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清之际关于“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的争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许苏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140,共12页
余英时认为,从明清之际开始,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几乎没有遇到阻力"。这一观点不合乎基本的历史事实。从南京教难到康熙历狱,以"卫道""正统"自居的儒家士大夫始终把反对西方科学技术传播作为...
余英时认为,从明清之际开始,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几乎没有遇到阻力"。这一观点不合乎基本的历史事实。从南京教难到康熙历狱,以"卫道""正统"自居的儒家士大夫始终把反对西方科学技术传播作为其主要诉求。"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成为明清之际儒耶对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的新儒家赋予了这一问题以现代性批判和启蒙反思的理论色彩,"科学与玄学之争"以及科学精神的确立是否必须以"良知的坎陷"为代价的争论,犹是400年前争论之流风余韵。以基本的历史事实再现400年前的这场争论,重温明清之际中国早期启蒙学者关于科学与人文之关系的深刻论述,对于廓清西方哲学自康德以来割裂科学与人文、将科学排斥于人文之外的错误观点、重建真善美之统一的现代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科学与身心
万艺之超艺
正统儒家
早期启蒙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霞,还是晨曦?——对“早期启蒙说”三种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
2
2
作者
许苏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3,共11页
关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说",跨越晚明、清初、清中期三个历史时段;与此相应,对这三个时段的学术思潮是否具有启蒙性质的质疑也产生了三种强有力的学说,即"中古异端说"、"正统儒家说"和"遵奉圣意说&...
关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说",跨越晚明、清初、清中期三个历史时段;与此相应,对这三个时段的学术思潮是否具有启蒙性质的质疑也产生了三种强有力的学说,即"中古异端说"、"正统儒家说"和"遵奉圣意说"。通过从学理上严格辨析专制正统思想、中世纪异端与近代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遵循"拿证据来"的史学原则,针对上述三种与早期启蒙主义相对立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可以对明清之际主流思潮的性质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早期启蒙说
中古异端说
正统儒家
说
遵奉圣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被引量:
1
3
作者
郑永流
萧伯符
《现代法学》
1987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前,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个很有价值的新课题,法史学界的总观点是: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是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虽然抓住了礼治与法治这两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仅此而已似乎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
目前,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个很有价值的新课题,法史学界的总观点是: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是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虽然抓住了礼治与法治这两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仅此而已似乎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简单化了,并且缺乏对礼治与法治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因而是不够的。本文拟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的议论。中国法律思想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范畴,概括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离不开这些范畴,但又不能局限于其中。因此,弄清这些范畴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思想史
思想发展
发展基本线索
法治
礼治
德主刑辅
相互关系
礼法融合
德治
正统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77-86,共10页
一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儒家无疑是最占有支配性和主导性的位置,而儒家学说的创始者孔子,又无疑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中至高无上的最为神圣的人物。由孔子集大成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以来已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这种儒家学...
一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儒家无疑是最占有支配性和主导性的位置,而儒家学说的创始者孔子,又无疑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中至高无上的最为神圣的人物。由孔子集大成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以来已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这种儒家学说为了更能够适应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在自己的全部发展过程中,曾不断吸取了其它各种学说与宗教的主张。譬如在汉代就吸取了黄老之术和法家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
学说
鲁迅
专制主义统治
封建专制主义
正统儒家
孔子
黄老之术
道家思想
中国思想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异端人论概说
5
作者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共6页
关键词
人论
异端
中国古代
杨朱篇
概说
正统儒家
意志自由
人学理论
列子
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明初文坛的浙江文派
被引量:
2
6
作者
王琦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严酷的军事镇压和摧残而统治中国的元王朝,终于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覆亡了。朱元璋以浙江为基地,剿灭群雄,扫平大都,重建了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新的封建王朝。历史的教训,迫使新兴的封建帝王要努力去营建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秩序,...
以严酷的军事镇压和摧残而统治中国的元王朝,终于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覆亡了。朱元璋以浙江为基地,剿灭群雄,扫平大都,重建了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新的封建王朝。历史的教训,迫使新兴的封建帝王要努力去营建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秩序,这首先也便要求思想文化界对历史的动乱进行全面反思与总结。正是这样一种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文化界
明初
文必秦汉
儒家
正统
封建帝王
散文艺术
前后七子
朱右
元王朝
唐宋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幽默:韩愈诗文另一种美学风格
被引量:
1
7
作者
吴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44-48,55,共6页
1.评价韩愈的文学作品,一般说来,我们以“气盛言宜”来概括韩文的主要美学特征,以“奇险”、“以文为诗”来概括韩诗的主要美学特征。前者如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
1.评价韩愈的文学作品,一般说来,我们以“气盛言宜”来概括韩文的主要美学特征,以“奇险”、“以文为诗”来概括韩诗的主要美学特征。前者如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后者如赵翼认为韩诗把杜甫诗的奇险发展到高峰。陈后山则批评韩愈“以文为诗…故不工尔”(《后山诗话》)。但笔者在研读韩愈作品时却感受到其诗文另一种美学风格——幽默。这一点尚未引起研究者重视,或许注意到而不屑予以总结。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受儒家正统文学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风格
以文为诗
后山诗话
杜甫诗
儒家
正统
韩诗
文学作品
见其
华山女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愈谏佛的历史评说
8
作者
王瞻
《文博》
1993年第4期25-32,24,共9页
以儒家正统代表自居的韩愈在文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众所周知,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的韩愈谏迎法门寺佛骨事件在中国佛教发展传播史上就极具典型性,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正统思想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不仅使自佛教东传以来的各种矛盾斗...
以儒家正统代表自居的韩愈在文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众所周知,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的韩愈谏迎法门寺佛骨事件在中国佛教发展传播史上就极具典型性,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正统思想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不仅使自佛教东传以来的各种矛盾斗争激化至最盛,而且韩愈的思想言论归纳了历史上佛教敌对势力诸宗派的反佛观点总汇。因此,这一引人注目的历史公案受到自古及今历代学者的重视和关注,纷纷从各种角度出发各抒己见予以评说,于是,诸种观点的异彩纷呈便自然而然地折射出时代思想发展的轮廓脉络。唐元和十三年(818年)冬,功德使上言,凤翔法门寺塔有佛指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骨
儒家
正统
历代学者
论佛骨表
自古及今
古文运动
唐元
郭正域
传播史
中国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阮籍的政治态度
9
作者
陈宝霖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5期35-37,共3页
对于阮籍的政治态度,曾有过这样的论断: '阮籍在反对司马氏的政治态度上是始终一贯的,与嵇康并无二致', '因为阮籍反对司马氏政权的思想基础原是和忠于曹魏的表现形式不能分割的'。(张志岳《略论阮籍及其詠怀诗》)笔者...
对于阮籍的政治态度,曾有过这样的论断: '阮籍在反对司马氏的政治态度上是始终一贯的,与嵇康并无二致', '因为阮籍反对司马氏政权的思想基础原是和忠于曹魏的表现形式不能分割的'。(张志岳《略论阮籍及其詠怀诗》)笔者认为作出该论断的根据无非以下几方面:一,阮籍与嵇康的关系;二,阮籍对君权、名教、礼法的态度;三,阮籍的饮酒放诞;四,阮籍与《詠怀诗》。但这些能否证明阮籍忠曹反司马的政治态度?笔者以为不能。下面谨依次论析。一,关于阮籍与嵇康的关系问题《世说新语·任诞》载: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玡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魏晋春秋》也有类似记载。许多论者以此为据,认为嵇、阮关系颇密,嵇康忠曹反司马,阮籍亦然。殊不知嵇、阮社会关系迥如天壤,因而政治态度亦判若云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七贤
陈留
中散大夫
谯国
儒家
正统
《世说新语》
建安七子
石林诗话
文士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之际关于“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的争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许苏民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140,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2001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余英时认为,从明清之际开始,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几乎没有遇到阻力"。这一观点不合乎基本的历史事实。从南京教难到康熙历狱,以"卫道""正统"自居的儒家士大夫始终把反对西方科学技术传播作为其主要诉求。"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成为明清之际儒耶对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的新儒家赋予了这一问题以现代性批判和启蒙反思的理论色彩,"科学与玄学之争"以及科学精神的确立是否必须以"良知的坎陷"为代价的争论,犹是400年前争论之流风余韵。以基本的历史事实再现400年前的这场争论,重温明清之际中国早期启蒙学者关于科学与人文之关系的深刻论述,对于廓清西方哲学自康德以来割裂科学与人文、将科学排斥于人文之外的错误观点、重建真善美之统一的现代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科学与身心
万艺之超艺
正统儒家
早期启蒙学者
分类号
B248-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霞,还是晨曦?——对“早期启蒙说”三种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
2
2
作者
许苏民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3,共11页
文摘
关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说",跨越晚明、清初、清中期三个历史时段;与此相应,对这三个时段的学术思潮是否具有启蒙性质的质疑也产生了三种强有力的学说,即"中古异端说"、"正统儒家说"和"遵奉圣意说"。通过从学理上严格辨析专制正统思想、中世纪异端与近代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遵循"拿证据来"的史学原则,针对上述三种与早期启蒙主义相对立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可以对明清之际主流思潮的性质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早期启蒙说
中古异端说
正统儒家
说
遵奉圣意说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被引量:
1
3
作者
郑永流
萧伯符
出处
《现代法学》
1987年第2期13-16,共4页
文摘
目前,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个很有价值的新课题,法史学界的总观点是: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是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虽然抓住了礼治与法治这两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仅此而已似乎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简单化了,并且缺乏对礼治与法治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因而是不够的。本文拟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的议论。中国法律思想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范畴,概括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离不开这些范畴,但又不能局限于其中。因此,弄清这些范畴的内涵。
关键词
中国法律思想史
思想发展
发展基本线索
法治
礼治
德主刑辅
相互关系
礼法融合
德治
正统儒家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非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77-86,共10页
文摘
一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儒家无疑是最占有支配性和主导性的位置,而儒家学说的创始者孔子,又无疑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中至高无上的最为神圣的人物。由孔子集大成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以来已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这种儒家学说为了更能够适应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在自己的全部发展过程中,曾不断吸取了其它各种学说与宗教的主张。譬如在汉代就吸取了黄老之术和法家之律;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
学说
鲁迅
专制主义统治
封建专制主义
正统儒家
孔子
黄老之术
道家思想
中国思想文化史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异端人论概说
5
作者
柴文华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共6页
关键词
人论
异端
中国古代
杨朱篇
概说
正统儒家
意志自由
人学理论
列子
感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明初文坛的浙江文派
被引量:
2
6
作者
王琦珍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41-46,共6页
文摘
以严酷的军事镇压和摧残而统治中国的元王朝,终于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覆亡了。朱元璋以浙江为基地,剿灭群雄,扫平大都,重建了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新的封建王朝。历史的教训,迫使新兴的封建帝王要努力去营建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秩序,这首先也便要求思想文化界对历史的动乱进行全面反思与总结。正是这样一种背景。
关键词
思想文化界
明初
文必秦汉
儒家
正统
封建帝王
散文艺术
前后七子
朱右
元王朝
唐宋派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幽默:韩愈诗文另一种美学风格
被引量:
1
7
作者
吴晟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44-48,55,共6页
文摘
1.评价韩愈的文学作品,一般说来,我们以“气盛言宜”来概括韩文的主要美学特征,以“奇险”、“以文为诗”来概括韩诗的主要美学特征。前者如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后者如赵翼认为韩诗把杜甫诗的奇险发展到高峰。陈后山则批评韩愈“以文为诗…故不工尔”(《后山诗话》)。但笔者在研读韩愈作品时却感受到其诗文另一种美学风格——幽默。这一点尚未引起研究者重视,或许注意到而不屑予以总结。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受儒家正统文学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
美学风格
以文为诗
后山诗话
杜甫诗
儒家
正统
韩诗
文学作品
见其
华山女
美学特征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愈谏佛的历史评说
8
作者
王瞻
出处
《文博》
1993年第4期25-32,24,共9页
文摘
以儒家正统代表自居的韩愈在文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众所周知,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的韩愈谏迎法门寺佛骨事件在中国佛教发展传播史上就极具典型性,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正统思想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不仅使自佛教东传以来的各种矛盾斗争激化至最盛,而且韩愈的思想言论归纳了历史上佛教敌对势力诸宗派的反佛观点总汇。因此,这一引人注目的历史公案受到自古及今历代学者的重视和关注,纷纷从各种角度出发各抒己见予以评说,于是,诸种观点的异彩纷呈便自然而然地折射出时代思想发展的轮廓脉络。唐元和十三年(818年)冬,功德使上言,凤翔法门寺塔有佛指骨。
关键词
佛骨
儒家
正统
历代学者
论佛骨表
自古及今
古文运动
唐元
郭正域
传播史
中国佛教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阮籍的政治态度
9
作者
陈宝霖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5期35-37,共3页
文摘
对于阮籍的政治态度,曾有过这样的论断: '阮籍在反对司马氏的政治态度上是始终一贯的,与嵇康并无二致', '因为阮籍反对司马氏政权的思想基础原是和忠于曹魏的表现形式不能分割的'。(张志岳《略论阮籍及其詠怀诗》)笔者认为作出该论断的根据无非以下几方面:一,阮籍与嵇康的关系;二,阮籍对君权、名教、礼法的态度;三,阮籍的饮酒放诞;四,阮籍与《詠怀诗》。但这些能否证明阮籍忠曹反司马的政治态度?笔者以为不能。下面谨依次论析。一,关于阮籍与嵇康的关系问题《世说新语·任诞》载: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玡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魏晋春秋》也有类似记载。许多论者以此为据,认为嵇、阮关系颇密,嵇康忠曹反司马,阮籍亦然。殊不知嵇、阮社会关系迥如天壤,因而政治态度亦判若云泥。
关键词
世说新语
七贤
陈留
中散大夫
谯国
儒家
正统
《世说新语》
建安七子
石林诗话
文士传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清之际关于“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的争论
许苏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晚霞,还是晨曦?——对“早期启蒙说”三种质疑的回应
许苏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郑永流
萧伯符
《现代法学》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鲁迅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思想
林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古代异端人论概说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明初文坛的浙江文派
王琦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幽默:韩愈诗文另一种美学风格
吴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韩愈谏佛的历史评说
王瞻
《文博》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阮籍的政治态度
陈宝霖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