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胶体与PO_4^(3-)、Cu^(2+)的作用及对微藻生长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新淮 张正斌 韩喜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6-779,共4页
利用超滤技术对海水中的胶体物质进行分级处理来研究胶体与磷酸盐、痕量金属铜之间的作用,通过测定不同超滤膜处理过的海水中PO_4^(3-)、Cu^(2+)的质量分数,发现有相当量的PO_4^(3-)、Cu^(2+)被胶体吸附以胶体态存在,例如约有47%的Cu^(... 利用超滤技术对海水中的胶体物质进行分级处理来研究胶体与磷酸盐、痕量金属铜之间的作用,通过测定不同超滤膜处理过的海水中PO_4^(3-)、Cu^(2+)的质量分数,发现有相当量的PO_4^(3-)、Cu^(2+)被胶体吸附以胶体态存在,例如约有47%的Cu^(2+)以胶体态存在,含有胶体的海水中PO_4^(3-)的质量分数也比不含胶体的海水中高;微藻培养实验发现,微藻在含有胶体的海水中生长情况较好,而在不含胶体的海水中生长最差,说明胶体也是影响微藻生长的一个因子.胶体对磷酸盐的吸附作用是胶体对微藻生长产生影响的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4^3- ^CU^2+ 生长 胶体 超滤 微藻 海水 磷酸盐 铜(Ⅱ) 化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Al_2O_3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占林 王良 +2 位作者 赵丽娜 张玉玲 毕颖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在固体超强酸SO42-/ZrO2基础上添加A l2O3,利用A l2O3与ZrO2的相互作用,制备了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SO42-/ZrO2-A l2O3,并通过XRD、XPS、FTIR等实验技术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表面性质及其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固体超强酸SO42-/ZrO2基础上添加A l2O3,利用A l2O3与ZrO2的相互作用,制备了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SO42-/ZrO2-A l2O3,并通过XRD、XPS、FTIR等实验技术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表面性质及其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 l2O3的引入稳定了四方晶相的ZrO2,抑制了ZrO2由四方晶相向单斜晶相的转变,使催化剂活性显著提高,A l2O3含量为1.5%的样品异丁烷最高收率达31.7%,选择性达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SO4^2-/ZrO2-Al2O3 丁烷 异构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ZrO_2-Al_2O_3催化剂表面酸性质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文芳 张敏秀 +2 位作者 王鹏照 杨朝合 李春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9-674,共6页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硫酸负载量的SO_4^(2-)/ZrO_2-Al_2O_3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Py-FTIR、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常压、200℃、H_2∶C_4=2∶3和质量空速为3 h^(-1)的反应条件下,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评...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硫酸负载量的SO_4^(2-)/ZrO_2-Al_2O_3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Py-FTIR、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常压、200℃、H_2∶C_4=2∶3和质量空速为3 h^(-1)的反应条件下,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评价装置上考察了硫酸负载量对SO_4^(2-)/ZrO_2-Al_2O_3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Py-FTIR结果表明,硫酸化处理为催化剂表面提供了丰富的Br?nsted酸性位,其中,强Br?nsted酸性位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硫酸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正丁烷异构化活性,而Lewis酸性位与之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ZrO2-Al2O3 酸性位 丁烷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Nd_2O_3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 被引量:7
4
作者 邓斌 陈六平 俞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51,共4页
研究了以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Nd2O3为催化剂,以乳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乳酸正丁酯。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乳酸用量为0.1mol时,正丁醇与乳酸物质的量之比为3.0∶1,催化剂用量为... 研究了以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Nd2O3为催化剂,以乳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乳酸正丁酯。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乳酸用量为0.1mol时,正丁醇与乳酸物质的量之比为3.0∶1,催化剂用量为0.55g,带水剂环己烷15mL,回流反应2.0h,酯化率可达98.7%。该催化剂回收简单,重复使用7次后,酯化率仍在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Nd2O3 乳酸丁酯 催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2% Nd_2O_3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 被引量:2
5
作者 冯纪南 邓斌 +1 位作者 杨佳 黄海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3-257,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2%Nd2O3催化剂,电镜分析表明,该催化剂颗粒为纳米级。将其用于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影响合成反应的诸多因素。结果显示,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2%Nd2O3催化剂,电镜分析表明,该催化剂颗粒为纳米级。将其用于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影响合成反应的诸多因素。结果显示,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采用过量的正丁醇作共沸带水剂,回流反应时间为3.0h,催化剂用量为对羟基苯甲酸质量的3.5%,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比为3.0∶1.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7.5%。产品经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为高纯度的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自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并可多次重复再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 ^SO4^2- ZrO2-2%Nd2O3 酯化反应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TiO_2-MoO_3催化合成氯乙酸正辛酯 被引量:1
6
作者 董镜华 谢红波 杨水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5-16,21,共3页
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 MoO3为催化剂,氯乙酸与正辛醇合成了氯乙酸正辛酯。探讨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TiO2 MoO3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醇酸摩尔比为1.5∶1.0,催... 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 MoO3为催化剂,氯乙酸与正辛醇合成了氯乙酸正辛酯。探讨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TiO2 MoO3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醇酸摩尔比为1.5∶1.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1.0%,反应时间为2.0h,带水剂为6ml,反应温度在160~180℃的条件下,氯乙酸正辛酯的收率可达7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酸辛酯 ^SO4^2-/TiO2-MoO3 催化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PO3^3-、PO4^3-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中控分析
7
作者 刘媛 张艳霞 王玉萍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3,共5页
建立了废水中PO33-和PO43-的离子色谱检测方法.选用浓度为4.5 mmol/L/0.8 mmol/L的Na2CO3/NaH-CO3的淋洗液,流速1.00 mL/min,电导检测器.实验结果表明:PO33-的质量浓度在1.00~3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检出限25.90μg/L... 建立了废水中PO33-和PO43-的离子色谱检测方法.选用浓度为4.5 mmol/L/0.8 mmol/L的Na2CO3/NaH-CO3的淋洗液,流速1.00 mL/min,电导检测器.实验结果表明:PO33-的质量浓度在1.00~3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检出限25.9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57%;PO34-的质量浓度在1.00~3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检出限41.0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34%.PO33-的加标回收率为94.2%~102.0%,PO34-的加标回收率为101.2%~105.0%.使用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为废水中的PO33-的氧化提供中控分析,考察了氧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硫酸含量对氧化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po3^3-po4^3- 中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改性竹生物质炭对PO4^3-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雨禾 庄舜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6-1221,1226,共7页
利用比表面积、扫描电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了解竹生物质炭(BC)和硫酸改性竹生物质炭(HBC)结构与性质的变化;利用吸附试验研究硫酸改性的优化方法、HBC对PO4^3-的吸附特性及pH影响。结果表明:(1)硫酸质量分数为70%时改性效果最好,HBC... 利用比表面积、扫描电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了解竹生物质炭(BC)和硫酸改性竹生物质炭(HBC)结构与性质的变化;利用吸附试验研究硫酸改性的优化方法、HBC对PO4^3-的吸附特性及pH影响。结果表明:(1)硫酸质量分数为70%时改性效果最好,HBC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分别比BC提高了51.91%和39.87%。(2)BC和HBC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R2>0.996);HBC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7.45mg/g,比BC提高了39.7%。(3)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描述BC和HBC对PO4^3-的吸附过程(R2>0.986),且平衡吸附量理论值(3.53、5.17mg/g)与实际平衡吸附量(3.54、4.96mg/g)基本吻合。(4)pH为1~13时,生物质炭对溶液中PO4^3-吸附量随pH增大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改性竹生物质炭 ^po4^3- 等温吸附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直接进样快速分析可口可乐中PO_4^(3-),NO_3^-和SO_4^(2-)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京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可口可乐 ^po4^3- ^NO3^- ^SO4^2- 软饮料 植物 果实 液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TiO_2-MoO_3催化剂催化合成缩醛(酮)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杨水金 白爱民 孙聚堂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4-948,共5页
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为催化剂,对以环己酮、丁酮、正丁醛、异丁醛和乙二醇、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缩醛(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是合成缩醛(酮)的良好催化剂,较系统地研究了醛(酮)/醇摩尔比、... 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为催化剂,对以环己酮、丁酮、正丁醛、异丁醛和乙二醇、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缩醛(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是合成缩醛(酮)的良好催化剂,较系统地研究了醛(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醇)/n(酮或醛)=1.3/1或1.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25%~1.5%,反应时间为1.0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82.7%,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83.4%,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74.1%,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94.9%,丁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为68.1%,丁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为87.5%,异丁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为70.7%,异丁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为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醛 缩酮 ^SO4^2-/TiO2-MoO3环己酮 丁酮 丁醛 异丁醛 乙二醇 催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钒-氧层状化合物[H_2en]_2[H_3O]_6[Co(H_2O)_2(VO)_8(OH)_4(PO_4)_8]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庆新 陈旭 +2 位作者 李亚丰 杨国昱 徐吉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46-2048,共3页
A new compound 2 6[Co(H 2O) 2(VO) 8(OH) 4(PO 4) 8]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Single crystal X-ra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a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 1/n with a=1.438 5... A new compound 2 6[Co(H 2O) 2(VO) 8(OH) 4(PO 4) 8]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Single crystal X-ra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a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 1/n with a=1.438 5(3) nm, b=1.012 2(2) nm, c=1.832 5(4) nm, β=90.21°, V=2\^668 2(9) nm 3, Z=2, D c=2.112 g/cm 3, R=0.055, wR=0.149 7, S=1.037. The structure of 2 6[Co(H 2O) 2(VO) 8(OH) 4(PO 4) 8] is characterized by P-V-O layers constructed by [(VO) 4(OH) 2(PO 4) 4] 6- non-symmetric units. The P-V-O layers are pillared by [Co(H 2O) 2] 2+ group, resulting in the channels within which the protonated diaminoethane and H 3O + are lo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层状化合物 [H2en]2[H3O]6[Co(H2O)2(VO)8(OH)4(po4)8]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金属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V_2(PO_4)_3溶胶-凝胶-微波合成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勇 吕艳 +1 位作者 王力臻 张爱勤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6,19,共4页
用溶胶-凝胶-微波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样品,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影响样品性能的因素,分析并优化了工艺。XRD、SEM和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方法所制备的样品为单斜结构,粒径尺寸0.2~1μm,颗粒分布比较均匀。锂源为Li2CO3... 用溶胶-凝胶-微波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样品,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影响样品性能的因素,分析并优化了工艺。XRD、SEM和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方法所制备的样品为单斜结构,粒径尺寸0.2~1μm,颗粒分布比较均匀。锂源为Li2CO3、反应物摩尔比为Li∶V=3.0∶2.0、微波时间为25 min时,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在此优化条件下,3.0~4.3 V区间内0.2 C放电比容量达到106 mAh/g,交换电流密度高达6.17×10-6 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 锂离子电池 交试验 溶胶-凝胶-微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磷酸盐处理有关问题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尚玉珍 贾新兵 +1 位作者 张雷 郝树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69,共4页
在对炉水中的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平衡磷酸盐处理控制图,提出炉水中NaOH含量的图算法,并对平衡磷酸盐处理时炉水的PO43-浓度控制范围等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平衡磷酸处理 ^po4^3-浓度 炉水处理 PH值 锅炉 氢氧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隔藻类水华演替过程中二甲基硫化物的含量动态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猛 袁东星 汤坤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308-5317,共10页
于2005年6月至7月,研究了海洋围隔不同藻类水华演替过程中二甲基硫化物的含量动态,并考察了相关环境参数对二甲基硫化物含量的影响。2个围隔实验组均出现未知藻水华-硅藻水华-甲藻水华的演替过程,这3次不同藻类水华分别对应了二甲基硫... 于2005年6月至7月,研究了海洋围隔不同藻类水华演替过程中二甲基硫化物的含量动态,并考察了相关环境参数对二甲基硫化物含量的影响。2个围隔实验组均出现未知藻水华-硅藻水华-甲藻水华的演替过程,这3次不同藻类水华分别对应了二甲基硫化物含量的3次高峰,表明藻类水华对二甲基硫化物含量有重要贡献。不同藻类水华的贡献有较大差异,甲藻水华的贡献最大,硅藻次之,未知藻类水华的贡献最小。实验结果还表明PO34-、NO2-和NH4+主要通过影响藻类生长状态,进而影响DMSP和DMSO的含量;NO2-和NH4+亦可能通过调节DMSP和DMSO在藻细胞内的生理功能,影响DMSP和DMSO的含量;PO43-、NO2-和NH4+与DMS含量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硫(DMS)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二甲亚砜(DMSO) 水华 ^磷酸盐(po4^3-) ^亚硝酸盐(NO2^- ) 铵盐 ^(N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北部营养盐分布的季节变化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建平 康建成 +2 位作者 任惠茹 李卫江 谢小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3,共9页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2007年发布的全球海域营养盐数据库资料和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2006年发布的全球地貌数据库资料,在MATLAB计算机平台上,利用研发的数值分析与成图技术,对东海北部海域营养盐分布的季...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2007年发布的全球海域营养盐数据库资料和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2006年发布的全球地貌数据库资料,在MATLAB计算机平台上,利用研发的数值分析与成图技术,对东海北部海域营养盐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海北部海域NO3- -N、PO4^3- -P分布总特征为由沿岸向离岸递减,由表层向底层递增;西北高,东南低,呈扇形向东南扩展;SiO3- -Si有两个浓度高值区,一个为研究区域的西北角,另一个在东北角;(2)在0~50m的表层营养盐平均浓度均是冬季最高;50~200m的中层NO3- -N、SiO3 -- si夏季最高;200m以下的底层四季变化微弱,其中400~500nl层PO4^3- P、siO3- -Si浓度值秋季最高。NO3- -N变异系数表层最大,PO3- -P中层最大、SiO3- -Si底层最大,其中NO3- -N相应各层变异系数大于PO4^3- -P、SiO3--Si;(3)研究区域四季均存在高营养盐水团。高P0iP、SiO:~Si水团中心分别位于125.5。E、30.5°N和128.5°E、30.5°N;高NO3-—N水团中心,随冬-春-夏-秋、从南往东北再向西、最后向东南,在125°~128°E、29°~31°N范围内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 ^硝酸盐(NO3^- - N) ^磷酸盐(po4^3--P) ^硅酸盐(SiO3^- —Si) 高营养盐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快速分析可口可乐中阴离子 被引量:3
16
作者 史亚利 刘京生 +2 位作者 蔡亚岐 牟世芬 温美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376,共3页
在离子色谱法测定可口可乐饮料中3种阴离子(PO4^3-,SO4^2-及NO3^-)时,单独用Dionex IonPac AG14A柱代替常规方法中的联合用两柱Dionex IonPacAS14及IonPacAG14作色谱柱。采用5mmol·L^-1。Na2CO3及6mmol·L^-1NaHCO3的混合... 在离子色谱法测定可口可乐饮料中3种阴离子(PO4^3-,SO4^2-及NO3^-)时,单独用Dionex IonPac AG14A柱代替常规方法中的联合用两柱Dionex IonPacAS14及IonPacAG14作色谱柱。采用5mmol·L^-1。Na2CO3及6mmol·L^-1NaHCO3的混合溶液作流动相,上述3种阴离子的分离可在3min内完成。饮料试样在色谱分离之前需经脱气并先后通过Dionex On—guard P及RP两柱以除去“可乐”饲料中可能存在的酚类物质及大分子有机物。对方法的精密度作了试验,3种阴离子的峰面积的RSD(n=6)值均小于0.2%,回收卒在90.5%~103.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阴离子 ^po4^3- ^SO4^2- ^NO3^-“可口可乐”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颖辉 李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58,共2页
通过探索各种碳源、氮源及PO43-对发酵生产纳他霉素的影响,发现生产纳他霉素的最佳培养基为0.25%葡萄糖、4%低聚糖、0.15%酵母粉、4%鱼粉、1%麦芽浸膏。
关键词 纳他霉素 碳源 氦源 ^po4^3- 发酵生产 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区虾类育苗用水预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云龙 臧维玲 刘学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1,共3页
应用沉淀、藻类净化、消毒和过滤等水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地设计了河口水预处理工艺,其流程为:原水→一级沉淀→二级沉淀→藻类净化→氯化消毒→三级沉淀→砂滤→出水。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降低浑浊度作用显著,出水的浑浊度仅1NTU左右,... 应用沉淀、藻类净化、消毒和过滤等水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地设计了河口水预处理工艺,其流程为:原水→一级沉淀→二级沉淀→藻类净化→氯化消毒→三级沉淀→砂滤→出水。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降低浑浊度作用显著,出水的浑浊度仅1NTU左右,降低了99. 7%;对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明显,NH3-Nt、NO2--N、NO3--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56. 3%、86. 4%、77. 2%和89. 9%;经处理后的河口水用于罗氏沼虾育苗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研究 水预处理 河口区 虾类 ^po4^3- 水处理技术 预处理工艺 ^NO2^- ^NO3^- 因地制宜 氯化消毒 试验结果 去除效果 育苗生产 罗氏沼虾 经济效益 生产效果 河口水 浑浊度 沉淀 营养盐 去除率 净化 藻类 出水 砂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枪色镀层成分的分光光度法测定(Ⅱ)——铜和钼的测定
19
作者 戴永盛 裴如俊 戴惠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测定 铜试剂 成分 镀层 枪色 ^SO4^2- ^po4^3- 铜(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