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预测下肢步行运动想象意图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周斌 王宏 +1 位作者 李坦 兰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在下肢运动想象发生之前获取想象意图是为下肢神经康复系统提供精准控制策略的关键.为此,研究利用运动想象前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完全预测下肢步行运动启停想象意图及其类型的可行性.对EE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运动... 在下肢运动想象发生之前获取想象意图是为下肢神经康复系统提供精准控制策略的关键.为此,研究利用运动想象前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完全预测下肢步行运动启停想象意图及其类型的可行性.对EE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运动相关皮质电位(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MRCP).基于MRCP挑选出具有明显可辨别性的15个通道.利用时间卷积网络模型从被选取的MRCP通道特征中解码出下肢步行运动想象意图和意图类型.结果表明,通过MRCP形态选取的EEG通道信号在启停意图和类别上均具有明显可分离差异,验证了只使用运动想象前EEG信号能够完全预测人类下肢运动启停意图和意图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运动相关皮质电位 时间卷积网络 下肢步行运动想象意图 完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期患者步行运动现状的横断面调查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唐芳 邓丽丽 +4 位作者 吴一帆 傅立哲 邹涛 曾玉莲 魏妃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923-925,共3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1]。研究表明:机体活动量减少是CKD发病和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督促CKD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有利于稳定血压,改善血脂,改善睡眠,减轻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1]。研究表明:机体活动量减少是CKD发病和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督促CKD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有利于稳定血压,改善血脂,改善睡眠,减轻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肾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3]。因此,了解CKD患者运动习惯及活动水平现状,为肾病患者探索科学运动处方,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故而,本研究就广东省中医院肾病慢病管理中心的241例门诊CKD患者,展开横断面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中医院 慢性肾脏病 慢病管理 运动处方 全因死亡率 横断面调查 疾病进展 步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落空间形态与步行运动——以婺源汪口村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浩锋 《华中建筑》 2009年第12期138-142,共5页
该文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通过实地观测汪口街道的步行人流密度,统计分析了村落空间形态的诸多变量与步行密度之间的系统关联。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村落的形态结构本身会多大程度地影响步行人流。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的步行运动模式... 该文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通过实地观测汪口街道的步行人流密度,统计分析了村落空间形态的诸多变量与步行密度之间的系统关联。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村落的形态结构本身会多大程度地影响步行人流。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的步行运动模式主要受空间系统的整体组织关系特别是最短路径的选择因素的影响,而商业对人流的吸引作用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源 句法结构 步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运动法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玉 陈可英 周黎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运动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便利抽样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运动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便利抽样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评分、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恐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6-MWT评分、运动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运动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运动法,能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氧耐力与心功能水平,改善运动自我效能,降低患者运动恐惧,适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步行运动 运动自我效能 运动恐惧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运动对肥胖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华凤莲 陈葱芬 黄丽芬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步行运动对肥胖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便利抽样选择在青田县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定期复查的肥胖孕妇1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前检查,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步行运动对肥胖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便利抽样选择在青田县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定期复查的肥胖孕妇1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前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执行步行运动方案。记录母体指标包括孕期体质量增加、出生孕周、胎膜早破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时疼痛评分和产程时间,新生儿指标包括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比率、新生儿窒息率和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期体质量增加、产时疼痛评分、产程时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巨大儿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步行运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锻炼方式,有助于改善肥胖孕妇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运动 肥胖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运动对肥胖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思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0期909-910,共2页
目的探讨步行运动对肥胖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135例肥胖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定期孕前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执行步行运动方案。记录母体指标包括孕期体质量增加、出生孕周、胎膜早破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 目的探讨步行运动对肥胖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135例肥胖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定期孕前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执行步行运动方案。记录母体指标包括孕期体质量增加、出生孕周、胎膜早破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时疼痛评分和产程时间,新生儿指标包括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比率、新生儿窒息率和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期体质量增加、产时疼痛评分、产程时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巨大儿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行运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锻炼方式,能够改善肥胖孕妇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运动 肥胖 妊娠结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摆臂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佳璎 王佳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1期1-3,24,共4页
目的探讨步行摆臂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按常规康复项目进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5 000步步行摆臂运... 目的探讨步行摆臂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按常规康复项目进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5 000步步行摆臂运动干预。干预8周后,评价患者每周身体活动量、每日步行步数、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每周身体活动量和每日步行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前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EV1%pred和FEV1/FVC值无显著变化(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5 000步步行摆臂运动未能改变COPD患者的肺功能情况,但是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制定肺部康复训练方案时,可以考虑增加5 000步步行摆臂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步行摆臂运动 身体活动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生理学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研究——以恩施市连珠畔岛小区步行轴线上的空间形态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铭 吴涛 伍超 《华中建筑》 2014年第9期78-82,共5页
山地居住区地形复杂,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出行的舒适性,步行的体能消耗是影响舒适性的生理指标。该文将居民的生理因素与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建... 山地居住区地形复杂,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出行的舒适性,步行的体能消耗是影响舒适性的生理指标。该文将居民的生理因素与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建立山地步行体能消耗的相关模型,总结了山地步行中坡度、速度、距离以及高差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结合运动生理学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并以恩施市连珠畔岛小区的步行轴线上的空间形态为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体能消耗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环境对健身者步行中身心状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露芳 马佳龙 +1 位作者 徐星煜 唐智川 《人类工效学》 2020年第4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对健身者步行中身心状况的影响。方法结合表面肌电信号(sEMG)、Borg量表以及情绪量表(PAD),设计了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室内步行运动实验模型,并对10名受试者进行测试。结果表面肌电信号方面,受试...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对健身者步行中身心状况的影响。方法结合表面肌电信号(sEMG)、Borg量表以及情绪量表(PAD),设计了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室内步行运动实验模型,并对10名受试者进行测试。结果表面肌电信号方面,受试者的胫骨前肌aEMG(MVC%)数据在真实环境下与虚拟环境下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主观疲劳方面,受试者在虚拟环境下的的Borg主观疲劳指数显著降低(P<0.05)。情绪方面,受试者在虚拟环境下的PAD情绪数据在愉悦度、激活度以及优势度三个维度上均有显著提升(PP<0.05,PA<0.01,PD<0.01),但持续沉浸在虚拟环境中会降低虚拟环境对健身者情绪的影响程度。结论虚拟现实对健身者步行中的身心状况有一定影响,能在不影响健身者运动效果的情况下减少健身者的主观疲劳,并优化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虚拟环境 MVC 身心状况 健身者 胫骨前肌 步行运动 P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空间系统中的步行人流和社区形态: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实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诺亚·瑞弗德 陆劲(译)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2-86,共5页
此论文探讨了在破碎的、可理解性低的空间系统中空间布局和网络组构对步行人流的影响,同时也评价了社区形态在形成不同尺度之间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这被认为是有助于产生城市生活的感觉和活力。在传统空间句法研究中“,可理解性”... 此论文探讨了在破碎的、可理解性低的空间系统中空间布局和网络组构对步行人流的影响,同时也评价了社区形态在形成不同尺度之间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这被认为是有助于产生城市生活的感觉和活力。在传统空间句法研究中“,可理解性”被定义为局部可达性(即连通性)与整体位置(即整体整合度)的相关度。传统空间句法理论认为在这些情况下空间和运动的相互关联度极低,从而将导致更低的可预测性,或者可称其为明显的随机运动形态。此论文建议对局部区域形态的仔细研究和重叠社区的边界分析,可以被用来理清复杂和难以识别的环境,以及它对步行运动的真实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一种称为“相关性等高映射”的新技术对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的实例研究来探讨这个假设。“相关性等高映射”技术可以显示出复杂空间系统中的不同可预测性的边界,以及局部区域与其周边环境间新的内在联系。波士顿的例子(相关度r2在0.65~0.94之间)说明空间在对步行人流的影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空间与不同的区域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为了完全了解大规模城市建设对破碎的网络结构的干扰作用,就有必要认识局部区域形态和重叠边缘地带的影响。此研究以刘易斯·芒福德、简·雅各布斯、凯文·林奇和比尔·希利尔的社区形态和都市生活概论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理解性 社区形态 大规模城市发展 步行运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化与心力衰竭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亚军 亓鹏 +1 位作者 胡亦新 马文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7期527-531,共5页
目的研究运动前后心率变化与心力衰竭(HF)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方法根据ACC/AHA心衰分期标准,选择正常对照组70例、HF高危因素组70例、心功能代偿组70例、HF组32例。以6min步行作为运动负荷,记录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并测量... 目的研究运动前后心率变化与心力衰竭(HF)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方法根据ACC/AHA心衰分期标准,选择正常对照组70例、HF高危因素组70例、心功能代偿组70例、HF组32例。以6min步行作为运动负荷,记录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并测量步行距离。比较HF不同发展阶段受试者心率的变化及步行距离,分析心率与6min步行距离的关系。结果心功能代偿组及HF组静息心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HF高危因素组(P〈0.05)。运动后即刻心率4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幅度随HF的不同发展阶段呈递减趋势(P〈0.05)。6min步行距离随HF的不同发展阶段呈递减趋势(P〈0.05)。静息心率与6min步行距离呈负相关(r=-0.311,P〈0.01),心率变化幅度与6min步行距离呈正相关(r=0.386,P〈0.01)。结论静息心率的增快、运动后心率变化幅度的降低及6min步行距离的缩短既可作为判断心功能进入代偿期的评估指标,也可作为HF进展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率 6分钟步行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路的力学
12
作者 刘延柱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5-76,共2页
本文通过静力学理论分析人在走路时要保持平衡稳定需要掌握的要领
关键词 步行运动 静力学 稳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虚拟情景训练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静 黄斯斯 +6 位作者 李春燕 黄小晶 覃艳 罗雪 林桦 宋静雯 余湘宁 《内科》 2023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 探讨互动式虚拟情景训练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有氧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互动式虚拟情景训练,两组均干预8... 目的 探讨互动式虚拟情景训练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有氧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互动式虚拟情景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自理能力、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房内径、6MWT距离、Barthel指数均高/长于对照组,舒张早期与末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比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互动式虚拟情景训练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步行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和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虚拟情景训练 心肌梗死 心衰 并发症 心功能 步行运动能力 自理能力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的“三个三”
14
《求医问药》 2005年第4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步行运动 运动后心率 半小时 分钟 温开水 星期 注意 午睡 眼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