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武威汉简《仪礼》的版本问题——从简本、石经本、今本《仪礼》篇题间的关系着眼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绪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简本《仪礼》现存九篇,每篇都有完整的篇题。这些篇题与石经本、今本《仪礼》的篇题相较,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诸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诸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从此角度出发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各篇题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揭示它们之... 简本《仪礼》现存九篇,每篇都有完整的篇题。这些篇题与石经本、今本《仪礼》的篇题相较,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诸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诸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从此角度出发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各篇题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揭示它们之间在版本上的联系,进而推求简本《仪礼》的版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简 《仪礼》 篇题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丧服》《服传》的成书时代与古今文性质——兼说武威汉简《仪礼》的属性
2
作者 徐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7,共9页
没有足够证据将《服传》的成书时代断在秦始皇焚书之前,即如沈文倬所说《服传》在战国时代已经成书,至汉景帝、武帝之间才转写成隶书。《服传》成书大概在西汉初至汉宣帝甘露三年石渠阁会议之间,之后一直单篇流传,其经传合编的时代要晚... 没有足够证据将《服传》的成书时代断在秦始皇焚书之前,即如沈文倬所说《服传》在战国时代已经成书,至汉景帝、武帝之间才转写成隶书。《服传》成书大概在西汉初至汉宣帝甘露三年石渠阁会议之间,之后一直单篇流传,其经传合编的时代要晚到东汉末期马融、郑玄的时代,而且即使当时注家将经传合编,也仍视《服传》为《仪礼》的记传,因此并未对其古今异文作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服传 古文 今文 武威汉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武威汉简《仪礼》分节符号背后的经学内涵 被引量:2
3
作者 杜以恒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30,164,共11页
划分仪节是解读《仪礼》的重要方法,武威汉简《仪礼》中遍布各类符号530个,其中大部分符号的作用是划分《仪礼》仪节。汉简《服传》甲本、乙本各类符号位置几乎完全一致,说明汉简符号承载的《仪礼》分节体系是西汉《仪礼》文本的重要组... 划分仪节是解读《仪礼》的重要方法,武威汉简《仪礼》中遍布各类符号530个,其中大部分符号的作用是划分《仪礼》仪节。汉简《服传》甲本、乙本各类符号位置几乎完全一致,说明汉简符号承载的《仪礼》分节体系是西汉《仪礼》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通行。而汉简通行分节号亦见于东汉熹平石经《仪礼》残石,进一步证明分节是两汉通行的《仪礼》读法。汉简分节与贾公彦、朱熹等后世学者多有共识,但其精细程度远超后人,且较后人更重视等级、礼成、正变等核心礼学要素,反映出西汉经师对《仪礼》用功之深、琢磨之细,从此亦可窥见汉儒重视章句的学风、独特的礼学理念及一时《仪礼》学之盛。当然,汉简分节粗疏之处亦多,其体系性、准确性仍有不及后世经解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简 《仪礼》 汉代经学 符号 仪节 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武威汉简本《仪礼》札记四则
4
作者 李中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02-103,共2页
本札记校勘、论析了《仪礼》中4处文字问题。它将武威汉简本《仪礼》与今本《仪礼》相对照,并参考唐石经等文献,考释出简本《仪礼》中一个字的本字和今本《仪礼》中的两处错误,并纠正了陈梦家(《校记》)和王念孙、王引之(《经义述闻》)... 本札记校勘、论析了《仪礼》中4处文字问题。它将武威汉简本《仪礼》与今本《仪礼》相对照,并参考唐石经等文献,考释出简本《仪礼》中一个字的本字和今本《仪礼》中的两处错误,并纠正了陈梦家(《校记》)和王念孙、王引之(《经义述闻》)的有关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简 今本 陈梦家 校记 札记 石经 食礼 郑注 王引之 字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