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基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
1
作者 包利宁 李健斌 +3 位作者 王晓虹 董庆文 李旭 董晋湘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3-1563,共11页
将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DBS)、C6二聚烷基苯磺酸钠(SC6DBS)和双己基烷基苯磺酸钠(SDHBS)3种煤基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分别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9)(IC13EO9)进行复配,得到了3种复配体系SDDBS/IC13EO9、SC6DBS/IC13EO9和SDHBS/I... 将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DBS)、C6二聚烷基苯磺酸钠(SC6DBS)和双己基烷基苯磺酸钠(SDHBS)3种煤基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分别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9)(IC13EO9)进行复配,得到了3种复配体系SDDBS/IC13EO9、SC6DBS/IC13EO9和SDHBS/IC13EO9,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面张力仪、动态光散射仪、液滴形状分析仪、立式去污机考察了不同复配比例(质量比,下同)对3种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剂稳定性、表面张力、胶束聚集行为、润湿性能、泡沫性能、乳化性能以及去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苯磺酸盐和IC13EO9质量比为5∶5的复配体系表现出最佳的协同增效作用;SDHBS/IC13EO9表现出较好的润湿性能(30 s的水接触角为53.0°)、泡沫性能(泡沫半衰期为349.2 s)和乳化性能(乳化时间为1035 s),具有与商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IC13EO9复配体系相当的去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 复配体系 动态表面张力 动态光散射 去污性能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协同增效作用
2
作者 潘凤然 黄青青 +3 位作者 陈超恒 杨天云 黄伟文 谭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12-218,共7页
将茶皂素分别与α-烯烃磺酸盐(AOS)、大豆卵磷脂(SL)、Gemini型酯基季铵盐(GQAS)按比例复配,测定茶皂素溶液、茶皂素/AOS溶液、茶皂素/SL溶液、茶皂素/GQAS溶液的表面张力、泡沫高度、去污力、乳化时间和润湿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茶皂... 将茶皂素分别与α-烯烃磺酸盐(AOS)、大豆卵磷脂(SL)、Gemini型酯基季铵盐(GQAS)按比例复配,测定茶皂素溶液、茶皂素/AOS溶液、茶皂素/SL溶液、茶皂素/GQAS溶液的表面张力、泡沫高度、去污力、乳化时间和润湿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茶皂素与AOS、SL、GQAS的最佳复配比分别为7.6∶1.0、1.4∶1.0、1.6∶1.0(质量比)。当茶皂素与AOS复配后,初始泡沫高度增至219.67 mm,5 min时泡沫高度为195.00 mm,泡沫高度均高于单一茶皂素体系。茶皂素与GQAS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效应,使其能在较低浓度下形成胶束,并有效降低表面张力,从而明显提升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当茶皂素与GQAS复配后,去污力为47.64%,较单一茶皂素体系提升49.29%;乳化时间为107.04 min,较单一茶皂素体系提升255%;润湿时间为0.42 min,润湿性能较单一茶皂素体系提升84.64%。茶皂素/GQAS溶液在胶束形成、去污力、乳化时间及润湿性能方面表现优异,协同增效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协同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AES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和应用
3
作者 高帅 姜亚洁 +4 位作者 张璐 李俊 王亚魁 王志飞 耿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4-562,共9页
探讨了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MDAE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复配后的性能变化,重点分析了不同配比下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性和泡沫稳定性等特性。结果显示,复配后体系的cm... 探讨了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MDAE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复配后的性能变化,重点分析了不同配比下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性和泡沫稳定性等特性。结果显示,复配后体系的cmc显著降低,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明显增强,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较佳复配比例下(n(MDAE)∶n(AES)=1∶9),体系展现了良好的泡沫稳定性和较强的润湿能力。研究表明,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AES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提升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羟基 阴阳复配体系 协同增效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相态与流变性研究
4
作者 张倩洁 张旭 +3 位作者 高佳佳 段鑫 张冬梅 张婉萍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9-1155,共7页
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够自组装形成多种胶束结构,赋予溶液独特流变性质。以椰油酰甘氨酸类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为例,研究了复配体系形成的球形胶束、棒状胶束、蠕虫状胶束、六角相液晶的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各相态有其独特的流变特征。球... 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够自组装形成多种胶束结构,赋予溶液独特流变性质。以椰油酰甘氨酸类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为例,研究了复配体系形成的球形胶束、棒状胶束、蠕虫状胶束、六角相液晶的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各相态有其独特的流变特征。球形胶束表现为牛顿流体性质,黏度分布在1×10^(-3)~2×10^(-3) Pa·s区间。棒状、蠕虫状胶束高剪切速率下发生剪切稀化,蠕虫状胶束剪切稀化区斜率分布在-1.04~-0.81之间。棒状胶束表现为黏性性质,蠕虫状胶束表现出显著黏弹性。六角相液晶表现为弹性性质,具有显著的剪切稀化行为和屈服应力,零剪切黏度在103 Pa·s以上,屈服应力在40 Pa以上。可为使用流变学方法鉴别和判定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相态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相行为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5
作者 刘子龙 王馨 +2 位作者 黑艳晓 刘月亮 王敬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氧基数为7和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AEO9)、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7、NP9)为原料,通过磺烷基化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磺酸基团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SO7、AESO9、NPSO7、NPSO9),产率均在70%左右,并测定了产物的表面活性、耐盐性、耐温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ESO7、NPSO7溶液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为27.16、28.67 mN/m,低于AESO9、NPSO9的。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4种表面活性剂展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能,表面张力均保持稳定。随温度升高,AESO9、NPSO9乳状液的析水率较AESO7、NPSO7的略大,在温度为60~80℃下4种质量浓度为10 g/L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煤油按体积比1∶1所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基本保持稳定,改性后表面活性剂的耐温性能得到显著优化。AESO7、AESO9与α-环糊精(α-CD)按复配比为1∶2得到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在不同温度下,相较于单一体系乳状液稳定性能提升约10%,同时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其表面张力亦保持稳定,展现出优良的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 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耐温耐盐 Α-环糊精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3种十二烷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体系的性能 被引量:13
6
作者 高伟 孟庆阳 +6 位作者 杨黎明 陈捷 徐毅 陈启华 相明辉 宋新旺 祝仰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7-552,共6页
研究3种不同亲水基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alkyl benzene sulfonate,AB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十二烷基羧酸钠(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SDC))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 研究3种不同亲水基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alkyl benzene sulfonate,AB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十二烷基羧酸钠(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SDC))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的复配体系的性能,考察复配体系的相容性、泡沫量、泡沫稳定性、接触角、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研究结果表明,阴阳离子复配体系在摩尔比接近1∶1时,整个体系的泡沫性能下降,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趋于最大值,接触角趋于最小;在SDC-CTAB体系中,当w(CTAB)=10%~30%时,复配体系和胜利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摩尔比 泡沫性能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傅明连 郑炳云 +1 位作者 陈彰旭 刘淑琴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采用环氧氯丙烷与磷酸二氢钠反应制备中间体,再与十二叔胺反应,制备甜菜碱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行复配。测定复配前后产品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泡沫稳定性和乳化能力等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 采用环氧氯丙烷与磷酸二氢钠反应制备中间体,再与十二叔胺反应,制备甜菜碱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行复配。测定复配前后产品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泡沫稳定性和乳化能力等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甜菜碱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为30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7.98 g/L。对于复配体系,当甜菜碱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与SDBS以质量比6∶4进行复配时增效作用最好,其表面张力为23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4.84 g/L,对松节油的乳化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型磷酸酯 表面活性 合成 复配体系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反胶团的电导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金彦 韩外慧 +1 位作者 张燕 姚超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2-1556,共5页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增大;xSDS≥0.5时,其电导率值减小.在AOT/Tween60/环己烷/水体系中,出现了与SDS/Tween60/正己醇/正己烷/水体系类似的现象,但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随着xAOT的增大而增大,不会出现极大值,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助表面活性剂醇的影响.在SDS/Triti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体系中也印证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 复配体系 反胶团 增溶 非离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餐具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煜 陈小立 +1 位作者 赵择卿 陈水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24-626,共3页
表面活性剂的许多特性在单独使用时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但当一种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时 ,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其表面活性优于各个组分的性能。从表面活性剂复配着手 ,选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仲烷基磺酸钠 (S... 表面活性剂的许多特性在单独使用时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但当一种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时 ,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其表面活性优于各个组分的性能。从表面活性剂复配着手 ,选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仲烷基磺酸钠 (S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AES)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 (APG)进行复配实验。改变不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配比 ,通过对临界胶团浓度 (CMC)的分析研究 ,解释了胶团的形成过程和胶团的具体组成。APG SAS、APG AES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系数 βm 为负值 ,表明它们在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同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要强 ;而且| βm|的值在 3附近 ,表明APG SAS、APG AES体系分子间存在中等强度的相互作用 ;同时在形成胶团能力方面符合增效作用判断准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环保型 餐具洗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正构烷烃/水界面张力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光 叶仲斌 +2 位作者 张凤英 杨建军 薛剑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对正构烷烃/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以及这两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以不同比例复配降...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对正构烷烃/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以及这两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以不同比例复配降低十六烷/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同时从机理上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CTAB与SDBS混合比例为2∶1时,混合体系可以降低十四烷、十六烷/水的界面张力至超低,同时对其它单组分烷烃/水的界面张力也有明显的降低效果;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与OP-10复配,虽有一定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但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正构烷烃 水界面张力 协同作用 协同效应 碳数最低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聪 吴小梅 +2 位作者 赖璐 程立 梅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97-701,共5页
考察了一种磺酸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SGS-12分别与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C和CTAB)、双季铵盐(CD2N-12和CD2N-16)以及多头基季铵盐(CD3N-12)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能。结果表明,SGS-12与DTAC,CTAB及CD2N-12复配后可产生明显的正... 考察了一种磺酸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SGS-12分别与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C和CTAB)、双季铵盐(CD2N-12和CD2N-16)以及多头基季铵盐(CD3N-12)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能。结果表明,SGS-12与DTAC,CTAB及CD2N-12复配后可产生明显的正协同效应:当SGS-12与DTAC的复配电荷比为3∶5时,界面张力最低可达2.29×10-3m N/m;当SGS-12与CTAB的复配电荷比为9∶5时,界面张力最低可达1.84×10-3m N/m;当SGS-12与CD2N-12的复配电荷比为6∶5时,界面张力最低可达4.3×10-3m N/m。SGS-12与CD2N-16和CD3N-12复配后无正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翁蕊 杨普华 罗幼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6,171,共5页
实验考察了质量比1∶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 10盐水溶液流经质量比3∶7的大庆油砂/石英砂填充岩心时的色谱分离效应。表面活性剂总浓度3000mg/L,用5844mg/L的NaCl溶液配液并驱替,注入量2PV,岩心直径0.4cm、长L... 实验考察了质量比1∶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 10盐水溶液流经质量比3∶7的大庆油砂/石英砂填充岩心时的色谱分离效应。表面活性剂总浓度3000mg/L,用5844mg/L的NaCl溶液配液并驱替,注入量2PV,岩心直径0.4cm、长L=1.5和4.5m,用色谱分离因子Fcs(SDBS与OP 10回收率之比,其值>1)定量表示二者色谱分离程度。流经石英砂填充岩心时基本无色谱分离,流经大庆油砂填充岩心时OP 10完全被吸附,SDBS的吸附很严重,色谱分离充分(L=4.5m)。因此,两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差异越大,多孔介质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越严重,则色谱分离越严重。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段塞增大(1PV→2PV),则Fcs减小(20.78→1.67,20℃,1.5m);温度升高(20℃→45℃),则Fcs略减小(1.80→1.73);在SDBS/OP 10溶液中加碱(2000mg/LNaOH)使Fcs由1.67减至1.55,增加前置碱段塞(2000mg/LNaOH)使Fcs再减至1.45(20℃,1.5m);运移距离增加(L由1.5增至4.5m)使Fcs增大(1.67→1.80,20℃);残余油的存在使20℃时Fcs减小(1.67→1.47,1.5m),使45℃时Fcs增大(1.73→1.84,4.5m),这是吸附和油水相分配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9表1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色谱分离 充填岩心 化学驱油 油田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匀染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胜慧 金晓红 刘华丽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5-218,共4页
当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缩甲醛四烷基萘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及蓖麻油硫酸化钠的质量比为2 0∶1 0∶1 3∶1 0∶1 0时,对羊毛匀染性具有最佳效果,在pH为1的酸性溶液中稳定。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在纯... 当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缩甲醛四烷基萘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及蓖麻油硫酸化钠的质量比为2 0∶1 0∶1 3∶1 0∶1 0时,对羊毛匀染性具有最佳效果,在pH为1的酸性溶液中稳定。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在纯水和染浴中的渗透时间及起泡消泡性基本相当,分别是1 2min~1 3min和1 3min~1 4min(参照物);起泡性分别是2mL~6mL和1 5mL~5 0mL(参照物);消泡性分别为0 5mL~3 5mL和0mL~3mL(参照物)。同等条件下,该混合物的表观色深值和色差值分别为29 4和0 72,参照物分别为23 60和1 82。表明上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其混合物对羊毛上染具有好的匀染性和较高的上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匀染性能 羊毛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辛基-2- 吡咯烷酮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蕊 毛娜 +1 位作者 邓榴 刘芸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18,共4页
研究了30℃下N辛基吡咯烷酮(C8P) 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 TAB)的水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计算这2 种复配体系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σ、βM 值分别为-2 .70 ,-2... 研究了30℃下N辛基吡咯烷酮(C8P) 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 TAB)的水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计算这2 种复配体系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σ、βM 值分别为-2 .70 ,-2 .78 ,- 1.27,- 0.87,并比较了这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基 吡咯烷酮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防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涛 栾玉霞 +1 位作者 武玉民 徐桂英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7,共3页
黏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是造成井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线性膨胀的测定 ,研究了聚乙二醇 (PEG)和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对安丘膨润土膨胀性的抑制作用。PEG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AA均具有较强的防膨作用 ,PEG/FAA二元复配... 黏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是造成井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线性膨胀的测定 ,研究了聚乙二醇 (PEG)和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对安丘膨润土膨胀性的抑制作用。PEG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AA均具有较强的防膨作用 ,PEG/FAA二元复配体系对黏土的防膨作用优于其单一组分 ,说明FAA与PEG在防膨作用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防膨性能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松香胶的乳化能力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秀武 陈少平 +1 位作者 李爱民 吴宗华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研究了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LS1)与苯乙烯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HS1)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对松香类物质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LS1/HS1复配体系在质量比为3∶4后,表面张力以及产生最低表面张力的浓度都明显降低,发泡性趋于稳定,... 研究了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LS1)与苯乙烯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HS1)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对松香类物质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LS1/HS1复配体系在质量比为3∶4后,表面张力以及产生最低表面张力的浓度都明显降低,发泡性趋于稳定,所制备的中性松香分散胶的机械稳定性和在中性条件下的施胶性最大,表明此时体系组分可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体系 高分子表面活性 乳化能力 松香胶 低分子 丙烯酸酯共聚物 表面张力 聚氧乙烯醚 机械稳定性 丙烯酰胺 中性条件 协同效应 苯乙烯 衍生物 脂肪酸 质量比 发泡性 分散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表面活性剂/碱驱油体系中石油羧酸盐与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宏度 何涛 +1 位作者 吴一慧 万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1-363,371,共4页
在45℃下测定了石油羧酸盐(室内制品O126,工业品ICO435)和重烷基苯磺酸盐(工业品WGN和ORS 41)从混合溶液中的吸附量。配液用水为大庆采油四厂净化污水,矿化度为4 3g/L。在静态吸附测定中液固比(mL/g)范围为1∶8~8∶1。在人造岩心粉上,O... 在45℃下测定了石油羧酸盐(室内制品O126,工业品ICO435)和重烷基苯磺酸盐(工业品WGN和ORS 41)从混合溶液中的吸附量。配液用水为大庆采油四厂净化污水,矿化度为4 3g/L。在静态吸附测定中液固比(mL/g)范围为1∶8~8∶1。在人造岩心粉上,O126/WGN(2 4/0 6g/L)溶液中O126和WGN的静吸附量随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大;加入电解质NaOH,NaCl或Na2CO3(9 0g/L)使吸附量增大,其中Na2CO3的影响程度较小;在液固比1∶4下,吸附后的不含和含电解质的溶液中O126和ORS 41的摩尔浓度比大体上接近初始比值(0 7971)。在大庆去油油砂上,吸附后ICO435/WGN/Na2CO3(5 33/0 67/10 0g/L)溶液中ICO435与WGN的摩尔浓度比,在液固比1∶4时为0 9063,接近初始比值(0 8919)。在人造岩心驱油中,注入O126/ORS 41/NaOH/HPAM(0 77/0 82/12 0/1 2g/L)驱油溶液0 3PV和HPAM(0 8g/L)溶液0 3PV后,流出液中O126和ORS 41的质量浓度与初始质量浓度之比随累计流出体积(0 31~3 49PV)的变化趋势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认为:在接近实际驱油过程的液固比下(1∶3~1∶4),石油羧酸盐和重烷基苯磺酸盐的色谱分离较弱,在驱油液中可大体上保持初始比例。图1表4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盐 石油羧酸盐 复配表面活性 吸附研究 驱油体系 NA2CO3 人造岩心 NaOH 初始比值 质量浓度 吸附量 液固比 混合溶液 净化污水 静态吸附 NaCl 影响程度 驱油溶液 变化趋势 驱油过程 色谱分离 工业品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Ⅱ.复配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少华 张铸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共5页
用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热力学,研究了RHEP-HTMAB、RHEP-SDS、RHEP-AEOn3种水溶液的混合体系中表面吸附层及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βs及吸附层和胶束的组成。结果表明:(1)3种混... 用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热力学,研究了RHEP-HTMAB、RHEP-SDS、RHEP-AEOn3种水溶液的混合体系中表面吸附层及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βs及吸附层和胶束的组成。结果表明:(1)3种混合体系βm、βs值分别为:-11.21,-11.22;-8.24,-10.96;-5.5,-2.08。(2)随着烷基(R)碳链增长,βm值变小,但|βs|值出现极大值。(3)表面压越高,βs值越大。并对这些结果做了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 磷酸酯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高钙镁油藏驱油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平 安文庆 +3 位作者 寇燕如 高瑞通 陈照军 杜辉 《石油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10-1715,共6页
针对现有复合驱技术对地层原油黏度高于120 mPa·s、地层水钙镁离子含量超过1000 mg/L的油藏普遍存在驱油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优选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酸二乙醇酰胺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进行复配,考察了复配表面活性... 针对现有复合驱技术对地层原油黏度高于120 mPa·s、地层水钙镁离子含量超过1000 mg/L的油藏普遍存在驱油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优选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酸二乙醇酰胺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进行复配,考察了复配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接触角、对原油的乳化力、对油砂的洗油能力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m(月桂酸二乙醇酰胺)∶m(十二烷基磺酸钠)=5.3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在高温、高矿化度、高钙镁含量条件下,均具有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同时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和对油砂较高的洗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高钙镁油藏 耐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烷基糖醚表面活性剂及其聚醚F-68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
20
作者 林永生 吕龙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6-231,共6页
采用铂环法测定聚醚F-68、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组成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评价该单一和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探讨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聚醚F-68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三种... 采用铂环法测定聚醚F-68、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组成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评价该单一和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探讨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聚醚F-68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三种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且都能与聚醚F-68形成的复配体系表现出很好的增效作用,增效作用与其在复配体系中的含量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增效作用 全氟烷基糖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