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数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 1
-
-
作者
吴頔
余东
-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
-
出处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1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01356)
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Y201319)
-
文摘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在校生数不断增加,其中武汉市位居全国前列.为了研究高校在校生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利用武汉市1992-2012年在校大学生人数数据,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来定量探讨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数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经济增长与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模型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
关键词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人数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GRANGER因果检验
-
Keywords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Economic Growth Co - integration Analysis Granger - causality Test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2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大学生征信系统构建与助学贷款健康发展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亚萍
-
机构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出处
《浙江金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49,共2页
-
文摘
国家助学贷款从1998年提出,1999年试点,到2000年在全国铺开,走到今天已历时7年,但一直进展缓慢,无论是发放贷款的银行,还是借款的学生,或是处于"中间人"位置的高等院校都曾望款兴叹:"助学贷款,难!"目前全国高校大约有142万名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生人数占在校生的15%-20%,有的高校甚至高达30%,所需年需求额71亿元左右,截至2004年12月初,全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2.7个亿,得到贷款的学生仅占申请人数的31%,贷款金额只占申请金额的37%.本来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善举,现在步履蹒跚进展缓慢.
-
关键词
健康发展
系统构建
大学生
2004年12月
国家助学贷款
征信
经济困难学生
1998年
2000年
1999年
高等院校
贷款金额
中间人
高校
在校生
贫困生
发放
人数
申请
试点
银行
借款
-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70.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高等教育必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 3
-
-
作者
程平山
-
机构
兰洲大学
-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1988年第6期8-10,共3页
-
文摘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并应服务于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是基础,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服务于经济基础。教育是上层建筑,是潜在的生产力,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因为:第一,通过教育培养各门专业人才和大批熟练的劳动者。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这是振兴中华,建设繁荣富强国家的基础。第二,在现代再生产过程中,主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技术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扩大再生产。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要有掌握科学技术的人,
-
关键词
文化素质
再生产过程
技术构成
苏联教育
专业结构
在校人数
内涵式
大学生数
中起
经济是基础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江城有群青少年社工
- 4
-
-
-
出处
《社会工作》
2009年第19期26-26,共1页
-
文摘
在武汉市青山区红卫路街虹蔚社区青少年空间里,社工刘茜、李秦雯、曹丽欣和3名实习的在校大学生,守候着放学后到这里活动的孩子们。每天都有几十个中小学生背着书包来到这里。社工们先辅导作业一小时后,而后大家扎堆玩起跳橡皮筋、找朋友等游戏;个别有“心事”的孩子,则在一旁与社工交流。
-
关键词
社区青少年
社工
在校大学生
中小学生
青山区
武汉市
橡皮筋
孩子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C916
[经济管理]
-
-
题名千里亲情一卡牵
- 5
-
-
作者
魏新民
-
机构
工商银行江苏省丰县支行信用卡部
-
出处
《电脑与信用卡》
1997年第2期45-46,共2页
-
文摘
我县每年有大批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现有在校生人数已达6800余人,特别是实施自费和委培教育制度后,学生入校数及其所需费用额同时倍增。一个学生每学期的学杂费、生活费大约在5000元至1万元不等,这些费用大多由家长在开学前一次交给子女或每月定期通过邮局汇款。这种做法有以下四个弊端:一是一次凑足一学期学费,
-
关键词
信用卡
大学生
恶意透支
教育制度
在校生人数
生活费
学杂费
中专院校
学生家长
调查分析
-
分类号
F832.2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