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此在形而上学与对作为存在神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之间---论海德格尔的莱布尼茨阐释
1
作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1928年,海德格尔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形而上学,他称之为“此在形而上学”。此在形而上学包括两个部分,即基础存在论和元存在论。从此在形而上学出发,海德格尔用“渴求”(Drang)来解释莱布尼茨的单子思想。他提出了一种有关时间性的渴求的... 1928年,海德格尔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形而上学,他称之为“此在形而上学”。此在形而上学包括两个部分,即基础存在论和元存在论。从此在形而上学出发,海德格尔用“渴求”(Drang)来解释莱布尼茨的单子思想。他提出了一种有关时间性的渴求的元存在论。根据这种元存在论,对世界的哲学理解是由人类欲望及其在实际性中的锚定状态所刻画的,而实际性的特征是身体性、性和血统、历史性、空间性以及与他人的共在。而在1955—1956年的弗莱堡讲授课中,海德格尔将莱布尼茨看作关于作为存在神学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家。海德格尔试图超越莱布尼茨和作为存在神学的形而上学。在比较了海德格尔的两次莱布尼茨阐释之后可以发现,海德格尔在1955—1956年的道路过于极端。1928年的此在形而上学并不能归入海德格尔在1955—1956年批判的“存在神逻辑学”形而上学,它具有特殊的哲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莱布尼茨 此在形而上学 元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 被引量:1
2
作者 邹顺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102,共5页
海德格尔秉承现象学还原方法来追问存在的意义。在前期《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从显现一端来追问存在的意义,主张存在只能通过此在显现出来,构建此在形而上学。在后期,海德格尔发现此在的显现方式对存在本身的限制,转而构建"世... 海德格尔秉承现象学还原方法来追问存在的意义。在前期《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从显现一端来追问存在的意义,主张存在只能通过此在显现出来,构建此在形而上学。在后期,海德格尔发现此在的显现方式对存在本身的限制,转而构建"世界之四重整体的形而上学",让存在从自身出发显现自身,此在与存在处于自由的游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 此在形而上学 世界之四重整体的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