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武侯祠植物碳汇效益研究
1
作者 赵滢瀛 贾玲利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57-64,共8页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公园绿地结合蜀地历史与地域条件衍生出来的特色表达,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体现,亦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具有文化属性和生态价值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碳汇效益是对此议题的重要呼应。...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公园绿地结合蜀地历史与地域条件衍生出来的特色表达,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体现,亦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具有文化属性和生态价值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碳汇效益是对此议题的重要呼应。以成都武侯祠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植物种类、胸径、冠幅、冠高、枝下高等数据,结合城市树木叶面积回归模型计算其碳汇能力。结果表明:成都武侯祠部分植物群落存在碳汇能力较弱但文化属性较强的特征,为实现成都武侯祠文化生态功能的双重提升,在分析了其植物碳汇潜力、群落分布的基础上,从优化群落功能、应用高碳汇本土树种、结合艺术文化表达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效益 西蜀园林 名人纪念园林 植物配置 成都武侯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学视角下人口流动实践与城市空间塑造的互构——基于武侯祠横街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洁 王鹏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4,共14页
武侯祠横街的渊源与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有关,在当代城市发展中日益繁盛,遂吸引流动人口日益汇聚于此务工经商,成为一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商业街区。特色商业空间的发展与人口流动实践之间,在持续不断的互构过程中实现了共生发展:一方面,依托... 武侯祠横街的渊源与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有关,在当代城市发展中日益繁盛,遂吸引流动人口日益汇聚于此务工经商,成为一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商业街区。特色商业空间的发展与人口流动实践之间,在持续不断的互构过程中实现了共生发展:一方面,依托城市空间,横街流动群体在实践中呈现内部分化、向上流动与边界弥合并存的趋势,流动效应持续累积;另一方面,流动实践不断充盈和塑造城市空间,推进横街走向包容性文化空间、民族互嵌式社会空间的内涵式发展。武侯祠横街人口流动实践与城市空间塑造之间的互构共生进程,验证了芝加哥学派所论人类活动与空间结构之互构关系,又与其城市空间形态所现“区隔”存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学 武侯祠横街 人口流动实践 城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勉县武侯祠
3
作者 陆琦 《广东园林》 2023年第3期98-100,共3页
陕西汉中一带,古时是秦、蜀间重要通道,是汉中盆地的军事要隘,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汉江从勉县穿过,位于城南的定军山依偎着汉江,与城北的天荡山遥遥相对。这里曾是三国时期的战场。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占据汉中后,欲长期与蜀对峙,... 陕西汉中一带,古时是秦、蜀间重要通道,是汉中盆地的军事要隘,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汉江从勉县穿过,位于城南的定军山依偎着汉江,与城北的天荡山遥遥相对。这里曾是三国时期的战场。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占据汉中后,欲长期与蜀对峙,派夏侯渊、张郃驻重兵,运粮囤积于天荡山。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汉中,在阳平关与曹军对峙,诸葛亮遣赵云、黄忠攻打天荡山,打败守将张郃后在此安营扎寨。在随后的战斗中,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占领定军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侯渊 三国时期 汉中盆地 兵家必争之地 陕西汉中 勉县武侯祠 阳平关 诸葛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武侯祠园林布局及造景特色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非非 陈其兵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祠庙,其君臣合庙共祀的格局为全国罕见。该祠以三国文化为脉络,将园林规则布局与自然布局相融合,把庄严肃穆的祠庙景观与清新自然的川西园林景观有机融合。成都武侯祠在造园上通过...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祠庙,其君臣合庙共祀的格局为全国罕见。该祠以三国文化为脉络,将园林规则布局与自然布局相融合,把庄严肃穆的祠庙景观与清新自然的川西园林景观有机融合。成都武侯祠在造园上通过巧妙安排空间序列、植物配置、山石水体,营造出自然、古朴、典雅的颇具人文精神的园林意境,成为四川乃至全国祠庙园林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侯祠 祠庙园林 特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信仰与社会控制:从宋代龙州修建武侯祠谈起 被引量:3
5
作者 曾穷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08,共7页
本文通过对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龙州知州洪咨夔下令拆毁邓艾祠改为祭祀诸葛亮这一事件的分析,探讨了民间诸葛亮信仰的兴盛,以及由魏晋至宋,官方对诸葛亮的祭祀和信仰历经从禁止到认可、推广的转变,讨论了持续的民间信仰对官方礼仪变... 本文通过对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龙州知州洪咨夔下令拆毁邓艾祠改为祭祀诸葛亮这一事件的分析,探讨了民间诸葛亮信仰的兴盛,以及由魏晋至宋,官方对诸葛亮的祭祀和信仰历经从禁止到认可、推广的转变,讨论了持续的民间信仰对官方礼仪变动的影响。诸葛亮成为民间与官方共享的符号资源,被官方和民间基于不同的立场予以操弄和诠释,具体到龙州这一地方社会,宋代武侯祠的修建,即是以诸葛亮信仰来实现边地的社会控制,强化国家力量的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信仰 武侯祠 社会控制 国家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侯祠桂荷楼穿斗木构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娇 朱占元 +2 位作者 李静 邹祖银 梁危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1-219,共9页
为探究构造差异对穿斗式木构架结构性能影响,文中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桂荷楼标准横向、减柱造横向、纵向3种穿斗木构架的变形特性和抗震性能。研究表明:穿斗木构架侧向变形能力好,但节点受力复杂,各立柱受力不均... 为探究构造差异对穿斗式木构架结构性能影响,文中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桂荷楼标准横向、减柱造横向、纵向3种穿斗木构架的变形特性和抗震性能。研究表明:穿斗木构架侧向变形能力好,但节点受力复杂,各立柱受力不均,半榫、柱脚、直榫节点易滑移;穿斗木构架耗能能力优,耗能系数随加载位移增大而增大,地震能量主要由木结构底层承担;横向穿斗木构架底层刚度弱,一层的初始层间刚度为二层的65.94%,竖向刚度不规则,底层易损伤;纵向穿斗木构架二层刚度弱,二层的初始层间刚度为一层的60.82%,二层易变形;减柱造做法加剧节点滑移,使穿斗木构架一、二层刚度减小了19.36%、14.46%,底层承载能力降低20.60%。最后,根据骨架曲线,建立了穿斗木构架力学模型,提出了桂荷楼文物修缮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斗木构架 抗震性能 减柱造 拟静力试验 武侯祠桂荷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陕西勉县武侯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岁平 佘星银 《文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4,56,共7页
陕西勉县武侯祠是全国第一座武侯祠,也是刘后主刘禅诏定唯一的武侯祠.这在全国武侯祠之中,早已是不争而明的事实.不过这些武侯祠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这里以不同的纪念方式传承着这位千古贤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古今皆然之... 陕西勉县武侯祠是全国第一座武侯祠,也是刘后主刘禅诏定唯一的武侯祠.这在全国武侯祠之中,早已是不争而明的事实.不过这些武侯祠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这里以不同的纪念方式传承着这位千古贤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古今皆然之精神,以此焕发出创造新历史的精神原动力.正因为如此,各地武侯祠的社会教育意义不言自喻,其功能亦日见增强.因此,分析历史时期武侯祠的纪念活动,应该说是研究武侯祠的历史沿革与诸葛亮文化现象的重要内容,尽管各地武侯祠纪念的形式多样,内容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现存陕西勉县武侯祠、墓碑石等实物资料,以及虚白道人(李复心)<忠武侯祠墓志>等文献资料,以勉县武侯祠、墓为中心,以清代为时代界限,分析其重要的纪念形式--祭祀以及清明庙会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勉县武侯墓前有山门、献殿等,兼备武侯祠的功能,又可视作一座己变相的武侯祠,再说早期的勉县武侯祠,其祠址紧临武侯墓,祠、墓近在咫尺,故武侯墓亦纳入本文论述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祭祀 庙会 清代 陕西 勉县武侯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武侯祠园林艺术特征及其传承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楚 贾玲利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1期21-26,共6页
武侯祠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后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成为君臣合祀祠庙,是巴蜀名人纪念性园林的杰出代表。采用文献梳理以及实地调研的方式,重点对成都武侯祠的空间布局、建筑序列、植物配置三方面的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园具... 武侯祠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后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成为君臣合祀祠庙,是巴蜀名人纪念性园林的杰出代表。采用文献梳理以及实地调研的方式,重点对成都武侯祠的空间布局、建筑序列、植物配置三方面的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园具有主从突出均衡对称的建筑布局、融入诗情的植物景观、多样与统一相融的整体布局等园林艺术特色,并提出了在后续传承中要因地制宜、主题统一、注重场所精神与文人意境营造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侯祠 园林艺术 特征 纪念性园林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孔明送东风”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案例
9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1-121,共1页
一、项目策划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孔明送东风”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于2018年正式启动,现有项目成员50余名,分为社会组、专家组、国际组及学生组四大类,分布于咨询、讲解、社教、摄影、文明劝导等众多岗位,开展馆内日常志愿服务与馆外系列主... 一、项目策划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孔明送东风”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于2018年正式启动,现有项目成员50余名,分为社会组、专家组、国际组及学生组四大类,分布于咨询、讲解、社教、摄影、文明劝导等众多岗位,开展馆内日常志愿服务与馆外系列主题志愿活动。二、组织实施(一)三国文化传承进校园截至目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孔明送东风”文化志愿小分队已先后走进成都20余所中小学校,传授“三国书院”系列原创社教课程,把三国历史文化主动送到学生身边。同时联合社会机构,进行武侯祠“双语小小讲解员”培训和“中国小诸葛”海外学堂授课,培养历史文化传播小使者,让更多海外观众感受三国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武侯祠 中小学校 文化传承 项目策划 文化志愿服务 文化魅力 博物馆 社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陕西勉县武侯祠研究(一)
10
作者 冯岁平 《文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清代 陕西勉县 武侯祠 名胜古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尽游南阳武侯祠
11
作者 田鑫 《农电管理》 2014年第9期71-71,共1页
南阳,又称“南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值得游览的地方自然很多。但是,游遍大美南阳,尽游当数武侯祠。武侯祠,又名诸葛庵,位于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为纪念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修建。据查,武侯祠不... 南阳,又称“南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值得游览的地方自然很多。但是,游遍大美南阳,尽游当数武侯祠。武侯祠,又名诸葛庵,位于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为纪念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修建。据查,武侯祠不仅南阳一处,成都武侯祠更名扬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武侯祠 诸葛庵 卧龙岗 《出师表》 南都 诸葛瞻 诸葛草庐 禹锡 千古名篇 诸葛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白道人及其《忠武侯祠墓志》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岁平 《文博》 2000年第6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武侯祠 墓志 诸葛亮 蜀汉 三国 资料 清代 道人 孔明 同一
全文增补中
论诸葛武侯的出山——访成都武侯祠有感
13
作者 方德昭 《思想战线》 1980年第2期85-88,共4页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西南重镇成都古代的历史,与三国时期的蜀汉密不可分。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蜀汉在人们的心目中,较诸曹魏、孙吴更得人心,一向被视为正统。刘备、关羽、张飞以及赵云、庞统等三国人物,...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西南重镇成都古代的历史,与三国时期的蜀汉密不可分。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蜀汉在人们的心目中,较诸曹魏、孙吴更得人心,一向被视为正统。刘备、关羽、张飞以及赵云、庞统等三国人物,说书人讲得眉飞色舞,聆听者也百闻不厌。而在这批历史人物中,千百年来,备受崇敬,被视为神明的则推诸葛孔明。事实也确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 三国时期 三国人物 历史人物 三分天下 曹魏 孙吴 刘禅 祠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禛诗文集的删定与清代文字狱——碑刻所见王士禛集外诗的史料印证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晓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0,共5页
今陕西汉中市勉县武侯祠保存的《阮亭题诗碑》题有王士禛《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传世王士禛诗文集都未收录。此诗系王士禛于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十一日谒沔县诸葛武侯祠时所作,晚年感觉到文字狱有山雨欲来之势,故删去,未收入其诗集... 今陕西汉中市勉县武侯祠保存的《阮亭题诗碑》题有王士禛《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传世王士禛诗文集都未收录。此诗系王士禛于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十一日谒沔县诸葛武侯祠时所作,晚年感觉到文字狱有山雨欲来之势,故删去,未收入其诗集,《熙朝新语》中的相关记载可以印证。通过《日下旧闻考》删诗和《列朝诗集》被禁毁两例事件,也可以从侧面印证《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被删的原因。结合诗歌押韵和格律形式,可以断定其首句当以《阮亭题诗碑》所录为是,《熙朝新语》卷二所载"青"字当作"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带经堂集》 文字狱 集外诗 《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文化陈列”构想
15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三国文化陈列”构想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陈列”,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拟于1994年完成的一个主要陈列。成都是三国时蜀汉王朝的都城。在众多有关三国的遗迹和名人纪念祠宇中,成都武侯祠是唯一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文化陈列”构想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陈列”,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拟于1994年完成的一个主要陈列。成都是三国时蜀汉王朝的都城。在众多有关三国的遗迹和名人纪念祠宇中,成都武侯祠是唯一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为中外游人瞩目。作为著名的三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文化 外部环境 生活习俗 军事文化 主体内容 画像砖 陈列内容 武侯祠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 三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龙偃月刀与刀文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28-,94,共2页
青龙偃月刀与刀文化陈伟兵家言及兵器,自然是以刀枪剑戟为序。不容置疑,刀居第一。说到刀,人们很自然会想起关羽所持成风八面的青龙偃月刀。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凭着此刀斩颜良、诛文丑,着实出过不少风头;但《三国志·蜀书&... 青龙偃月刀与刀文化陈伟兵家言及兵器,自然是以刀枪剑戟为序。不容置疑,刀居第一。说到刀,人们很自然会想起关羽所持成风八面的青龙偃月刀。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凭着此刀斩颜良、诛文丑,着实出过不少风头;但《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并无关羽使用青龙但月刀的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武侯祠博物馆 三国志 曲折反射 佩刀 成都市 备有许多 屠宰牲畜 民俗学 两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纪念馆溯源——古代纪念性祠堂与现代纪念馆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春雨 《中国博物馆》 1989年第4期7-15,95-96,共11页
本文简单地叙述了祠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着重分析研究了其中的纪念性祠堂。认为古代的纪念性祠堂其建祠的目的、标准、规定;立祠的选址,大小环境的处理,之于民众游览观光的作用以及表现纪念对象所采用的方式等都暗合了诸多现代纪念馆的... 本文简单地叙述了祠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着重分析研究了其中的纪念性祠堂。认为古代的纪念性祠堂其建祠的目的、标准、规定;立祠的选址,大小环境的处理,之于民众游览观光的作用以及表现纪念对象所采用的方式等都暗合了诸多现代纪念馆的因素。作为古代中国的纪念设施,纪念性祠堂在继承中国历史文化,宏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古代人民爱国爱土的感情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种种理由可以说明中国纪念馆历史悠远,古代的纪念性祠堂就是古代的纪念馆,古代纪念性祠堂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丈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中并迎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览观光 勉县武侯祠 古代中国 临汾尧庙 中国文化史 圣迹殿 丰功伟业 遗址遗迹 三顾堂 参观游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躬耕地质疑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兆钧 黄宛蜂 《中州学刊》 1988年第5期110-112,124,共4页
“诸葛大名垂宇宙”。在中国,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物。千余年来,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全国各地纪念他的庙宇。祠堂很多。南阳卧龙岗、襄阳隆中便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两处。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有十年的躬耕生涯。襄阳隆中... “诸葛大名垂宇宙”。在中国,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物。千余年来,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全国各地纪念他的庙宇。祠堂很多。南阳卧龙岗、襄阳隆中便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两处。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有十年的躬耕生涯。襄阳隆中和南阳卧龙岗两处的武侯祠,即缘此而建。那么,诸葛亮之躬耕,究竟是在隆中,还是在卧龙岗?游人往往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卧龙岗 南阳 武侯祠 襄阳 习凿齿 宇宙 汉水以北 疑问 祠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城市之韵 立城市之品 固城市之根——成都市档案馆以“文化+”路径构建档案宣传新格局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晓辰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5,共2页
成都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李白曾赋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里不仅诞生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雕版印刷术和最早的纸币"交子",还拥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世界... 成都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李白曾赋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里不仅诞生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雕版印刷术和最早的纸币"交子",还拥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世界遗产和名胜古迹,文化底蕴深厚。档案是人类共同的记忆,是传承、延续、创新文化的基础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户千门 雕版印刷术 杜甫草堂 金沙遗址 档案宣传 武侯祠 世界遗产 名胜古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杜甫诗《蜀相》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5期60-61,共2页
叁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鹉空好音。三顾须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元,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七五九年,杜甫颠沛流离,偕眷属来到成都,在西郊盖起一座草... 叁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鹉空好音。三顾须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元,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七五九年,杜甫颠沛流离,偕眷属来到成都,在西郊盖起一座草堂住下来。大约是第二年的春天,他游览成都的武侯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芳千古的好诗。这首诗,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诗的开头两句,以极为关切的语气,自问自答,点出武侯祠的地理位置,同时表明诗人寻访名胜古迹的迫切心情。丞相即诸葛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武侯祠 杜甫诗 现实主义 名胜古迹 锦官城 思想内容 蜀相 地理位置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