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epLabCut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建立及对衰老所致运动功能的评价
1
作者 李至宏 盛益华 +5 位作者 李由 彭治香 曾星铫 谷新丽 田嘉怡 李思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2-1799,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DeepLabCut(DLC)算法用于评价老年小鼠运动功能的步态分析系统。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DLC算法,采用跑台装置和全封闭设计,构建系统软硬件;应用本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模式下衰老所致小鼠的步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DeepLabCut(DLC)算法用于评价老年小鼠运动功能的步态分析系统。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DLC算法,采用跑台装置和全封闭设计,构建系统软硬件;应用本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模式下衰老所致小鼠的步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体质量与体长对步态指标的影响。结果本系统实现特定步速下小鼠三维立体步态(侧面和腹平面)的同步分析,自动量化47项步态指标。应用本系统发现,步行时(15 cm·s^(-1)),相比2月龄、8月龄和15月龄小鼠体转角标准偏差下降,前肢摆动时长、膝关节(Knee)角度标准偏差、左后爪和右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增加;15月龄小鼠还出现步频降低,步幅、双支撑总时长、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增加。小跑时(20 cm·s^(-1)),15月龄小鼠无法稳定行走,相比2月龄,8月龄小鼠左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和双支撑总时长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步频、步幅、前肢摆动时长、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双支撑总时长、Knee角度标准偏差、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等指标均未受到体质量和体长变化的影响。结论基于DLC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实现了对老年小鼠步态更加敏感、准确、全面的评价,区分出老年小鼠为维持步态稳定性所表现的步态特征,并筛选出更能反映老年小鼠步态变化的行为指标。为今后更有效评估抗衰老、抗运动协调功能下降药物的药效与副作用提供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系统 人工智能 DeepLabCut 衰老 运动功能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系统信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雪艳 恽晓平 +2 位作者 王广志 郭忠武 丁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8期599-600,共2页
目的研究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二维步态分析系统的可靠性、敏感性。方法由同一名评定者对20名正常人进行间隔1周的2次测试,检验评定者内部信度;另由2名评定者再分别重复测试2次,检验评定者间信度;比较偏瘫患者患侧和正常人的测试结... 目的研究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二维步态分析系统的可靠性、敏感性。方法由同一名评定者对20名正常人进行间隔1周的2次测试,检验评定者内部信度;另由2名评定者再分别重复测试2次,检验评定者间信度;比较偏瘫患者患侧和正常人的测试结果,检验系统敏感性。结果20名正常人2次测试结果各指标高度相关,偏瘫患者患侧和正常人的各项测试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系统 图像处理 数字视频 信度 系统敏感性 重复测试 偏瘫患者 显著性差异 正常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化步态分析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乃明 戴克戎 +2 位作者 高天骆 陆轶 徐峰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20,共8页
本文介绍一种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的S 9-2型微机化步态分析系统,并着重讨论其软硬件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本系统采用六个核心模块完成通道数据采样、平滑、站立相和步态周期确定,波形处理、波形显示、样本存贮和结果打印。可即刻获得直... 本文介绍一种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的S 9-2型微机化步态分析系统,并着重讨论其软硬件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本系统采用六个核心模块完成通道数据采样、平滑、站立相和步态周期确定,波形处理、波形显示、样本存贮和结果打印。可即刻获得直观的、便于阅读的实验报告,包括步速、足-地接触力、关节三维活动的各曲线图和24个特征参数值。本系统附有监视程序,能不断检测系统的工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 步态分析系统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雷欣 叶大勇 +2 位作者 杨博 张化联 刘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在矫正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及提高步行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 目的探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在矫正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及提高步行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步行功能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可指导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蔡付文 王人成 +1 位作者 李广庆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改进原有矢状面人体步态分析系统,增加额状面运动轨迹和肌电信号检测功能,完善系统软件,使其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方法:增加部分硬件,改进运动轨迹检测步骤,优化标志点自动识别算法和软件流程。结果:该系统可以检测与分析矢状面和额... 目的:改进原有矢状面人体步态分析系统,增加额状面运动轨迹和肌电信号检测功能,完善系统软件,使其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方法:增加部分硬件,改进运动轨迹检测步骤,优化标志点自动识别算法和软件流程。结果:该系统可以检测与分析矢状面和额状面运动轨迹、地面反力和表面肌电信号,并且能够对患者平衡控制功能进行训练治疗。结论:额状面的肩摇晃系数、髋内收和内旋系数、脚面侧翻角度等参数,弥补了单一矢状面运动分析的不足,新系统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矢状面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功能,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功能齐全的步态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 人体步态分析系统 轨迹检测 地面反力 表面肌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itboter与Noraxon步态分析系统时空参数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明明 何泽佳 +3 位作者 恽晓萍 龙舟 王成 王向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Gaitboter与Noraxon步态分析系统时空参数的一致性。方法2019年2月至4月,选取35例健康成年人,分别应用Gaitboter与Noraxon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测试,记录其站立相及迈步相时间比例、跨步长、步频、步速、足偏角等时空参数,采用... 目的探讨Gaitboter与Noraxon步态分析系统时空参数的一致性。方法2019年2月至4月,选取35例健康成年人,分别应用Gaitboter与Noraxon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测试,记录其站立相及迈步相时间比例、跨步长、步频、步速、足偏角等时空参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散点图评定两种步态分析系统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两种步态分析系统测试所得时空参数的信度较好(ICC 0.691~0.835)。Bland-Altman法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步态分析系统测试所得时空参数间的一致性较好。结论Gaitboter与Noraxon步态分析系统测试所得时空参数一致性较好,可进一步在临床试用以观察测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性 步态分析系统 时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在偏瘫患者行走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春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3期291-291,共1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伴有行走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康复治疗前后(3个月)均采用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者步态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计算...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伴有行走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康复治疗前后(3个月)均采用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者步态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的评价指导下进行步行能力训练,对照组则不依据步态分析检查结果进行训练。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异常步态具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计算机步态分析系统指导步行训练可有效地矫正或改善偏瘫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轴传感器的步态分析系统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秀丰 郭立泉 +2 位作者 王计平 郁磊 方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9-91,共3页
步态分析可以客观、定量地反映偏瘫患者步态的异常,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多年来一直缺乏多种步态参数综合反映步态异常的方法。步态分析系统通过设计基于六轴数据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收发模块,对采集到的六轴运动数据用LabVIEW进行处理,得... 步态分析可以客观、定量地反映偏瘫患者步态的异常,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多年来一直缺乏多种步态参数综合反映步态异常的方法。步态分析系统通过设计基于六轴数据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收发模块,对采集到的六轴运动数据用LabVIEW进行处理,得出步长、髋膝关节角度。通过系统测试,对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步态分析系统方便快捷,可以很好地对病人的步态的相关参数进行采集和存储,为医生对病人病情的分析提供参考,具有性能稳定、微型、低功耗、成本低、方便便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轴传感器 LABVIEW 步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在步态运动学分析中的效度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芳超 张元鸣飞 +2 位作者 武美奇 周谋望 李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 基于人工智能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开发一种多参数步态运动学分析测量系统(AI系统),并验证其测量的有效性。方法 2022年4月至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步态异常患者10例,同时招募1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标准步态分析系统GaitWatch和A... 目的 基于人工智能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开发一种多参数步态运动学分析测量系统(AI系统),并验证其测量的有效性。方法 2022年4月至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步态异常患者10例,同时招募1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标准步态分析系统GaitWatch和AI系统同时采集步态数据。结果 以GaitWatch为标准,AI系统测得的步频、步态周期、步幅、步速平均绝对误差较小,精确度较高(>95%),一致性良好(ICC>0.75);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角度平均绝对误差较大,但相关性良好(r> 0.60)。结论 开发的步态分析系统对时空步态参数的测量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关节角度的测量误差较大,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系统 运动学 人工智能 关键点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行走的步态测试与分析系统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大跃 丁洪 +3 位作者 周新宇 林良明 卢钢 孙志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3-141,共9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功能齐全、价格便宜的步态分析系统,它由计算机、测角仪和测力板组成,它利用与测力板及安装在步行道上的压力开关相连的光电装置,控制着整个步态测试中的同步周期采样,并将其关节角度采样数据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单片机... 本文介绍了一种功能齐全、价格便宜的步态分析系统,它由计算机、测角仪和测力板组成,它利用与测力板及安装在步行道上的压力开关相连的光电装置,控制着整个步态测试中的同步周期采样,并将其关节角度采样数据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单片机上,在测试完毕后,用串行通讯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处理,文中提出的着地足的积分方程解决了以往用这些测试手段不能确定人体位置的缺陷,再配以用多刚体力学建立的人体步行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程序,使它能象那些先进的红外摄像步态分析系统一样,计算步行时各种能量变化,人体行走的姿态和广义关节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系统 光电控制 多刚体力学 人体行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步态触觉特征分析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苏 周旭 +2 位作者 孙怡宁 姚志明 郑莹莹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35-1939,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步态触觉特征分析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压力分布测试板和三维测力台的优点,可提供行走时的压力分布以及不同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等特征,并建立了步态模型,说明了系统在足疾分析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触觉特征分析系统 压力分布测试板 三维测力台 足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步态触觉特征分析系统的重测信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磊 周旭 +3 位作者 姚志明 徐苏 王昌喜 孙怡宁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629,共4页
评估一种新型步态触觉特征分析系统的有效性,对其重测信度进行研究,实验采集39名健康测试者正常步速下间隔10天的两次数据,用组内相关系数表征一个步态周期中足底各分区的最大压力和接触时间的重测信度,以多重相关系数表征足底三维力波... 评估一种新型步态触觉特征分析系统的有效性,对其重测信度进行研究,实验采集39名健康测试者正常步速下间隔10天的两次数据,用组内相关系数表征一个步态周期中足底各分区的最大压力和接触时间的重测信度,以多重相关系数表征足底三维力波形的重测信度,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步态触觉特征参数测量中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特征分析系统 重测信度 组内相关系数 多重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关节炎三维步态分析研究及其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萍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6-228,共3页
骨性关节炎(OA)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和高发病,其中又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发病率最高^[1],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而现代三维(three-dimen-sional)步态分析系统的... 骨性关节炎(OA)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和高发病,其中又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发病率最高^[1],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而现代三维(three-dimen-sional)步态分析系统的出现及应用,为KOA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手段和科学可靠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系统 膝关节骨关节炎 运动医学 三维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老年人群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马拉松运动员不同跑步阶段中跑步姿态及其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高杰 陈莉娜 王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2-512,共1页
目的马拉松运动近几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损伤发生率逐年增加。本研究试图通过运用生物力学手段对运动员的运动学数据进行测量,得出优秀马拉松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姿态变化规律并总结变化特征。为广大马拉松爱好者提供姿态上的... 目的马拉松运动近几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损伤发生率逐年增加。本研究试图通过运用生物力学手段对运动员的运动学数据进行测量,得出优秀马拉松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姿态变化规律并总结变化特征。为广大马拉松爱好者提供姿态上的指导。方法以60名沈阳体育学院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设备采用Vicon红外摄像头,三维测力跑台和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提取跑步不同阶段头部、肩、躯干、髋、膝、踝关节运动学数据,将跑步阶进行分解,对运动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各部位在运动各阶段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在跑步触地时刻阶段,髋关节屈伸角度与跑姿呈正相关(r=0.607),踝关节屈伸角度与跑姿呈负相关(r=-0.489);在跑步缓冲结束阶段,踝关节屈伸角度与跑姿呈负相关(r=-0.465);蹬离时刻受试者肩关节屈伸角度存在差异性(P<0.05),触地时刻髋关节屈伸角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触地时刻与缓冲结束踝关节屈伸角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1)。结论跑步姿态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触地时刻髋关节屈伸角度的不同,以及触地时刻和缓冲结束时刻踝关节屈伸角度不同,跑步动作的差异可能是产生损伤率差异的原因之一。大众跑者需通过调整和优化运动技术和姿势,从而减少受伤风险并提高跑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松运动员 沈阳体育学院 损伤发生率 踝关节 足底压力 生物力学 步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步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4
15
作者 胡雪艳 恽晓平 +2 位作者 郭忠武 王广志 丁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0期855-857,F0003,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的步态特征。方法正常成人90名,分为20~39岁组、40~59岁组、60~70岁组,每组各30名。应用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得到时夺参数、运动学参数。比较3组被试的步态参数差异,...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的步态特征。方法正常成人90名,分为20~39岁组、40~59岁组、60~70岁组,每组各30名。应用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得到时夺参数、运动学参数。比较3组被试的步态参数差异,对步速与其他步态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判定影响步速的相关因素。结果 3组正常成人的部分步忿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步速与步频、跨步长/身高、跨步周期、站立相时间、迈步相髋关节、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有明娃相关性。结论 应用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系统建立的国内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步态的运动学特征模型,可供临床步态分析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翠华 张盘德 +4 位作者 崔伟 邓红艳 邱运奕 容小川 林楚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6-847,共2页
步态异常是脑卒中后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评估中,除常用的评估量表外,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测其步态特征及下肢运动学改变,因其具有客观、准确、定量、操作便捷的特点,在康复评估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异常 功能性电刺激 虚拟现实 脑卒中偏瘫患者 训练 步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设计 被引量:9
17
作者 倪文彬 瞿志俊 +2 位作者 张建云 陶卫军 刘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65-1672,共8页
针对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根据步态康复训练的要求,完成了机器人的整体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制作了机器人样机,并利用INSENCO人体步态分析系统,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实验,测量和记录人... 针对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根据步态康复训练的要求,完成了机器人的整体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制作了机器人样机,并利用INSENCO人体步态分析系统,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实验,测量和记录人体步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实现了自由移动和体重支承,且体重支承机构高度可调、体重支承拉力大小可调,可以达到康复训练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体重支承机构 结构设计 步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walk系统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润 秦琨 +4 位作者 法志强 刘翼 李鹏 蔡颖谦 姜晓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9-455,共7页
目的应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采用重物坠落模型制作脑损伤模型。成年Wistar大鼠分成3组:移植治疗组,脑损伤后第7天移植DiO标记的UC-MSCs;损伤对照组,损伤后第7天注射等... 目的应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采用重物坠落模型制作脑损伤模型。成年Wistar大鼠分成3组:移植治疗组,脑损伤后第7天移植DiO标记的UC-MSCs;损伤对照组,损伤后第7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接收任何手术和治疗。按照分组,分别在大鼠损伤前、损伤后3 d以及UC-MSCs移植治疗后7 d,以改良神经损伤程度评分(mNSS)为经典评估参照指标,同步对实验鼠进行Catwalk步态分析检测,并于移植后14 d进行脑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评价以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检测UC-MSCs治疗脑损伤后功能恢复情况的灵敏度。结果细胞移植后7 d,损伤组和移植组的mN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atwalk则从大鼠每一只爪子的压力、长度、宽度、面积、步幅等不同量化的角度,呈示了损伤组各参数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P<0.05),以及移植组和损伤组之间的部分差异;移植治疗组的损伤灶区显示,DiO标记的UC-MSCs呈GFAP和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结论以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损伤大鼠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更为敏感客观,可准确评价UC-MSCs移植治疗TBI并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 脑损伤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律性听觉刺激对卒中后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葛亚丽 曹磊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7-253,共7页
目的探究节律性听觉刺激(RAS)干预对卒中后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卒中患者4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肢体康复训练:30 m... 目的探究节律性听觉刺激(RAS)干预对卒中后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卒中患者4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肢体康复训练:30 min/次,2次/d,5 d/周;康复踏车训练:20 min/次,2次/d,5 d/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RAS,30 min/次,2次/d,5 d/周。疗程均为2周。使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盖力步态分析系统中的可穿戴采集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对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FMA-LE)量表评分以及步速(m/s)、步幅时间(s)、步频(步/min)、步长时间差(∣健侧步长(s)-患侧步长(s)∣),着地冲击力差(∣健侧冲击力(g)-患侧冲击力(g)∣)和10 m行走时间测试(10-MWT)进行评定并进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FMA-LE量表评分:对照组治疗前后FMA-LE量表评分分别为26.05(20.50,30.75)、28.05(23.25,32.25)分,试验组治疗前后FMA-LE量表评分分别为24.65(21.25,29.50)、28.65(26.00,32.50)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试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步速、步幅、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两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步速、步幅、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分别为(0.59±0.18)m/s比(0.44±0.21)m/s,(2.0±0.6)s比(1.6±0.5)s,(79±12)步/min比(66±13)步/min,0.23(0.05,0.64)s比0.33(0.05,0.58)s,0.37(0.10,0.64)g比0.44(0.10,0.69)g;试验组分别为:(0.60±0.19)m/s比(0.33±0.17)m/s,(2.3±0.5)s比(1.6±0.5)s,(77±13)步/min比(61±15)步/min,0.06(0.02,0.28)s比0.17(0.07,0.49)s,0.20(0.05,0.35)g比0.53(0.29,0.82)g;均P<0.05],且试验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4)10-MWT:对照组治疗前后10-MWT分别为(34±13)、(23±8)s,试验组治疗前后10-MWT分别为(39±20)、(18±5)s,两组治疗前后10-MW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S可以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节律性听觉刺激 行障碍 步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Walk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姚建宁 上官豪 +5 位作者 王鲜 郑薏 柳维林 黄佳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 Walk行为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对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在电针干预前后进行神经行为... 目的:研究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 Walk行为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对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在电针干预前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同时在电针干预7d后,分别对3组大鼠进行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的行为学检测。来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的有效性,以及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可以作为评价电针改善运动功能的可行性。结果:电针治疗7d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结果显示从大鼠的运动速度、持续时间和每一只爪子的爪印面积、最大接触面积、最大压强、平均压强、步长等不同客观参数,显示了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P<0.05),以及电针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结论:电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 Walk行为学,促进脑功能恢复。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可以精确、客观地反映出大鼠运动功能的变化,对于电针对大鼠行为学实验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