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武帝时期官营工商业政策及其影响再认识——兼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统制经济 被引量:2
1
作者 傅允生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20,共9页
汉武帝时期为了筹措巨额对外战争经费 ,实行大规模的官营工商业政策。本文认为官营工商业是一种封建统制经济 ,它强调国家干预 ,便于组织财政收入 ,但不利于社会经济尤其是民间工商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且封... 汉武帝时期为了筹措巨额对外战争经费 ,实行大规模的官营工商业政策。本文认为官营工商业是一种封建统制经济 ,它强调国家干预 ,便于组织财政收入 ,但不利于社会经济尤其是民间工商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且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时期 官营工商业 政策 封建统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汉武帝时期的土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作者 陈金凤 《农业考古》 2004年第1期55-58,75,共5页
关键词 武帝时期 土地问题 中国 封建社会 商人 土地兼并 西汉政权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武帝时期的政治生态与皇室赋诗活动 被引量:3
3
作者 来森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43,共8页
晋武帝时期的皇室赋诗活动与政治生态关系密切。一方面受政治生态影响,赋诗活动的动机或主题侧重点不同;另一方面,一些赋诗活动所生成的应制诗对特定的政治生态有所反映,可以补充或完善相关史事。这一时期的赋诗活动,实践并丰富了"... 晋武帝时期的皇室赋诗活动与政治生态关系密切。一方面受政治生态影响,赋诗活动的动机或主题侧重点不同;另一方面,一些赋诗活动所生成的应制诗对特定的政治生态有所反映,可以补充或完善相关史事。这一时期的赋诗活动,实践并丰富了"诗可以观""诗可以群"的文学观念。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将晋武帝于平吴后举行的宴会赋诗活动系于太康二年而非太康元年,更加契合当时的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时期 政治生态 赋诗活动 史料价值 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一、祥瑞与天下——汉武帝时期的太一祭祀与祥瑞“景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达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7-32,共6页
战国时期形成的"太一"祭祀与图像制作传统至汉武帝时代逐步完备。西汉武帝后,"太一"与皇帝已经同体,皇帝在此时也成为"天"的代言人。汉武帝对"太一"的祭祀既与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理... 战国时期形成的"太一"祭祀与图像制作传统至汉武帝时代逐步完备。西汉武帝后,"太一"与皇帝已经同体,皇帝在此时也成为"天"的代言人。汉武帝对"太一"的祭祀既与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理论不谋而合,也与这一时期皇权建构、中央集权的加强息息相关。而借助在祭祀过程中人为呈现"祥瑞景观",汉武帝以视觉艺术的手段,比较合理与有效地呈现了君权天授和皇权统治合法性的政治意图。"祥瑞景观"在西汉中期后也逐步成为历代统治者借此彰显统治合法性与致太平、德政的御用"法器"和获取、维系"天下"的不变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时期 太一 祭祀 祥瑞景观 天下 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人事制度改革探析
5
作者 蒋亮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6期42-47,共6页
在我国古代君王中,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改革人事制度上曾有许多作为。拙稿拟以仕进方面的改革为主线,对汉武帝时期的人事制度改革略陈管见。 (一)
关键词 武帝 武帝时期 改革人事制度 人事制度改革 我国古代 察举 董仲舒 人才制度 用人制度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评价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
6
作者 张嘉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78-83,77,共7页
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是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天津社会科学》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刊发了王连升同志的《关于汉武帝评价的两个问题》一文,对汉武帝打匈奴及其推行的工商政策进行了“重新研究”,提出了新观点... 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是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天津社会科学》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刊发了王连升同志的《关于汉武帝评价的两个问题》一文,对汉武帝打匈奴及其推行的工商政策进行了“重新研究”,提出了新观点。王文认为汉匈战争是汉武帝时崇武派占了上风挑起的.汉武帝是战争的肇事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谨提出不同意见与王文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列传 武帝 汉匈战争 和亲政策 武帝时期 汉朝 西汉 评价 大规模 崇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的财经措施与工商业的发展
7
作者 卢新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89-93,96,共6页
对汉武帝时期财经措施的看法,历来观点不一,说法各异。近来有种意见认为汉武帝的财经措施“实际上则是在抑制商业和手工业,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究竟怎样评价汉武帝的财经措施与工商业的关系,我认为只有认识到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 对汉武帝时期财经措施的看法,历来观点不一,说法各异。近来有种意见认为汉武帝的财经措施“实际上则是在抑制商业和手工业,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究竟怎样评价汉武帝的财经措施与工商业的关系,我认为只有认识到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从西汉中期基本政治、经济情况出发,才能够对汉武帝财经措施作出较为正确的解释。本文试从其目的、措施及结果三个方面,说明汉武帝的财经政策是否抑制了商业和手工业,阻碍了工商业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 私营工商业 武帝时期 豪强地主 西汉中期 富商大贾 手工业者 商业发展 桑弘羊 均输平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敦煌渥洼普氏野马辨析
8
作者 谢新平 莫保儒 王俊杰 《甘肃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45-51,共7页
汉武帝时期在敦煌渥洼成群野马中捕获奇异马匹,文献认为渥洼野马就是普氏野马。由于历史文献缺乏科学描述,无法准确断定渥洼野马就是普氏野马。通过文献考证,对照普氏野马行为特征,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渥洼奇马与汗血... 汉武帝时期在敦煌渥洼成群野马中捕获奇异马匹,文献认为渥洼野马就是普氏野马。由于历史文献缺乏科学描述,无法准确断定渥洼野马就是普氏野马。通过文献考证,对照普氏野马行为特征,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渥洼奇马与汗血马同类,不太可能是走失的家马,而可能是渥洼野马群内出生的个体,因此推测渥洼野马是家马与某种野马混血而成的野生种群,但不太可能是家马与普氏野马的混血野生种群。总之,渥洼奇马是混血野生种群中出生并显现汗血特征的个体,渥洼野马不太可能是普氏野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汗血马 欧洲野马 野马 驯化 武帝时期 敦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汉武帝时期的财经政策——读《盐铁论》的一些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象图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盐铁论》是西汉宣帝时桓宽根据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一年)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行”、“增广”而写成,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西汉中叶的经济史料。本文试图对书中涉及的一些经济思想加以分析,弄清汉武帝时期的一些财经政策,阐明“
关键词 桑弘羊 经济思想 财经政策 武帝时期 盐铁论 封建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富商大贾 西汉中叶 武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养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67-71,29,共6页
西汉中期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外朝的形成。这一重要变化,多年来,在一些通史或秦汉史的专著以及历史教材中,都曾提及。但中外朝为什么会在汉武帝时期出现?它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往往被人们疏忽,很少有... 西汉中期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外朝的形成。这一重要变化,多年来,在一些通史或秦汉史的专著以及历史教材中,都曾提及。但中外朝为什么会在汉武帝时期出现?它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往往被人们疏忽,很少有人论述。我现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时期 武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西汉中期 公孙弘 外朝 地主阶级 中书令 后汉书 秦汉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中央政权和同姓王复辟势力的斗争
11
作者 徐晓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4期77-82,共6页
西汉前期,奴隶制复辟与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主要是在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展开的。文、景、武帝三代奉行法家路线的中央政权与搞分裂、复辟的同姓王之间的斗争,发展为对抗形式:文帝三年(前一七七年)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六年... 西汉前期,奴隶制复辟与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主要是在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展开的。文、景、武帝三代奉行法家路线的中央政权与搞分裂、复辟的同姓王之间的斗争,发展为对抗形式:文帝三年(前一七七年)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六年(前一七四年)淮南王刘长的叛乱阴谋,景帝三年(前一五四年)以刘濞为首的“吴楚七国之乱”,武帝元狩元年(前一二二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的叛乱阴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时期 中央政权 同姓王 西汉前期 地主阶级 对抗形式 七国之乱 淮南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的乐府詩歌
12
作者 厦门大学中文系73級乙班第一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汉高祖之后一个富进有取精神、有作为、有建树的法家政治家。他即位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法家路线。对内,继续打击、消灭分裂割据势力,荡涤奴隶制残余,从而结束丁汉初以来部分分裂局面,巩固了封建制中央集权;对外,粉...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汉高祖之后一个富进有取精神、有作为、有建树的法家政治家。他即位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法家路线。对内,继续打击、消灭分裂割据势力,荡涤奴隶制残余,从而结束丁汉初以来部分分裂局面,巩固了封建制中央集权;对外,粉碎了匈奴奴隶主贵族军事政权的侵扰,维护了汉王朝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在发展我国文化艺术方面,汉武帝同样作出了历史的贡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以整篇的篇幅,阐述了“武帝时文术之盛”,他围绕着文学史的内容,从各个方面,说明了汉武帝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并肯定了汉武帝的促进作用。汉武帝在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功绩,是在乐府诗歌方面。我们这篇短文,只就这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关于乐府,鲁迅先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 武帝时期 鲁迅 中国文学史 董仲舒 地主阶级 郊祀 乐府诗 匈奴奴隶主贵族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淮南鸿烈集》看汉武帝时期的儒法斗争
13
作者 王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3期29-35,共7页
一 《淮南鸿烈集》又称《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豢养儒家大山、小山之徒以及方术之士苏飞、左吾、伍被等等许多人所撰述的;刘安是这部书的主编人。据《史记》和《前汉书》的记载,汉武帝刘彻时期,刘安和崇儒的田蛤(先为汉太尉... 一 《淮南鸿烈集》又称《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豢养儒家大山、小山之徒以及方术之士苏飞、左吾、伍被等等许多人所撰述的;刘安是这部书的主编人。据《史记》和《前汉书》的记载,汉武帝刘彻时期,刘安和崇儒的田蛤(先为汉太尉,后为丞相)勾结,田蛤吹捧他“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应继承皇帝的大位。刘安受到煽动,反形暴露,封地被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武帝时期 儒法斗争 《史记》 刘安 淮南王 刘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景武时期的削藩及其后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岳庆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93-98,共6页
景帝即位,任用晁错削地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削可力争不反,反亟不一定祸大;景帝削藩虽然成绩很大,但导致的七国之乱双方都受损失;削藩不一定非要付出不惜以削地而引起战争的代价。武帝吸取景帝之经验教训,采取了温和的推恩与削地... 景帝即位,任用晁错削地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削可力争不反,反亟不一定祸大;景帝削藩虽然成绩很大,但导致的七国之乱双方都受损失;削藩不一定非要付出不惜以削地而引起战争的代价。武帝吸取景帝之经验教训,采取了温和的推恩与削地的措施,致使众建侯国无独立性,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取得的成效远高于景帝。景武两帝削藩的结果主要是解决了王国的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外,削藩为整个汉朝立下常规,为王莽代汉提供了方便,在经济上为统制政策扫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削藩 吴楚七国之乱 中央集权 诸侯 武帝时期 战争 王莽 梁孝王 王国问题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用人政策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彦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8-51,91,共5页
一汉武帝即位时期,积汉初70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和发展。为汉政权着手解决多年积压的社会问题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一则集权工作还没有完成;二则国威不振,匈奴内侵;三则政治保守,制度不... 一汉武帝即位时期,积汉初70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和发展。为汉政权着手解决多年积压的社会问题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一则集权工作还没有完成;二则国威不振,匈奴内侵;三则政治保守,制度不健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汉建以来一直在朝廷内部争论不休。文、景二帝虽在贾谊、晁错等人的支持下为改革内政外交做了一定的努力,但鉴于国力的匮乏和守旧势力的干扰而没能全面展开。其次,汉初以来,皇权虽在名义上至高无上,但在制定国策及用人上,还要受大臣和外戚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政策 武帝 武帝时期 统治阶级 社会经济 汉初 公孙弘 汉书 御史大夫 统治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帝移民简析
16
作者 刘淑英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5-58,63,共5页
西汉经过五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人民生活日趋安定,社会经济繁荣,国家逐渐富强。
关键词 武帝 匈奴 移民实边 《汉书》 关中 关东 “屯田” 武帝时期 少数民族 列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光武帝对西域属国的政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京华 《理论学刊》 1988年第5期47-48,共2页
自西汉以来,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新疆地方,称为西域。西汉初年,西域有三十六国,东汉时分割为五十五国。西域诸国种族各异,语言不一,互不统属,大部分国家城居在沙漠绿洲上,还有少部分国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各国人口... 自西汉以来,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新疆地方,称为西域。西汉初年,西域有三十六国,东汉时分割为五十五国。西域诸国种族各异,语言不一,互不统属,大部分国家城居在沙漠绿洲上,还有少部分国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各国人口,多的有几万人,少的只有几百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汉光武帝 十六国 游牧生活 匈奴 武帝时期 中原汉文化 汉初 葱岭 八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时期秀才举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蕲阳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6-60,共5页
秀才举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的重要举目之一。对这一举目在西汉时期的设置及其演进,尤其其时是否已成“岁举”,论者向来人言殊异。笔者不揣冒昧,试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浅作考证。一探究西汉时期秀才举的起置以及考订其时是否岁举,首先必须... 秀才举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的重要举目之一。对这一举目在西汉时期的设置及其演进,尤其其时是否已成“岁举”,论者向来人言殊异。笔者不揣冒昧,试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浅作考证。一探究西汉时期秀才举的起置以及考订其时是否岁举,首先必须对汉初察举制度的演进形成进行一番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时期 察举制度 两汉时期 董仲舒 后汉书 武帝时期 中二千石 汉初 诸侯 人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莽时期的工商业政策
19
作者 赵梦涵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58-163,共6页
五均六筦,是王莽时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它从始建国二年(公元十年)开始实行到地皇三年(公元二十二年)宣布取消,共推行了近十二年的时间,基本上与新莽政权相始终。由于王莽改革的失败,使它的政权连同他本人一起都被淹没在农民战争... 五均六筦,是王莽时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它从始建国二年(公元十年)开始实行到地皇三年(公元二十二年)宣布取消,共推行了近十二年的时间,基本上与新莽政权相始终。由于王莽改革的失败,使它的政权连同他本人一起都被淹没在农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从而使人们对这项政策的评价如同对整个王莽改制的看法同样,多数持否定或基本否定的态度。对此,本人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业者 高利贷者 封建国家 中央集权 武帝时期 盐铁官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两武帝与文学发展关系的比较
20
作者 袁济喜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4期138-143,共6页
一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帝王与文学家的关系大多是君臣关系,汉武帝和魏武帝时期尤其是这样。本来,知识分子在先秦属于“士”的阶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春秋战国社会大变动,造成了“士”的解放,他们从旧贵族的最下层走向社... 一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帝王与文学家的关系大多是君臣关系,汉武帝和魏武帝时期尤其是这样。本来,知识分子在先秦属于“士”的阶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春秋战国社会大变动,造成了“士”的解放,他们从旧贵族的最下层走向社会上层,纵横捭阖,游说献策,以至如苏秦、李斯那样位至卿相。在当时剧烈的社会大变动中,他们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历史、人生和文艺的看法,著书立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几乎“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都是文学家。一直到了汉初,纵横家和道家等学说在士人中还颇有市场。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七发》等,就是明证。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 武帝时期 君臣关系 董仲舒 统治思想 封建统治者 司马迁 诸子百家 中国封建社会 独尊儒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