教授对吉林的朝鲜族人口死亡的调查等,在民族人口死亡研究上是一些好的范例。但是,他们的研究属于局部地区个别民族的死亡力研究。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以华西医科大学钱建明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曾对全国375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的人口死亡资料作了分析,使我们对少数民族人口死亡状况有了基本轮廓,但该项研究中提到的各民族人口指标,确切地说,还不能完全反映该民族的状况。这是因为该项研究中的民族人口,只是聚居区的人口,没有包括散居在各地的该民族人口;另外,在聚居区中还包括了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在内。总之,由于资料的原因,我们还缺乏对民族人口死亡的全面了解。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一次把人口死亡的民族成份列入了它的调查内容,为我们把握各民族人口的死亡力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人口死亡 民族人口 各民族 死亡概率 年龄别 死亡 男女合计 平均期望寿命 标准化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规模人口群体死亡力的测定——基于对策论的贝叶斯估计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荣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44,共4页
Generally,when we have to give a social evaluation or make a population prediction about an area,we measure the level of death firstly.But when it comes to a small area or a small population,the death indexes,such as ... Generally,when we have to give a social evaluation or make a population prediction about an area,we measure the level of death firstly.But when it comes to a small area or a small population,the death indexes,such as age-specific death rate,will fluctuate irregularly,if we get it form the census data with the common methods.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o resolve it.But few scholars in China use Bayesian estimation method which base on decision-making theory.The author consider that this way is simple and efficient,it is worthy of generaliz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年龄死亡 死亡 贝叶斯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与人口死亡率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鸿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共6页
人口死亡率研究一直是人口学家的传统的研究问题之一,经济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更是人口死亡率研究中一个普遍关心的“热点”。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死亡率的现状及下降的程度,促使更多的西方人口学者投入到经济与人口死... 人口死亡率研究一直是人口学家的传统的研究问题之一,经济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更是人口死亡率研究中一个普遍关心的“热点”。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死亡率的现状及下降的程度,促使更多的西方人口学者投入到经济与人口死亡率的研究行列,形成了一个研究经济条件与人口死亡率下降关系的高潮。然而,有关经济与人口死亡率关系研究在我国人口学界尚不多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比较少。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198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资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经济和人口死亡率作一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死亡 期望寿命 婴儿死亡 模型分析 人均GNP 经济水平 传染病 曲线回归方程 病的死亡 死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