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成矿带闽西北部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启示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磊 林国宣 谢晓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9-142,200,共5页
闽西北地区萤石矿的成因类型多为热液充填型,但成矿构造与岩浆的控矿机制仍有待研究。研究区内萤石矿的地质构造特征、富氟元素岩浆的相互制约关系,对于探索武夷成矿带的成矿规律,对于本区实现萤石矿找矿突破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区内... 闽西北地区萤石矿的成因类型多为热液充填型,但成矿构造与岩浆的控矿机制仍有待研究。研究区内萤石矿的地质构造特征、富氟元素岩浆的相互制约关系,对于探索武夷成矿带的成矿规律,对于本区实现萤石矿找矿突破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区内断裂构造和岩浆岩十分发育,有利于区内萤石矿的形成。萤石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北东向-北北东向断层构造;另外,燕山期早期富氟元素的花岗岩岩浆活动也是本区萤石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之一。萤石矿体呈脉状、复脉状、透镜状,成矿在时间、空间上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充填式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成矿带 闽西北 萤石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成矿带桃溪环形构造区典型矿床成矿背景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世忠 黄正清 +2 位作者 朱筱婷 陈刚 马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69-1582,共14页
武夷山成矿带发育大量的环形构造,桃溪环形构造位于成矿带南部.沿环形构造周边分布大量的大中型铜多金属矿,紫金山铜金矿、岩背锡矿和红山铜矿是其代表.这些矿床成矿年龄集中于125~90 Ma,与桃溪环形带上大多数矿床一样表现为斑岩型-岩... 武夷山成矿带发育大量的环形构造,桃溪环形构造位于成矿带南部.沿环形构造周边分布大量的大中型铜多金属矿,紫金山铜金矿、岩背锡矿和红山铜矿是其代表.这些矿床成矿年龄集中于125~90 Ma,与桃溪环形带上大多数矿床一样表现为斑岩型-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成矿特征.紫金山、岩背和红山矿床的成矿斑岩体成岩年龄94~133 Ma,多为燕山期复式杂岩体中晚期,是中生代晚期壳幔作用的产物.桃溪环形构造是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的结果,并导致了与构造和岩浆相关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溪环形构造 武夷成矿 紫金山铜金矿 成矿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成矿带及邻区上地幔速度结构及其对燕山期岩浆-成矿活动的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峣 张永谦 +5 位作者 严加永 徐志伍 陈淼 王栩 陈昌昕 张文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9-543,共15页
武夷山成矿带燕山期岩浆-成矿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成矿带及邻区的上地幔存在着显著的低速异常,可能与地表的岩浆-成矿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利用分布在华夏地块98个固定地震... 武夷山成矿带燕山期岩浆-成矿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成矿带及邻区的上地幔存在着显著的低速异常,可能与地表的岩浆-成矿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利用分布在华夏地块98个固定地震台站以及59个流动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278个远震事件,采用远震层析成像方法构建了武夷山成矿带及邻区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成像结果表明,武夷山成矿带及其东侧的上地幔存在着显著的低速异常,代表了热物质富集的地幔楔,且上地幔的热物质在这些地幔楔间进行着横向流动。东南沿海的地幔过渡带存在着一个显著的低速异常,推测为新生代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碰撞俯冲的产物。南岭成矿带下方的低速异常从上地幔一直向上延伸到上地壳,可能指示了一个热物质上涌的通道。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武夷山成矿带燕山期岩浆-成矿活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后撤所引起的热物质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成矿 远震层析成像 低速异常 古太平洋板块 岩浆-成矿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武夷山成矿带及邻区成矿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凡 班宜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235-236,共2页
成矿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个地质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矿床及其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地质要素所共同构成的整体,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多期叠加和成矿演化特征,其基本构筑单元是矿床成矿系列(陈毓川等,2007)。开展武夷山成矿带及邻区... 成矿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个地质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矿床及其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地质要素所共同构成的整体,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多期叠加和成矿演化特征,其基本构筑单元是矿床成矿系列(陈毓川等,2007)。开展武夷山成矿带及邻区成矿体系研究,是对区域成矿规律的系统性总结,有助于矿产勘查工作者了解区内成矿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体系 成矿规律 武夷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武夷山成矿带上地壳速度结构与基底特征:万载-惠安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约束 被引量:14
5
作者 林吉焱 唐国彬 +6 位作者 徐涛 蔡辉腾 吕庆田 白志明 邓阳凡 黄敏夫 金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96-4409,共14页
钦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是华南大陆两个重要的成矿带,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陆内造山时期.地质研究表明,基底和地表断裂的特征对成矿过程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上地壳结构特征对成矿差异性特征的认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文基... 钦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是华南大陆两个重要的成矿带,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陆内造山时期.地质研究表明,基底和地表断裂的特征对成矿过程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上地壳结构特征对成矿差异性特征的认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文基于跨越钦杭、武夷山成矿带江西万载至福建惠安的NW-SE向深地震测深剖面初至波数据,利用有限差分走时反演方法,获得了钦杭、武夷山成矿带8 km深度范围内的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其主要特征为:(1)钦杭、武夷山成矿带上地壳P波速度横向非均匀特征明显,以5.8 km·s^-1速度等值线作为基底参考面,发现剖面基底埋深较浅,约1.0~3.0 km;钦杭成矿带的基底埋深总体小于武夷山成矿带,分别为0.5~2.0 km和1.5~3.0 km;(2)P波高速区(速度正异常区)与地表出露的岩浆岩对应较一致,P波低速区(速度负异常区)与主要的断裂位置或沉积盆地对应较一致,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和政和—大浦断裂下方的低速特征显示两条断裂至少向深部延伸8 km以上,暗示两条断裂具备深大断裂的性质,推测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可能是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的边界;(3)综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我们推测钦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上地壳P波速度的不同,反映了深部岩浆作用过程的差异,基底深度及断裂性质是造成两个成矿带成矿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杭成矿 武夷成矿 有限差分走时反演 结晶基底 上地壳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聚束噪声成像揭示钦杭与武夷山成矿带上地壳精细结构 被引量:6
6
作者 侯爵 徐涛 +2 位作者 吕庆田 郑孟杰 白志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81-3899,共19页
华南地区是全球重要的钨锡等多金属矿集区之一,是我国东部中生代成矿最具代表性区域.然而该区主要成矿带的矿床类型和成矿特征却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加深对区域成矿背景的认识和厘清控制成矿差异的因素,我们基于主动源和被动源联合探测“... 华南地区是全球重要的钨锡等多金属矿集区之一,是我国东部中生代成矿最具代表性区域.然而该区主要成矿带的矿床类型和成矿特征却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加深对区域成矿背景的认识和厘清控制成矿差异的因素,我们基于主动源和被动源联合探测“万载—永春”剖面所记录的环境噪声数据,开展了双聚束噪声成像,获得了剖面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主要认识如下:(1)S波速度模型异常特征刻画了研究区域内不同类型的断裂及其深部展布形态和速度特征.钦杭成矿带内的江山—绍兴断裂具有逆冲性质,西北倾向,深切地壳,控制中生代斑岩岩浆系统;武夷山成矿带内的走滑断裂几乎均以高角度切穿上地壳,与其相伴发育的铲式断层控制了大量的走滑拉分盆地和火山断陷盆地的发育.(2)剖面下方的速度结构在横向上具有强烈的速度异常变化,且武夷山成矿带内的平均S波速度略高于钦杭成矿带,反映了武夷山成矿带上地壳以壳源花岗岩和酸性火山岩为主体,而钦杭成矿带上地壳以巨厚的元古宙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为特征.(3)综合证据表明,中下地壳物质组成差异是导致两个成矿带具有不同成矿金属组合的根本原因.在钦杭成矿带,尽管浅部地壳平均S波速度低,但下地壳高速异常显著,反映其下部地壳偏镁铁质;武夷山成矿带浅部地壳平均S波速度高,但下地壳相对低速,反映下部地壳为偏长英质古老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杭成矿 武夷成矿 双聚束分析 噪声成像 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成矿带浙江段成矿物质来源铅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纪世磊 贾宝剑 +2 位作者 楼章华 金宠 邵新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6-414,共19页
在区域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武夷山成矿带浙江段22组变质基底、29组岩浆岩以及5个典型矿床矿石铅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区内变质岩铅同位素具有明显上地壳源特征,不同时期岩浆岩铅同位素特征各有差异,但整体以上地壳源铅、造山... 在区域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武夷山成矿带浙江段22组变质基底、29组岩浆岩以及5个典型矿床矿石铅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区内变质岩铅同位素具有明显上地壳源特征,不同时期岩浆岩铅同位素特征各有差异,但整体以上地壳源铅、造山带混合铅为主。研究区典型矿床的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以造山带(混合)铅为主,部分有更深源(下地壳或地幔)铅的参与。另外,矿石铅与燕山期岩浆岩铅同位素组成相近,燕山期岩浆作用可能为区域成矿主控因素,并提供了最主要的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武夷成矿 铅同位素 燕山期岩浆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成矿带燕山期岩浆岩地质年代学研究——以天华山盆地鹅湖岭组及打鼓顶组年龄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涛 向蜜 田世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443-450,共8页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多金属矿产重要产地之一,带内大多数金属矿床的形成均与岩浆岩密切相关,故岩浆岩年代学的研究对于认识区内地质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规律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定年方法及测年锆石挑选的差异性,带内岩浆岩年龄呈现多而杂...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多金属矿产重要产地之一,带内大多数金属矿床的形成均与岩浆岩密切相关,故岩浆岩年代学的研究对于认识区内地质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规律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定年方法及测年锆石挑选的差异性,带内岩浆岩年龄呈现多而杂的现象,时代归属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总结带内岩浆岩的年代学数据,提出了在带内岩浆岩测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修正了部分由于定年方法制约而误判的地层形成时代。研究认为武夷山火山盆地内花岗斑岩应归类于侏罗纪的一套侵入岩,天华山盆地内的打鼓顶组及鹅湖岭组的火山岩年龄为140 Ma更为可靠,同属白垩纪。同时针对年代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岩浆岩进行测年时的注意事项与锆石挑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成矿 同位素年代学 花岗斑岩 火山碎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行洛坑大型钨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69
9
作者 张家菁 陈郑辉 +3 位作者 王登红 陈振宇 刘善宝 王成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7,共6页
行洛坑钨矿是目前福建最大也是武夷山成矿带最大的钨矿,已知储量主要分布于岩体内部,宜归属于斑岩型钨矿范畴。本文通过Re-Os法和Rb-Sr等时线法测定花岗岩体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56.3±4.8Ma,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 行洛坑钨矿是目前福建最大也是武夷山成矿带最大的钨矿,已知储量主要分布于岩体内部,宜归属于斑岩型钨矿范畴。本文通过Re-Os法和Rb-Sr等时线法测定花岗岩体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56.3±4.8Ma,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7.5±2.9Ma,表明成矿作用与岩浆岩的形成基本同步,并延续了大约10Ma。因此,行洛坑钨矿虽然属于斑岩型钨钼矿但岩体以外的空间也可能找到石英脉钨矿,而整个武夷山成矿带中生代持续而复杂的成矿历史预示了其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洛坑钨矿 RE-OS年龄 RB-SR年龄 福建 武夷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行洛坑钨矿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Sr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辉 丰成友 +4 位作者 李荣西 李超 赵超 陈欣 王光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8-716,共19页
行洛坑钨矿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是该带目前规模最大的钨矿床。钨矿体主要产于强烈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顶部,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及大脉状多种矿化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含量近1∶1。关于矿床的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目前... 行洛坑钨矿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是该带目前规模最大的钨矿床。钨矿体主要产于强烈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顶部,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及大脉状多种矿化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含量近1∶1。关于矿床的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详细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产出的不同世代白钨矿开展了系统的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的研究工作。行洛坑钨矿由早至晚可以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细脉浸染状白钨矿-辉钼矿阶段(阶段Ⅰ)、钾长石-白钨矿-黑钨矿-绿柱石阶段(阶段Ⅱ)及硫化物-黑钨矿-白钨矿-碳酸盐阶段(阶段Ⅲ)。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 Cl-H_2O-CO_2体系。H-O与Sr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仅成矿晚期阶段有少量的大气降水加入。阶段I白钨矿相对富REE、Mo、Na和Nb,贫Sr;而随着流体演化,白钨矿REE、Mo、Na、Nb含量逐渐降低,Sr含量显著升高。阶段I白钨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CL图像显示细密的、均匀的震荡环带,稀土元素主要与Na和Nb结合进入白钨矿晶格;阶段Ⅱ、阶段Ⅲ白钨矿呈半自形-他形,不发育或仅发育宽缓的、不规则震荡环带,稀土元素与Ca(Ca的离子空位)结合置换白钨矿中的Ca。结合蚀变与矿化特征,认为阶段I白钨矿形成于低水岩比环境,由初始岩浆流体沿微小裂隙渗透交代而形成;而阶段Ⅱ、Ⅲ白钨矿形成于高水岩比环境,CO_2的不混溶作用伴随强烈的水岩反应导致了钨的富集沉淀。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行洛坑钨矿属于广义的斑岩型钨矿,细脉浸染状矿化构成了钨成矿的基础,而网脉状、大脉状矿化的叠加是钨进一步富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流体演化 斑岩型钨矿 行洛坑 武夷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成矿远景评价的MapGIS空间分析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文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0-288,共9页
以综合信息成矿远景预测评价模型(方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信息量法的改进,导出基于二态赋值与因子分析的线性加权法、加权闵可夫斯基距离法成矿远景综合评价模型;将信息量法等拓展为地质变量构置、筛选、赋值(变换)的方法,作为面向成矿... 以综合信息成矿远景预测评价模型(方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信息量法的改进,导出基于二态赋值与因子分析的线性加权法、加权闵可夫斯基距离法成矿远景综合评价模型;将信息量法等拓展为地质变量构置、筛选、赋值(变换)的方法,作为面向成矿远景定量预测评价GIS空间分析建模的依据(领域模型);应用混合型空间模型法,构建了基于变量存在与否赋值的成矿远景定量预测评价MapGIS空间分析模型。以武夷山成矿带1∶5万长坑幅铁、铜、铅锌成矿远景预测为例,应用构建的模型,进行定量预测评价。共圈定铁、铜、铅锌成矿远景区12处,其中,A类3处、B类3处、C类6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预测评价 空间分析模型 地质模型 武夷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冷水坑矿床含矿花岗斑岩的Sr-Nd及锆石Hf-O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龚雪婧 曾建辉 曹殿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831,共14页
江西冷水坑铅锌矿床是武夷成矿带北段的典型矿床,矿区内含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62.0±2.0)Ma,岩浆分异程度较高,具有高SiO2(69.46%~75.52%)、高K2O(K2O/Na2O>3.22)、强过铝质(ASI=1.20~1.96)的特征。岩体发育较明显的Eu负... 江西冷水坑铅锌矿床是武夷成矿带北段的典型矿床,矿区内含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62.0±2.0)Ma,岩浆分异程度较高,具有高SiO2(69.46%~75.52%)、高K2O(K2O/Na2O>3.22)、强过铝质(ASI=1.20~1.96)的特征。岩体发育较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Th、U,而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Nb、Ta、P、Ti。全岩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冷水坑含矿花岗斑岩具有极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4005~0.76518)与低的εNd值(-11.48^-10.78),锆石Hf-O同位素测定值变化范围较小,176Hf/177Hf介于0.282317~0.282460,具有负的εHf(t)值(-12.39^-7.62)和相对较高的δ18O值(7.23‰~8.81‰),指示岩浆主要来自于成熟地壳,可能起源于北武夷地区变质基底,源岩为基底变质岩,这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挤压背景下的地壳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Hf-O同位素 花岗斑岩 冷水坑 武夷成矿带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行洛坑钨矿床黑钨矿LA-ICP-MS 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清清 高剑峰 +1 位作者 唐燕文 闵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8-1291,1311,共15页
为精确厘定福建行洛坑钨矿床成矿时代和揭示其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利用LA-ICP-MS对矿床中的浸染状石英细脉和大脉中的黑钨矿进行了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细脉和大脉中黑钨矿的原位U-Pb年龄分别为(151.3±5.... 为精确厘定福建行洛坑钨矿床成矿时代和揭示其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利用LA-ICP-MS对矿床中的浸染状石英细脉和大脉中的黑钨矿进行了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细脉和大脉中黑钨矿的原位U-Pb年龄分别为(151.3±5.8)Ma和(150.5±8.1)Ma。钨成矿时代与南岭地区钨矿化幕次相吻合,表明华南晚侏罗世大规模钨成矿作用可能从南岭地区向东延伸至武夷山成矿带。细脉黑钨矿较大脉黑钨矿具有更低的δEu值,但Nb、Ta含量更高,暗示早期的浸染状石英细脉形成于相对还原环境,晚期可能由于大气降水的增加使氧逸度升高。此外,黑钨矿Y/Ho、Zr/Hf值的非CHARAC行为及其稀土模式四分组效应暗示钨成矿过程中氟对钨等元素的迁移、富集起着重要作用。黑钨矿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曲线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钨矿相似,均为重稀土富集型。研究表明行洛坑钨矿属于石英脉型钨矿而非以往认为的斑岩型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洛坑钨矿床 黑钨矿 U-PB定年 武夷成矿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