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写本P.2385V《武则天为父母写经发愿文》的文体价值和传播意义
1
作者 邵郁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敦煌写本P.2385V《发愿文范本》中抄录了一篇发愿文,文采斐然,文学价值颇高。学界通过与其他写卷的比对研究,确认该文实为武则天为父母抄写《妙法莲华经》前的序文。该序文因措辞华丽,被僧人辑录并用作各类斋会的范本,在敦煌文献中以多... 敦煌写本P.2385V《发愿文范本》中抄录了一篇发愿文,文采斐然,文学价值颇高。学界通过与其他写卷的比对研究,确认该文实为武则天为父母抄写《妙法莲华经》前的序文。该序文因措辞华丽,被僧人辑录并用作各类斋会的范本,在敦煌文献中以多种写本形式流传。有趣的是,距武后写经二十余年后的证圣元年中元节,魏收等五人以及恒娥等三妹委托两位比丘尼为三代先人祈求冥福,修造石浮图一座,并刻铭为记。这种为亡亲作功德的做法,在唐开元、天宝年间极为盛行。魏收等人所刻《张君浮图铭》将武后写经发愿文的词句原样照搬。浮图铭作为铭刻文体包含了铭、赞、颂、记等文体特征,然其实质为祝祷文体。P.2385V从经序本被辑录为发愿文范本,再被铭刻文本采用,经历了文本镌写材质的变化,体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土文化的紧密互动和融汇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385V 武则天为父母写经发愿文 范本 浮图铭 体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则天为已逝父母写经发愿文及相关敦煌写卷综合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和平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6年第3期1-22,共22页
本文首先录文、整理了武则天为已逝父母抄写《妙法莲华经》三千部的发愿文、为已逝父母抄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千部的发愿文、为太子李弘抄写《一切道经》三十六部的序文,将三篇保存于敦煌写本中的武则天佚文加以发现和复原,为学界... 本文首先录文、整理了武则天为已逝父母抄写《妙法莲华经》三千部的发愿文、为已逝父母抄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千部的发愿文、为太子李弘抄写《一切道经》三十六部的序文,将三篇保存于敦煌写本中的武则天佚文加以发现和复原,为学界提供新资料。其次是论证和确认这三篇文章的作者为武则天。第三是探讨了由整理这三篇文章引出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特别是将敦煌藏经洞这一批咸亨至仪凤中宫廷写经的来源交代得比较清晰,基本搞清了与此关联的一些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写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郑和写经》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万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写经与刻经是佛教史上一种虔诚礼佛方式,郑和一生施财印刻了多部佛经,已为学界所熟知。新发现的永乐十二年(1414年)《郑和写经》现藏于龙美术馆,为郑和与佛教关系又提供了一件重要的实物证据。文章从这部写经的发愿文谈起,结合相关考古... 写经与刻经是佛教史上一种虔诚礼佛方式,郑和一生施财印刻了多部佛经,已为学界所熟知。新发现的永乐十二年(1414年)《郑和写经》现藏于龙美术馆,为郑和与佛教关系又提供了一件重要的实物证据。文章从这部写经的发愿文谈起,结合相关考古及传世文献等资料,论证这是郑和写经的首次发现,并对写经内容及其目的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 写经 首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