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视现实 充实自我
1
作者 韦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2期85-87,共3页
五月四日是个值得我们年轻人骄傲和自豪的日子,因为它凝聚着中国青年的巨大热情和壮美,它是中国历史上闪烁着爱国主义光芒的丰碑.七十年前的今天,中华的热血青年奋起抗争,拯救民族于危亡,拯救文明于衰落.他们用激情点燃起反帝反封建的火... 五月四日是个值得我们年轻人骄傲和自豪的日子,因为它凝聚着中国青年的巨大热情和壮美,它是中国历史上闪烁着爱国主义光芒的丰碑.七十年前的今天,中华的热血青年奋起抗争,拯救民族于危亡,拯救文明于衰落.他们用激情点燃起反帝反封建的火把,向昏睡于黑暗中的大众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向中华大地上的一切腐朽和罪恶展开了摧枯拉朽的攻战.他们奋力引进科学和民主,要照亮被专制与迷信所封闭的黑暗王国.这呐喊和抗争的英雄壮举浸透着中华优秀青年自强不息地追求真理的理想和信念,饱含着他们对祖国深切而执着的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视现实 理想和信念 祖国 激情点 黑暗王国 爱国主义 追求真理 震聋 反帝反封建 七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视现实把握趋向造就人才发展事业
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统计与决策》 1986年第4期5-5,共1页
长期禁锢并与贫穷一道缠绕着我们民族的小生产方式及其思想意识受到了社会化大生产潮流的猛烈冲击。我国的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正在走向成熟,我们的统计工作也随之显露出了蓬勃生机.历史实践表明,发展商品生产需要统计,正确和科学的决策... 长期禁锢并与贫穷一道缠绕着我们民族的小生产方式及其思想意识受到了社会化大生产潮流的猛烈冲击。我国的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正在走向成熟,我们的统计工作也随之显露出了蓬勃生机.历史实践表明,发展商品生产需要统计,正确和科学的决策离不开统计。如果从权势的角度用偏狭的眼光来探究我们统计工作的地位,从而得出我们地位低了的结论,那是不妥当的。因为我们片面地理解了权势,因为我们不自觉地使用了世俗的观念。如果我们是在针对社会中的愚昧地阻碍统计发展的消极因素进行口诛笔伐,那么这种呼吁无疑必要,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得依靠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但是,仅仪如此,远远不够,最重要最关键的在于我们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大生产 小生产方式 发展商 工作成果 正视现实 统计工作 结论 人才发展 企业 相互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视现实 面向未来——西欧在联合自强的道路上迈开新的步伐
3
作者 祝逸清 《国际问题研究》 1986年第2期33-36,18+64,共6页
1985年西欧联合取得多方面进展,特点是:步子加快,范围广泛,程度加深。面临美苏争夺的形势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是西欧加强联合的重要动力,而各国联合意识的增强和西欧经济的逐渐好转,则使加强联合成为可能。西欧联合的加强有利于西欧加... 1985年西欧联合取得多方面进展,特点是:步子加快,范围广泛,程度加深。面临美苏争夺的形势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是西欧加强联合的重要动力,而各国联合意识的增强和西欧经济的逐渐好转,则使加强联合成为可能。西欧联合的加强有利于西欧加强地位,缓和东西方关系和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但进一步也存在着不利因素和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经济共同体 西欧联合 正视现实 联合自强 西欧联盟 面向未来 西欧国家 政治合作 联邦德国 加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詞夫论现实主义
4
作者 张春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72-78,共7页
安·巴·契诃夫是俄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短篇小说和戏剧创作在世界文学艺术的长廊里,至今依然放射出独具一格的异彩。契诃夫没有写过专门性的文学批评理论文章,他的有价值的文学见解,大都散见在来往的书信上,《契诃夫论文学》(... 安·巴·契诃夫是俄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短篇小说和戏剧创作在世界文学艺术的长廊里,至今依然放射出独具一格的异彩。契诃夫没有写过专门性的文学批评理论文章,他的有价值的文学见解,大都散见在来往的书信上,《契诃夫论文学》(汝龙译,人民出版社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俄国现实主义 文学艺术 短篇小说 创作原则 正视现实 文学批评理论 细节描写 现实主义作家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科学报为现实服务的思考
5
作者 一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95-97,共3页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主要潮流,就是全面地深入地改革开放。作为反映和促进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成果、提高我国社会科学水平、培养高级人才、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校...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主要潮流,就是全面地深入地改革开放。作为反映和促进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成果、提高我国社会科学水平、培养高级人才、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校文科学报,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潮流,应特别要注意瞄准现实需要,正视现实而敏感地捕捉时代撞击的第一朵浪花,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提高学报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改革开放 精神文明建设 正视现实 社会价值 发展马克思主义 培养高级人才 理论联系实际 科研成果 现实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必须重视现实主义传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建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20-30,共11页
现实主义,建国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也是有起有落,简直是大起大落。一个时期它曾被人们尊奉为进步文艺的唯一正宗,衡量作品的无二尺子,任何时代的作家和作品,只有盖上了它的印记,才会得到人们的首肯和礼遇。后来,身价骤落,特别是遭到“四... 现实主义,建国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也是有起有落,简直是大起大落。一个时期它曾被人们尊奉为进步文艺的唯一正宗,衡量作品的无二尺子,任何时代的作家和作品,只有盖上了它的印记,才会得到人们的首肯和礼遇。后来,身价骤落,特别是遭到“四人帮”御用文人的围剿杀伐之后。他们通过批判“黑八论”的枪膛,正面地侧面地都把子弹集中射向现实主义。在他们眼里,现实主义就是灰色阴暗的代名词,就是资产阶级进攻无产阶级的工具。谁想成为他们所谓的无产阶级作家,就必须和现实主义传统“彻底决裂”(确实,我们也看到了有人发表了这样的宣言)。理论上的这种左右大幅度的摆动,倒不是完全无益的浪费精力,它在错误与正确的斗争中显示真理,让人们通过歪曲的形式看清某种抹煞不了的本质。现在有的同志说:“要为现实主义恢复名誉”。准确地说,要为恢复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斗争。因为,“四人帮”控制文坛这些年中,不仅在舆论上给现实主义泼了许多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传统 反映现实 现实主义作家 消极浪漫主义 作品 现实生活 正视现实 积极浪漫主义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探索中前进
7
作者 邹广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9,共2页
《学习与探索》沐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而诞生,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来,她以自己的执着追求在中国学术界赢得了普遍的赞誉,为中国的理论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求实、创新——这是《学习与探索》留给人的最鲜明印象。理论... 《学习与探索》沐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而诞生,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来,她以自己的执着追求在中国学术界赢得了普遍的赞誉,为中国的理论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求实、创新——这是《学习与探索》留给人的最鲜明印象。理论研究归根到底说来,就是为了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提出的新课题,从而引导人们去思考,去行动,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已有的理论。那种不敢为天下先,在纯粹的思辨领域里兜圈子,只能会导致理论的窒息。《学习与探索》从一诞生,就紧贴时代的脉搏,勇于正视现实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研究 探索 重要贡献 执着追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课题 学习 正视现实 中国学术界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世”不惧“危言”
8
作者 周明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0期44-44,共1页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曾出现过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一类的“盛世”。尽管这些时期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经济得到了发展、却不乏明察耿介之士,不是随波逐流粉饰太平,而是透过“盛世”的繁华,看到并“危言”指出潜...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曾出现过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一类的“盛世”。尽管这些时期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经济得到了发展、却不乏明察耿介之士,不是随波逐流粉饰太平,而是透过“盛世”的繁华,看到并“危言”指出潜藏在其背后的各种危机因素。西汉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在呈给汉文帝的奏章《治安策》中分析当时的形势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叹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列数诸侯割据威胁中央政权、匈奴侵扰边关、社会风气奢靡败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危机因素 贞观之治 汉文帝 中央政权 贾谊 社会风气 潜在危机 政论家 正视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学思潮冲击的印痕——略论浅草社创作对现代派文学的借鉴
9
作者 邓时忠 《江汉论坛》 1988年第9期43-47,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以开放的眼光,借助了西方思想文化之力来动摇和摧毁封建文化思想的统治.开放的时代特征,在文学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从"五四"至二十年代中期."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百多年来在西欧... "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以开放的眼光,借助了西方思想文化之力来动摇和摧毁封建文化思想的统治.开放的时代特征,在文学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从"五四"至二十年代中期."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百多年来在西欧活动过了的文学倾向也纷至沓来地流入中国",并且不同程度地对许多作家和文学社团产生影响,使他们的创作呈现出多彩而复杂的面貌.活跃于二十年代初期的浅草社,正是在这个时期受到了西方文学各种思潮流派的影响.浅草社的作者不仅从契诃夫忧郁愤世的抒情心理小说,安特莱夫正视现实的"象征印象气息",罗曼·罗兰与市侩主义对立的新理想主义,以及都德的"含蓄的感伤"中,找到了重要的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文学 西方文学思潮 二十年代 文化思想 现代派小说 正视现实 新文化运动 罗曼·罗兰 文学社团 理想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长期资金市场的困难与选择——兼论上海的发展
10
作者 潘正彦 《金融与经济》 1988年第1期25-28,共4页
长期资金市场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及其推动力已经为中外的理论和实践所证明。但是,合理的不一定是现实的,而现实的却可能是合理的。面对根深蒂固的经济文化机制的沉淀,我们必须站在坚实的大地上正视现实,探索中国环境下长期资金市场发展... 长期资金市场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及其推动力已经为中外的理论和实践所证明。但是,合理的不一定是现实的,而现实的却可能是合理的。面对根深蒂固的经济文化机制的沉淀,我们必须站在坚实的大地上正视现实,探索中国环境下长期资金市场发展的方向。 (一) 1·1长期资金市场发展的萌芽。九年改革,长期资金市场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它使集资和投资渠道多样化,另一方面又能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但是,就长期资金市场在我国整个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察,过份的乐观的态度是不足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市场 市场发展 商品经济 上海 资金价格 积极作用 使用效益 投资主体 长期 正视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乙己形象意义的媒介流失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丹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77,共4页
鲁迅在小说中描绘的孔乙己具备四维形象意义。第一,可笑的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这是小说中孔乙己最为突出的形象,也奠定了他异于周遭环境为众人取笑的整体基调。第二,可恶的孔乙己。作为知识分子应该保持... 鲁迅在小说中描绘的孔乙己具备四维形象意义。第一,可笑的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这是小说中孔乙己最为突出的形象,也奠定了他异于周遭环境为众人取笑的整体基调。第二,可恶的孔乙己。作为知识分子应该保持自己的人格,但是他迂腐愚昧、好吃懒做,不能正视现实,最终走向了让人指摘的一面。第三,可怜的孔乙己。作为知识分子的最底层,他遭到同样最底层没有文化的劳动民众的排挤,连“我”这个小伙计都可以嘲笑他。第四,可敬的孔乙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形象意义 最底层 小伙计 正视现实 最终走向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环与坟茔前的美学思考——论李存葆笔底的英雄悲剧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忠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4期62-66,40,共6页
你读《高山下的花环》,你读《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你总会强烈地感受到英雄悲剧所特有的冲击力。它带给你震颤,带给你沉思。它逼着你去正视现实,思考生活,要你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单调而又丰富的军营生活中。
关键词 李存葆 英雄悲剧 美学思考 花环 作品 作家 正视现实 军人 死亡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唯物主义思想
13
作者 钟兴锦 《江汉论坛》 1985年第5期24-28,共5页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要了解鲁迅的哲学思想,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鲁迅唯物主义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从事实出发,它象一根红线贯串在他思想的各个方面,融化在他的著作中.本文试图从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要了解鲁迅的哲学思想,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鲁迅唯物主义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从事实出发,它象一根红线贯串在他思想的各个方面,融化在他的著作中.本文试图从鲁迅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说明鲁迅从事实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变化,抛砖引玉,望同志们批评和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观点 鲁迅 马克思主义 哲学思想 思想家 正视现实 唯心主义 发展变化 我国古代 进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人——“海派文化”
14
作者 方沪鸣 《社会》 1988年第7期21-24,共4页
前几年出版过《丑陋的中国人》,此书一度被禁,据说是“侮辱”了中国人; 后来又出了本《丑陋的日本人》,不少人叫好,因为贬低了日本人,似乎就抬高了中国人。这篇文章能否定名为“丑陋的上海人”呢? 正视现实,自我解剖一下确有好处。不过... 前几年出版过《丑陋的中国人》,此书一度被禁,据说是“侮辱”了中国人; 后来又出了本《丑陋的日本人》,不少人叫好,因为贬低了日本人,似乎就抬高了中国人。这篇文章能否定名为“丑陋的上海人”呢? 正视现实,自我解剖一下确有好处。不过,为避免引起上海人的公愤,此文还是定名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 上海人 黄浦江 海派文化 弄堂 水龙头 苏北 正视现实 上海话 中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敝帚自珍”不可取
15
作者 司马南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41-41,共1页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够正视现实,大胆坦率承认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这的确是需要有不小勇气的。世无完人,一个人对于工作,也莫不是如此。古往今来,历史以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大凡一个人尤其是为官者,能够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较大贡献者,他们...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够正视现实,大胆坦率承认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这的确是需要有不小勇气的。世无完人,一个人对于工作,也莫不是如此。古往今来,历史以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大凡一个人尤其是为官者,能够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较大贡献者,他们几乎无不善于从前人的或错误、或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并作为前车之鉴,时常反省自己。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实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的。但是,能够做到这些,我以为还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勇于倾听各方不同意见的肚量,不管这意见是谁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教训 正视现实 领导干部 不同意见 李世民 工作 魏征 错误 道理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价值准则
16
作者 刘湖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7-8,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声誉的下降,重要的原因之一与我们哲学研究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忽视价值准则分不开。我认为,要恢复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声誉,必须注重研究这个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者 信度 价值准则 哲学研究 研究过程 个体主体性 人格弱点 价值中立论 正视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象比照中看《风筝》的主旨
17
作者 常根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94-95,共2页
《风筝》是一篇形象优美、意蕴深沉的散文诗。它以风筝来触发回忆和联想,冶叙事、言志、抒情于一炉。本文所叙的事情,具体明白,并不难理解。但是,文中所叙的风筝旧事与言志和抒情究竟是什么关系?叙事对表现这篇文章的主旨起什么作用?却... 《风筝》是一篇形象优美、意蕴深沉的散文诗。它以风筝来触发回忆和联想,冶叙事、言志、抒情于一炉。本文所叙的事情,具体明白,并不难理解。但是,文中所叙的风筝旧事与言志和抒情究竟是什么关系?叙事对表现这篇文章的主旨起什么作用?却至今没有为人们所充分注意。因此,在归纳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时,便出现了种种不同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解剖自己”,“批判自己”,“通过自我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风筝 主旨 鲁迅 文章 回忆 正视现实 主题思想 批判 自我解剖 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句话
18
作者 马开广 《职教论坛》 1998年第3期38-38,共1页
那句话马开广“马老师,您好!”我愣了一下,却怎么也想不起眼前这位文静的小姐是谁。“你是……”“我叫李英,高中时是您的学生。八五级机电班的。真的,老师,我好感激您啊,您的那句话帮了我。”哪句话?回到家里,我立刻翻箱倒柜... 那句话马开广“马老师,您好!”我愣了一下,却怎么也想不起眼前这位文静的小姐是谁。“你是……”“我叫李英,高中时是您的学生。八五级机电班的。真的,老师,我好感激您啊,您的那句话帮了我。”哪句话?回到家里,我立刻翻箱倒柜,总算找到了一张微黄的合影照,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学考试 盐都县 四大文明古国 职业中学 小学生 记忆力 正视现实 脑炎 名学生 作者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该怎样思考和战斗?——评《象鲁迅那样思考和战斗》
19
作者 王西平 张田 《人文杂志》 1984年第1期56-60,共5页
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占的地位”,接着指出鲁迅的三个特点: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并明确指出:“鲁迅的一生就完全贯穿了这种精神”。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 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占的地位”,接着指出鲁迅的三个特点: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并明确指出:“鲁迅的一生就完全贯穿了这种精神”。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是符合鲁迅的思想实际的,是正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然而《人文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人道主义思想 阴暗面 敌人 马克思主义 正视现实 旧中国 党的领导 杂文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深刻
20
作者 姚雪垠 《当代文坛》 1984年第10期13-15,共3页
此文写于四十年前,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久已忘记。近两三年来,承蒙几位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志不辞辛勤,从数十家旧报刊上找到我的许多论文和作品,此为其中之一。我重读一次,虽然文中见解不如老年深刻,但基本上仍有新鲜之感。特商请《... 此文写于四十年前,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久已忘记。近两三年来,承蒙几位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志不辞辛勤,从数十家旧报刊上找到我的许多论文和作品,此为其中之一。我重读一次,虽然文中见解不如老年深刻,但基本上仍有新鲜之感。特商请《当代文坛》编辑同志,重新发表,以就教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作家 大作品 世界观 客观真理 左拉 正视现实 真爱 多用脑筋 学习理论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