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复合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钱海霞 熊惟皓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1,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目前用于隐身技术的各种吸波材料,重点介绍了纳米复合隐身材料的结构、特性、分类、隐身机理和制备方法,并指出了隐身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纳米复合隐身材料 溶胶-凝胶法 制备 隐身机理 武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核能安全利用铸就铜墙铁壁——核材料论坛侧记
2
作者 王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84-785,共2页
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教授重点介绍了支撑获取核武器材料千万大气压下精确数据的梯度飞片材料,能模拟核武器内爆早期复杂动力学过程的”波阻抗复杂变化”梯度材料。
关键词 材料 安全利用 武器材料 论坛 核能 武汉理工大学 动力学过程 梯度飞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252)Cf源驱动核材料浓度识别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乐林 魏彪 +2 位作者 李鹏程 冯鹏 周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117,共7页
针对核武器/核材料识别系统中核材料浓度识别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Monte Carlo方法,通过建立^(252)Cf源驱动核材料裂变中子信号样本库,模拟分析了随探测器距离和角度及核材料浓度变化的裂变脉冲中子信号特点,基于深度学习之卷积神经网络... 针对核武器/核材料识别系统中核材料浓度识别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Monte Carlo方法,通过建立^(252)Cf源驱动核材料裂变中子信号样本库,模拟分析了随探测器距离和角度及核材料浓度变化的裂变脉冲中子信号特点,基于深度学习之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了一种^(252)Cf源驱动核材料浓度识别方法,实现了对测试样本浓度的识别,且还与BP神经网络和K最近邻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核材料浓度识别,得到了高达92.05%识别准确率,不仅解决了因探测器距离和角度变化时对核材料浓度识别准确率影响的难题,而且还获得了优于BP神经网络和K最近邻算法对核材料浓度识别的认识,这为^(252)Cf源驱动核材料浓度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核材料 裂变中子信号库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浓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评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汉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0-52,共3页
1995年4月17日至5月1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条约》)审议和延期大会。这次大会是在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形势下第一次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并决定《条约》延期的重大问题,因而备受国际社会广泛的关... 1995年4月17日至5月1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条约》)审议和延期大会。这次大会是在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形势下第一次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并决定《条约》延期的重大问题,因而备受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全面禁止核武器 无限期延长 和平利用核能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防止核扩散 “决定” 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公约 无核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18
5
作者 高娃 罗建民 杨建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4,共4页
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发展史及近年来研究的进展情况,综述了国内外双相不锈钢的主要种类、力学性能、腐蚀性能等特点,介绍了国外研制开发的几种新型双相不锈钢及其在工业上的一些主要应用,并初步探讨了双相不锈... 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发展史及近年来研究的进展情况,综述了国内外双相不锈钢的主要种类、力学性能、腐蚀性能等特点,介绍了国外研制开发的几种新型双相不锈钢及其在工业上的一些主要应用,并初步探讨了双相不锈钢在武器装备上应用的必要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腐蚀性能 发展方向 武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耐高温纳米防护涂料研究
6
作者 孟宇 曾金芳 +1 位作者 吴轲 陶敬泳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67,共4页
以环氧树脂化学改性有机硅树脂为基体材料,纳米粒子为填料并采用了常温固化体系,研制了耐高温防护涂层。该涂层固化后的热学、力学性能良好,各项测试结果完全满足指标要求。该耐高温涂料可采用喷涂法成型,工艺性能良好,操作简单。
关键词 耐高温性能 纳米材料 防护涂料 力学性能 固化剂 有机硅树脂 环氧树脂 化学改性 航天材料 航空材料 武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取证分析方法研究和运用的评述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成安 宋家树 伍钧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4,共6页
为了国家的安全利益,核取证分析领域的很多科学家过去在放射性材料探测和属性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用于追踪、探查武器用核材料和其他危害公众安全的放射性材料的非法流通。它涉及材料的物理、化学、生物... 为了国家的安全利益,核取证分析领域的很多科学家过去在放射性材料探测和属性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用于追踪、探查武器用核材料和其他危害公众安全的放射性材料的非法流通。它涉及材料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属性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核取证分析技术已形成了一门特殊的,新的学术研究领域。研究核取证分析方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防止恐怖分子得到核武器,也防止他们得到核材料,包括动力堆中的放射性材料和一般民用放射性材料。要尽可能从有关材料的属性信息得到与环境相关的线索,帮助我们追踪其走私的途径,以回答:是什么材料?来自何处?如何运到被截获地的?如何由合法转为非法的?是谁干的?简要地描述了核取证分析的内容、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取证分析 材料的属性 武器级核材料 放射性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