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皇帝祭天礼与五代十国的正统意识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美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9,共7页
五代十国时期建国称帝的诸政权纷纷举行皇帝祭天礼,但因为礼仪传统的差异,北方五代政权的祭天仪式多严谨周备,而南方诸国的祭天仪式则多草率简略。皇帝祭天礼的举行与乱世之中各政权极力宣示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的意识直接相关,然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建国称帝的诸政权纷纷举行皇帝祭天礼,但因为礼仪传统的差异,北方五代政权的祭天仪式多严谨周备,而南方诸国的祭天仪式则多草率简略。皇帝祭天礼的举行与乱世之中各政权极力宣示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的意识直接相关,然五代十国后期随着正统纷争的减弱,新建国称帝的诸政权对皇帝祭天礼仪的关注程度相比前期诸政权而言明显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祭天
五代十国
正统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学与宋代史学思想
被引量:
4
2
作者
庞天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31-34,共4页
理学与宋代史学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自然与社会起源的探讨促使宋代学者研究古史;将天理视为现实社会的道德原则使宋代学者的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纲常伦理观念,这种观念又表现为正统意识和对《春秋》一书的重视;探讨历史问题成...
理学与宋代史学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自然与社会起源的探讨促使宋代学者研究古史;将天理视为现实社会的道德原则使宋代学者的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纲常伦理观念,这种观念又表现为正统意识和对《春秋》一书的重视;探讨历史问题成为探求天理的途径;对现实的关注使宋代学者普遍具有反天命和无神论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史学思想
宋代
思想影响
天理
纲常伦理观念
正统意识
无神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儒佛道三教关系谈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因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45,共4页
要重建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应该重视百年来中国哲学史书写中牵涉到的儒、道、佛三教关系问题。因为儒学、道学、佛学不仅是中国哲学的三个主要传统,而且它们在历史上的相异互补关系熔铸了中国哲学的民族性格,而学术界编著的大部分哲学...
要重建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应该重视百年来中国哲学史书写中牵涉到的儒、道、佛三教关系问题。因为儒学、道学、佛学不仅是中国哲学的三个主要传统,而且它们在历史上的相异互补关系熔铸了中国哲学的民族性格,而学术界编著的大部分哲学史著作或教材受多种因素之拘囿,基本上都是采取以儒家为主导的书写范式,这种范式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中国哲学的多样性,既难以构建完整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可能使中国文化的传承出现结构性断裂。如果以三教关系为视角,重写中国哲学史,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局限,也符合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范式
三教关系
相异互补
正统意识
三教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再辨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黄秀红
张建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作为学术思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主要为了说明贞节的普遍意义,并非片面强调寡妇应当为丈夫守节;作为正统意识形态,这一观念经过官方的宣传向整个社会灌输,扭曲为单纯的男权专制的工具;民间社会对这一观念的理解既受政治宣...
作为学术思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主要为了说明贞节的普遍意义,并非片面强调寡妇应当为丈夫守节;作为正统意识形态,这一观念经过官方的宣传向整个社会灌输,扭曲为单纯的男权专制的工具;民间社会对这一观念的理解既受政治宣传与旌表制度的影响,又与官方的政治意图有所疏离。同一观念在学术思想、正统意识形态与民间社会观念中的表现有所不同,这为我们重新审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节
理学
学术思想
正统意识
形态
民间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显学”的衰落——论墨学骤衰的主阅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志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58-63,共6页
本文认为,墨家的“兼爱”“尚贤”以及科学、逻辑思想违背了商周以来日趋成熟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得它无法与儒家抗衡,成为正统意识形态。同时,墨家理论体系以“同”为基调,充满着许多无法克服的矛盾,缺乏内调机制;它又不能象法家、道家...
本文认为,墨家的“兼爱”“尚贤”以及科学、逻辑思想违背了商周以来日趋成熟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得它无法与儒家抗衡,成为正统意识形态。同时,墨家理论体系以“同”为基调,充满着许多无法克服的矛盾,缺乏内调机制;它又不能象法家、道家那样与儒家一表一里,相互补充,外调机制失灵。这些原因综合作用,终于使墨学骤衰而无法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墨学
墨家
血缘宗法制度
理论体系
逻辑思想
正统意识
形态
兼爱
调节机制
尚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圣”刘臻与隋代《汉书》学
6
作者
王光照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1期78-85,共8页
关键词
《汉书》
《汉》
《世说新语》
文化世家
魏晋南北朝
《南史》
《隋书》
正统意识
形态
梁武帝
《切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统对儒学的双重作用
7
《学术界》
2001年第3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儒学
哲学内涵
认同
意识
正统意识
弘道
意识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皇帝祭天礼与五代十国的正统意识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美华
机构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五代十国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4ZDB03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宋时期的学校教育与学礼演变"(15YJA770020)
辽宁省社科联项目"金代前期的国家礼制建设--兼论金建国至海陵迁都期间东北地区的民族融合"(2015LSLKTZILSX-03)
文摘
五代十国时期建国称帝的诸政权纷纷举行皇帝祭天礼,但因为礼仪传统的差异,北方五代政权的祭天仪式多严谨周备,而南方诸国的祭天仪式则多草率简略。皇帝祭天礼的举行与乱世之中各政权极力宣示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的意识直接相关,然五代十国后期随着正统纷争的减弱,新建国称帝的诸政权对皇帝祭天礼仪的关注程度相比前期诸政权而言明显有所降低。
关键词
皇帝祭天
五代十国
正统意识
Keywords
emperors ritual offering sacrifice to heaven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orthodox consciousness
分类号
K24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92.98 [历史地理—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学与宋代史学思想
被引量:
4
2
作者
庞天佑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31-34,共4页
文摘
理学与宋代史学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自然与社会起源的探讨促使宋代学者研究古史;将天理视为现实社会的道德原则使宋代学者的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纲常伦理观念,这种观念又表现为正统意识和对《春秋》一书的重视;探讨历史问题成为探求天理的途径;对现实的关注使宋代学者普遍具有反天命和无神论的思想。
关键词
理学
史学思想
宋代
思想影响
天理
纲常伦理观念
正统意识
无神论
分类号
K09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儒佛道三教关系谈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因灿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45,共4页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明对话语境下儒
道
佛三教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2YBB21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要重建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应该重视百年来中国哲学史书写中牵涉到的儒、道、佛三教关系问题。因为儒学、道学、佛学不仅是中国哲学的三个主要传统,而且它们在历史上的相异互补关系熔铸了中国哲学的民族性格,而学术界编著的大部分哲学史著作或教材受多种因素之拘囿,基本上都是采取以儒家为主导的书写范式,这种范式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中国哲学的多样性,既难以构建完整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可能使中国文化的传承出现结构性断裂。如果以三教关系为视角,重写中国哲学史,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局限,也符合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书写范式
三教关系
相异互补
正统意识
三教并重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再辨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黄秀红
张建伟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组织干部培训中心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文摘
作为学术思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主要为了说明贞节的普遍意义,并非片面强调寡妇应当为丈夫守节;作为正统意识形态,这一观念经过官方的宣传向整个社会灌输,扭曲为单纯的男权专制的工具;民间社会对这一观念的理解既受政治宣传与旌表制度的影响,又与官方的政治意图有所疏离。同一观念在学术思想、正统意识形态与民间社会观念中的表现有所不同,这为我们重新审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贞节
理学
学术思想
正统意识
形态
民间社会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显学”的衰落——论墨学骤衰的主阅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志平
机构
兰州大学哲学系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58-63,共6页
文摘
本文认为,墨家的“兼爱”“尚贤”以及科学、逻辑思想违背了商周以来日趋成熟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得它无法与儒家抗衡,成为正统意识形态。同时,墨家理论体系以“同”为基调,充满着许多无法克服的矛盾,缺乏内调机制;它又不能象法家、道家那样与儒家一表一里,相互补充,外调机制失灵。这些原因综合作用,终于使墨学骤衰而无法复兴。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墨学
墨家
血缘宗法制度
理论体系
逻辑思想
正统意识
形态
兼爱
调节机制
尚贤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圣”刘臻与隋代《汉书》学
6
作者
王光照
机构
安徽省社科联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1期78-85,共8页
关键词
《汉书》
《汉》
《世说新语》
文化世家
魏晋南北朝
《南史》
《隋书》
正统意识
形态
梁武帝
《切韵》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统对儒学的双重作用
7
出处
《学术界》
2001年第3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儒学
哲学内涵
认同
意识
正统意识
弘道
意识
学术研究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皇帝祭天礼与五代十国的正统意识
王美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理学与宋代史学思想
庞天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儒佛道三教关系谈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的转换
刘因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再辨析
黄秀红
张建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显学”的衰落——论墨学骤衰的主阅
王志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汉》圣”刘臻与隋代《汉书》学
王光照
《江淮论坛》
CSSCI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道统对儒学的双重作用
《学术界》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