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城区湖泊水质时空差异及其与污染源的空间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霍雯蓉 许峰 +2 位作者 王文荟 尹述政 黄运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40,共9页
为了解武汉市重点湖泊水质状况及其与污染源的空间关联性,通过对武汉城区6个重点湖泊水质进行采样调查,运用遥感解译提取各湖泊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利用排污系数法和SCS模型计算了不同污染源的污染负荷,分析了武汉城区湖泊水质的时空... 为了解武汉市重点湖泊水质状况及其与污染源的空间关联性,通过对武汉城区6个重点湖泊水质进行采样调查,运用遥感解译提取各湖泊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利用排污系数法和SCS模型计算了不同污染源的污染负荷,分析了武汉城区湖泊水质的时空差异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和污染源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武汉城区湖泊水质指标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Cr))、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含量在春、秋两季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季湖泊水质较秋季好,春、秋两季湖泊水质指标氨氮(NH_(3)-N)和COD_(Cr)含量以及秋季湖泊水质指标总氮(TN)和COD_(Mn)含量在武汉主城区与近城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污染源对武汉城区湖泊水质污染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城市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业种植;湖泊中TN和NH_(3)-N含量与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816,湖泊中COD_(Cr)含量与植被用地面积占比的相关系数为-0.658,显示武汉城区湖泊水质与周边建设用地和植被用地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表明武汉主城区与近城区之间的环境差异可对城市湖泊水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质 时空差异 污染源 土地利用类型 空间关联性 武汉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武汉城区旅游开发的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鸿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基础。武汉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目前尚不很强。与资源条件类似的旅游城市广州、上海相比,武汉的旅游开发又有较大差距。本文拟对武汉城区区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开发措施作一初... 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基础。武汉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目前尚不很强。与资源条件类似的旅游城市广州、上海相比,武汉的旅游开发又有较大差距。本文拟对武汉城区区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开发措施作一初步探讨。 1 1 旅游开发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市政府对武汉旅游发展没有足够重视。过去没有专门的领导班子来领导旅游事业的发展,甚至忽视市旅游局的工作汇报。旅游业是一种“引爆”产业,领导部门对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才会给旅游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武汉市旅游景点、设施分属外事、商业、旅游、文物、园林、建筑、公安等部门,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各自为政,影响了武汉旅游的开发。城市美化、市政建设是城市旅游的物质土壤,精神文明是城市旅游的人文土壤,而武汉市在这两方面都做得不够。武汉市容给游客的印象是“脏、乱、差”,甚至有“光灰的城市”之称,严重影响了游客的美感,从而影响了武汉旅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区 区域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 旅游地域 编钟 旅游名牌产品 汉水 城市旅游 区位条件 行为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主城区次浅层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
3
作者 吴江鹏 荣耀 +3 位作者 俞俊平 朱利晴 孙洋 张承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随着武汉市主城区地铁以及大型地下综合体的兴建,次浅层(10~30 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主城区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的重点区域。基于武汉市主城区收集的大量钻孔数据,从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地质结构与地震效应和不良地质灾害等四方面构... 随着武汉市主城区地铁以及大型地下综合体的兴建,次浅层(10~30 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主城区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的重点区域。基于武汉市主城区收集的大量钻孔数据,从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地质结构与地震效应和不良地质灾害等四方面构建影响武汉市主城区次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标度法及最优判断矩阵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值。结合Map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武汉市主城区适宜性评价结果值,结果表明:适宜性优、良、中及差区域的面积占比分别为7.14%、55.62%、26.69%及10.55%,该评价结果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前期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适宜性评价 武汉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景观变化 被引量:27
4
作者 淡永利 王宏志 +2 位作者 张欢 张晓峰 纵兆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1317,共7页
武汉雅称"百湖之市",湖泊是武汉市的重要名片。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提取湖泊水体信息,建立了各个时期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矢量图层,计算了湖泊的面积萎缩率、斑块分... 武汉雅称"百湖之市",湖泊是武汉市的重要名片。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提取湖泊水体信息,建立了各个时期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矢量图层,计算了湖泊的面积萎缩率、斑块分维数和破碎度等景观指数,对2000—20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市各个湖泊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湖泊面积萎缩率大小和其所隶属的环线及政策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各湖泊斑块分维数在1-1.3之间,并越来越接近于1,表明在人类活动持续影响下,其形状变得越来越规则;同时斑块数目增加,湖泊在面积萎缩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破碎,研究显示主要是道路修建所致导致的湖泊分割,湖泊被分割后,自净能力下降,会导致水体污染而最终被填埋。总之,10年武汉市湖泊景观环境朝着不良方向发展,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政策进行水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中心城区 NDWI 湖泊景观变化 萎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公交网络空间结构复杂性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段德忠 刘承良 陈欣怡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71,共6页
针对传统公交网络评价模型的不足,基于分形理论,构建加权分形模型,从网络均衡性、站点可达性、站点-线路异速生长性角度揭示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公交网络空间异质性:武汉中心城区公交网络并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分形,存在空间尺度依赖;公交... 针对传统公交网络评价模型的不足,基于分形理论,构建加权分形模型,从网络均衡性、站点可达性、站点-线路异速生长性角度揭示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公交网络空间异质性:武汉中心城区公交网络并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分形,存在空间尺度依赖;公交线网发育相对迟缓,覆盖水平较低,且在分布形态上围绕测算中心呈强凝聚态展布;公交站点发育相对成熟,覆盖效果良好,其分布形态呈弱集聚态,但公交站点可达性空间差异明显,其发育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和空间共轭关系;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与公交站点建设空间不匹配,公交线网的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对城市主干道的过度依赖性。建议加强6km半径范围外的城郊线路建设,撤销中心城区重复的公交线路,降低公交线路对城市主干路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分形模型 公交网络 空间复杂性 武汉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主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谢双玉 王亚玲 +3 位作者 黄涛 宋秀琴 甘建远 王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2-447,共6页
利用武汉市主城区1996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土壤样品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武汉市主城区1996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市主城区的LUCC表现为水域、耕地... 利用武汉市主城区1996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土壤样品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武汉市主城区1996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市主城区的LUCC表现为水域、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城乡居民用地增加;有机碳密度为林地>草地>耕地>城乡居民绿化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武汉市主城区土壤有机碳总储量先递减后上升,各时期都是耕地和水域的有机碳储量最高,且城乡居民绿化用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年年增加,而水域的有机碳储量年年减少;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的来源主要是水域转化为耕地和城乡居民绿化用地,减少的来源主要是耕地转化为城乡居民绿化用地和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土壤有机碳储量 武汉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新城区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郭翠英 王素萍 +4 位作者 陈钢 洪娟 黄翔 杜雷 练志成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了了解武汉市新城区蔬菜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对其主要种植区(黄陂区)的土壤进行了取样调查,测定土壤中As、Hg、Cd、Cr、Cu、Ni、Pb和Zn 8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作为基准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 为了了解武汉市新城区蔬菜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对其主要种植区(黄陂区)的土壤进行了取样调查,测定土壤中As、Hg、Cd、Cr、Cu、Ni、Pb和Zn 8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作为基准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陂区菜地各项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幅均较大;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调查区土壤进行评价,结果显示As、Cr、Pb、Zn均处于清洁水平,Cu、Ni、Cd、Hg的超标率依次为5.20%、0.58%、15.61%、2.90%,Hg和Cd的污染普遍性及污染程度都是最大的,评价指数分别达4.47和10.94;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调查区域有10.40%的土壤处于污染水平,大部分土壤处于清洁水平。对土壤重金属与pH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i、As含量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b、Hg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武汉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武汉市主城区城市人群聚集时空特征 被引量:58
8
作者 王录仓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2期52-56,共5页
伴随着LAD和LBS的发展及应用,用户的数字足迹为有效展现城市人口流动的轨迹和时空聚集状态提供了便利,弥补了传统城市调研和空间规划的缺陷。本文借助百度热力图,并结合Arc GIS,分析了武汉主城区人口在典型日期(工作日和休息日)流动的... 伴随着LAD和LBS的发展及应用,用户的数字足迹为有效展现城市人口流动的轨迹和时空聚集状态提供了便利,弥补了传统城市调研和空间规划的缺陷。本文借助百度热力图,并结合Arc GIS,分析了武汉主城区人口在典型日期(工作日和休息日)流动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人口集聚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变化,工作日的波动性强于休息日;出行时间存在着相位差,休息日的滞后性和后延性更强。人群活动的时间节律主要受规则性和自由性活动的控制。在空间上,工作日与休息日高集聚的场所有一定差异,工作日以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和就业中心为主,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工作指向性;休息日则指向传统的购物中心、大型交通枢纽和新兴城市综合体。因此,需要对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部分"中心"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热力图 城市人群 时空特征 武汉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城区空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时空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紫琦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0期66-68,71,共4页
指出了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对于大气污染防治、预警预报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结合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10个监测站点每小时PM_(2.5)和PM_(10)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武汉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异... 指出了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对于大气污染防治、预警预报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结合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10个监测站点每小时PM_(2.5)和PM_(10)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武汉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异特征及与气象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PM_(2.5)和PM_(10)浓度均呈现出西部最低、东部居中、中部高低斑块状分布的空间格局。时间上各城区均呈现颗粒物浓度随着月份变化先降低后升高,1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且浓度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武汉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降水量、气温等气象因子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风速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时空变化 气候条件 武汉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年龄结构的综合医院分布的空间公平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余珮珩 陈奕云 +1 位作者 汤坤 余梦颖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2,共7页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结合路网修正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综合医院的可达性,分析包含未成年人群、老年人群在内的不同年龄结构人群的空间公平。结果表明:综合医院的可达性总体呈现长江西岸较高、东岸较低的特征,且各社区到达综合医院...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结合路网修正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综合医院的可达性,分析包含未成年人群、老年人群在内的不同年龄结构人群的空间公平。结果表明:综合医院的可达性总体呈现长江西岸较高、东岸较低的特征,且各社区到达综合医院的便捷性差异较为明显。根据路网距离对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修正可以提高结果精度。多数综合医院的分布对高比例未成年人群社区和高比例老年人群社区无明显倾向性,未成年人群面临较严重的不公平问题。仅有少数综合医院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全局性和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空间公平 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武汉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洪水灾害对城市道路拓扑特征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洪鑫 陈慧婷 +3 位作者 陆砚池 刘晓燕 陈翠珍 刘耀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1-1483,共13页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构建道路拓扑网络,通过水文过程模拟获取积水地图、通勤出行模拟获取道路车流量,选取3种中心性指标表征多降雨重现期下道路网络拓扑特征,通过描述性统计、分布规律拟合及空间可视化等方法分析道路网络拓扑特征...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构建道路拓扑网络,通过水文过程模拟获取积水地图、通勤出行模拟获取道路车流量,选取3种中心性指标表征多降雨重现期下道路网络拓扑特征,通过描述性统计、分布规律拟合及空间可视化等方法分析道路网络拓扑特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①洪水事件对城市道路网络拓扑特征影响显著,50年一遇情景下,道路网络节点与连边数量分别减少20.29%和37.04%,超过80%的节点或连边的中心性指标值发生变化。②洪水情景下道路网络中介中心性最大值及99%分位数有所提高、邻近中心性值有所下降,表明洪水事件使关键节点或连边在道路网络中的影响更加凸显,但节点或连边之间的联通程度受到破坏;中心性累积分布函数的尾部分布也证实了这一结论。③中心城区内关键道路及节点的分布随洪水强度增大呈现出向城市内部收缩的态势,具体表现为由城市二环线附近转移至一环线内沿江大道区域。在未来灾害管理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核心区域道路疏通管控工作,防止拥堵现象发生;同时,加强外围区域道路建设、提高道路排水性能及路网连通性也是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道路网络影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拓扑特征 中心性指标 洪水模拟 通勤出行模拟 武汉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步行性的城市热环境暴露风险区识别及其健康效应——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海莹 银超慧 +2 位作者 卢新海 田明杰 危小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0,107,共7页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运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步行指数计算步行性,通过空间叠加识别出高步行-高热类(预警空间)、高步行-低热类(友好空间)、低步行-高热类和低步行-低热类4类空间,并基于脆弱人群视角探究城市的健康公平性。结...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运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步行指数计算步行性,通过空间叠加识别出高步行-高热类(预警空间)、高步行-低热类(友好空间)、低步行-高热类和低步行-低热类4类空间,并基于脆弱人群视角探究城市的健康公平性。结果表明:预警空间占全域12.53%,呈大小落石状分布于城市中心区,友好空间占全域1.13%,零星散落于预警空间内。研究区内32.50%的常住人口生活在预警空间,33.11%的儿童和40.01%的老年人生活在高步行性和高热环境暴露风险的空间中,预警空间对老年人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老年人健康风险较高。此外,儿童相对于老年人更多生活在低步行性空间,老年人相对于儿童面临更高的热环境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性 热环境 健康公平 暴露风险 武汉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主城区秋色叶树种资源与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童俊 毛静 +4 位作者 徐冬云 董艳芳 方林川 周媛 刘义满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340-345,共6页
通过对武汉主城区主要街道、公园、学校、居民小区等48个样地的实地调查,分析武汉市秋色叶观赏树种的种类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武汉主城区种植的秋色叶树种主要有50种,隶属31科43属。进一步分析目前武汉市秋色叶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 通过对武汉主城区主要街道、公园、学校、居民小区等48个样地的实地调查,分析武汉市秋色叶观赏树种的种类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武汉主城区种植的秋色叶树种主要有50种,隶属31科43属。进一步分析目前武汉市秋色叶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景观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武汉城市植物景观中秋色叶树种的选择与栽培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区 秋色叶树种 园林绿化 植物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绿化带土壤调查分析与改良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莹 纪丹丹 +1 位作者 刘妍君 邓永成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介质和养分源泉,其理化特性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直接影响着植物生长发育和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本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主干道绿化带...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介质和养分源泉,其理化特性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直接影响着植物生长发育和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本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主干道绿化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分0~30 cm、30~60 cm、60~90 cm三层采集土壤样品共160份,分析了土壤容重、含水量、pH值、EC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性质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城市道路绿化土壤容重大,砾石含量高,无明显剖面层次,结构性差。pH平均值为8.10±0.43,以碱性为主,高于自然土壤。土壤养分含量低,分布不均衡,其中有机质含量为0.17~36.40 g·kg^(-1),均值5.92 g·kg^(-1),空间差异大,总体处于极低水平。土壤氮素缺乏,N/P比例失调,碱解氮含量较低(均值43.68 mg·kg^(-1)),有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均值22.67 mg·kg^(-1)),速效钾处于中上水平(均值108.27 mg·kg^(-1)),且表层(0~30 cm)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30~60 cm、60~90 cm)。根据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绿化土壤质量状况,提出了改良城市道路绿化土壤的合理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绿化带 理化性质 土壤改良措施 武汉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武汉主城区园林植物群落树种组成的研究
15
作者 李良 《花卉》 2019年第8期75-76,共2页
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往往会受到各项活动的影响,就武汉来说,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群落树种组成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立足现实情况以确保园林城市建设的科学性。本文基于武汉主城区... 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往往会受到各项活动的影响,就武汉来说,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群落树种组成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立足现实情况以确保园林城市建设的科学性。本文基于武汉主城区园林植物群落研究的重要性出发,对不同类型样地的乔木层优势种进行分析,进一步对比武汉公园与自然、半自然森林,对比公园、道路及校园中绿地植物群落实际情况,以确保为武汉主城区园林建设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区 园林植物群落 树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监测武汉地区2013~2015年地面沉降 被引量:9
16
作者 白林 江利明 汪汉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2-836,共5页
利用2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时序InSAR分析,获取武汉城区2013~2015年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并结合地质、水文及实地踏勘资料进行沉降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区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汉口后湖、青山区工业路及光谷广场附近区域,最大沉降速率... 利用2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时序InSAR分析,获取武汉城区2013~2015年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并结合地质、水文及实地踏勘资料进行沉降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区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汉口后湖、青山区工业路及光谷广场附近区域,最大沉降速率达78.1 mm/a;软土地基上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和荷载增加是造成沉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发现,长江沿岸地表形变与长江水位变化密切相关,初步推测与长江水位对两岸承压水的动态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时间序列InSAR 武汉城区 城市建设 软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分区调控 被引量:1
17
作者 晏金龙 银超慧 +3 位作者 安子豪 张思敏 文倩 陈伟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顾及空间异质性剖析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并定量分区,对因地制宜调控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城市用地与建筑等空间数据,综合利用地理探测器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从... 顾及空间异质性剖析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并定量分区,对因地制宜调控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城市用地与建筑等空间数据,综合利用地理探测器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从全局与局部2个层面探究在控规单元下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的综合影响,并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影响分区。结果表明:全局上三维建筑指标对热环境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大于二维城市用地类型指标,建筑密度(q=0.479)具有全局主导驱动特征。各指标对热环境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工业用地面积占比等指标具有较强的局部驱动特征。以MGWR局部回归系数为基础,根据不同分区内指标影响强度与作用方向的差异性,将武汉市主城区划分为4类调控区,包括三维建筑形态主导区、建筑密度强主导区、水域面积占比与建筑密度共同主导区与综合过渡区,制定因地制宜的调控策略。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基于“控规单元+控制性指标”的组合,并依据各分区不同的影响特征,提出因地制宜的调控策略,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形态优化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城市空间形态 分区调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地理探测器 空间异质性 武汉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长城 王平 《人口与发展》 CSSCI 1995年第4期18-22,51,共6页
武汉市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周长城(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王平(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武汉市辖江汉、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和江岸七个城区,东西湖、汉南、蔡甸3个郊区,武昌、新洲、黄陂3个郊县。1992... 武汉市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周长城(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王平(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武汉市辖江汉、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和江岸七个城区,东西湖、汉南、蔡甸3个郊区,武昌、新洲、黄陂3个郊县。1992年末武汉市全市总面积846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武汉 老年人服务 弱智儿童 居委会 社区服务设施 武汉城区 教育服务 民政部门 服务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多维度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徐欣 胡静 +1 位作者 贾垚焱 田小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38-2148,共11页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居民建筑为研究单元,基于步行、骑行及公共交通3种出行方式,从城市公园绿地数量、质量及可达性3个维度衡量每个建筑单元的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水平。结果表明:(1) 3种交通方式下建筑单元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分...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居民建筑为研究单元,基于步行、骑行及公共交通3种出行方式,从城市公园绿地数量、质量及可达性3个维度衡量每个建筑单元的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水平。结果表明:(1) 3种交通方式下建筑单元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分布相差较大,但整体呈现由城中心沿江区域向外围辐射递减的分布特征;(2)随着居民出行方式的升级,极限出行时间内居民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所享有公园绿地公平性水平逐步提升;(3)城市公园绿地资源与人口分布存在空间失配现象,多数公园绿地分布于城市中部,而南北部城郊区域分布较少,西北和西南部多数区域居民享有公园绿地公平性水平整体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公平性 城市公园绿地 多维度 武汉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蔡甸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贵友 王素萍 +6 位作者 姜利 黄翔 杜雷 洪娟 叶莉霞 张利红 陈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307-310,326,共5页
以武汉市蔡甸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79个土壤样品,分析其中8种重金属(Pb、Cd、Cr、Hg、As、Ni、Cu、Zn)的含量,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为评价基准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该... 以武汉市蔡甸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79个土壤样品,分析其中8种重金属(Pb、Cd、Cr、Hg、As、Ni、Cu、Zn)的含量,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为评价基准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该地区土壤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蔡甸区农田土壤总体清洁状况较好,仅局部地区存在重金属污染状况(21.79%),且以Cd污染为主,另外有不到2%的土壤样点存在As、Cu和Hg轻度以上污染状况,未发现农田土壤受到Cr、Ni、Pb和Zn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武汉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